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防走丢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1313阅读:9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二维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防走丢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外出活动越来越多,在景区、商城经常出现小孩或老人走丢的现象,目前解决小孩走丢的方式,基本采用广播方式;然而这种方式非常的被动,只有当家长听到广播或是他人提醒时,才回找回小孩或老人,同时这种方式还存在意外的风险,由于广播是多数人听到,有不法分子可能乘机冒充家长或亲戚,将人领走;非常的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防走丢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及系统安全、可靠且操作性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防走丢方法,包括:携带者携带载有二维码的载体,当被发现走丢时,第三人通过扫码装置扫描载体的二维码,二维码记载有携带者的联系人以及联系方式,扫码装置通过二维码获得联系方式。

本技术方案在实施时,携带者携带着载体外出,载体可以为袖标、校徽等,当然也可以为帽子、手环、手表等。在携带者迷失方向时,可向第三人求救,第三人通过扫码装置扫描二维码来获取联系方式,通过联系方式与联系人建立联系,并通知联系人来领取走丢者。

进一步地,当扫描二维码时,服务器向扫码装置发送验证信息,当验证通过后,服务器将二维码信息发送给扫码装置。

由于通过扫描二维码可获取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为避免信息外泄,因此需要进行验证。优选地,验证信息包括携带者的姓名,携带者知道的且预先设置在服务器内的信息。因此,在验证时,需要携带者的配合。避免随意可获取联系人、联系方式。

进一步地,当扫码装置向服务器发送验证信息的同时,将地址信息发送给服务器。

第三人在提供帮助时,可能没有通话设备(如手机),此时通过获取地址信息后,服务器将地址信息发送给联系人,联系人可立马赶往获得的地址,当然,服务器也可以将地址发送给公安局,公安局根据地址信息就近安排警员前去接人。

进一步地,当服务器向扫码装置发送验证信息时,也同时向扫码装置发送客服联系方式,优选地,载体设有编号。

当携带者不能准确提供验证内容时,第三人可通过后台联系方式与客服建立联系,并将走丢的携带者情况反馈给客服,由客服查找其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再由联系人与第三人建立联系,已达到找到走丢的携带者。由于需要与后台建立联系,因此可避免其他不法分子获取相关信息。

优选地,在与客服建立联系后,可通过编号查询。向客服提供编号查询。

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防走丢系统,包括:

载体,附有二维码;

服务器,用于存储携带者的联系信息;

扫码装置以及无线网络;扫码装置通过无线网络与服务器信号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携带者携带载体,在丢失时,第三人能够根据载体的二维码联系到携带者的联系人,并将其交还,避免走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一种基于二维码的防走丢方法,携带者如儿童、老人或其他行为限制行为人,外出时携带有二维码的载体,该载体可以是袖标、校徽、帽子等,二维码可以喷涂、蚀刻、印制等方式。当发生走丢的情况时,携带者可以寻找第三人帮忙,第三人可以是警察、也可以是其他路人,第三人是提供帮助者;第三人也可以直接介入,应用扫码装置对载体的二维码进行扫描,扫码装置可以是第三人的,也可以是携带者自己携带;扫码装置通过无线网络与服务器连接,并通过二维码获取到携带者的联系人的联系方式,获取联系方式后,可通过电话、手机等与联系人取得联系,让联系人过来接,从而避免走丢。扫码装置可以为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具有扫描功能、上网功能的智能装置。

由于二维码外露,为避免其他人很容易的扫描获取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即避免信息外泄;扫描二维码后,扫码装置与服务器建立通讯,服务器先向扫码装置发送验证信息,验证信息包括:携带者的信息、联系人的信息等,验证信息没有印制在载体上且验证信息是由携带者知道的;验证信息是预先预存到服务器上的。优选地,避免第三人可能将某次的验证信息泄露,导致该携带者的联系方式处于不安全状态,在服务器内存储多个验证信息内容,如携带者的姓名、年龄、家人信息、联系人信息等等,在进行验证时,随机发送一份验证内容;因此,第三人通过扫码装置扫描后,需要与携带者沟通,以获取验证信息;验证通过后,服务器将携带者的联系人、联系方式发给扫码装置,第三人通过扫码装置获取到联系信息后,与联系人建立联系,从而防止人走丢。

携带者在走丢时,可能处于身体状况较差状态,不能与第三人沟通;此时有可能致使扫码装置不能通过验证,不能获取联系人信息;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服务器在向扫码装置发送验证信息的同时,也发送服务器后台联系方式,即客服的联系方式,如客服电话号码;第三人通过拨打客服电话号码,并与沟通,再获取到携带者的联系人、联系方式。

优选地,为了准确获得携带者的联系信息,载体还载有与携带者对应的编号,通过向客服播报编号,客服可准确寻找到与携带者对应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预先储存于服务器内。客服可以是人工客服,也可以是智能客服。

当第三人的扫码装置不具有通讯功能,且身上、附近没有通讯装置,或者通讯功能失效,如手机欠费;此时即使获知了联系人、联系方式也不能够建立联系;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扫码装置在向服务器发送验证信息时,扫码装置将地址坐标信息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然后将地址坐标信息发送给联系人;联系人通过地址坐标信息迅速赶往携带者所处位置。此时,即使没有第三人,携带者也可以通过自身携带的扫码装置通知联系人来接。扫描装置设置有GPS定位系统或北斗定位系统或其他定位系统。

为避免误扫码,即误操作;扫码装置需要连续多次扫码,向服务器发送多次坐标信息,如服务器一分钟内收到n次及以上的相同或非常相近的地址坐标信息,服务器判断携带者丢失,并将地址信息发送给联系人;否则服务器判断为误操作。n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如n=3、4、5、6及以上。为了让第三人了解到连续操作,服务器在发送验证信息时,同时给出连续扫描的提示信息,第三人可以选择连续扫码或者通过验证获取联系信息。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在此基础上的等同技术方案仍落入申请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