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552300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所述识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以地震、钻井、测井和录井等资料为基础,分析、明确不整合面结构特征;(2)设计地质模型,正演模拟地震响应,沿层提取瞬时相位地震属性,对地震识别的地层超剥线进行刻画;(3)选择能反映地层超剥概念的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模拟,明确影响误差距离的主要因素;(4)建立地层超剥情况下误差距离公式;(5)结合根据地震属性识别的地层超剥线和误差距离,描述地层隐蔽圈闭边界。本发明可精确描述地震识别超剥线的位置,利用多模型正演模拟建立的外推公式,定量识别隐蔽圈闭的边界,有利于精确确定油气聚集边界,有效降低石油勘探风险。
【专利说明】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油气地质勘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超剥点外推技术的复杂盆缘超 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及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地层超覆点是盆地沉积区与盆外侵蚀或无沉积区之间的分界点,受构造抬升、海 平面下降或二者共同作用影响,盆缘地层超覆点常常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在沉积倾向剖 面上地层原始沉积厚度的分布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常见于拗陷型盆地,从盆地边缘至 盆地中心依次增大;第二种情况常见于于被动大陆边缘或大型三角洲沉积区,在无剥蚀情 况下,地层厚度大致在顶积层与前积层之间的分界点即前积坡折附近取得最大值,由该处 向陆、海(湖)两侧均呈递减趋势,即地层厚度自盆地边缘朝盆地中心先增大后减小。传统识 别方法为:假定地层沉积后,未经受显著构造活动的改造,地层的剥蚀作用仅由基准面或相 对海平面的下降作用(决定于全球海平面变化和地表的沉降作用)引起,则地层的剥蚀作用 一般始于盆地边缘,并逐渐向盆地中心推进,未经受剥蚀作用的地区的地层厚度称为有效 厚度。为确定原始地层超覆点的位置,依据有效厚度变化趋势,将地层剥蚀量大小分为两种 情况,第一种为小剥蚀量情况,即有效厚度从盆地边缘朝盆地中心方向逐渐增大,或先增大 后减小;第二种为大剥蚀量情形有效厚度向盆地方向递减。在小剥蚀量情形下,有效地层厚 度从其最大值点开始,朝陆地或盆地边缘方向依次减小,选取倾向地层剖面靠陆地侧的端 点为坐标原点,X轴沿剖面延伸方向布置,其正方向指向盆地中心,y轴代表地层厚度,建 立坐标系,选用指数函数作为有效厚度拟合的基本函数,并假定有效厚度从其最大值(记 为

【权利要求】
1. 一种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 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钻井、测井和录井等资料,通过构造演化分析,利用三 维地震资料恢复古地貌特征,构建地层样式,结合模型正演,分析不整合面的地震相特征, 明确不整合面结构特征; (2) 设计反映地层超覆和剥蚀概念的地质模型,正演模拟相应的地震响应,通过沿不整 合面上下开时窗,对三维地震资料,沿不整合面提取对地层结构和砂体厚度变化反映敏感 的瞬时相位地震属性,一次对不整合面上下的地层超覆和剥蚀线进行初步识别; (3) 选择步骤(2)中建立的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地层超覆和剥蚀概念的地质模型,分别 进行二维地震正演模拟,对影响地震识别超剥点与实际地层超剥点之间误差距离的多个因 素,针对超覆和剥蚀两种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法,明确影响误差距离的主要因素为:超剥 地层倾角、超剥地层与不整合面之间的夹角、地层速度和地震频率; (4) 将步骤(3)所选反映地层超剥概念的地质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结合影响地震识别 超剥点与实际地层超剥点之间的误差距离影响因素,建立地层超剥情况下误差距离公式:
,式中,X为误差距离,v为地层平均速度,
为超剥地层与不整 合面的夹角,
为超剥地层倾角,f为地震频率; (5) 结合步骤(2)中根据地震属性识别的地层超剥线和步骤(4)所得的地震识别超剥 点与实际地层超剥点之间的误差距离X,描述出地层隐蔽圈闭边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步骤(1)中明确的不整合面结构特征为:地层超覆不整合面的地震反射特征为中强反 射,界面反射波与下伏地层的地震反射同相轴近于平行,界面之上地层的地震反射同相轴 沿斜坡向上超覆尖灭;削截不整合面的地震反射特征为不整合面近似单倾形态,连续界面 下伏地层的地震反射同相轴反射明显并与不整合面呈角度相交,当不整合面之上部砂体与 下伏砂体倾角相近时,地震同相轴近连续性延伸。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步骤(2)中包括:沿不整合面提取对地层结构和砂体厚度变化反映敏感的振幅统计类、 谱统计类、层序统计类、相位类、复地震道统计类地震属性,统计对比各类属性对地层超覆 和剥蚀线的反映精度,从中选择相位类属性中的瞬时相位地震属性对地层超剥线进行识 别。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地层超覆情况下,当地层不平超时,误差距离公式为
当地层平超时,
误差距离公式为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4任一项所述的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其特 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地层剥蚀情况下,若地震同相轴代表砂体顶面,地层剥蚀情况与地 层超覆情况的误差距离公式相同,
若地震同相轴代表砂体底面,地层剥蚀情况下的误差距离公式与地层平超时的误差距 离公式相同,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步骤(4)中,地层平均速度v由实钻井的声波时差,依据公式
计算求取。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步骤(4)中,对地震资料进行频谱分析求得地震频率f。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述步骤(4)中,在钻井资料丰富的区域,根据相邻两井求取超剥地层倾角; 在无钻井资料区域利用三维倾角体估算技术求取超剥地层倾角、超剥地层与不整合面 的夹角; 对于由于缺炮导致的无地震资料、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区域通过对同相轴顺势延伸估算 求取超剥地层倾角、超剥地层与不整合面的夹角。
9. 一种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数据获取装置、不 整合面结构特征分析装置、地质模型设立装置、地层超剥线初步识别装置、误差距离影响因 素分析装置、误差距离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装置和隐蔽圈闭边界识别与输出装置,所述数 据获取装置、不整合面结构特征分析装置、地质模型设立装置和地层超剥线初步识别装置 依次连接,所述误差距离影响因素分析装置和误差距离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装置分别与地 质模型设计与建立装置相连接,所述隐蔽圈闭边界识别与输出装置与地层超剥线初步识别 装置、误差距离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装置同时数据传输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复杂盆缘超剥带隐蔽圈闭边界的识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述不整合面结构特征分析装置包括相连接的地层样式构建装置和不整合面地震相特征分 析装置,所述地层样式构建装置与所述数据获取装置之间数据传输连接; 所述地质模型设立装置和地层超剥线初步识别装置之间还设有地震属性提取、分析装 置; 所述误差距离数学模型建立与分析装置包括地层平均速度分析装置、地震资料频谱分 析装置、超剥地层倾角分析装置和超剥地层与不整合面的夹角分析装置。
【文档编号】G06F19/00GK104049275SQ201410317565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7日
【发明者】肖雄飞, 周健, 宋梅远, 王国庆, 张银, 吉海龙 申请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西部新区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