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与选拔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1121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与选拔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校教师队伍管理评价选拔系统;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特质理念,建立一种对高校教师队伍进行分类、动态、全维的管理系统,具体是对高校教师队伍实行分类评价与精确选拔,实现教师队伍管理服务的精细化、科学化、法制化,提升管理效率与服务水平。



背景技术:

互联网正以改变一切的力量,在全球掀起一场影响人类的深刻变革。互联网+,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其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推动管理与服务模式创新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既是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创新,也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技术创新,更是践行群众路线、改进服务作风的实践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大多使用统一的标准来考评、选拔不同岗位和类型的教师,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科研成果和学术论文,各高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倾向,未能较好的体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理念。现行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指标设计对岗位核心职业能力体现不够,缺乏针对性,不同岗位指标设置差别不大,区分不明显;有的权重不尽合理,各要素在考评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未体现岗位特点和目标要求;有的将定量与定性分析分割开来,分析结果千人一面,缺乏有效实绩支撑,很难做出客观、公正、透明的评价和选拔。

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的主阵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必须推动高校教师队伍管理向精细化、科学化、法制化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激发、激活教师队伍创造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分类是定位的前提与基础。我国高校分类涉及培养目标、学校类型、办学层次、学科专业、服务面向等方面。常见的分类是: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高等专科院校等六大类。根据高校教师队伍主要从事的工作性质,将教师队伍区别为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教学型、技术应用型、管理服务型等六大类。

本发明为一种基于跨界融合、创新驱动、连接一切、尊重人性等”互联网+”理念的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与精细选拔系统,其优点是:在教师考评、选拔等管理工作中,树立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教师队伍实行分级分类管理,运用高新信息技术,精细、全维、动态地获取、存储、处理教师参加教学科研活动、培育高素质等相关信息,达到评价与选拔更加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科学、权威。

为了改变以往高校教师队伍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提高其管理、评价、选拔的效率和效力,实现定性与定量结合、专家与群众结合、定期与动态评价结合,有必要研究开发一种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校教师评价选拔系统,采用网络技术、网络可视技术等为高校教师队伍管理、评价、选拔提供日常绩效与重要贡献相结合的多维、动态、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数据挖掘技术在调配中的作用,实现队伍的分类管理、科学评价、公正选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与选拔系统,包括: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信息采集模块、智能评价模块以及网络: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接收所述信息采集模块的采集信息,用于对信息进行管理、审核、存储和分析,依照评价标准自动产生选票,并推送至所述智能评价模块;所述信息采集模块与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通过所述网络通信,将所述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用于更新并上传采集信息;所述智能评价模块与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通过所述网络通信,接收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推送的信息,进行身份注册、验证、投票及投票结果采集上传,并将测评结果反馈至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所述网络用于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和所述智能评价模块间的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选拔系统还包含身份识别模块,通过所述识别模块读取身份信息,然后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提取身份信息的特征数据,最后通过匹配识别算法得到识别结果,以确定信息所有人身份。

优选地,所述身份信息为指纹,通过手指接触的方式,借助电容式/光学式传感器对指纹进行扫描采集,DSP指纹图像处理器对生产的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二值化和细化。

优选地,所述信息采集模块包括录入模块、查询模块、验证模块、匹配模块、存储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智能评价模块包括选票模块、专业评估模块、综合评估模块、资格分析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地,所述网络包括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有线局域网实现信息采集模块与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的联结,无线局域网用于智能评价模块与数据管理服务器端的联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与选拔方法,包括步骤:

a)运行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与选拔系统,所述系统对高校教师各类信息资料进行管理,包括高校教师信息的存储、高校教师分类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

b)高校教师实时更新、上传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料;

c)对步骤b中实时上传的各类信息资料进行审核,无误则批准通过;

d)综合当前各类信息资料,针对各类型的高校教师所适用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完成测评。优选地,所述高校教师根据工作岗位,分为为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教学型、技术应用型、管理服务型。

优选地,所述评价体系分为德、能、勤以及绩四项指标。

优选地,所述绩指标分为教学业绩、科研业绩、服务业绩和加分业绩。

优选地,所述教学业绩、科研业绩、服务业绩根据所述高校教师工作岗位设置为不同的权重。

优选地,所述教学业绩的评价指标包括教学成果、授课业绩、指导学生、教材编著、竞赛辅导。

优选地,所述科研业绩的评价指标包括学术成果奖励、科技成果奖励、完成纵向类项目研究、完成横向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著作、取得知识产权以及参加科研活动。

优选地,所述加分业绩的评价指标包括荣誉奖励和专家情况。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创新性地提出了高校教师评价的“六类教师”分类方法;

2、针对“六类教师”建立了涵盖德、能、勤、绩等四个维度评价一级指标,更加全面而有效地对各类高校教师进行评价;

3、在新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差异化地突出了不同类型教师的评价指标,有利于教师队伍的培养、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

应当理解,前述大体的描述和后续详尽的描述均为示例性说明和解释,并不应当用作对本发明所要求保护内容的限制。

附图说明

参考随附的附图,本发明更多的目的、功能和优点将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如下描述得以阐明,其中:

图1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与选拔系统的系统模块图;

图2示意性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与选拔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参考示范性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和功能以及用于实现这些目的和功能的方法将得以阐明。然而,本发明并不受限于以下所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来对其加以实现。说明书的实质仅仅是帮助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综合理解本发明的具体细节。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管理评价选拔系统100的结构图:包括: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110、信息采集终模块120、智能评价终模块130以及网络140:

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110接收所述信息采集模块120的采集信息,用于对信息进行管理、审核、存储和分析,依照评价标准自动产生选票,并推送至所述智能评价模块;

所述信息采集模块120与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110通过所述网络140通信,将所述信息采集模块120采集的信息传输至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110,用于更新并上传采集信息;所述信息采集模块120包括录入模块、查询模块、验证模块、匹配模块、存储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智能评价模块130与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110通过所述网络140通信,接收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110推送的信息,进行身份注册、验证、投票及投票结果采集上传,并将测评结果反馈至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110;所述智能评价模块130还包括选票模块、专业评估模块、综合评估模块、资格分析模块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网络140用于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110与所述信息采集模块120和所述智能评价模块130间的通信连接;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网络140包括有线局域网和无线局域网,有线局域网实现信息采集模块120与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110的联结,无线局域网用于智能评价模块130与数据管理服务器模块110的联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系统还包含身份识别模块,通过所述识别模块读取身份信息,然后所述数据管理服务器提取身份信息的特征数据,最后通过匹配识别算法得到识别结果,以确定信息所有人身份,其中,所述身份信息为指纹,通过手指接触的方式,借助电容式/光学式传感器对指纹进行扫描采集,DSP指纹图像处理器对生产的指纹图像进行预处理、二值化和细化。

图2示意性示出适用于本发明的管理评价选拔系统的评价选拔方法的流程图:包括步骤:

201)运行高校教师分类评价与选拔系统,系统对高校教师各类信息资料进行管理,包括高校教师信息的存储、高校教师分类以及相关的数据分析;

例如,存储空间总长度为X,其中包含存储的信息种类为N1…Ni(i<15),根据各信息种类需要的存储空间确定其长度M1…Mi,其中,

<mrow> <munderover> <mo>&Sigma;</mo> <mrow> <mi>f</mi> <mo>=</mo> <mn>1</mn> </mrow> <mrow> <mi>f</mi> <mo>=</mo> <mi>i</mi> </mrow> </munderover> <msub> <mi>M</mi> <mi>f</mi> </msub> <mo>&lt;</mo> <mi>X</mi> </mrow>

例如,部分数据结构格式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高校教师根据工作岗位,将其分类为教学为主型、科研为主型、教学科研型、科研教学型、技术应用型、管理服务型。

202)高校教师实时更新、上传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料;例如:个人基本信息、教学信息、科研成果信息等;如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计划在系统内有记录,在计划教学科研任务时间前若教师没有提交调整申请(更换时间或取消),则系统根据时间自动确认该教学计划按规定完成,并记入该教师的任务量。如教师参加学术活动获奖、发表学术论文、外聘授课等,可以随时将相关证明材料提交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评价体系分为德、能、勤以及绩四项指标,德、能、勤三个维度进行多元(授课学生、同行教师、管理队伍)、动态定性评价,并按百分制进行打分;绩按照进行分类、动态定量评价,并按规则进行打分。

其中,所述绩指标分为教学业绩、科研业绩、服务业绩和加分业绩,所述教学业绩、科研业绩、服务业绩根据所述高校教师工作岗位设置为不同的权重。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教学业绩的评价指标包括教学成果、授课业绩、指导学生、教材编著、竞赛辅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科研业绩的评价指标包括学术成果奖励、科技成果奖励、完成纵向类项目研究、完成横向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著作、取得知识产权以及参加科研活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分业绩的评价指标包括荣誉奖励和专家情况。

203)对步骤202中实时上传的各类信息资料进行审核,无误则批准通过;

204)综合当前各类信息资料,针对各类型的高校教师所适用的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完成测评。其中,可以依据不同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做出阶段性的评价,以供教师队伍选拔借鉴参考。需要对教师队伍进行评价时,依据评价体系,选择相应的分类管理指标,服务器自动产生符合评价条件的候选人名单,并自动产生选票,推送到智能评价终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步骤204后还包括步骤205:根据需要,评价结果可以以图文或报表方式显示或连接打印设备打印。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评价方法。例如:

假设考评体系满分为Y,其中,德、能、勤、绩的权重分别为a、b、c、d,且a+b+c+d=1;

而绩又根据教学为主型,教学科研型,应用技术型,科研教学型,科研为主型,教研管理型、教研服务型等7个不同类型的教师分别设置有不同的等级di,i=1,2,…,7;

则计算考评体系分数的方法为:

步骤1:

计算适用于评价所有教师的规则aY+bY+cY+pY;

步骤2:

通过系统确定教师所属岗位类型,选择该岗位类型教师对应的绩的岗位权重di,计算绩的总体权重p,其中p=d*di(i=1,2,…,7);

例如:

考评体系设置满分1000分。评价体系比例设置为德25%、能20%、勤15%、绩40%。

德:主要包括政治表现、品德修养、遵规守纪等方面。

政治表现重点考评学习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情况、拥护党的领导以及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的表现情况、遵守政治纪律情况。

品德修养重点考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学术道德,尤其是治学精神、态度、原则。

遵规守纪重点考评遵守法律法规、贯彻落实要求、执行教研规定、遵守学术纪律和廉洁自律情况。

能:主要包括基础理论水平、专业技能水平和团队协作水平等方面。

基础理论水平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实践经验、继续教育等,重点考评教师的公共和专业基础知识、专业领域知识情况。

专业技能水平主要包括岗位基本技能、研究创新能力等,重点考评教师的理论联系实践及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团队协作水平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重点考评教师在与同事或合作伙伴沟通合作的能力、正确处理内外关系的综合评价。

勤:主要包括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身心状况等方面。

工作作风重点考评使命责任感、精神状态、工作标准、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等。

工作效率重点考评工作计划性和时效性。

身心状况重点考评身体情况和心理素质,尤其是能否达到精力充沛、乐观自信的要求。

绩:是一个客观的数值,赋予本类教师第一名为满分100分,当前评价个体工作业绩=其个人业绩总值与本类教师业绩排名第1名的百分比*100。主要包括教学业绩、科研业绩、服务业绩和加分业绩,根据岗位类型确定教学业绩、科研业绩、服务业绩三个部分权重。

教学业绩(根据岗位类型确定权重):教学为主型75%,教学科研型62.5%,应用技术型50%,科研教学型37.5%,科研为主型25%,教研管理型20%、教研服务型5%。

科研业绩(根据岗位类型确定权重):教学为主型25%,教学科研型37.5%,应用技术型50%,科研教学型62.5%,科研为主型75%,教研管理型20%、教研服务型15%。

服务业绩(根据教师岗位类型确定权重):教研管理型60%、教研服务型80%。

绩的总值设置为1000,其中,教学业绩、科研业绩、服务业绩的最高值各设置1000,加分项最高值设置为200。

教学业绩评价要点(1000),具体如下:

A教学成果(500)

B授课业绩(500)

C指导学生(200)

D教材编著(200)

E竞赛辅导(200)

科研业绩评价要点(1000),具体如下。

F学术成果奖励(500)

G科技成果奖励(1000)

H完成纵向类项目研究(400)

I完成横向科研项目(200)

J完成横向科研项目(400)

K发表学术论文(400)

L出版学术著作(200)

M取得知识产权(200)

N参加科研活动

服务业绩评价要点(1000),具体如下。

加分项评价要点(200),具体如下。

荣誉奖励(200)

专家情况(200)

合作成果个人贡献率表

所述附图仅为示意性的并且未按比例画出。虽然已经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里所描述的实施例。

结合这里披露的本发明的说明和实践,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易于想到和理解的。说明和实施例仅被认为是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主旨均由权利要求所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