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页面预排版功能的信息发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64202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排版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页面预排版功能的信息发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的信息发布方式,主要包括LED屏幕、移动智能终端、PC终端等。尤其移动智能终端和PC终端是目前最重要的信息发布平台,但是目前在信息发布的时候,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因为信息的形式各不相同,字数有多有少,有的包含视频、图片,有的没有视频图片。传统的网站在通过网页进行发布信息的时候,针对PC终端版和移动端版,通常都是采用相同的网页进行展示,并不进行区分。当视频、图片、字数较多的时候,则会影响网页在移动端上面的展示。当没有视频、图片,且字数较少的时候,如果将信息发布于PC终端上,则会显得内容单调、空洞。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页面预排版功能的信息发布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页面预排版功能的信息发布系统,包括:

预分发模块,用于统计待发布的信息中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数据量,并对其进行初步筛选,预分发至不同的显示终端;

预排版模块,用于提供多套排版模板,预设排版规则,并针对预分发后的信息进行匹配排版;

过滤模块,用于关键词过滤,且自动为信息进行分类标签;

分发模块,用于将分类完的信息正式发布至显示终端。

其有益效果是:传统的信息发布方式通常是将待发布内容通过相同的显示方式发布在不同的显示终端,由于不同的显示终端的显示格局不同,因此存在显示上的局限性,用户得不到最佳的视觉体验。本发明突破了传统,通过预分发模块对待发布信息中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数据量进行初步筛选,根据数据量的大小将信息预先分发至带有不同显示格局的显示终端,然后通过预排版模块对信息进行相匹配的预排版布局,并通过过滤模块对信息进行分类标签,最后通过分发模块将完成预排版、分类的信息正式发布在相应的显示终端上。本发明的信息发布系统按照信息的数据量对适合其发布的显示终端进行了筛选,并且进行了合理的预排版和分类,整个信息发布系统结构非常完整,规避了各个显示终端的显示格局上的局限性,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体验和浏览的便利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分发模块包括:

统计分析单元,用于统计分析待发布信息中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数据量;

预筛选单元,用于对统计分析好的信息进行初步筛选;

预分发单元,用于将预筛选后的信息分别预先分发至显示终端。

其有益效果是:预分发模块分别通过统计分析单元、预筛选单元以及预分发单元对待发布信息进行数据量统计、筛选以及预分发,分工明确,流程简单,并且能够实现高效合理的前期工作,为后续的信息发布做好充足的准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预排版模块包括:

模板创建单元,用于根据预定义页面格式利用超文本语言创建多套排版模板;

排版规则设定单元,用于预设排版规则;

匹配单元,用于为预分发至显示终端的信息匹配相应的模板及排版规则,进行预排版。

其有益效果是:预排版模块分别通过模板创建单元、排版规则设定单元以及匹配单元进行模板的创建、排版规则的设定以及合适的模板、规则的匹配排版,流程较简单,分工明确,能够实现高效合理的预排版,保证了该发明的使用性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终端包括PC端、移动端和大屏端。

其有益效果是:PC、移动设备、大屏智能设备目前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移动设备便于携带,PC适合家用,大屏设备常用于商场等公共场所,只要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与该信息发布系统连接,即可获取到该信息发布系统发布的信息,信息传递非常便利,并且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同的用户能够在PC端或移动端或大屏端都可获取到排版合理的信息资讯,提高了用户在视觉和感官上的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分发模块包括:

PC端发布单元,用于向PC端发布经预排版、过滤的信息;

移动端发布单元,用于向移动端发布经预排版、过滤的信息;

大屏端发布单元,用于向大屏端发布经预排版、过滤的信息。

其有益效果是:按显示终端的不同将分发模块分成PC端发布单元、移动端发布单元以及大屏端发布单元,使得分发模块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按照各个显示平台的规则合理地发布信息,提高了该信息发布系统的信息发布效率和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页面预排版功能的信息发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具有页面预排版功能的信息发布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

预分发模块1,用于统计待发布的信息中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数据量,并对其进行初步筛选,预分发至不同的显示终端5;

预排版模块2,用于提供多套排版模板,预设排版规则,并针对预分发后的信息进行匹配排版;

过滤模块3,用于关键词过滤,且自动为信息进行分类标签,例如,关键词如政策类的“告示”、“通告”或由“广电局”发布等,均自动将其贴上“政策”的标签,并且关键词全部纳入关键词库中,便于自动化管理;

分发模块4,用于将分类完的信息正式发布至显示终端5。

传统的信息发布方式通常是将待发布内容通过相同的显示方式发布在不同的显示终端5,由于不同的显示终端5的显示格局不同,因此存在显示上的局限性,用户得不到最佳的视觉体验。本发明突破了传统,通过预分发模块1对待发布信息中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数据量进行初步筛选,根据数据量的大小将信息预先分发至带有不同显示格局的显示终端5,然后通过预排版模块2对信息进行相匹配的预排版布局,并通过过滤模块3对信息进行分类标签,最后通过分发模块4将完成预排版、分类的信息正式发布在相应的显示终端5上。本发明的信息发布系统按照信息的数据量对适合其发布的显示终端5进行了筛选,并且进行了合理的预排版和分类,整个信息发布系统结构非常完整,规避了各个显示终端5的显示格局上的局限性,为用户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体验和浏览的便利性。

优选地,预分发模块1包括:

统计分析单元101,用于统计分析待发布信息中文字、图片和视频的数据量;

预筛选单元102,用于对统计分析好的信息进行初步筛选;

预分发单元103,用于将预筛选后的信息分别预先分发至显示终端5。

预分发模块1分别通过统计分析单元101、预筛选单元102以及预分发单元103对待发布信息进行数据量统计、筛选以及预分发,分工明确,流程简单,并且能够实现高效合理的前期工作,为后续的信息发布做好充足的准备。

优选地,预排版模块2包括:

模板创建单元201,用于根据预定义页面格式利用超文本语言创建多套排版模板,一般为HTML5超文本语言编写;

排版规则设定单元202,用于预设排版规则;

匹配单元203,用于为预分发至显示终端5的信息匹配相应的模板及排版规则,进行预排版。

预排版模块2分别通过模板创建单元201、排版规则设定单元202以及匹配单元203进行模板的创建、排版规则的设定以及合适的模板、规则的匹配排版,流程较简单,分工明确,能够实现高效合理的预排版,保证了该发明的使用性能。

模板提供封面、摘要、正文以及结尾四大块,匹配单元203会自动将预分发至显示终端5的信息进行对应的匹配,对于正文部分,匹配单元203会根据文字的总数和图片、视频的数量与模板进行匹配,以满足最佳的排布。

排版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标题、摘要、Banner、详情和尾部,排版规则主要分为纯文字、纯图片以及图文混排这几种,纯文字的呈现主要是按照正常的段落排版,重要的信息有特殊的标记,例如加粗、斜体、颜色等;纯图片排版主要是流式和轮播两种方式展示;图文混排主要是流式布局和轮播(文字在图片上方或下方显示)两种方式。

优选地,显示终端5包括PC端501、移动端502和大屏端503。本发明的预分发模块41会根据信息量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显示终端5,例如信息中文字数量小于200,预分发模块41会将其分发至PC端501和移动端502,信息中文字数量大于2000,预分发模块41只会将其分发至PC端501,当信息中多媒体数量小于5个,预分发模块41会将其分发至移动端502和PC端501,多媒体数量大于25个时,预分发模块41只会将其分发至PC端501和大屏端503。

PC、移动设备、大屏智能设备目前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移动设备便于携带,PC适合家用,大屏设备常用于商场等公共场所,只要通过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与该信息发布系统连接,即可获取到该信息发布系统发布的信息,信息传递非常便利,并且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不同的用户能够在PC端501或移动端502或大屏端503都可获取到排版合理的信息资讯,提高了用户在视觉和感官上的体验。

优选地,分发模块4包括:

PC端发布单元401,用于向PC端501发布经预排版、过滤的信息,PC端发布单元401包含了PC端专属敏感词过滤单元,用于过滤掉预分发至PC端501信息中的敏感词;

移动端发布单元402,用于向移动端502发布经预排版、过滤的信息,移动端发布单元402包含了移动端专属敏感词过滤单元,用于过滤掉预分发至移动端502信息中的敏感词;

大屏端发布单元403,用于向大屏端503发布经预排版、过滤的信息,大屏端发布单元403包含了大屏端专属敏感词过滤单元,用于过滤掉与分发至大屏端503信息中的敏感词。

按显示终端5的不同将分发模块4分成PC端发布单元401、移动端发布单元402以及大屏端发布单元403,使得分发模块4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按照各个显示平台的规则合理地发布信息,提高了该信息发布系统的信息发布效率和质量。

另外,分发模块4中还包含关联模块404,用于在PC端发布单元401、移动端发布单元402和大屏端发布单元403之间建立关联关系,使得每一个发布单元发布的信息只要满足另一个发布单元的规则即可同步发送至另一个发布单元。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