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单分发方法、装置及订单处理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2272465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订单分发方法、装置及订单处理系统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订单分发方法、装置及订单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同城配送的物流服务越来越多。在物流行业中,“同城配送”又被称为“最后一公里物流”,也被称为城市“轻物流”。与传统的物流(快递)公司的业务侧重点不同,“同城配送”在一个行政区划内(尤其是市区范围内)、提供从地点A到地点B之物流配送。

参见图1,为同城配送的订单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订单处理系统包括:服务器100以及与服务器100相连的多个终端200,每个终端对应一个配送人员。

目前,在订单处理系统中每个订单会单独进行派送,即一个订单进行一次派送,所以目前的订单处理系统中的派送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订单分发方法、装置及订单处理系统,本申请可以将两个及以上的订单合并为一个订单,进而提升订单派送系统的派送效率。

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订单分发方法,包括:

确定待派订单的第一起始地点和第一目的地点;

在终端标识集合包含的正常终端标识集合中、选择一个终端标识作为待处理终端标识,并确定与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对应的未接货订单集合;

判断所述未接货订单集合中是否包含目标订单;其中,所述目标订单的第二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一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且,所述目标订单的第二目的地点与所述第一目的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

若所述未接货订单集合中包含目标订单,则将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确定为目标终端标识,并将所述待派订单分发至所述目标终端标识;

将所述待派订单和所述目标订单合并为一个订单。

优选的,所述第二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一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的确定过程,包括:

计算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的当前地点与第一起始地点之间的第一直线;计算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的当前地点与第二起始地点之间的第二直线;计算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的第一夹角;若所述第一夹角小于第一预设角度,则确定所述第一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二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或者,

计算所述第一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二起始地点之间的第一距离;若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确定所述第一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二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或者,

若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的当前地点与所述第二起始地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则确定所述第一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二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

优选的,所述第一目的地点与所述第二目的地点处于同一地区的确定过程,包括:

计算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的当前地点与第一目的地点之间的第三直线;计算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的当前地点与第二目的地点之间的第四直线;计算所述第三直线与所述第四直线的第二夹角;若所述第二夹角小于第二预设角度,则确定所述第一目的地点与所述第二目的地点处于同一地区;或者,

计算所述第一目的地点与所述第二目的地点之间的第二距离;若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确定所述第一目的地点与所述第二目的地点处于同一地区。

优选的,还包括:

若所述未接货订单集合中不包含目标订单,在所述正常终端标识集合中重新选择一个终端标识,作为待处理终端标识;并执行确定与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对应的未接货订单集合的步骤。

优选的,所述在终端标识集合包含的正常终端标识集合中、选择一个终端标识作为待处理终端标识,包括:

在所述正常终端标识集合中、确定各个终端标识对应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至少包括评价等级;

对各个终端标识按评价等级进行排序;

选择评价等级最高的一个终端标识、作为待处理终端标识。

优选的,所述终端标识集合包含的正常终端标识集合确定过程包括:

获取终端标识集合中一个终端标识对应的属性信息;

若所述属性信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数据值,则确定该终端标识为正常的终端标识,否则,确定该终端为异常的终端标识;

在确定该终端标识为正常的终端标识的情况下,若该终端标识未处于正常终端标识集合内,则将该终端标识添加至所述正常终端标识集合内;

在确定该终端标识为异常终端标识的情况下,若该终端标识处于正常终端标识集合内,则在所述正常终端标识集合中删除该终端标识。

优选的,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好评率、及时送达率和接单数量;

则所述属性信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数据值包括:

若所述好评率大于预设好评率、及时送达率大于预设及时送达率且连续预设天数接单数量大于预设数量,则确定所述属性信息满足对应的预设数据值。

一种订单分发方法,包括:

接收待派订单;

向服务器发送所述待派订单对应的订单状态更新指令,以便服务器更新所述待派订单对应的订单状态。

一种订单分发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确定待派订单的第一起始地点和第一目的地点;

选择单元,用于在终端标识集合包含的正常终端标识集合中、选择一个终端标识作为待处理终端标识,并确定与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对应的未接货订单集合;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未接货订单集合中是否包含目标订单;其中,所述目标订单的第二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一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且,所述目标订单的第二目的地点与所述第一目的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

分发单元,用于若所述未接货订单集合中包含目标订单,则将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确定为目标终端标识,并将所述待派订单分发至所述目标终端标识。

一种订单处理系统,包括:

服务器和与所述服务器相连的各个终端;

其中,服务器用于执行所述的订单分发方法。

通过以上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订单分发方法,本申请中服务器在终端标识集合中筛选出包含目标订单的目标终端标识,并将待派订单分发至目标终端标识。由于目标订单的第二起始地点与第一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且,目标订单的第二目的地点与第一目的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所以可以将目标订单和待派订单合并为一个订单,以便目标终端标识对应的执行主体可以将待派订单和目标订单一并进行取货和派送,进而提高订单处理系统的派送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订单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订单分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订单分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订单分发方法的应用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订单分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订单分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订单分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订单分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订单分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订单分发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订单分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申请人在研究订单处理系统的过程中发现:

现有技术的订单处理系统中每个订单会单独进行派送的根本原因在于,服务器会随机地向各个终端标识分发订单。由于随机分发过程具有不确定性,所以终端标识的各个已接订单具有不同的派送路径,所以需要执行主体(配送人员)针对每个订单单独进行派送。

申请人发现:针对一个待派订单而言,由于各个终端标识对应的已接订单是不同的,每个订单的起始地点和目的地点也是不同的。所以,不同的终端标识对同一个待派订单具有不同的处理情况。

第一举例:若一个终端标识对应的已接订单的地址与待派订单地址类似,即已接订单的起始地址与待派订单的起始地址相距很近,已接订单的目的地址与待派订单的目的地址相距很近;则该终端标识在对已接订单进行取货时,也会到达待派订单的起始地点附近,在对已接订单派送至目的地点时,也会到达待派订单的目的地点,所以,在派送已接订单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待派订单的派送。即一次派单过程实现两个订单的派送。

第一举例:若一个终端标识对应的已接订单与待派订单地址不类似,即已接订单的起始地址与待派订单的起始地址相距很远,已接订单的目的地址与待派订单的目的地址相距很远;所以,在派送已接订单的过程中无法实现待派订单的派送,需要在派送完毕已接订单后,才可以实现待派订单的派送。即一次派单过程派送一个订单。

从上述两种举例中可以明显看出:相对于同一个待派订单而言,不同终端标识的派送效率是不同,第一举例中,执行主体在一次派单过程中,可以实现两个订单的派送,所以可以明显提升待派订单的派送效率。

因此,本申请不再随机地进行订单分发、而是提供定向订单分发的过程。这样可以实现执行主体一次派单过程中可以实现多个订单的派送,从而提升订单处理系统的派送效率。

下面对本申请的执行过程进行详细说明:

在订单处理系统中、终端标识集合为各个派送终端的终端标识的集合,每个派送终端对应一个执行主体(配送人员)。由于执行主体的个体差异,所以每个派送终端具有不同的派送能力。可以理解的是,派送能力越高则派送效率较高,派送能力越低则派送效率越低。

为了提高订单处理系统的派送效率,服务器可以在终端标识集合中筛选出派送能力较高正常终端标识集合。各个正常终端标识的集合称为正常终端标识集合。服务器可以向正常终端标识集合中的终端标识分发订单,从而提高订单处理系统的派送效率。

下面介绍从终端标识集合中确定出正常终端标识集合的过程,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获取终端标识集合中一个终端标识对应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好评率、及时送达率和接单数量。

步骤S202:判断属性信息是否满足对应的预设数据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203,否则进入步骤S205。

具体而言:在属性信息包括好评率、及时送达率和接单数量的情况下,若所述好评率大于预设好评率、及时送达率大于预设及时送达率且连续预设天数接单数量大于预设数量,则确定该终端标识为正常的终端标识,否则确定该终端标识为异常的终端标识。

以预设好评率为95%、及时送达率为95%预设天数为5,接单数量为5为例,则若一个终端标识的好评率大于95%、及时送达率大于95%,且,连续5天接单数量大于5的终端标识,确定为该终端标识为正常的终端标识;否则确定该终端标识为异常的终端标识。

步骤S203:确定所述终端标识为正常的终端标识。

步骤S204:在确定该终端标识为正常的终端标识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标识未处于正常终端标识集合内,则将该终端标识添加至所述正常终端标识集合内。

由于派送终端的派送能力是可变的,若终端标识处于异常标识集合内,说明本派送终端上次测评期派送能力较低。在本次测评期间派送能力较高,因此,将该终端标识添加至所述正常终端标识集合内。

步骤S205:确定所述终端标识为异常的终端标识。

步骤S206:在确定该终端标识为异常的终端标识的情况下,若所述终端标识处于正常终端标识集合内,则在所述正常终端标识集合中删除该终端标识。

由于派送终端的派送能力是可变的,若终端标识处于正常终端标识集合内,说明本派送终端上次测评期派送能力较高。在本次测评期间派送能力较低,所以在正常终端标识集合中删除该终端标识,将该终端标识添加至异常终端标识集合中。

由于终端标识对应的执行主体的派送能力是可变的,所以,服务器可以不断执行图2所示的过程,以保证服务器可以准确得知各个知终端标识为正常的终端标识或异常的终端标识。

参见图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订单分发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在订单池中选择一个订单确定为待派订单,并确定待派订单的第一起始地点和第一目的地点。

服务器中可以接收用户提交的订单或者其它系统提交的订单,然后,并将所有订单放入订单池中。订单池中的订单可以按照进入订单池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服务器可以从订单池中按各个订单的先后顺序、选择一个订单确定为待派订单。或者,服务器随机选择一个订单确定为待派订单。本申请不限定服务器选择待派订单的方式。

步骤S302:在终端标识集合包含的正常终端标识集合中、选择一个终端标识作为待处理终端标识,并确定与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对应的未接货订单集合。

在正常终端标识集合中有很多终端标识,每个终端标识具有属性信息。属性信息包括评价等级,评价等级越高则代表派送终端的用户体验越高,评价等级越低则代表派送终端的用户体验越低。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客户,服务器可以优先选择评价较高的终端标识,以便可以提升客户体验。具体而言,在所述正常终端标识集合中、确定各个派送终端对应的属性信息;所述属性信息包括评价等级并对终端标识按评价等级进行排序,然后选择评价等级最高的一个派送终端标识,确定为待处理终端标识。

由于待处理终端标识对应的已接订单集合中各个订单具有不同的订单状态:等待取货状态、派送中状态、已送达状态。其中,等待取货状态表示用户下发订单后、等待执行主体(配送人员)来去获取货物的状态;派送中状态为表示执行主体(配送人员)取货后、正在由起始地点派送至目的地点的状态;已送达状态表示执行主体(配送人员)将货物已派送至目的地点的状态。

由于本申请的目的是将待派订单与其中一个已接订单进行合并,所以需要在已接订单集合中筛选出处于等待取货状态的各个已接订单,并将这些订单的集合、确定为未接货订单集合。

步骤S303:判断所述未接货订单集合中是否包含目标订单;其中,所述目标订单的第二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一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且,所述目标订单的第二目的地点与所述第一目的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若是则进入步骤S304,否则进入步骤S302。

若所述未接货订单集合中不包含目标订单,进入步骤S302。即,在所述正常终端标识集合中重新选择一个终端标识确定为待处理终端标识。

针对未接货订单集合中的每个已接订单而言:确定已接订单的第二起始地点和第二目的地点;若第二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一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且,第二目的地点与所述第一目的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则将该已接订单确定为目标订单,即所述未接货订单集合中包含目标订单。

对于确定第二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一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的步骤,本实施例提供以下三种实现方式:

参见图4a和图4b,为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步骤S401:计算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的当前地点与第一起始地点之第一直线。

在图4a中,自由人表示派送人员,即待处理终端标识的当前地点,A1与B1分别表示待派订单的第一起始地点和第一目的地点。A2与B2分别表示已接订单的第二起始地点和第二目的地点。

步骤S402:计算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的当前地点与第二起始地点之第二直线。

步骤S403:计算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之第一夹角。参见图4a所示,角度a表示第一夹角。

步骤S404:若所述第一夹角小于第一预设角度,则确定所述第一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二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

第一种实现方式中采用待处理终端标识对应的当前地点、第一起始地点和第二起始地点所组成的第一夹角,来判断第一起始地点和第二起始地点是否在同一地区内。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夹角较小,则表明两者在同一地区内。

参见图5,为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步骤S501:计算所述第一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二起始地点之第一距离a;

步骤S502:若所述第一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确定所述第一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二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

第二种实现方式中采用第一起始地点与第二起始地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第一起始点和第二起始地点是否在同一地区内。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起始地点和第二起始地点的距离小于第一预设距离,则可以确定第一起始地点和第二起始地点在同一地区内。

如图6所示,为第三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步骤S601:计算第二起始地点与当前地点之间的距离a2。

步骤S602:若所述第二起始地点与当前地点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则确定所述第一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二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

优选情况下,预设距离为300米。

第三种实现方式中,计算待处理终端标识的当前地点与已接订单的第二起始地点之件的距离,若距离小于预设距离,则可以忽略执行主体与已接订单之间的距离,直接考虑待派订单的第一起始地点即可。因此,可以直接确定第一起始地点和第二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

对于确定第二目的地点与所述第一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本申请提供以下两种实现方式:

参见图7和图4a,为第一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步骤S701:计算所述派送终端标识的地点与第一目的地点之第三直线。

步骤S702:计算所述派送终端标识的地点与第二目的地点之第四直线。

步骤S703:计算所述第三直线与所述第四直线之第二夹角。参见图4a,角度b为第二夹角。

步骤S704:若所述第二夹角小于第二预设角度,则确定所述第一目的地点与所述第二目的地点处于同一地区。

第一种实现方式中采用待处理终端标识对应的当前地点、第一目的地点和第二目的地点所组成的第二夹角,来判断第一起始地点和第二起始地点是否在同一地区内。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二夹角较小,则表明两者在同一地区内。

参见图8,为第二种实现方式的示意图:

步骤S801:计算所述第一目的地点与所述第二目的地点之第二距离。

步骤S802:若所述第二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确定所述第一目的地点与所述第二目的地点处于同一地区。

第二种实现方式中采用第一目的地点与第二目的地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第一目的地点和第二目的地点是否在同一地区内。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目的地点和第二目的地点的距离小于第二预设距离,则可以确定第一目的地点和第二目的地点在同一地区内。

接着返回图3,进入步骤S304:若所述未接货订单集合中包含目标订单,则将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确定为目标终端标识,并将所述待派订单分发至所述目标派送终端标识。

步骤S305:将所述目标订单和所述待派订单合并为一个订单。

服务器在将目标订单发送至目标终端标识之后,可以将待派订单和目标订单合并为一个订单,以便执行主体可以在一次派单过程中可以同时派送待派订单和目标订单,从而提升派单效率。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订单分发方法,本申请中服务器在终端标识集合中筛选出包含目标订单的目标终端标识,并将待派订单分发至目标终端标识。由于目标订单的第二起始地点与第一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且,目标订单的第二目的地点与第一目的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所以可以将目标订单和待派订单合并为一个订单,以便目标终端标识对应的执行主体可以将待派订单和目标订单一并进行取货和派送,进而提高订单处理系统的派送效率。

如图9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订单分发方法,包括:

步骤S901:接收待派订单。

在按上述图3对应的执行过程结束后,目标终端标识对应的派送终端接收服务器分发的待派订单。

在执行主体派送待派订单的过程中,可以更改待派订单的订单状态,以便用户可以随时查看订单的订单状态。

步骤S902:向服务器发送所述待派订单对应的订单状态更新指令,以便服务器更新所述待派订单对应的订单状态。

在目标终端标识对应的派送终端接收待派订单后,待派订单对应的订单状态为等待取货状态,在执行主体取货完毕后,可以在派送终端进行操作,以便派送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已取货的更新指令,以便服务器将待派订单的订单状态更改为派送中状态。

在执行主体送货至目的地点后,可以在派送终端上再次进行操作,以便以便派送终端向服务器发送已送达的更新指令,以便服务器将待派订单的订单状态更改为已送达状态。

如图10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订单分发装置,包括:

确定单元101,用于确定待派订单的第一起始地点和第一目的地点。

选择单元102,用于在终端标识集合包含的正常终端标识集合中、选择一个终端标识作为待处理终端标识,并确定与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对应的未接货订单集合。

判断单元103,用于判断所述未接货订单集合中是否包含目标订单;其中,所述目标订单的第二起始地点与所述第一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且,所述目标订单的第二目的地点与所述第一目的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

分发单元104,用于若所述未接货订单集合中包含目标订单,则将所述待处理终端标识确定为目标终端标识,并将所述待派订单分发至所述目标终端标识。

参见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订单处理系统,包括:

服务器和与所述服务器相连的各个终端;

其中,服务器用于执行如图3所示的订单分发方法。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订单处理系统中,本申请中服务器在终端标识集合中筛选出包含目标订单的目标终端标识,并将待派订单分发至目标终端标识。由于目标订单的第二起始地点与第一起始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且,目标订单的第二目的地点与第一目的地点处于同一地区内,所以可以将目标订单和待派订单合并为一个订单,以便目标终端标识对应的执行主体可以将待派订单和目标订单一并进行取货和派送,进而提高订单处理系统的派送效率。

本实施例方法所述的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终端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终端(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计算终端或者网络终端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