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优化决策导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52377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基于大数据的优化决策导排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教学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排课的教学系统。



背景技术:

排课问题早在70年代就证明是一个NP完全问题,即算法的计算时间是呈指数增长的,这一论断确立了排课问题的理论深度。对于NP问题完全问题目前在数学上是没有一个通用的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目前大家对NP完全问题研究的主要思想是如何降低其计算复杂度。即利用一个近似算法来代替,力争使得解决问题的时间从指数增长化简到多项式增长。结合到排班、排课表问题就是建立一个合适的现实简约模型,利用该简约模型能够大大降低算法的复杂度,便于程序实现,这是目前最新的解决排课问题一个技术方案。基于新高考政策下(7选3,部分省略有不同,比如上海6选3)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国家教育的发展方向,学生可自主的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学科、专业学习教育,这使得排班、排课的难度呈指数增长,加之每个学校(培训机构等)特有的教师资源、教室资源、时间因素、个性化需求等多种因素,现有的实现方案已经不能满足。

现有技术缺点-自动排班:无法合理的进行分层排班,无法灵活的配置班级人数、学生组成(男女比例、平均成绩、高低分比例等)、学生所选组合等,排班与学校的资源(教师资源、教室资源、时间等)无法很好的匹配,一旦排出,无法进行合理的适应性调整。

现有技术缺点-自动排课:排课已被证明是NP完全问题,目前在数学上是没有一个通用的算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只能利用一个近似算法来代替,力争使得解决问题的时间从指数增长化简到多项式增长,这样导致排班、排课的结果不实用,特别是基于选考政策(例7选3)下多因素交叉关联模式,甚至无法产生结果;排课结果只是多种可输出结果的一种,并不是最优解;排课结果无法满足学校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某些课程上午上课,某些下午上,某些老师在某个时间不上课;排课结果无法进行微调,由于选课走班的多数据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可能导致重排;排课结果无法局部调整,例如周一的某几节选考课调整到周三的某几节上。排课的输出结果无法精确的个体(比如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在哪个班,如何走班等);排课与学校的资源(教师资源、教室资源、时间等)无法很好的匹配,一旦排出,无法进行合理的适应性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传统的手工排课带来的工作量巨大、脑力劳动大、无法避免数据误差等问题,同时解决现有的自动排课的计算复杂程度高(NP完全导致服务器不可用)、输出结果不理想(近似算法或其他模型)、输出结果灵活性不够(微调或局部调整)、个性化满足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实现任何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任何因素(空间、时间、资源、模糊性强)、任何个性化需求的交叉都能得到满意输出结果。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合理地进行分层排班、灵活地配置班级人数、学生组成、学生所学组合、排班与学校的资源良好匹配的的基于大数据的优化决策导排系统。

本发明基于大数据的优化决策导排系统,包括选课信息输入模块,其用于输入选课信息并将选课信息初始化,其根据选课信息生成第一辅助决策数据;组合分类模块,其用于显示所有学生选定的组合的选课信息,并且,其根据组合的选课信息生成第二辅助决策数据;排班成班信息输入模块,其用于输入排班成班信息并将排班成班信息初始化,其根据排班成班信息生成第五辅助决策数据;及基础排课单元,其根据预设约束条件生成基础排课表,所述基础排课表包括节次区、日期区、排课区,所述排课区包括多个节次单元,每个节次单元包括多个走班单元,其中节次单元的数量取决于所述约束条件的数量,所述节次单元的走班单元的数量大于等于基础班级数量,基础排课单元通过第一控制模块调整节次单元和/或走班单元在基础排课表中的位置和内容。

本发明基于大数据的优化决策导排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基于大数据的优化决策导排系统通过基础排课单元整体化安排每节课和每节课的走班状况,从而使课程表可整体化地编辑,使其编辑更加智能化。并且排班的优点为:一定能输出结果,且为符合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理想结果;可以进行分层处理,比如排班中的重点班、试点、试验班、平行班等;可灵活的针对学生所选的组合进行处理也可按照学生原属班级进行处理,对班级的学生组成可细化的某个学生;对班级的组成(组合组成、成绩组成、男女比例、学生人数、层级组成等)进行灵活的配置;整个排课过程均可进行优化调整,优化调整的对象可以是组合组成、成绩组成、男女比例、学生人数、层级组成等,也可细化到某个个体或者小团体,比如某个人、某几个人等。可最大程度的满足每个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排课的优点为:无论是任何交叉关联因素(空间、时间、资源等),特别是基于选考政策(例7选3)下多因素交叉关联模式,均可产生排课结果;排课过程数据严谨准确、速度快、消除了大量繁琐的数据整理工作及严谨思维的脑力劳动工作;整个排课排课过程均以大数据的优化决策为依据,故输出结果是几种最优解中的一种(充分满足学校实际情况的);排课结果充分满足学校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某些课程上午上课,某些下午上,某些老师在某个时间不上课;排课结果可以进行调优,例如周一的某几节选考课调整到周三的某几节上,或者某天的某几节课调整到其他某几节课上;排课的输出结果细化到精确的个体(比如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在哪个班,如何走班等);排课与学校的资源(教师资源、教室资源、时间等)很好的匹配,且整个排课过程,均可进行合理的适应性优化调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基于大数据的优化决策导排系统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大数据的优化决策导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于大数据的优化决策导排系统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基于大数据的优化决策导排系统包括

选课信息输入模块,其用于输入选课信息并将选课信息初始化,其根据选课信息生成第一辅助决策数据;

组合分类模块,其用于显示所有学生选定的组合的选课信息,并且,其根据组合的选课信息生成第二辅助决策数据;

排班成班信息输入模块,其用于输入排班成班信息并将排班成班信息初始化,其根据排班成班信息生成第五辅助决策数据;

班级组合模块,其用于显示所有班级的学生选课组合相关信息,并且,其根据组合的选课信息生成第六辅助决策数据;

班级科目模块,其用于显示所有班级的学生选课科目相关信息,并且,其根据组合的选课信息生成第七辅助决策数据;及

基础排课单元,其根据预设约束条件生成基础排课表,所述基础排课表包括节次区、日期区、排课区,所述排课区包括多个节次单元,每个节次单元包括多个走班单元,其中节次单元的数量取决于所述约束条件的数量,所述节次单元的走班单元的数量大于等于基础班级数量,基础排课单元通过第一控制模块调整节次单元和/或走班单元在基础排课表中的位置和内容。

对某个班级的某个组合中的某个科目的某些人已排到某节次单元的某走班单元中,则在未进行撤回处理的前提下,这些人不可在该节次单元的其他走班单元排课,但可在其他节次单元排其他科目的课。

根据基础排课表生成的总课表,可根据约束条件及学校实际资源调整某个或某些节次单元在总课表中的位置。

其中,排班成班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班级数量、班级总人数、班级组合数、班级组合情况、班级各组合人数。

其中,第五辅助决策数据包含但不限于:教师资源信息、教室资源信息、选考科目人数信息、未排课科目、人员及其所属组合信息,已排课走班单元信息,针对某节次单元可排科目、人员及其所属组合信息、冲突检测、已排课(待撤回)人员的组合信息、姓名信息、成绩信息、性别信息、原属班级信息。

其中,约束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排课的课程性质、可用班级、课时信息、当前年级、选考规则、课程性质、选考规则。例如选考规则为7选3,课程性质为选考时,则节次单元数为3节;课程性质为学考时,则节次单元数为4节。

其中,基础排课表的节次区、日期区、排课区是可编辑的。

其中,基础排课表作为一个整体,所有学生的所有选考或学考科目必须在基础排课单元排完一课时,且只排一课时。

本发明通过基础排课单元整体化安排每节课和每节课的走班状况,从而使课程表可整体化地编辑,使其编辑更加智能化。

本发明是基于大数据的优化决策进行排班排课的智能导引,充分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每个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多维度处理,并在任何一个关键业务节点均采用智能分析、归纳、总结的方式,辅以人工干预的方式,在手动排班排课(工作量大、脑力劳动强度高、数据不准确等)以及自动排班排课(NP完全问题)直接找到一个最优的平衡,并创造了选考(学考)基础排课单元的排课理念,实现排班排课便捷化、准确化、灵活性与实际应用个性化需求的完美结合。

其中,基于大数据的优化决策排班排课,在任何一个业务逻辑节点,均输出大数据的优化决策数据,这些数据是客观业务数据与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实际情况和制约因素(空间、时间、资源等)等的综合分析结果,以确保在任何一个业务逻辑节点的操作都是最大化满足实际应用的,使得在下一个业务逻辑节点的输出是针对该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几种最优结果之一,直至导排完成;同时,在整个导排过程中,系统的灵活优化包含但不限于多种组合、某一组合或某一组合的部分、原属班级、教师、教室、时间、层级、某些学生或某个学生、成绩分配、男女比例等。

本发明解决了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渴望解决的符合其特定资源和约束的最优排班排课问题;克服了手工排课不精确、不够严谨、工作量大、脑力劳动大的现状,同时克服了现有技术的自动排班和自动排课系统带来的排课结果不理想,无法最大化的满足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实际情况,无法灵活的优化调整等技术偏见;更为突出的是,针对国家新高考政策下的选考、学考排课处理,系统将拟选科目数或拟学科目数(比如,7选3,则拟选科目数为3,拟学科目数为4)作为选考科和学考科的基础排课单元(比如,7选3,则选考基础排课单元为3节,学考基础排课单元为4节),须且只需在基础排课单元把所有的学生的所有选考或所有学考科目都排完一课时,然后自定义基础排课单元的每一节课的上课时间(比如周几的第几节)。

本发明SAAS或软件产品的形式供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使用,并且能够简单、快速、准确、灵活的生成满足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实际情况或个性化需求的优化结果,并可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灵活的深层次调优。其不造成环境污染以及能源或者资源的严重浪费,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本发明优点-排班:一定能输出结果,且为符合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理想结果;可以进行分层处理,比如排班中的重点班、试点、试验班、平行班等;可灵活的针对学生所选的组合进行处理也可按照学生原属班级进行处理,对班级的学生组成可细化的某个学生;对班级的组成(组合组成、成绩组成、男女比例、学生人数、层级组成等)进行灵活的配置;整个排课过程均可进行优化调整,优化调整的对象可以是组合组成、成绩组成、男女比例、学生人数、层级组成等,也可细化到某个个体或者小团体,比如某个人、某几个人等。可最大程度的满足每个学校(教育机构或其他)的实际情况和需求。

本发明优点-排课:无论是任何交叉关联因素(空间、时间、资源等),特别是基于选考政策(例7选3)下多因素交叉关联模式,均可产生排课结果;排课过程数据严谨准确、速度快、消除了大量繁琐的数据整理工作及严谨思维的脑力劳动工作;整个排课排课过程均以大数据的优化决策为依据,故输出结果是几种最优解中的一种(充分满足学校实际情况的);排课结果充分满足学校的个性化需求,例如某些课程上午上课,某些下午上,某些老师在某个时间不上课;排课结果可以进行调优,例如周一的某几节选考课调整到周三的某几节上,或者某天的某几节课调整到其他某几节课上;排课的输出结果细化到精确的个体(比如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在哪个班,如何走班等);排课与学校的资源(教师资源、教室资源、时间等)很好的匹配,且整个排课过程,均可进行合理的适应性优化调整。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

原班级模块,其根据组合的选课信息生成第三辅助决策数据。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

数据分析模块,其用于实时计算未排组合和/或科目信息、当前的未排组合中两科相同的决策信息、当前未排的组合中单科相同的决策信息、当前未排课的人员及其所选组合、科目、数量等信息、当前在排课的人员所选组合、科目、原属班级、性别、成绩等决策信息、当前可排课的人员及其所选组合、科目、数量等信息、当前未排且必须排的人员及其属性决策信息、冲突检测。

其中,对已建的班级,可查看其详细信息,并可进行撤回优化(包含但不限于全部撤回、部分撤回等),撤回过程中将实时生成包含但不限于该班级中已排班人员(待撤回)的组合信息、姓名信息、成绩信息、性别信息、原属班级信息等第四辅助决策数据。撤回后,数据将实时加载到组合分类模块和原班级模块中,进行优化排班。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

班级组合模块/科目组成模块,其用于生成班级组成信息。

其中,班级组成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班级信息、组合构成信息、该组合人员信息、可排课信息。其中,任何一个班级的任何组合,可对该组合中任何一个科目的某些人进行排课处理(包含但不限于鼠标拖动、鼠标拖动、手势拖动),排到走班单元中,且在同一时间点仅对其中一个科目进行排课处理。

其中,排课处理时,可自定义排课处理的对象组成,包含但不限于性别组成、成绩分布,排多少人、排哪些人等。

其中,对某个班级的某个组合中的某个科目的某些人已排到某节次单元的某走班单元中,则在未进行撤回处理的前提下,这些人不可在该节次单元的其他走班单元排课,但可在其他节次单元排其他科目的课。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

资源信息模块,其用于实时生成所有科目任课教师及该科目选考或学考当前未排课人数及其属性信息。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

排班成班信息输入模块通过数据分析模块生成第五辅助决策数据。

其中,第一辅助决策数据、第二辅助决策数据、第三辅助决策数据、第四辅助决策数据、第五辅助决策数据、第六辅助决策数据、第七辅助决策数据均可在“基础排课单元通过第一控制模块调整节次单元和/或走班单元在基础排课表中的位置和内容”时对于操作人员进行辅助指导。

节次单元的数量由选考的可选课程数量决定,走班单元的数量由每个节次单元,即,每个科目内的实际走班数量决定。

例如,如果选课方式为m选n,则加载n个节次单元。如果基础班级数量为3个班,即,原来有三个班,则每个节次单元中包括至少三个走班单元。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

班级组合模块的班级科目模块生成班级组成信息。

其中,任何一个班级的任何科目,可对该科目中的某些人进行排课处理(包含但不限于鼠标拖动、手势拖动),排到走班单元中。

其中,排课处理时,可自定义排课处理的对象组成,包含但不限于性别组成、成绩分布,排多少人、排哪些人等。

其中,任何一个学生,其所有的选考科目与本次学校开设的科目取交集,交集的结果科目在基础排课单元必须且只排完一课时。

其中,对某个班级的某个科目的某些人已排到某节次单元的某走班单元中,则在未进行撤回处理的前提下,这些人不可在该节次单元的其他走班单元排课,但可在其他节次单元排其他科目的课。

其中,班级组合模块的排课处理可与班级科目模块的排课处理同步进行。

对走班单元已有排课数据的,可查看其详细信息,并可进行撤回优化(包含但不限于全部撤回、部分撤回等),撤回过程中将实时生成包含但不限于该走班单元中已排课(待撤回)人员的组合信息、姓名信息、成绩信息、性别信息、原属班级信息等实时辅助决策数据。撤回后,数据将实时加载到班级组合模块和班级科目模块中,进行优化排课。

优化完成、排课结束后,进行基础排课单元的设定,在基础排课单元的可编辑日期区选定周一(或周一到周日的任一天),并在可编辑节次区定义基础节次单元在该天的节次。并且,继续完成一周的排课设置。并且,生成周课表,可对某一天的任何一个基础节次单元(可多节)整体平移到其他任何一天的某节课上。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

基础排课单元模块通过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待撤回人员及其所有属性信息,生成第四辅助决策数据。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

基础排课单元模块通过数据分析模块生成当前排课区和/或当前节次区未排且必须排的人员及其属性的决策信息。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

通过数据分析模块通过自动换算,生成人员的可自定义的21个成绩等级信息。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

通过数据分析模块,每个学生在排课区必须且只能排完其所选考课1课时。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

第六辅助决策信息与第七辅助决策信息为同步数据。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

通过总课表的信息生成学校的总课表信息、教师课表信息、学生走班课表信息,每个学生一个课表,课表不尽相同。优选地,通过总课表的信息生成学校的总课表信息、教师课表信息、学生走班课表信息,每个学生一个课表,课表不尽相同。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偏好课程判定模块,其基于上一学期的选课信息输入模块输入的选课信息,判定此次选课信息输入模块要输入的偏好选课信息;其中,所述偏好选课信息进行聚类判定;所述偏好课程判定模块将偏好选课信息显示在待选课信息输入的位置。

例如:上一学期的选课信息输入模块输入的选课信息为:物理、化学、地理,偏好选课信息输入模块根据之前课程占文理科的多少,将学生在文理科中的分类,判定文科倾向学生还是理科倾向学生。上述学生被判定为理科倾向学生,并且偏好选课信息输入模块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输出至待选课信息输入的位置。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偏好课程判定模块包括:

偏好科目单元,其根据科目类型输出偏好科目系数a,其中物理的偏好科目系数a=3,化学的偏好科目系数a=2,生物的偏好科目系数a=1,历史的偏好科目系数a=-2,地理的偏好科目系数a=-2,政治的偏好科目系数a=-2等;

偏好成绩单元,其抓取选课学生所选课的多次成绩等级,输出成绩等级系数b,其中当成绩等级为优时,成绩等级系数b=4,当成绩等级为良时,成绩等级系数b=3,当成绩等级为及格时,成绩等级系数b=2;

结算输出模块,其根据如下公式得到偏好系数Y,

Y=a1b1+a2b2+a3b3+a4b4+a5b5+a6b6

当Y>0时,则输出偏好选课信息为物理、化学、生物和上学期学过的课程;

当Y<0时,则输出偏好选课信息为历史、地理、政治和上学期学过的课程。

本发明通过上述方式可基于以往的选课科目和选课成绩输出偏好选课信息,从而帮助学生知晓自己的选课偏好。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基础排课单元的排课信息包括排课的主体码、排课的分组码、课程类型编码、排课事件现象描述、第一对应码、排课原因、第二对应码、排课类型、排课的所在地和排课方案,所述排课方案包括该排课需要的课时数、备课名称和备课时长;

所述排课的所在地包括排课所在的校区;

基础排课单元的后台排课方案评估模块就根据选课信息输入模块的排课申请的信息在用于排课的数据库检索出对应的排课人数数据的方式为:

把所述用于机动车排课的数据库中的排课的主体码、排课的分组码、课程类型编码、排课现象、第一对应码、排课原因、第二对应码、排课类型、排课的所在地和排课方案的字段分别同选课信息输入模块的排课申请的信息中的排课的主体码、排课的分组码、课程类型编码、排课事件现象描述、第一对应码、排课原因、第二对应码、排课类型、排课的所在地和排课方案相一致的记录查询,并把查询出来的记录中的排课人数数据中的总人数用中的最多人数、最少人数和平均人数作为对应的排课人数数据。

其中,智能终端与偏好课程判定模块连接。

对于网络的信息发送架构,其单位时间的信息输送位数比以往的同类网络有了很高的改善,基本上都能超过每秒3兆位,但是无线链路体系非常繁琐,因为信息的强度降低还有杂波的影响,就能够使得信息输送临时中止以及再次输送,这样让信息发生阻塞,在很高的信息量和实时性不低的情况下,此缺陷就格外严重,若无法处理此缺陷,必然将出现很多信息的报文组的遗失,让信息输送无法实现正确性。

为了防止报文组的遗失缺陷,往往就须得将还没处置的信息先写入智能终端的闪存中,在这里所述信息为智能终端要发送给后台服务器的消息,且所述信息以报文组的形式存在,直到网络内存在能用的链路时才把信息执行输送,但是一般智能终端的闪存容量是不大的,所以智能终端的闪存架构如何搭建就很重要,以前的模式为设置一对设定大小的闪存空间,分别为第一闪存空间与第二闪存空间,在第一闪存空间与第二闪存空间均无报文组之际,就能收受信息的报文组,且把它写入到第一闪存空间,且实时地把第一闪存空间的报文组执行处置,同步地还能够接着收受信息的报文组,把它们写入到第二闪存空间,等到第一闪存空间内的报文组处置结束后且输送也结束后,这样第一闪存空间还能够接着收受信息的报文组,同步的还能够执行对第二闪存空间的处置,由此周而复始的进行,这样的模式在以往的数据输送体系下实现了好的效果,但是在网络条件下,一旦发生信息的强度降低还有杂波的影响,就能够使得信息输送临时中止以及再次输送,这样一对闪存空间的报文组哪怕处置结束了,但是也无法进行输送,这样也就无法接着收受下一批的报文组,因为处在网络的条件下,单位时间发送的信息的报文组的位数不少,若多次无法收受报文组,即发生很多信息的遗失,所以此类模式在网络内有缺陷。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如下的方法:

所述智能终端的闪存含有Y个被清空的闪存空间,Y为不小于3的正整数,在录入机动车的维修申请的信息后,且在前台维修方案评估模块在把机动车的维修申请的信息发送到后台服务器中之前,进行如下步骤的处置,所述机动车的维修申请的信息即为以报文组形式存在的信息:

步骤1a:第一微区域导航模块依赖获取到的报文组的次序来按序写入已被清空的闪存空间中;

步骤2a:于结束了步骤1a之际同步把写入的报文组按写入的次序执行处置,该处置的方式就是把此时的智能终端的系统时间添加进报文组,处置结束后的报文组依然按序执行输送,所述输送也就是通过网络发送到服务器,输送报文组结束后把闪存空间清空,使之成为已被清空的闪存空间;

步骤3a:收受后续的报文组,循环执行步骤1a与步骤2a,使得闪存空间被反复采用。

在把报文组写入已被清空的闪存空间中之际,已被清空的闪存空间能够用来写入报文组,写入了报文组的闪存空间就接着处置,处置结束后执行输送,且清空闪存空间的报文组,再次构成已被清空的闪存空间,实现一个报文组的处置。

所述闪存空间的个数Y的设定方式为:

步骤1b:把报文组的收受、处置、输送的进程实施构建方程,即设定单位时间内收受报文组的个数是不变量P,而对收受到报文组所形成的比特流在单位时间内处置的报文组的个数是V,出于信息的强度降低还有杂波的影响使得再次输送报文须要的耗时的标准差是

步骤2b:用式(1)、(2)与(3)来得到闪存空间的个数Y:

<mrow> <mi>Y</mi> <mo>=</mo> <mi>q</mi> <mo>+</mo> <mfrac> <mrow> <msup> <mi>P</mi> <mn>2</mn> </msup> <mover> <msup> <mi>Z</mi> <mn>2</mn> </msup> <mo>-</mo> </mover> </mrow> <mrow> <mn>2</mn> <mrow> <mo>(</mo> <mn>1</mn> <mo>-</mo> <mi>q</mi> <mo>)</mo> </mrow> </mrow>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mrow> <mi>q</mi> <mo>=</mo> <mfrac> <mi>P</mi> <mi>V</mi>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2</mn> <mo>)</mo> </mrow> </mrow>

<mrow> <mover> <msup> <mi>Z</mi> <mn>2</mn> </msup> <mo>-</mo> </mover> <mo>=</mo> <mi>K</mi> <mrow> <mo>(</mo> <mi>Z</mi> <mo>)</mo> </mrow> <mo>+</mo> <mfrac> <mn>1</mn> <msup> <mi>V</mi> <mn>2</mn> </msup>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3</mn> <mo>)</mo> </mrow> </mrow>

这里,q、Z均是中间系数;

所述出于信息的强度降低还有杂波的影响使得再次输送报文须要的耗时的标准差的数值通过以往的实际情况来实现总计后而获得的。

所述闪存空间的个数Y的值为600、4或500。

而由此得到的实施例如下:

设定单位时间内收受报文组的个数是不变量P,该不变量P=3*106/L,其中3*106为单位时间内收受报文组的位数,L为最长报文组的位数,对收受到报文组所形成的比特流在单位时间内处置的个数在本实施例中为V=4.5*106/L,而L的值能够根据实际报文组的标准来获取,所述出于信息的强度降低还有杂波的影响使得再次输送报文须要的耗时的标准差的数值通过以往的实际情况来实现总计后而获得的。

这样把上述数值代入式(1)、(2)与(3),就能知道,信息的强度降低不小还有杂波的影响也不小的情况下,再次输送的次数就更多,这样闪存空间的数量也多,而在信息的强度降低还有杂波的影响忽略不计的情况下,也就是K(Z)为零的状态下,就能得到N为122.7,也就是需要至少123个闪存空间才能满足安全的输送。

本方式彻底颠覆了现有的方式,替换为反复调节写入闪存空间的模式,高效地实现了防止报文组遗失使得信息不正确的缺陷。

还有就是,而对服务器而言,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容易不断升温,而目前针对服务器的冷却装置,为重要的维持服务器性能的工具,而冷却效率对服务器而言,直接关系到其运行的正确性,但是现在的冷却装置,仅仅只是在不大的区域下方设置着铝合金片,在铝合金片更高的位置架设排气扇,然而由于服务器的空间制约,冷却范围不大、效率低下、无法保障服务器运行的正确性;虽然有一种方案让菱形铝合金片搁置于支撑片壁上,冷却效果亦有改善,但是速率依然不快。

另外针对服务器还设置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含有直角折尺状容纳着制冷剂的柜体,所述制冷剂是用来对服务器协助冷却的,所述容纳着制冷剂的柜体含有横向的用来冷却的腔体与纵向的蓄液池,所述的用来冷却的腔体与纵向的蓄液池的轮廓都是长方体架构,于所述的用来冷却的腔体的更高位置架设着用来搁置服务器的铝合金片,所述的铝合金片是传热率佳的金属,把铝合金片上的服务器盘旋拉动迁移,于横向的用来冷却的腔体中架设着用来对制冷剂增压的液体增压器,所述的用来对制冷剂增压的液体增压器由所述的纵向的蓄液池的位置设置,所述的用来对制冷剂增压的液体增压器在运行时能推动所述的用来冷却的腔体中的制冷剂盘旋移动,在所述的铝合金片的更高位置的在所述的纵向的蓄液池内的边部表面架设着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安装的送气扇能对所述的铝合金片的壁面送气,所述送气扇处在所述的铝合金片的中央区域的上方,如此架构能够在向服务器执行冷却之际,服务器把升温后传递出来的升温热流经由架构内的以下几种途径送出:

a.服务器把升温后传递出来的升温热流输送到铝合金片,经由铝合金片输送;

b.服务器把热流经由铝合金片送到更低位置盘算的制冷剂,盘旋的制冷剂把热流经由横向的用来冷却的腔体的表面送出;

c.服务器把热流经由更高位置的送气扇经由移动的气流传送。

这样的途径并发向服务器执行冷却,冷却速率不低,容易操作。

所述的纵向的蓄液池上开有豁口,另外于所述的豁口带有同所述的纵向的蓄液池保持阻隔的供电柜,所述的供电柜能架设于所述的纵向的蓄液池顶部的一边,也能架设于所述的纵向的蓄液池顶部的一头,另外所述的供电柜与所述的纵向的蓄液池的顶端保持对齐,所述的供电柜与所述的纵向的蓄液池的顶部带有能够打开和关闭的起合板,所述的供电柜中带有的变压器经由电连接器同供电柜之外的电池相连,还对送气扇与增压器执行电力供给。

优选地,本发明的所述选课信息输入模块包括学员偏好测试模块,所述学员偏好测试模块包括

用于抓取学员试卷中的主观题目的重复字段的偏好字段抓取模块;

用于将所述重复字段划分类别,并各个类别设有对应预设系数,并按照抓取的重复字段对于每个类别的分布情况为每个类别实施评分,并根据每个类别的评分输出第一平均值Z的平均值输出模块;

基于第一平均值Z和如下公式一输出排课优先值N的优先排课模块;

<mrow> <mi>N</mi> <mo>=</mo> <mfrac> <mrow> <mi>S</mi> <mo>&CenterDot;</mo> <mrow> <mo>(</mo> <mi>f</mi> <mi>l</mi> <mi>o</mi> <mi>o</mi> <mi>r</mi> <mo>(</mo> <mfrac> <mi>Z</mi> <mi>G</mi> </mfrac> <mo>)</mo> <mo>+</mo> <mfrac> <mrow> <mi>mod</mi> <mrow> <mo>(</mo> <mi>Z</mi> <mo>,</mo> <mi>G</mi> <mo>)</mo> </mrow> </mrow> <mrow> <mi>D</mi> <mo>&CenterDot;</mo> <mi>G</mi> </mrow> </mfrac> <mo>)</mo> </mrow> </mrow> <mrow> <mi>L</mi> <mo>+</mo> <mrow> <mo>(</mo> <mi>f</mi> <mi>l</mi> <mi>o</mi> <mi>o</mi> <mi>r</mi> <mo>(</mo> <mfrac> <mi>Z</mi> <mi>G</mi> </mfrac> <mo>)</mo> <mo>+</mo> <mfrac> <mrow> <mi>mod</mi> <mrow> <mo>(</mo> <mi>Z</mi> <mo>,</mo> <mi>G</mi> <mo>)</mo> </mrow> </mrow> <mrow> <mi>D</mi> <mo>&CenterDot;</mo> <mi>G</mi> </mrow> </mfrac> <mo>)</mo> </mrow> </mrow> </mfrac> </mrow>

其中,N为排课优先值,Z为第一平均值,S、D、L为安排系数,D大于1,G为每个类别的评分的最大值,floor为向下取整算法,mod为两个数值表达式作除法运算后的余数;和

根据排课优先值N向输入上述重复字段的学员输出排课顺序序号的排课模块。

本发明通过方式可基于大数据的优化算法,当D为1时,不同类别的排课优先值N的为递增或递减。当S=6,G=2,D=3,L=1时,N的曲线为断序上升。其对于排课的优先级别有重要的影响。即,学生的主观题目中的关键字越集中,学生的选课倾向就越集中,与这关键字对应的课程就应被优先排列。这样使热门课程能够享受更多的教育资源。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基础排课单元包括课程安排抓取模块、中央处理模块、传感器模块、报名模块;

所述课程安排抓取模块:所述课程安排抓取模块内依次包括智能终端、通信模块、信息抓取器、信息规划器、优先级判定模块、数据转模模块、多个闪存器;其中,所述信息抓取器由所述通信模块对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的教室位置和名称信息、教师信息、日期和使用时间信息、授课信息的数据依次进行单向通信数据传输和采集,教师信息数据通过智能终端输入教师一卡通号、姓名、所属院系、身份信息数据并储存在服务器的教务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然后将所述信息抓取器采集的排课信息数据,依次通过所述信息规划器内置的串联的信息数据类别统计模块、信息数据类别分析模块、信息数据类别评价模块,将排课信息数据分类聚合成多类信息数据,然后再通过所述优先级判定模块进行信息数据类别先后依次排序,再依次将排序后的多个类别信息数据按照优先级从低到高的顺序,经由对应的数据转模模块,依次保存至对应的多个闪存器上;

所述中央处理模块:所述中央处理模块依次包括信息分类控制单元、控制信息切换转发单元、一卡通读卡器、门禁信息通讯传输单元;所述门禁信息通讯传输单元内置有加密匙的电子锁、门禁信息感应芯片、门禁信息识别芯片、多点分布式控制管理芯片;其中,所述信息分类控制单元对上述课程安排抓取模块中保存至对应的多个闪存器上采集的排课信息进行对应归类、对应聚集、对应压缩处理,然后经由所述控制信息切换转发单元切换成物理地址数据转发至所述一卡通读卡器进行识别,将识别后的信息数据单向通信推送至所述门禁信息通讯传输单元;

所述传感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依次包括多个用户终端单元、多级星式网络接入点单元、网络信息检测单元、目标信息识别标识单元、未识别信息反馈单元、用户认证授权管理单元,其中,将上述中央处理模块中的推送至所述门禁信息通讯传输单元的信息数据,通过上述多个用户终端单元中的任意一个用户终端单元发送至上述多级星式网络接入点单元;所述网络信息检测单元包括信息数据数模转换芯片、噪声滤波芯片和信息检测芯片,其中,所述信息数据数模转换芯片进行转换数字处理过的比特流,经过所述噪声滤波芯片进行过滤后提供至少两类模拟信号,然后依次经过所述目标信息识别标识单元、未识别信息反馈单元进行识别分类后,反馈至用户认证授权管理单元;

所述报名模块:上述用户认证授权管理单元对反馈的信息数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实时同步多址信息的随机接入;当用户终端进行报名时,多级星式网络的网络对应端为报名成功的用户终端预留调度呼叫控制信道;用户终端在预留的调度呼叫控制信道上和网络对应端进行信令交互;当信令交互完毕后,网络对应端解除调度呼叫控制信道的预留。

本发明通过上述方式可更加方便地让学员在网上报名所选课程。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设计思想的前提下,本领域的任何机构或个人对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或应用实现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