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氧沥青混凝土集料级配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9180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种环氧沥青混凝土集料级配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技术特征:
1.一种环氧沥青混凝土集料级配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从拌合楼下的运料车中选取环氧沥青混凝土样品,通过旋转压实法成型试样;或者直接从环氧沥青混凝土路面钻芯取试样;将试样放在130~140℃的恒温箱里固化0.5~1个小时;(2)对高温固化处理后的试样进行切割处理,切割后的试件为圆柱体,试件的直径为d、高度为h1;竖直固定试件;在试件的正上方安装相机,并使得相机只能够在竖直方向移动;进行如下步骤:(21)设置相机与试件的水平横截面的高度h2;(22)调节相机与试件的水平横截面的高度至h2,使用相机对水平横截面进行拍照,并使用游标卡尺测定水平横截面与试件底端面之间的距离h3,作为照片的高度信息,保存照片以及照片的高度信息;h3的值以mm为单位,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23)使用打磨机对试件的水平横截面进行水平打磨,打磨厚度为0.5~2mm,返回步骤(22);(24)重复步骤(22)和步骤(23),直至试件的高度低至无法使用打磨机进行打磨,共完成连续的n1张照片的拍摄;(3)将拍摄的n1张照片导入IPP软件,对所有照片进行去噪、增强对比度、灰度化和二值化处理,然后对二值化处理后的照片进行尺寸校正,使得照片的每个像素对应的尺寸为s,形成拟用图像,每张拟用图像具有白色与黑色两种区域,白色区域里每个像素点用数字0记录,黑色区域里每个像素点用数字1记录,每张拟用图像的高度信息与相应照片的高度信息一致;进行如下步骤:(31)使用VGS软件对所有拟用图像中的数字信息以及高度信息进行整合,重建直径为d、高度为h1的圆柱体试件三维模型,三维模型与试件的尺寸相同;(32)使用VGS软件对三维模型进行等厚度的水平切割,距离底端面的尺寸为s/2距离由下向上切割,切割厚度的尺寸为s,切割面数量为n2,h1=s×n2,n2>n1;将切割面上像素点A的信息表示为A(x,y,z,w),其中(x,y,z)表示像素点A的坐标,w表示像素点A的数字信息,数字信息的取值为1或0;以三维模型的中轴线作为z轴,以三维模型底端面的圆心作为原点;(4)利用PFC3D软件中WALL命令生成一个圆柱体封闭区域,该圆柱体封闭区域与三维模型的尺寸相同,以圆柱体封闭区域的中轴线作为z轴,以底端面的圆心作为原点;其次,利用PFC3D中BALL命令生成排列规则、直径的尺寸为s的圆球体,以圆球体模拟单位空间,每个圆球体与周围的6个圆球体相接触,填充圆柱体封闭区域,圆球体的层数为n2,圆球体的球心高度对应三维模型的各个切割面的高度;然后,利用PFC3D提供的I/O套接口程序,将三维模型切割面上像素点A的信息A(x,y,z,w)转移至布满圆球体的圆柱体封闭区域里;最后,以A(x,y,z,w)所含信息作为圆球体的有效性判断标准,生成环氧沥青混凝土试件三维圆球体模型,具体为:对于圆柱形封闭区域内球心坐标为(x,y,z)的圆球体,若坐标(x,y,z)处的w=0,则判断圆球体有效,否则判断圆球体无效,有效圆球体标记为黑色,无效圆球体标记为灰色,有效圆球体与无效圆球体组成的圆球体模型即环氧沥青混凝土试件三维圆球体模型,根据任意两个集料颗粒不接触的假设,将相接触在一起的有效圆球体或者单独的一个有效圆球体作为环氧沥青混凝土试件的一个集料颗粒;(5)利用PFC3D内置的Fish语言编写子程序,对环氧沥青混凝土试件三维圆球体模型的集料颗粒进行动态筛分以得出环氧沥青混凝土的集料级配,具体为:利用PFC3D中线墙体交叉排列,在直径为2d、高度为3h1的圆柱空间内创建n3块筛孔尺寸不同的筛面,由上至下,n3块筛面按照筛孔由大至小的顺序设置,且相邻两块筛面之间存在间隙,n3块筛面分别代表机械筛的各档集料对应筛板,n3与环氧沥青混凝土的集料的档数一致;将环氧沥青混凝土试件三维圆球体模型置于筛孔最大的筛面上,删除无效圆球体,对由有效圆球体组成的集料颗粒进行动态筛分模拟;记录滞留在不同筛面上的构成集料颗粒的所有有效圆球体的数量,得到不同筛面上的集料总体积,计算出不同筛面上的集料总体积比,忽略各档集料的密度差,以体积比等价质量比;根据不同筛面上的集料总质量比计算出环氧沥青混凝土的集料级配,即集料的生产级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沥青混凝土集料级配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每个像素对应的尺寸s不大于0.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氧沥青混凝土集料级配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动态筛分模拟的振动方式为正弦式振动,振动频率为5Hz,振幅为x方向上100~150mm,振动时间为10~15s。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