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

文档序号:6634156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包括:模块划分;对模块划分得到的各组件,进行组件封装;基于组件封装得到的封装包,进行服务发布;基于服务发布的消息,进行系统搭建。本发明所述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劳动量大、花费时间长和资源耗费量大等缺陷,以实现劳动量小、花费时间短和资源耗费量小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电力节能【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能效数据实时管理、能效快速评估、能效智能分析及节 能方案自动生成提供了技术支持。传统能效评估测评往往采用人工统计数据,简单应用几 个指标进行评估评估,整个过程纯手工完成;更进步一点的是针对用能机构开发一个简单 的能效评估评估系统,实现能效评估自动化,而这两种能效评估评估方式都很难应用到电 网的评估评估。
[0003] 采用手工完成评估评估,不仅耗费大量时间,还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同时,电 网又是动态变化的,随着节能意识的提高,很多新的节能设备会不断加入电网,从而使原来 的评估评估系统已经不适用现状,需要对系统进行修改或重新开发,而软件行业的一般特 点是人员的流动性大,因此,一般情况下,只能重新开发系统,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
[0004]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劳动量大、花费时间长 和资源耗费量大等缺陷。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以实现劳动 量小、花费时间短和资源耗费量小的优点。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包括:
[0007] a、模块划分;
[0008] b、对模块划分得到的各组件,进行组件封装;
[0009] c、基于组件封装得到的封装包,进行服务发布;
[0010] d、基于服务发布的消息,进行系统搭建。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将能效评估所需的数据、评估指标、评估方法、 评估标准划分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和/或,
[0012] 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采用组件技术、Web Service技术和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将模块划分的结果封装成组件,并入库形成组件库;和/或,
[0013] 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将Web服务在通用描述、发现与集成服务上进行注册,对外 进行发布;和/或,
[0014] 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定制组件库的组件,绘制业务流程知 识图,将组件添加至知识图,形成能效评估软件。
[0015]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将能效评估所需的数据、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标准 划分成相对独立的模块的操作,进一步包括:模块的划分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一般主要考 虑模块的大小、功能和相对独立性:
[0016] (1)模块的大小
[0017] 模块的大小是模块划分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模块大小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 整个系统的移植和扩展特性;
[0018] ⑵模块的功能
[0019] 模块的功能是模块划分的主要参考依据,模块的划分首先要保证该模块能够实现 业务系统中的某项功能;同时,模块的功能是决定该模块的能否被共用的基本条件,因此, 模块划分时,应从功能角度考虑模块划分,保证划分的模块最大程度的共用。可以认为,模 块划分,首先划分能够共用的模块,然后将剩余功能划分成不可共用模块即可;
[0020] (3)模块的相对独立性
[0021] 模块的相对独立性也是模块划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模块的相对独 立是指模块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立功能,只要给定数据,即可实现该功能,模块的相对独立是 后期组件搭建系统的基础条件。
[0022]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中,采用组件技术、Web Service技术和面向服务的体系架 构将模块划分的结果封装成组件,并入库形成组件库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0023] 2. 1)组件技术
[0024] 组件封装即将划分好的应用模块,采用组件封装的相关技术,封装成组件,能效评 价系统是在综合集成平台之上,采用组件搭建的方式实现的;组件封装实际上就是业务应 用模块的程序化实现,组件封装相关技术主要有组件技术、Web Service技术和面向服务的 体系结构;
[0025] 2. 2) Web Service 技术
[0026] Web Service是一种组件技术,其采用XML格式封装数据,对自身功能进行描述 时采用WSDL,同时,要想使用Web Service提供的各种服务,必须对其进行注册,可以使用 UDDI来实现,组件之间数据的传输是通过SOAP协议进行的;
[0027] Web Service主要建立在服务提供者、请求者和注册中心之间相互交互的基础之 上,交互的内容主要有查找、发布和绑定;
[0028] 2. 3)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0029]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种新的面向服务架构的编程模型,号称"下一代软件架 构",其内核就是"业务敏捷化",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 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 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0030]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中,将Web服务在通用描述、发现与集成服务上进行注册,对 外进行发布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0031] 首先需要将开发的组件打包成Web服务,采用Axis进行打包;
[0032] Web服务形成后,将该服务上传至服务器,同时,通过UDDI对该Web服务进行注册, 注册后能够使用Web服务,最终的Web服务其实就是组件库。
[0033]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中,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定制组件库的组件,绘制业务流程 知识图,将组件添加至知识图,形成能效评估软件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0034] 4. 1)综合集成平台
[0035] 综合集成平台是应用系统间的桥梁,是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之间的纽带,构建综合 集成平台的目的就是能够使应用系统具有灵活性、适应性,以适应实际业务中的多变特 性;
[0036] 基于平台技术模型,采用中间件技术、综合集成研讨厅技术、组件技术,基于面向 服务的体系结构和J2EE架构,构建了综合集成平台原型;
[0037] 4. 2)系统搭建流程:在综合集成平台系统之上搭建能效评价系统。
[0038] 进一步地,所述综合集成平台,更进一步包括:
[0039] (1)应用服务控制层,用于对系统行为以及其它资源进行关联和控制,包括对组件 所提供的服务和系统资源的配置和控制,对业务流程的关联和控制以及对人机交互界面的 关联和控制;
[0040] (2)人机交互服务层,用于提供业务系统常用的多种应用软件服务,用户可以根据 自身需求定制所需要的服务,实现个性化服务;
[0041] (3)业务逻辑服务层,用于描述业务活动以及业务活动之间的时序关系和控制关 系,是一组基于业务逻辑访问接口的业务功能;
[0042] (4)外部应用服务层,用于为各种外部应用遗留系统提供集成功能;
[0043] (5)服务访问接口,用于为具体的应用主题提供了访问具体业务功能服务的途径, 同时支持业务应用层与信息处理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为上下层之间进行通信提供一种途 径;
[0044] (6)人机访问接口,用于为业务应用与平台提供的各类服务之间、平台内各层服务 之间以及同层内不同服务软件之间的接口;
[0045] (7)业务逻辑访问接口,用于使业务功能服务隐藏其内部处理细节,仅对外公布它 必须支持的属性,为上下层之间进行通信提供一种途径,方便业务功能服务的开发、查询、 发布;
[0046] (8)外部应用访问接口,用于为特定业务应用以及应用支撑软件与外部实体之间 的交互服务提供接口,为了实现应用的互操作性和数据的可移植性,它必须将协议的状态、 格式和语法标准化。
[0047] 进一步地,所述在综合集成平台系统之上搭建能效评价系统的操作,更进一步包 括:
[0048] (1)能效评价业务流程知识图的绘制
[0049] 绘制业务流程知识图,需要对能效评价业务非常了解,同时也要了解各个组件之 间的衔接关系,最好是组件的开发者,否则需要每个组件的详细说明、组件的输入和输出及 功能介绍;
[0050] (2)能效评价业务组件的定制
[0051] 能效评价组件定制过程很简单,通过平台进入组件库,选择需要的组件,命名后保 存到相应的位置即可;
[0052] (3)组件的添加及系统运行
[0053] 通过绘制好的业务流程知识图,对应知识图中的每个节点,将对应的组件添加节 点即可,然后保存后,即可运行系统。
[0054]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由于包括:模块划分;对模块划分得 到的各组件,进行组件封装;基于组件封装得到的封装包,进行服务发布;基于服务发布的 消息,进行系统搭建;可以通过能效平台实现能效系统快速搭建、能效系统可复制、能效系 统快速修改和应用;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劳动量大、花费时间长和资源耗费量大的缺 陷,以实现劳动量小、花费时间短和资源耗费量小的优点。
[0055]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 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
[0056]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57]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 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0058] 图1为本发明中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基本流程;
[0059] 图2为本发明中考虑功能的模块划分图;
[0060] 图3为本发明中Web Service体系结构图;
[0061] 图4为本发明中综合集成平台技术模型图;
[0062] 图5为本发明中综合集成平台原型系统图;
[0063] 图6为本发明中系统搭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 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6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如图1-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能效 评估软件开发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出基于组件技术、WebService技术和SOA架构 的综合集成技术,并在此基础之上构建能效测评基础平台,通过能效平台实现能效系统快 速搭建、能效系统可复制、能效系统快速修改和应用,从而应对节能设备和电网的变化和发 展,使能效评估系统具有极高的可扩展性和移植性,同时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006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针对目前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面存在的开发方式不灵活,重 复性开发以及软件难以移植和维护等缺陷,提出在综合集成平台之上,采用搭建组件的方 式开发能效评估软件,从而提高能效评估软件的移植性和维护性。
[0067]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依次包括依次连接的 模块划分、组件封装、服务发布和系统搭建四个部分。
[0068] 其中,上述的模块划分是将能效评估所需的数据、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标准 等划分成相对独立的模块。组件封装是采用组件技术、Web Service技术和面向服务的体 系架构将模块划分的结果封装成组件,并入库形成组件库。服务发布,是将Web服务在通用 描述、发现与集成服务上进行注册,对外进行发布。系统搭建,是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定制组 件库的组件,绘制业务流程知识图,将组件添加至知识图,形成能效评估软件。
[0069] 具体地,参见图1-图6,基于综合集成平台进行能效评估系统开发的基本思路是, 基于综合集成平台,采用组件搭建的方式构建系统,该开发与传统业务系统开发有很大的 区别。首先,系统的各个模块的开发变成各个组件的开发,且一般业务组件不直接与数据库 关联,而是有专门的数据组件,这样避免了数据库有变动时会导致组件重新开发;其次,系 统是通过各个组件搭建而成,非常灵活;最后,系统非常容易维护,系统要求发生变化,只需 对个别组件重新开发或开发新的组件即可,无需重新开发系统,从而使系统具有很强的移 植性和扩展性。基于综合集成平台的能效评估系统开发模式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0070] 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包括依次连接的模块划分、组件封装、服务发布和系统搭 建四个部分,下面对个四个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0071] 1、模块划分
[0072] 传统能效评估系统往往针对某一企业开发一套独立系统,不将应用进行模块划 分,直接给出最后的应用结果,也不从最终系统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方面考虑。模块划分 的主要目的是在实现能效评估功能的基础之上,方便系统移植和扩展;同时,模块的划分使 得应用的各个环节都是透明的,更加方便系统维护。模块划分之所以能够实现系统的移植 和扩展,主要原因如下:
[0073] (1)模块划分后,系统由多个应用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具有一定的功能,那么若系 统需要扩展,则只需增加新的模块即可,原来的模块可以不改变。
[0074] (2)若对于同一类型的企业,大部分应用模块是可以通用的,只需去掉多余模块, 并新增少量模块即可,从而大大减少开发量,系统也可以很好的实现移植。
[0075] (3)若系统需要进行修改或更新,只需对要改变的功能模块进行更新,不改变其他 模块,从而使维护的工作量降到最低,大大节约了成本,避免了浪费,实现了节能。
[0076] 将能效评估系统划分成多个应用模块并不是随便划分,也不是任何人员都可以划 分,需要既熟悉业务功能又熟悉程序开发的人员进行划分,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模 块的划分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一般主要考虑模块的大小、功能和相对独立性。
[0077] (1)模块的大小
[0078] 模块的大小是模块划分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模块大小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 整个系统的移植和扩展特性。传统系统开发可以认为将整个系统划分为一个大模块,从而 使得系统很难扩展,因此模块的划分不能太大;同时,模块的划分也不是越小越好,模块的 划分应该以该模块是否可以共用为标准,一些模块划分出来也永远不会被共用,则只会增 加工作量。
[0079] (2)模块的功能
[0080] 模块的功能是模块划分的主要参考依据,模块的划分首先要保证该模块能够实现 业务系统中的某项功能。同时,模块的功能是决定该模块的能否被共用的基本条件,因此, 模块划分时,应从功能角度考虑模块划分,保证划分的模块最大程度的共用。可以认为,模 块划分,首先划分能够共用的模块,然后将剩余功能划分成不可共用模块即可。如图2示。
[0081] 图2中,整个系统可以看作一个大模块,通过功能的共用考虑,可以划分出三个 "可共用模块",那么大模块被划分后则会自然划分出四个"不可共用模块",系统则被划分 为七个模块。
[0082] (3)模块的相对独立性
[0083] 模块的相对独立性也是模块划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模块的相对独 立是指模块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立功能,只要给定数据,即可实现该功能,模块的相对独立是 后期组件搭建系统的基础条件。
[0084] 对能效评估进行模块划分,主要分为九类模块,模块的划分结果及考虑因素如表1 所示。
[0085] 表I :能效评估樽块划分
[0086]

【权利要求】
1. 一种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 模块划分; b、 对模块划分得到的各组件,进行组件封装; c、 基于组件封装得到的封装包,进行服务发布; d、 基于服务发布的消息,进行系统搭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将能效评估所需的数据、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标准划分成相对独立的模块;和/或, 所述步骤b,具体包括:采用组件技术、Web Service技术和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将模 块划分的结果封装成组件,并入库形成组件库;和/或, 所述步骤c,具体包括:将Web服务在通用描述、发现与集成服务上进行注册,对外进行 发布;和/或, 所述步骤d,具体包括:基于综合集成平台,定制组件库的组件,绘制业务流程知识图, 将组件添加至知识图,形成能效评估软件。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将能效 评估所需的数据、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标准划分成相对独立的模块的操作,进一步包 括:模块的划分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一般主要考虑模块的大小、功能和相对独立性: (1) 模块的大小 模块的大小是模块划分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模块大小划分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 系统的移植和扩展特性; (2) 模块的功能 模块的功能是模块划分的主要参考依据,模块的划分首先要保证该模块能够实现业务 系统中的某项功能;同时,模块的功能是决定该模块的能否被共用的基本条件,因此,模块 划分时,应从功能角度考虑模块划分,保证划分的模块最大程度的共用; 可以认为,模块划分,首先划分能够共用的模块,然后将剩余功能划分成不可共用模块 即可; (3) 模块的相对独立性 模块的相对独立性也是模块划分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模块的相对独立是 指模块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立功能,只要给定数据,即可实现该功能,模块的相对独立是后期 组件搭建系统的基础条件。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采用组 件技术、Web Service技术和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将模块划分的结果封装成组件,并入库形 成组件库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2. 1)组件技术 组件封装即将划分好的应用模块,采用组件封装的相关技术,封装成组件,能效评价系 统是在综合集成平台之上,采用组件搭建的方式实现的;组件封装实际上就是业务应用模 块的程序化实现,组件封装相关技术主要有组件技术、Web Service技术和面向服务的体系 结构; 2. 2) Web Service 技术 Web Service是一种组件技术,其采用XML格式封装数据,对自身功能进行描述时采用 WSDL,同时,要想使用Web Service提供的各种服务,必须对其进行注册,可以使用UDDI来 实现,组件之间数据的传输是通过SOAP协议进行的; Web Service主要建立在服务提供者、请求者和注册中心之间相互交互的基础之上,交 互的内容主要有查找、发布和绑定; 2. 3)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一种新的面向服务架构的编程模型,号称"下一代软件架构", 其内核就是"业务敏捷化",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 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 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将Web 服务在通用描述、发现与集成服务上进行注册,对外进行发布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首先需要将开发的组件打包成Web服务,采用Axis进行打包; Web服务形成后,将该服务上传至服务器,同时,通过UDDI对该Web服务进行注册,注册 后能够使用Web服务,最终的Web服务其实就是组件库。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基于综 合集成平台,定制组件库的组件,绘制业务流程知识图,将组件添加至知识图,形成能效评 估软件的操作,进一步包括: 4. 1)综合集成平台 综合集成平台是应用系统间的桥梁,是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之间的纽带,构建综合集成 平台的目的就是能够使应用系统具有灵活性、适应性,以适应实际业务中的多变特性; 基于平台技术模型,采用中间件技术、综合集成研讨厅技术、组件技术,基于面向服务 的体系结构和J2EE架构,构建了综合集成平台原型; 4. 2)系统搭建流程:在综合集成平台系统之上搭建能效评价系统。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集成平台,更 进一步包括: (1) 应用服务控制层,用于对系统行为以及其它资源进行关联和控制,包括对组件所提 供的服务和系统资源的配置和控制,对业务流程的关联和控制以及对人机交互界面的关联 和控制; (2) 人机交互服务层,用于提供业务系统常用的多种应用软件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身 需求定制所需要的服务,实现个性化服务; (3 )业务逻辑服务层,用于描述业务活动以及业务活动之间的时序关系和控制关系,是 一组基于业务逻辑访问接口的业务功能; (4) 外部应用服务层,用于为各种外部应用遗留系统提供集成功能; (5) 服务访问接口,用于为具体的应用主题提供了访问具体业务功能服务的途径,同时 支持业务应用层与信息处理平台进行数据交换,为上下层之间进行通信提供一种途径; (6) 人机访问接口,用于为业务应用与平台提供的各类服务之间、平台内各层服务之间 以及同层内不同服务软件之间的接口; (7) 业务逻辑访问接口,用于使业务功能服务隐藏其内部处理细节,仅对外公布它必 须支持的属性,为上下层之间进行通信提供一种途径,方便业务功能服务的开发、查询、发 布; (8)外部应用访问接口,用于为特定业务应用以及应用支撑软件与外部实体之间的交 互服务提供接口,为了实现应用的互操作性和数据的可移植性,它必须将协议的状态、格式 和语法标准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效评估软件开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综合集成平台 系统之上搭建能效评价系统的操作,更进一步包括: (1) 能效评价业务流程知识图的绘制 绘制业务流程知识图,需要对能效评价业务非常了解,同时也要了解各个组件之间的 衔接关系,最好是组件的开发者,否则需要每个组件的详细说明、组件的输入和输出及功能 介绍; (2) 能效评价业务组件的定制 能效评价组件定制过程很简单,通过平台进入组件库,选择需要的组件,命名后保存到 相应的位置即可; (3) 组件的添加及系统运行 通过绘制好的业务流程知识图,对应知识图中的每个节点,将对应的组件添加节点即 可,然后保存后,即可运行系统。
【文档编号】G06F9/44GK104391701SQ201410643933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1日
【发明者】张刚, 刘福潮, 王维洲, 郑晶晶, 韩永军, 解佗, 马朝晖, 张建华, 李正远, 华夏, 陶国龙, 杜培东, 王庆玲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 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西安理工大学, 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科技咨询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