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3696616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容错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方法以及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移动终端被广泛使用,客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IdentityModule,SIM)/全球用户识别卡(UniversalSubscriberIdentityModule,USIM)功能越来越复杂。SIM/USIM异常情况下,移动终端是否具有一定的容错能力继续被正常使用,大部分公司采用Collis公司提供的SmartStation3平台软件模拟SIM/USIM异常场景进行人工结果判断的方式来验证,,采取这种方式存在如下弊端:SmartStation3平台软件模拟的SIM/USIM异常场景不够全面且效率低;人工结果判断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结果判断不够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方法及装置,能够实现移动终端与智能卡容错性测试、结果分析和测试报告生成的自动化,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准度。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装置,该容错测试装置用于测试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容错功能,容错测试装置设置有SIM卡接头,SIM卡接头与移动终端的SIM卡接口连接,容错测试装置包括容错性测试模块,容错性测试模块包括:异常模拟单元,用于在SIM卡接头获取到移动终端发送的用于对SIM卡进行操作的SIM指令时,根据SIM指令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异常操作产生的错误信息并发送至移动终端;异常模拟单元还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包括错误信息的状态指令,并根据状态指令通过SIM卡接头发送主动式指令至移动终端,以使得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结果分析单元,用于通过SIM卡接头获取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测试报告生成单元,用于根据分析结果生成测试报告。其中,SIM卡指令包括智能卡的操作文件系统指令或操作智能卡应用工具箱指令。其中,容错测试装置还包括命令处理器,命令处理模块用于:判断SIM指令是否是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SIM指令;如果SIM指令为不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SIM指令,则直接将SIM指令的正常测试结果返回至移动终端;如果SIM指令为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SIM指令,则将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异常操作的错误信息返回至移动终端。其中,异常模拟单元用于:针对SIM指令,将错误信息替代第一配置文件中的原始的返回数据和原始的返回状态字并返回移动终端,其中错误信息包括错误的替代返回数据和替代返回状态字。其中,结果分析单元用于:从第二配置文件中获取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预设结果;比较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与预设结果;如果两者相同,则说明容错测试成功;如果两者不相同,则说明容错测试成失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方法,该容错测试方法应用于容错测试装置中,用于测试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容错功能,容错测试装置设置有SIM卡接头,SIM卡接头与移动终端的SIM卡接口连接,容错测试方法包括:在SIM卡接头获取到移动终端发送的用于对SIM卡进行操作的SIM指令时,根据SIM指令产生错误信息并发送至移动终端,以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异常操作;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包括错误信息的状态指令,并根据状态指令通过SIM卡接头发送主动式指令至移动终端,以使得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通过SIM卡接头获取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生成测试报告。其中,SIM卡指令包括智能卡的操作文件系统指令或操作智能卡应用工具箱指令。其中,根据SIM指令产生错误信息并发送至移动终端的步骤包括:如果SIM指令为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SIM指令,则将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异常操作的错误信息返回至移动终端;如果SIM指令为不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SIM指令,则直接将SIM指令的正常测试结果返回至移动终端。其中,根据SIM指令产生错误信息并发送至移动终端的步骤包括:将错误信息替代第一配置文件中的原始的返回数据和原始的返回状态字并返回移动终端,其中错误信息包括错误的替代返回数据和替代返回状态字。其中,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的步骤包括:从第二配置文件中获取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预设结果;比较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与预设结果;如果两者相同,则说明容错测试成功;如果两者不相同,则说明容错测试成失败。通过上述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异常模拟单元根据SIM指令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异常操作产生的错误信息并发送至移动终端,并且根据移动终端发送的包括错误信息的状态指令通过SIM卡接头发送主动式指令至移动终端,以使得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结果分析单获取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测试报告生成单元根据分析结果生成测试报告,能够实现移动终端与智能卡容错性测试、结果分析和测试报告生成的自动化,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准度。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中的异常模拟的方法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中的结果分析的方法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中的测试报告生成方法示意图;图7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的方法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容错测试装置10用于测试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容错功能。容错测试装置10设置有SIM卡接头11,SIM卡接头11与移动终端的SIM卡接口连接,容错测试装置10包括容错性测试模块12。容错性测试模块12包括:异常模拟单元120、结果分析单元121以及测试报告生成单元122。异常模拟单元120用于在SIM卡接头获取到移动终端发送的用于对SIM卡进行操作的SIM指令时,根据SIM指令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异常操作产生的错误信息并发送至移动终端。异常模拟单元120还用于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包括错误信息的状态指令,并根据状态指令通过SIM卡接头发送主动式指令至移动终端,以使得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结果分析单元121用于通过SIM卡接头获取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测试报告生成单元122用于根据分析结果生成测试报告。参见图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容错测试装置10还包括命令监控模块13和命令处理模块14。容错性测试模块12与命令处理模块14连接,其中,命令监控模块13用于监控从移动终端发送的指令,并将指令分配至命令处理模块14。命令处理模块14分别将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SIM指令和状态指令分配至异常模拟单元120,将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分配至结果分析单元121。命令处理模块14还用于:如果SIM指令为不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SIM指令,则直接将SIM指令的正常测试结果返回至移动终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IM指令为SIM卡的操作文件系统指令或操作SIM卡应用工具箱指令。其中,SIM卡的操作文件系统指令包括select、status、readbinary、updatebinary、readrecord、updaterecord等。操作SIM卡应用工具箱指令包括:terminalprofile、fetch、envelope、terminalresponse等。可选地,移动终端通过发送终端响应指令将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发送至结果分析单元12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IM指令、状态指令以及终端响应指令中皆包括容错标志位,用于指示是否进行容错测试。如果容错标志为第一状态,优选地,为true,则表示该SIM指令、状态指令或者终端响应指令进行容错测试。对应地,如果容错标志为第二状态,优选地,为false,则表示该SIM指令、状态指令或者终端响应指令不进行容错测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容错测试装置10预先设定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SIM指令。命令处理模块14判断所述SIM指令是否是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所述SIM指令。如果SIM指令为不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指令,则命令处理模块14直接进行正常的测试,并将测试的结果返回给移动终端。如果SIM指令为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指令,则异常模拟单元120用于:将错误信息替代第一配置文件中的原始的返回数据和原始的返回状态字并返回移动终端。优选地,第一配置文件优选为replaceData.xml,异常模拟单元120从第一配置文件replaceData.xml中找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plicationProtocolDataUnit,APDU)对应的数据,并对replaceResData和replaceStsData进行赋值,用replaceResData和replaceStsData替代原始的ResponseData和StatusWord返回给移动终端。replaceData的数据结构参见表1。表1replaceData的数据结构属性名存储代码类型备注测试用例编号TestcaseIDStirng测试用例名字TestcaseNameStirngAPDU数据replacedAPDUStirng返回数据replaceResDataStirng返回状态字replaceStsDataStirng第一配置文件replaceData.xml的具体数据格式如下:此时异常模块单元120还将容错标志位设置为第一状态,以方便后续的容错测试。其中错误信息包括错误的替代返回数据和替代返回状态字。对于状态指令。如果状态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为第一状态,即该状态指令包括异常模拟单元120返回给移动终端的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异常操作得到的错误信息,则异常模拟单元120根据该状态指令发送主动式指令至移动终端,以用于判断移动终端是否还能被正常使用。具体地,异常模拟单元120从第一配置文件中读取模拟主动式指令的数据返回给移动终端,即将模拟主动式指令的数据替代第一配置文件中的原始的返回数据和原始的返回状态字并返回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执行该主动式指令并返回执行结果。如果状态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为第二状态,即该状态指令包括的是命令处理模块14返回给移动终端的正常测试的数据,而不是异常模拟单元120返回给移动终端的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异常操作得到的错误信息,此时向移动终端返回第一配置文件中的原始的返回数据和原始的返回状态字即可。可选地,移动终端根据异常模拟单元120返回的模拟主动式指令的数据执行该主动式指令,并将执行该主动式指令的结果以终端响应指令的形式发送至结果分析单元121。此时终端响应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为第一状态。结果分析单元121获取移动终端执行该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具体地,结果分析单元121用于:从第二配置文件中获取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预设结果;比较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与预设结果;如果两者相同,则说明容错测试成功;如果两者不相同,则说明容错测试失败。优选地,第二配置文件为ExpectedData.xml。结果分析单元121依据测试用例编号(TestcaseID)从第二配置文件ExpectedData.xml中获取预设结果ExpectedTRData的值进行赋值,供后续分析结果。预设结果ExpectedTRData的数据结构参见表2:表2ExpectedTRData的数据结构属性名存储代码类型备注测试用例编号TestcaseIDStirng测试用例名字TestcaseNameStirng预设结果TestExpResultStirng第二配置文件ExpectedData.xml的数据格式如下:同时结果分析单元121还将容错标志位设置为第二状态,以表示当次容错测试已经完成。如果终端响应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为第二状态,即终端响应指令中包括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不是进行容错测试获取的,则直接返回当前终端响应指令的返回数据和状态字即可,不需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以上容错测试过程中,SIM指令、状态指令以及终端响应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默认为第二状态。异常模拟模块120对SIM指令、状态指令,或者结果分析模块121对终端响应指令可以单独执行。具体地,如果异常处理模块120执行状态指令时,没有先执行完成对应的SIM指令,该状态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会是第二状态,异常处理模块120直接返回第一配置文件中的原始的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同样地,如果结果分析模块121执行终端响应指令时,终端响应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也会是第二状态,异常模拟模块120没有完成对应的状态指令的执行,则结果分析模块121直接返回该终端响应指令的返回数据和状态字,不进行分析。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异常模拟单元根据SIM指令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异常操作产生的错误信息并发送至移动终端,并且根据移动终端发送的包括错误信息的状态指令发送主动式指令至移动终端,以使得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结果分析单获取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测试报告生成单元根据分析结果生成测试报告,能够实现移动终端与智能卡容错性测试、结果分析和测试报告生成的自动化,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准度。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容错测试方法应用于容错测试装置中,用于测试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容错功能,容错测试装置设置有SIM卡接头,SIM卡接头与移动终端的SIM卡接口连接。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方法包括:步骤S10:在SIM卡接头获取到移动终端发送的用于对SIM卡进行操作的SIM指令时,根据SIM指令产生错误信息并发送至移动终端,以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异常操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IM卡指令包括智能卡的操作文件系统指令或操作智能卡应用工具箱指令。在步骤S10之前,预设设定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SIM指令。SIM指令中包括容错标志位,如果该SIM指令为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指令,则其中的容错标志位设置为第一状态,优选地,为true。如果该SIM指令为不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指令,则其中的容错标志位设置为第二状态,优选地,为false。在步骤S10中,如果SIM指令为不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SIM指令,则直接将SIM指令的正常测试结果返回至移动终端。如果SIM指令为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SIM指令,则将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异常操作的错误信息返回至移动终端。具体地,将错误信息替代第一配置文件中的原始的返回数据和原始的返回状态字并返回移动终端,其中错误信息包括错误的替代返回数据和替代返回状态字。步骤S11: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包括错误信息的状态指令,并根据状态指令通过SIM卡接头发送主动式指令至移动终端,以使得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状态指令中包括容错标志位。如果容错标志位为第一状态,说明状态指令中包括步骤S10中的根据SIM指令产生的错误信息,即与该状态指令对应的SIM指令为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指令,且已经完成前述的容错测试过程。此时在步骤S11中,根据该状态指令发送主动式指令至移动终端,以用于判断移动终端是否还能被正常使用。具体地,从第一配置文件中读取模拟主动式指令的数据返回给移动终端,即将模拟主动式指令的数据替代第一配置文件中的原始的返回数据和原始的返回状态字并返回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执行该主动式指令并返回执行结果。如果状态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为第二状态,即该状态指令包括的是步骤S10中返回给移动终端的正常测试的数据,而不是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异常操作得到的错误信息,此时向移动终端返回第一配置文件中的原始的返回数据和原始的返回状态字即可。步骤S12:通过SIM卡接头获取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包括在终端响应指令中。步骤S12中通过获取终端响应指令的形式获取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终端响应指令中也包括容错标志位。如果容错标志位为第一状态,说明与该终端响应指令对应的SIM指令为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指令,且已经完成前述的容错测试过程。此时在步骤S12中,对结果进行分析时,从第二配置文件中获取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预设结果;比较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与预设结果;如果两者相同,则说明容错测试成功;如果两者不相同,则说明容错测试成失败。至此完成了一个容错测试的完整测试过程,将容错标志位设置为第二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SIM指令、状态指令以及终端返回指令是可以单独执行的,例如不一定非得先执行完成SIM指令才可以执行状态指令。在本实施例中第隔30毫秒执行一次状态指令,如果执行状态指令时,没有执行完SIM指令,即没有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异常操作,则状态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为第二状态,向移动终端返回第一配置文件中的原始的返回数据和原始的返回状态字即可。SIM指令和终端返回指令类似,不再赘述。步骤S13:根据分析结果生成测试报告。以下分别就异常模拟、结果分析和测试报告生成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异常模拟参见图4,包括:步骤S100:开始。步骤S101:命令监控。监控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指令,以进行后续的处理。步骤S102:命令处理。识别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指令,以进行后续的容错测试分析。步骤S103:判断是否是SIM指令。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4;如果否,则跳转到执行步骤S107。本发明实施例中的SIM指令为SIM卡的操作文件系统指令或操作SIM卡应用工具箱指令。其中,SIM卡的操作文件系统指令包括select、status、readbinary、updatebinary、readrecord、updaterecord等。操作SIM卡应用工具箱指令包括:terminalprofile、fetch、envelope、terminalresponse等。步骤S104: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异常模拟。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5;如果否,则跳转到步骤S110。如果该SIM指令需要进行异常模拟,说明对该SIM指令进行容错测试,否则为不对该SIM进行容错测试。步骤S105:设置容错标志位为第一状态。第一状态用于表示对应的SIM指令进行了异常模拟处理。步骤S106:重新设置第一配置文件中的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在步骤S106中,如果是SIM指令,则将错误信息替代第一配置文件中的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例如,移动终端在使用电话本添加联系人到SIM/USIM卡时,模拟SIM/USIM卡返回6F00的错误信息,表示为无法诊断的错误。如果是状态指令,则将主动式指令的数据替代第一配置文件中的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例如,模拟SIM/USIM发送SetupCall指令,用于判断此时移动终端是否还能被正常使用。步骤S107:将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返回移动终端。即将替代后的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返回至移动终端,以便继续进行后面的容错测试过程。然后跳转到步骤S111。步骤S108:判断是否是状态指令。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9;如果否,则跳转到执行步骤S110。步骤S109:判断容错标志位是否为第一状态。如果是,则跳转到执行步骤S106;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110。如果状态指令的容错标志位为第一状态,说明已经完成了与该状态指令对应的SIM指令的异常模拟,即根据对应的SIM指令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进行了异常操作。该状态指令包括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异常操作得到的错误信息。如果状态指令的容错标志位不为第一状态,则说明没有根据与该状态指令对应的SIM指令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进行了异常操作,该状态指令中包括的是正常测试的数据。步骤S110:将原始的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返回移动终端。在步骤S110中,如果SIM指令或者状态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不为第一状态,或者是其他的指令,即都是不进行容错测试的指令,只需要将第一配置文件中的原始的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返回移动终端即可。至此完成了一个SIM指令的容错测试。步骤S111:判断是否测试完成。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12;如果否,则返回至步骤S101。如果否,则说明还需要进行测试用例的容错测试,此时返回命令监控的步骤,以重新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SIM指令,继续进行其他测试用例的容错测试,直至完成所有测试用例的容错测试。步骤S112:生成测试报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IM指令和状态指令中还包括测试用例编号。在步骤S112中,根据测试用例编号和返回的测试结果生成测试报告。可以看出图4所示的异常模拟是自动进行的,不需要人工参与,使其异常场景的模拟全面高效,从而大大节省人力,提高容错测试结果的精准度。本发明实施例的容错测试中的结果分析参见图5,包括:步骤S200:开始。步骤S201:命令监控。监控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指令,以进行后续的处理。步骤S202:命令处理。识别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指令,以进行后续的容错测试结果分析。步骤S203:判断是否是状态指令或SIM指令。如果是,则跳转到执行步骤S207;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204。步骤S204:判断是否是终端返回指令。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05;如果否,则跳转到执行步骤S208。终端响应指令中包括容错标志位。如果容错标志位为第一状态,说明终端响应指令中包括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如果容错标志位为第二状态,说明终端响应指令中不包括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即与该终端响应指令对应的SIM指令是不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指令,或者至少对应的状态指令还未完成异常测试。步骤S205:结果分析。终端返回指令还包括测试用例编号,在步骤S205中,根据终端返回指令进行结果分析。具体地,根据测试用例编号从第二配置文件中获取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预设结果;比较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与预设结果;如果两者相同,则说明容错测试成功;如果两者不相同,则说明容错测试成失败。至此完成了一个容错测试的完整测试过程,将容错标志位设置为第二状态步骤S206:输出分析结果以用于生成测试报告。然后跳转到步骤S208。步骤S207:异常模拟。在步骤S207中,移动终端发送的是SIM指令或状态指令时,根据SIM指令或状态指令进行异常模拟,具体地参见图4,在此不再赘述。步骤S208:返回数据至移动终端。在步骤S208中,如果是SIM指令或状态指令,则返回异常模拟后的结果,即替代返回数据和替代返回状态字,具体参见图4。如果是终端返回指令,将测试成功或失败的结果发送至移动终端。步骤S209:判断所有测试用例是否执行完毕。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210;如果否,则跳转到执行步骤S201。在步骤S209中,如果否,则说明还需要进行测试用例的容错测试,此时返回命令监控的步骤,以重新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终端返回指令,继续进行其他测试用例的结果分析,直至完成所有测试用例的结果分析。步骤S210:生成测试报告。可以看出图5所示的容错测试中的结果分析是自动进行的,不需要人工参与,大大节省人力,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准度。以下分别就测试报告生成进行说明,参见图6,包括:步骤S300:开始。步骤S301:命令监控。监控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指令,以进行后续的处理。步骤S302:命令处理。识别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指令,以进行后续的测试报告生成。步骤S303:是否终端返回指令且容错标志位为第一状态。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04;如果否,则跳转到执行步骤S308。终端响应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为第一状态,说明终端响应指令中包括的终端返回数据为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如果容错标志位为第二状态,说明终端响应指令的终端返回数据中不包括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即与该终端响应指令对应的SIM指令是不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指令,或者至少对应的状态指令还未完成异常测试。步骤S304:从第二配置文件中查找预设数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返回指令中还包括测试用例编号。在步骤S304中,根据测试用例编号在第二配置文件,优选地,为ExpectedData.xml中查找预设数据ExpectedTRData的值。步骤S305:判断终端返回数据是否与预设数据相同。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06;如果否,则跳转到执行步骤S307。在步骤S305中,终端返回数据与预设数据相同,则说明容错测试成功,对应的SIM指令异常时,移动终端仍可以正常运行,即移动终端对该SIM指令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如果否,则说明容错测试失败,对应的SIM指令异常时,移动终端不能正常运行,即移动终端对该SIM指令不具备容错能力。至此完成了一个容错测试的完整测试过程,将容错标志位设置为第二状态。步骤S306:返回测试案例编号和测试成功信息。然后跳转到步骤S308。步骤S307:返回测试案例编号和测试失败信息。步骤S308:发送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至移动终端。此处返回的是当前指令的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步骤S309:判断是否测试完成。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310;如果否,则跳转到执行步骤S301。在步骤S309中,如果否,则说明还需要进行测试用例的容错测试,此时返回命令监控的步骤,以重新获取移动终端发送的终端返回指令,继续进行其他测试用例的结果分析并生成测试报告,直至完成所有测试用例的结果分析的测试报告生成。步骤S310:生成测试报告。可以看出图6所示的容错测试报告是自动生成的,不需要人工参与,大大节省人力,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准度。以上分别描述了异常模拟、容错测试中的结果分析以及测试报告生成三个过程,以上三个过程组合成的总的容错测试方法的实现过程参见图7。包括:步骤S400:开始。步骤S401:命令监控。监控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指令,以进行后续的处理。步骤S402:命令处理。识别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指令,以进行后续的容错测试、结果分析以及测试报告生成。步骤S403:判断是否是终端返回指令。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404;如果是,则跳转到执行步骤S410。在步骤S403中,如果是终端返回指令,说明需要进行测试结果分析和报告生成。步骤S404:判断是否是状态指令。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05;如果否,则执行步骤S405。在在步骤S404中,如果是状态指令,说明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结果分析。如果不是状态指令,则为SIM指令。步骤S405:判断是否需要容错测试。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06;如果否,则跳转到执行步骤S414。在步骤S405中,如果是,说明该SIM指令需要进行容错测试,反之,不需要进行容错测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IM指令是否需要进行容错测试可以是预先设定好的。步骤S406:设置容错标志位为第一状态。然后跳转到执行步骤S40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IM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默认为第二状态,即表示不需要进行容错测试。如是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SIM指令,则将SIM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设置为第一状态,以方便后续进行容错测试。步骤S407:容错标志位是否为第一状态。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08;如果否,则跳转到执行步骤S414。在步骤S407中,状态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为第一状态时,说明需要根据该状态指令进行异常模拟。容错标志位不为第一状态,即为第二状态时,说明该状态指令不需要进行异常模拟。步骤S408:在第一配置文件中替换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具体地,在步骤S408中,如果是SIM指令,则将错误信息替代第一配置文件中的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例如,移动终端在使用电话本添加联系人到SIM/USIM卡时,模拟SIM/USIM卡返回6F00的错误信息,表示为无法诊断的错误。如果是状态指令,表明在该状态指令之前,已经接收到移动终端发送的SIM指令,并已经进行了异常模拟,例如,已经完成了移动终端在使用电话本添加联系人到SIM/USIM卡时,模拟SIM/USIM卡返回6F00的错误信息。此时将主动式指令的数据替代第一配置文件中的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例如,模拟SIM/USIM发送SetupCall指令,用于判断此时移动终端是否还能被正常使用。步骤S409:将替换的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返回给移动终端。然后跳转到步骤S415。步骤S410:判断容错标志位是否为第一状态。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11。如果否,则跳转到执行步骤S414。如果容错标志位为第一状态,说明需要根据该终端返回指令进行容错测试结果分析,终端响应指令中包括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步骤S411:设置容错标志位为第二状态。表示当次容错测试已经结束。步骤S412:结果分析。具体地参见图6,在此不再赘述。步骤S413:返回分析结果以用于测试报告生成。步骤S414:将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返回移动终端。在步骤S414中,如果是不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SIM指令、或者容错标志位为第二状态的状态指令或终端返回指令,则直接将原始的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返回移动终端。步骤S415:判断是否测试完成。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416;如果否,则跳转到执行步骤S401。在步骤S415中,如果否,则说明还需要进行测试用例的容错测试,此时返回命令监控的步骤,以继续进行其他测试用例的容错测试和结果分析,直至完成所有测试用例的容错测试和结果分析。步骤S416:生成测试报告。移动终端发送的SIM指令、状态指令以及终端返回指令中还包括测试用例编号。本发明实施例的容错测试方法可以单独执行SIM指令、状态指令以及终端返回指令中的任一个,通过SIM指令、状态指令以及终端返回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判断是否对对应的测试用例进行容错测试。如果不进行容错测试则向移动终端返回原始的返回数据和返回状态字。优选地,每隔30s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状态指令并进行处理。可以看出,以上过程都是自动化实现的,能够使其异常场景的模拟全面高效、测试结果的判断智能化,专业化,从而大大节省人力,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准度。图8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移动终端的容错测试装置20包括:SIM卡接头21、处理器22、存储器23以及总线24。所述SIM卡接头21与所述移动终端的SIM卡接口连接,SIM卡接头21、处理器22以及存储器23通过总线24相连,以进行相互通信。存储器23存储有程序。处理器22运行该程序。在所述SIM卡接头获取到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用于对所述SIM卡进行操作的SIM指令时,该程序根据所述SIM指令产生错误信息并通过SIM卡接头21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以模拟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SIM卡的异常操作。SIM卡接头21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的包括所述错误信息的状态指令,该程序还根据所述状态指令通过所述SIM卡接头发送主动式指令至所述移动终端,以使得所述移动终端执行所述主动式指令。该程序还通过所述SIM卡接头获取所述移动终端执行所述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并对所述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并根据所述分析结果生成测试报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SIM卡指令包括智能卡的操作文件系统指令或操作智能卡应用工具箱指令。SIM指令、状态指令以及终端响应指令中皆包括容错标志位,用于指示是否进行容错测试。如果容错标志为第一状态,优选地,为true,则表示该SIM指令、状态指令或者终端响应指令进行容错测试。对应地,如果容错标志为第二状态,优选地,为false,则表示该SIM指令、状态指令或者终端响应指令不进行容错测试。该程序还用于:判断SIM指令是否是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SIM指令;如果所述SIM指令为不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所述SIM指令,则直接将所述SIM指令的正常测试结果返回至所述移动终端。如果所述SIM指令为需要进行容错测试的所述SIM指令,则将模拟所述移动终端对所述SIM卡的异常操作的所述错误信息返回至所述移动终端。具体地,将所述错误信息替代第一配置文件中的原始的返回数据和原始的返回状态字并返回所述移动终端,其中所述错误信息包括错误的替代返回数据和替代返回状态字。优选地,第一配置文件优选为replaceData.xml,该程序从第一配置文件replaceData.xml中找到应用协议数据单元(ApplicationProtocolDataUnit,APDU)对应的数据,并对replaceResData和replaceStsData进行赋值,用replaceResData和replaceStsData替代原始的ResponseData和StatusWord返回给移动终端。此时该程序还将容错标志位设置为第一状态,以方便后续的容错测试。其中错误信息包括错误的替代返回数据和替代返回状态字。对于状态指令,如果状态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为第一状态,即该状态指令包括执行SIM指令时返回给移动终端的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异常操作得到的错误信息,则该程序根据该状态指令发送主动式指令至移动终端,以用于判断移动终端是否还能被正常使用。具体地,该程序从第一配置文件中读取模拟主动式指令的数据返回给移动终端,即将模拟主动式指令的数据替代第一配置文件中的原始的返回数据和原始的返回状态字并返回移动终端,以使移动终端执行该主动式指令并返回执行结果。如果状态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为第二状态,即该状态指令包括的是返回给移动终端的正常测试的数据,而不是返回给移动终端的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异常操作得到的错误信息,此时向移动终端返回第一配置文件中的原始的返回数据和原始的返回状态字即可。对于终端返回指令,终端响应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为第一状态时,该程序从第二配置文件中获取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预设结果。优选地,第二配置文件为ExpectedData.xml。该程序依据测试用例编号(TestcaseID)从第二配置文件ExpectedData.xml中获取预设结果ExpectedTRData的值进行赋值,供后续分析结果;比较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与预设结果;如果两者相同,则说明容错测试成功;如果两者不相同,则说明容错测试失败。同时该程序还将容错标志位设置为第二状态,以表示当次容错测试已经完成。如果终端响应指令中的容错标志位为第二状态,即终端响应指令中包括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不是进行容错测试获取的,则直接返回当前终端响应指令的返回数据和状态字即可,不需要进行分析。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方式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方式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异常模拟单元根据SIM指令模拟移动终端对SIM卡的异常操作产生的错误信息并发送至移动终端,并且根据移动终端发送的包括错误信息的状态指令通过SIM卡接头发送主动式指令至移动终端,以使得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结果分析单获取移动终端执行主动式指令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分析结果,测试报告生成单元根据分析结果生成测试报告,能够实现移动终端与智能卡容错性测试、结果分析和测试报告生成的自动化,提高测试结果的精准度。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