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络对象的定向查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64201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络对象的定向查找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联络对象的定向查找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通过互联网进行沟通与联系已成为主流人群生活的刚需,现阶段交友圈内容挖掘的能力与相关的产品得到了不断优化与创新,“人们不断寻找心中的那个他/她”的愿望得到不断的放大与实现,因此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简称SNS)软件在互联网市场受到万千用户的喜爱。

用户不仅可以通过SNS软件,联系亲朋好友、了解亲朋好友最新动态,而且可以在虚拟的人际交友圈中与不相识的他完成沟通与交流。随着联系人增多,这些工具能够向用户推荐其可能感兴趣的好友,兴趣点来源于互联网虚拟人物信息,从而大家可以成为好友,但仅限于虚拟世界。

用户有时候也需要通过仅有的信息找寻生命中曾经出现过的某个人,或者需要联系的某个人,但是目前的SNS软件大多仅能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无法实现定向地查找现实生活中的用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充分保护用户隐私数据的基础上,提供一种联络对象的定向查找方法,能够解决无法定向地查找现实生活中的用户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络对象的定向查找方法,该定向查找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起始用户输入的查找请求,所述查找请求包括联络对象的属性和欲传达给所述联络对象的内容;

步骤S2、基于用户实名登记数据库,根据所述查找请求中的属性,匹配所述联络对象;

步骤S3、基于所述起始用户和所述联络对象各自的联络记录,建立所述起始用户与所述联络对象的关系路径,所述关系路径的节点为与所述起始用户或所述联络对象有直接或间接联络关系的对象;

步骤S4、根据所述关系路径,传递所述查找请求。

优选的,步骤S3包括:

步骤S31、获取联络记录网,所述联络记录网通过连线连接存在联络记录的两联络人,连线的权值就是两联络人之间的关系权值,两联络人之间的联络次数越大或联络频率越高,两联系人之间的关系权值越小;

步骤S32、基于所述联络记录网,以所述起始用户为起点,找寻所述起始用户与所述联络对象之间的连线权值之和最小且节点最少的路径,作为所述关系路径。

优选的,所述步骤S32包括:

基于所述联络记录网,以所述起始用户为起点,获取与所述起始用户连接且所述连线的权值最小的至少一个中继节点;

将其中一个中继节点作为当前节点;

若代表所述联络对象的节点与所述当前节点之间具有连线,则获得自所述起始用户至所述联络对象的关系路径,否则,获取与当前节点连接且连线的权值最小的至少一个未访问过的中继节点;

重复上述两个步骤,获得自所述用户至所述联络对象的关系路径。

优选的,所述用户实名登记数据库包括所述联络对象的姓名、身份证号和联系方式。

优选的,所述属性包括联络对象的姓名、性别、出生地和年龄段。

优选的,所述步骤S2包括:

基于所述用户实名登记数据库,基于所述查找请求,获取姓名相符的第一类备选对象;

获取所述第一类备选对象的身份证号,基于所述第一类备选对象的身份证号,获取姓名和性别相符的第二类备选对象;

获取所述第二类备选对象的身份证号,基于所述第二类备选对象的身份证号,获取姓名、性别和出生地均相符的第三类备选对象;

获取所述第三类备选对象的身份证号,基于所述第三类备选对象的身份证号,获取姓名、性别、出生地和年龄段均相符的第四类备选对象;

提取所述第四类备选对象的联系方式。

优选的,所述属性包括联系方式。

优选的,所述步骤S2包括:

获取联系方式与所述查找请求相符的联络对象。

优选的,所述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

优选的,该定向查找方法还包括:

接收到所述查找请求,获取所述查找请求对应的关系路径;

获取所述关系路径的中继节点,向所述中继节点传递所述查找请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络对象的定向查找方法,该定向查找方法首先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查找请求,基于查找请求携带的联络对象的属性匹配到联络对象之后,建立用户与联络对象之间的关系路径,之后基于该关系路径一步步传递查找请求,从而实现对联络对象的定向查找。该关系路径的节点为与用户或联络对象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对象,利用了用户或联络对象的联络关系网建立路径,提高了该定向查找的成功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联络对象的定向查找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关系路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络对象的定向查找方法,如图1所示,该定向查找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起始用户输入的查找请求,查找请求包括起始用户的联系方式、联络对象的属性和欲传达给联络对象的内容。

通过查找请求来定向查找联络对象大致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起始用户想联系某曾经认识的人,但无法通过自己的熟人联系到:他仅记得朋友的姓名、性别、大概年龄、以及哪里人,则此时该查找请求中的属性包括联络对象的姓名、性别、出生地和年龄段。这时他可以通过该定向查找方法寻找一条最优的可以联系到朋友的关系路径,并通过层层递归,最终联系到。

或者,第二种情况,当起始用户想托人办事,但跟他不熟,希望有人介绍认识时:起始用户仅知道该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则此时该查找请求中的属性包括联络对象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这时他可以通过该定向查找方法寻找一条最优的可以联系到该人的关系路径,并通过层层递归,找到该人身边的朋友,来介绍认识。

其中,对于第二种情况,联系方式可以包括手机号或者能够与外界产生联系的账号等,如微信号、QQ号甚至是快递账号等。本发明实施例,以手机号作为例子进行具体说明。

步骤S2、基于用户实名登记数据库,根据查找请求中的属性,匹配联络对象。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户实名登记数据库至少包括联络对象的姓名、身份证号和联系方式,其中该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则无论是上述第一种情况还是第二种情况,都可以通过有限的几个步骤,很快地锁定联络对象。

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于查找请求中的联络对象的属性携带的信息并不那么直观,因此,需要基于用户实名登记数据库,对属性携带的信息一项项进行筛选,最后锁定联络对象。则步骤S2的实现过程大致可为:基于用户实名登记数据库,基于查找请求,获取姓名相符的第一类备选对象。获取第一类备选对象的身份证号,基于第一类备选对象的身份证号,获取姓名和性别相符的第二类备选对象。获取第二类备选对象的身份证号,基于第二类备选对象的身份证号,获取姓名、性别和出生地均相符的第三类备选对象。获取第三类备选对象的身份证号,基于第三类备选对象的身份证号,获取姓名、性别、出生地和年龄段均相符的第四类备选对象。最后,提取第四类备选对象的联系方式,为建立关系路径做准备。

这样一步步进行筛选,可最终得到较为准确的联络对象。若得到的联络对象为多个,则向起始用户反馈多条关系路径,让起始用户决定选择哪几条路径发起联络。

显然,上述的步骤S2的筛选顺序是姓名-性别-出生地-年龄段,但显然,步骤S2的筛选顺序可以多样化,可以为性别-姓名-出生地-年龄段、姓名-出生地-性别-年龄段等多种情况,只要是带有上述四种属性的排列组合,都符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实现思路,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针对前文的第二种情况,由于查找请求中的属性包括可以具体找到联络对象的联系方式——手机号,则只需要基于该用户实名登记数据库,获取手机号与查找请求相符的联络对象,即可实现对联络对象的精确定位。

锁定联络对象之后,即可建立起始用户与联络对象之间的关系路径,则有:

步骤S3、基于起始用户和联络对象各自的联络记录,建立起始用户与联络对象的关系路径,关系路径的节点为与起始用户或联络对象有直接或间接联络关系的对象。

建立起始用户与联络对象的关系路径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S3大致包括:

步骤S31、获取联络记录网,联络记录网通过连线连接存在联络记录的两联络人,连线的权值就是两联络人之间的关系权值,两联络人之间的联络次数越大或联络频率越高,两联系人之间的关系权值越小。

如图2所示,假设节点0为起始用户,节点6为联络对象,则图2为起始用户和联络对象之间的联络记录网。可见,起始用户和联络对象之间的路径不是唯一的,则需要寻找一条最合适的路径作为关系路径,令起始用户可以通过这条路径查找到联络对象。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手机号得到的起始用户和联络对象之间的联络记录网,是基于服务提供公司的所有用户的联络数据或者联络网提取的。

步骤S32、基于联络记录网,以起始用户为起点,找寻起始用户与联络对象之间的连线权值之和最小且节点最少的路径,作为关系路径。

显然,所找到的关系路径上各节点对应的对象之间的联系较为频繁,较为熟悉,这有利于提高各中间节点的对象向中继节点传递查找请求的几率,并且由于节点较少,最终有利于提高用户查找到该联络对象的成功率。

为了找到这条连线权值之和最小且节点最少的路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基于联络记录网,以起始用户为起点,获取与起始用户连接且连线的权值最小的至少一个中继节点。

如图2所示,则最初节点0作为当前节点(只要被选为当前节点的时候,就标记该节点为已经访问过,并且源头到它的路径已经为最短),先搜索与其直接连接的节点1、节点3和节点2,发现节点0与节点1之间的连线的权值等于4,是最小的,就认为节点0至节点1的最短路径就是4。

然后把节点1作为当前节点,看与节点1 直接连接的节点3和节点4,发现节点0至节点1至节点3的权值等于6,节点0至节点3的权值为7,这时关系路径就更新为节点0至节点1至节点3,为节点0到节点3的最短路径,而节点0至节点1至节点4的权值是12。

而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节点0至节点2 的权值等于5,所以可把节点2作为当前节点,来看与节点2直接连接的节点3、节点4和节点5各自的权值。节点0通过节点2至节点3的连线的权值之和为11,大于节点0至节点1至节点3这条路径,因此不用更新关系路径。而节点0通过节点2至节点4的连线的权值为10,小于节点0通过节点1至节点4的权值12。并且节点0通过节点2至节点5的连线的权值为8。

显然,从节点0出发,经过2个节点之后,是节点0-节点1-节点3的连线的权值之和最小,将以权值之和最小的节点3作为当前节点,考虑节点3直接连接的节点5和节点4,发现节点0-节点1-节点3-节点4的连线的权值之和为13,大于节点0-节点2-节点4的10,因此不用更新关系路径。而节点0-节点1-节点3-节点5的连线的权值之和为11,大于节点0-节点2-节点5,因此也不用更新。这时继续选节点5作为当前节点,发现节点5的与节点6直接连接,则可找到节点0至节点2至节点5至节点6,为最短路径,即选定的关系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联络记录包括但不限于通话记录、短信记录、邮件记录等。

步骤S4、根据关系路径,传递查找请求。

得到关系路径之后,可以基于该关系路径一步步传递查找请求。例如,处于节点2的对象,收到来自节点0的用户的查找请求之后,可以基于该查找请求获取关系路径的下一中继节点,即节点5,将来自节点0的查找请求向下一中继节点传递。

以下,可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定向查找方法进行具体的场景展示:

对于第一种情况,小明小时候与隔壁的小红是很好的朋友,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已经相互联系不上了,也无法通过身边的朋友间接找到,这时小明得知某公司提供了这种定向查找方法,可以帮助其找到这位朋友。于是小明试用该定向查找方法,输入小红的姓名,性别,大概年龄段,马山县人,还需输入了曾经在乌龟山一起偷过玉米的故事,用于让小红看故事确认身份环节,随后点击进行搜索。

在用户实名登记数据库中匹配到了2个小红,分别是小红1号和小红2号。并且告诉小明,供小明进行选择要联系的是哪一个小红。小明选定小红2号之后,计算小明与小红2号之间的关系路径,其中需要经过小蓝、小张和小李三个人可以联系到小红。

系统告知小明,可以通过小蓝进行找寻,之后再经过2个人就可以联系到小红2号。小明因此向小蓝发出了查找请求。小蓝收到小明的查找请求之后,小蓝得知关系路径的下一节点是朋友小张,则小蓝继续向小张发送小明的查找请求。就这样层层迭代,查找请求到达小红2号的朋友小李之后,小李转发给小红2号。小红2号看到小明附上的故事之后,确认认识小明,则可以看到查找请求携带的小明的联系方式,并且小明会得到小红2号的联系方式。此时,小明能够直接与小红2号联系了。

对于第二种情况,小明在保险公司上班,他想做某单位的生意,通过偶然的机会他知道该单位的分管领导是小鹏,且知道他的电话号码,但小明又不好意思直接联系他,就在这个时候,他知道移动推出了“找朋友”业务,于是他试试的心态,输入了对方姓名、电话,以及想跟领导说的话,层层迭代,一直找到领导的好友小朱,小朱问领导是否愿意看看小明给你的一段话,再决定是否与小明联系,领导看完以后,想到单位正好要为员工买一份意外保险,于是领导同意小明直接联系他。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联络对象的定向查找方法,该定向查找方法首先通过获取用户输入的查找请求,基于查找请求携带的联络对象的属性匹配到联络对象之后,建立用户与联络对象之间的关系路径,之后基于该关系路径一步步传递查找请求,从而实现对联络对象的定向查找。该关系路径的节点为与用户或联络对象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对象,利用了用户或联络对象的联络关系网建立路径,提高了该定向查找的成功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