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NSS接收机的内存泄露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84877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编程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GNSS接收机的内存泄露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存的GNSS接收机中,常常因为文件记录时长间隔短,多次进行创建文件、关闭文件,不停地重复此操作,并且这些进程的运行速度太快导致接收机的进程中的内存不能及时地进行释放,时间一长对接收机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负担,最后导致接收机死机。因而检测接收机的内存是否出现泄漏变得意义重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GNSS接收机的内存泄露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要进入接收机的LINUX系统中,查看所有的进程。

步骤S2、进入PROC目录中查看所有的进程对应的号;

步骤S3、进入status,读出VmRSS的值的大小,并提取出来生成文件;

步骤S4、将生成的文件添加到日志文件中;

步骤S5、预设第一时间段,每隔第一时间段后重复进行步骤S1-步骤S4;

步骤S6、预设第二时间段,每隔第二时间段后提取日志文件,并根据日志文件形成折线图;

步骤S7、对折线图进行判别,如果成线性上升,则出现内存泄露;反之,则未出现内存泄露。

在上述的基于GNSS接收机的内存泄露检测方法中,所有的进程包括:MNG、FILE、GNSS、DSM、MISC、SERVER。

在上述的基于GNSS接收机的内存泄露检测方法中,将提取的日志文件导入Execel中形成折线图。

在上述的基于GNSS接收机的内存泄露检测方法中,第一时间段为30分钟。

在上述的基于GNSS接收机的内存泄露检测方法中,第二时间段为6小时。

在上述的基于GNSS接收机的内存泄露检测方法中,所述接收机为GNSS接收机。

本发明就目前尚未有成熟的产品提供了一种针对接收机的内存泄漏问题进行检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现了在测试过程中的自动化,无需人为不停地输入命令、查询接收机的内存情况,进而统计每次的内存;节省了很多时间,极大提升了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GNSS接收机的内存泄露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发明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理解本发明,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步骤以及详细的结构,以便阐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GNSS接收机的内存泄露检测方法,参照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要进入接收机的LINUX系统中,查看所有进程。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接收机可以为搭载LINUX系统的GNSS接收机;所有的进程包括:MNG、FILE、GNSS、DSM、MISC、SERVER。

步骤S2、进入PROC目录中查看所有的进程对应的号。

步骤S3、进入status,读出VmRSS的值的大小,并提取出来生成文件。

步骤S4、将生成的文件添加到日志文件中。

步骤S5、预设第一时间段,每隔第一时间段后重复进行步骤S1-步骤S4。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时间段为30分钟,也即每隔30分钟执行一次步骤S1-步骤S4的程序。

步骤S6、预设第二时间段,每隔第二时间段后提取日志文件,并根据日志文件形成折线图。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时间段为6小时,也即每隔6小时就提取一次日志文件,并根据日志文件形成折线图。在本发明一可选的实施例中,例如可将提取的日志文件导入Execel中形成折线图。

步骤S7、对折线图进行判别,如果成线性上升,则出现内存泄露;反之,则未出现内存泄露。

综上所述,本发明就目前尚未有成熟的产品提供了一种针对接收机的内存泄漏问题进行检测的技术方案,本发明实现了在测试过程中的自动化,无需人为不停地输入命令、查询接收机的内存情况,进而统计每次的内存;节省了很多时间,以一个测试人员每次测试并统计内存情况需要10min为例,每隔半小时查看一次,测试产品出现死机需要3天来算,该工作人员需要进行18小时的工作,同时需要进行日夜检测;然而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自动提取并生成文,最后只需测试人员最后10min进行测试对比总结,极大提升了测试效率。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 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