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的抽奖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2522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投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的抽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出现了各种金融平台,这类金融平台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以互联网为媒介,利用互联网的公知性从公众吸引资金以投向各种业务或项目,这对促进民间资本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相当积极的作用。但是,互联网金融还不够成熟,目前出现的各种金融平台的营销活动参差不齐,对不同的用户抽奖没有很好的针对性,用户体验差,用户不能从中得到很好的盈利,同时不能很快的满足用户的需求,营销效率低,吸引资金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的抽奖方法及系统,更加合理,也更有针对性,可以更为高效的提高营销效率,从而促进互联网金融更为迅速的发展,更快的满足用户需求,可以让用户在投资中实现更好的盈利,进而吸引更多的资金。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的抽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1:采集用户投资行为数据;S12: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对用户进行层次划分;S13:根据用户的层次划分分配用户当前能参加的抽奖活动。较佳地,所述步骤S11具体包括:S111:采用事件触发机制采集用户投资行为数据,实时采集用户投资行为数据;S112:采用批处理机制对用户投资行为数据进行统计,定时对采集到的用户投资行为数据进行统计归纳。较佳地,所述步骤S12具体为: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得到用户活跃度,根据所述用户活跃度对用户进行层次划分。较佳地,所述步骤S12中的所述用户活跃度的计算方法为:用户活跃度=每月平均投资金额/投资系数*投资占比系数+每月充值金额/充值系数*充值占比系数-每月提现金额/提现系数*提现占比系数;其中所述投资占比系数、所述充值占比系数和所述提现占比系数三者之和为1。三者的占比系数可以随时调整,营销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的关注点的不同来做及时的调整,从而达到不同的营销目的,解决不同时期平台出现的不同状况。较佳地,所述投资系数、所述充值系数以及所述提现系数的计算方法为:投资系数=每月投资总金额/每月天数/每月投资总人数/阶层参数;充值系数=每月平台充值总金额/每月天数/每月充值总人数/阶层参数;提现系数=每月平台提现总金额/每月天数/每月提现总人数/阶层参数;其中,阶层参数为根据分析结果对用户划分的层次数量。较佳地,所述步骤S13具体包括:S131:利用广度优先搜索方法筛选用户当前能参加的抽奖活动;S132:利用贪心算法给对应的用户分发当前能参加的抽奖活动。较佳地,所述步骤S13之后还包括:S14:动平衡抽奖,对中奖率及奖品数量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地,所述动平衡抽奖为利用动态规划算法对中奖率进行动态调整。较佳地,所述步骤S14之后还包括:S15:自动发放奖品,当所述奖品为虚拟奖品时,自动发放奖品给用户;当所述奖品为实物奖品时,记录用户的中奖信息及联系方式。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的抽奖系统,其包括:用户投资行为数据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用户投资行为数据;用户投资行为数据分析单元,用于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对用户进行层次划分;用户抽奖活动分配单元,用于根据用户的层次划分分配用户当前能参加的抽奖活动。较佳地,抽奖系统还包括:动平衡抽奖单元,用于对中奖率及奖品数量进行动态调整。较佳地,抽奖系统还包括:奖品自动发放单元,用于奖品的自动发放,当所述奖品为虚拟奖品时,自动发放奖品给用户;当所述奖品为实物奖品时,记录用户的中奖信息及联系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提供的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的抽奖方法及系统,根据用户的投资行为对用户进行了层次划分,针对性更强,根据不同的层次划分设置不同的抽奖活动,让营销活动更为精准的推向指定用户,营销效率更高,用户体验更好;(2)本发明的抽奖方法及系统更加的合理,处理速度快,能够更快的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使用户在投资中实现更好的盈利,吸引更多的资金。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的抽奖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的抽奖方法的流程图;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的抽奖系统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的抽奖系统的示意图。标号说明:1-用户投资行为数据采集单元,2-用户投资行为数据分析单元,3-用户抽奖活动分配单元,4-动平衡抽奖单元,5-奖品自动发放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结合图1,本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的抽奖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其流程图,其包括以下步骤:S11:采集用户投资行为数据,即收集用户投资理财产品、债权、期权等金融产品的投资数据;其中,投资数据包括:投资金额、充值金额以及提现金额等;S12: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对用户进行层次划分;S13:根据用户的层次划分分配用户当前能参加的抽奖活动,让营销活动更为精准的推向指定的用户,过滤抽奖奖品。其中,步骤S11具体包括:S111:采用事件触发机制采集用户投资行为数据,实时采集用户投资操作行为,通过监听用户行为,从而收集用户行为,过滤用户投资操作行为,然后记录到数据库或者以其他的形式进行保存;S112:采用批处理机制对用户投资行为数据进行统计,通过定时任务模式,对采集到的用户投资行为数据进行统计归纳,然后记录到数据库或者以其他形式进行保存。步骤S12具体为: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得到用户活跃度,根据用户活跃度对用户进行层次划分,用户活跃度的计算方法为:用户活跃度=每月平均投资金额/投资系数*投资占比系数+每月充值金额/充值系数*充值占比系数-每月提现金额/提现系数*提现占比系数;其中,投资系数、充值系数以及提现系数可以根据平台的实际情况动态计算出来,系数范围为:100~9999999,其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计算:投资系数=每月投资总金额/每月天数/每月投资总人数/阶层参数充值系数=每月平台充值总金额/每月天数/每月充值总人数/阶层参数提现系数=每月平台提现总金额/每月天数/每月提现总人数/阶层参数;其中,阶层参数默认值为1,此参数可在管理后台进行设定,阶层参数有效范围为0.00~999999.99(包含小数),一般情况下,可将用户分为5-20个层次。投资占比系数、充值占比系数、提现占比系数三者之和为1,可以进行更改设置,营销人员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关注点不同做及时的调整,从而达到不同的营销目的,解决不同时期的平台出现的不同状况。步骤S13具体包括:S131:利用广度优先搜索方法筛选用户当前能参加的抽奖活动,例如根据投资总金额的排序结果,找到用户的排名,根据排名来分配用户能参加的抽奖活动;S132:利用贪心算法给对应的用户分发当前能参加的抽奖活动,分析用户的抽奖及中奖情况,让已经中过此奖励的用户无法再中相同种类的奖品,已达到奖励平衡,不会让奖品集中发放到同一用户。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步骤S13之后又增加了步骤S14和步骤S15,其流程图如图2所示,具体为:S14:动平衡抽奖,对中奖率及奖品数量进行动态调整,保证在抽奖活动期间,不出现以下情况:(1)活动未结束,奖品已发完;(2)活动已结束,奖品未发完。具体可以为:采用动态规划算法,根据预设奖品数量、抽奖活动时间长度、已发生抽奖次数、当前活动进行时间长度,动态的调整奖品的中奖率,以保证在抽奖活动期间,所有奖品平衡的分配到每一天的抽奖活动中,防止奖品提前被抽完。例如:奖品数量为10个,抽奖活动时间长10天,预设中奖率为1%。其实际中奖率计算方法为:(1)如果已中奖数量为0的情况,实际中奖率为1%;(2)如果已中奖数量不为0,进行一下计算:中奖时间间隔=奖品数量(个)/抽奖活动时间长(秒);已中奖权重时间=已中间时间间隔*已中奖奖品数量;如果已中奖权重时间≥抽奖活动已进行时间,实际中奖率为零,如果已中间权重时间<抽奖活动已进行时间,实际中奖率=已中奖奖品数量/已中奖次数。S15:自动发放奖品,当所述奖品为虚拟奖品时,通知发奖模块,自动发放奖品给用户,发奖模块包括:与第三方平台的请求发奖,同步发奖情况、查询发奖情况,第三方平台包含话费、银行、流量、各种点卡等虚拟产品;当所述奖品为实物奖品时,记录用户的中奖信息及联系方式,通知发奖部分进行人工发放。实施例3:结合图3,对本发明的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的抽奖系统进行详细描述,其是用于实现实施例1中的抽奖方法,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包括:用户投资行为数据采集单元1,用户投资行为数据分析单元2,用户抽奖活动分配单元3。其中,用户投资行为数据采集单元1用于采集用户投资行为数据;用户投资行为数据分析单元2用于分析用户投资行为数据,根据分析结果对用户进行层次划分;用于抽奖活动分配单元3用于根据用户的层次划分分配用户当前能参加的抽奖活动。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增加了动平衡抽奖单元4以及奖品自动发放单元5,其是用于实现实施例2中的抽奖方法,其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其中,动平衡抽奖单元4用于对中奖率和奖品数量进行动态调整;奖品自动发放单元5用于奖品的自动发放,当奖品为虚拟奖品时,自动发放奖品给用户;当奖品为实物奖品时,记录用户的中奖信息及联系方式。此处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说明书范围内所做的修改和变化,均应落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