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1507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技术,具体是通过基于教育服务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技术实现,从服务提供到服务消费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支持。



背景技术:

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是伴随着信息化建设而产生的,从信息化项目的生命周期看,一个信息化项目的建设通常分为规划设计、开发(采购)测试、实施、运维服务和终结五个阶段,其中运维服务将要占据80%的时间。但是在信息化建设初期,人们并没有重视运维服务的管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在运维服务阶段暴露出来的问题越来越多,运维服务的管理也逐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80年代开始,有关IT服务管理的标准和方法陆续出台,指导着人们如何进行IT服务管理。

在教育的背景下,建立怎样的一个运维服务体系,以达到保证数字校园建设成果能够持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很多教育机构关心的问题。教育机构现代化数字的建设是在九十年代末期逐渐被提出的,在后期的发展中不断完善、补充,逐步形成了现代化数字建设理论。随着教育机构数字化的建设的不断深入,运维服务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工作职能和工作范围也是在不断地变化。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其目的就是通过分析教学运维服务工作的特点,结合ITIL的思想,明确运维服务工作的范围,提出运维服务体系的组成,使现代化数字的建设成果在运营阶段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技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技术指单位 IT 部门采用相关的方法、手段、技术、制度、流程和文档等,对IT 运行环境(如硬软件环境、网络环境等)、IT 业务系统和 IT 运维人员进行的综合管理。

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技术是IT管理的核心和重点部分,也是内容最多、最繁杂的部分,主要用于IT部门内部日常运营管理,涉及的对象分成两大部分,即IT业务系统和运维人员。其管理内容又可细分为七个子系统 ;

1、设备管理:对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操作系统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对各种应用支持软件如数据库、中间件、群件以及各种通用或特定服务的监控管理,如邮件系统、DNS、Web等的监控与管理;

2、数据/存储/容灾管理:对系统和业务数据进行统一存储、备份和恢复;

3、业务管理:包含对企业自身核心业务系统运行情况的监控与管理,对于业务的管理,主要关注该业务系统的CSF(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和KPI(关键绩效指标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4、目录/内容管理:该部分主要对于企业需要统一发布或因人定制的内容管理和对公共信息的管理;

5、资源资产管理:管理企业中各IT系统的资源资产情况,这些资源资产可以是物理存在的,也可以是逻辑存在的,并能够与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数据交互;

6、信息安全管理:该部分包含了许多方面的内容,目前信息安全管理主要依据的国际标准是ISO17799,该标准涵盖了信息安全管理的十大控制方面,36个控制目标和127中控制方式,如企业安全组织方式、资产分类与控制、人员安全、物理与环境安全、通信与运营安全、访问控制、业务连续性管理等;

7、日常工作管理:该部分主要用于规范和明确运维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安排、提供绩效考核量化依据、提供解决经验与知识的积累与共享手段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技术管理的每一个子系统中都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实现完善的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技术管理是企业提高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关键;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基于教育服务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技术实现,从服务提供到服务消费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支持。由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从服务描述开始,经历服务准入审核、服务发布、服务查找、服务评估与选择、服务调用、服务计费、服务评价和服务更新等多个环节。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的核心技术是提供高效的服务发布与更新机制,提高服务的被使用率和资源的重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的核心技术是采用规则引擎技术实现服务的计费策略和计费服务,为第三方服务提供者提供个性化计费模板和规则,使服务交易能否顺利发生,同时,提供面向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的征信与信用服务功能;从而为教育服务平台的用户提供一个可信的服务运营环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用户管理、授权管理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来进行设计,将各个权限单独和角色进行绑定,并可以对用户和角色进行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映射实现用户的权限组合。同时根据角色的层级关系,达到上级角色对下级角色的包含赋权,使得权限管理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运营服务开发一些二次开发的API接口和数据接口,第四方的应用开发商可以根据这些接口来开发一些插件扩展平台的功能,数据接口可以允许授权用户能够将平台中的一些用户个人信息和过程记录信息和外部系统进行通讯,例如可以和社交网站共享用户活动、社区日志和好友信息等。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PDCA循环的运维服务构建方法的结构框图。

图2为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运维服务的循环前进、阶梯上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支持的运维服务系统,包括上层的远程教学、在线能力测试等服务提供用户管理、授权、安全、消息控制、数据接口、开放API、计费等共性基础服务等核心系统之间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运维工作。

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技术采用以下方法实现:见图1包含P、D、C、A四个阶段的循环过程;

PDCA是英语单词Plan(规划)、Do(实施)、Check(检查)和Action(持续改进)的第一个字母,运维服务是按照PDCA循环的顺序、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运维规划(P):不是被动地接收新的应用和数据,通过对学校信息化规划和建设的参与、通过量化的运行结果,科学地对运维进行规划,包括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制订对策等步骤,形成运维服务基础框架;

维实施(D):根据运维服务基础框架,制定各块的实施计划并付诸实施;

检查(C):建立合理的指标体系,能够对运维服务当前的状况给出评价,包括基础设施的可用性、服务能力、安全保障能力、运维保障能力、用户满意度等指标;

持续改进(A):根据评价结果对运维服务基础框架进行调整。

基于PDCA循环的运维服务体系有个特点:循环前进,阶梯上升,见图2。也就是按PDCA顺序前进,就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新的水平上再进行 PDCA循环就又可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也是与高校信息化运维服务的阶段发展规律相符合的。例如,处于应用集成阶段的高校在应用集成阶段运维服务基础框架的指导下进行建设和循环改进,顺序前进,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能够实现一个飞跃,达到信息集成阶段的运维服务水平。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用户管理、授权管理采用目前较为流行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来进行设计,将各个权限单独和角色进行绑定,并可以对用户和角色进行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映射实现用户的权限组合。同时根据角色的层级关系,达到上级角色对下级角色的包含赋权,使得权限管理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通过运营服务开发一些二次开发的API接口和数据接口,第四方的应用开发商可以根据这些接口来开发一些插件扩展平台的功能,数据接口可以允许授权用户能够将平台中的一些用户个人信息和过程记录信息和外部系统进行通讯,例如可以和社交网站共享用户活动、社区日志和好友信息等。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具体实施案例可以将整个系统分成总部网考服务中心、区域及考点服务器和考场三大部分。一种运维服务子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基于教育服务生命周期的运营管理技术实现,从服务提供到服务消费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支持。由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从服务描述开始,经历服务准入审核、服务发布、服务查找、服务评估与选择、服务调用、服务计费、服务评价和服务更新等多个环节。提供高效的服务发布与更新机制,提高服务的被使用率和资源的重用。采用规则引擎技术实现服务的计费策略和计费服务,为第三方服务提供者提供个性化计费模板和规则,使服务交易能否顺利发生,同时,提供面向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的征信与信用服务功能;从而为教育服务平台的用户提供一个可信的服务运营环境。

上述体系结构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运维服务子系统为整个应用服务系统提供中间层服务,包括为上层的远程教学、在线能力测试等服务提供用户管理、授权、安全、消息控制、数据接口、开放API、计费等共性基础服务。此外,运维服务子系统另一个主要功能是实现从服务提供到服务消费的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支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