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33437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一种智能终端。



背景技术: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处于锁屏状态时,需要通过Power按键或者Home按键点亮屏幕,点亮屏幕后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查看信息通知或者执行解锁操作,解锁成功之后可以控制应用程序运行。而安卓系统终端的Home按键一般为虚拟的,Power按键设置于终端侧面上,如果用户不拿起手机、平板电脑时,使用Power按键很不方便,更加不方便执行解锁操作。因此,有必要改进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在锁屏状态下通过向屏幕施加压力以对应用程序进行操作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施加于预设的感应区域内的第一压力值;

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在第一设定范围内;

若所述第一压力值在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内,则启动与所述感应区域关联的预设的应用程序。

可选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继续检测施加于所述感应区域内的第二压力值;

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在第二设定范围内;

若所述第二压力值在所述第二设定范围内,则切换当前应用程序下的操作指令。

可选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若所述第二压力值不在所述第二设定范围内,则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在第三设定范围内;

若所述第二压力值在所述第三设定范围内,则执行当前选定的操作指令。

可选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施加于所述感应区域内的第一和/或第二压力值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持续为零;

若第一和/或第二压力值持续为零,则关闭所述应用程序,同时关闭屏幕。

可选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中,所述检测施加于预设的感应区域内的第一压力值的步骤包括:

检测是否有压力施加于所述感应区域;

若有压力施加于所述感应区域,则获取压力的持续时间;

判断所述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间阈值;

若所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则获取第一压力值,否则判定该压力无效。

可选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中,还包括如下步骤:

若所述第一压力值不在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内,则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在第四设定范围内;

若所述第一压力值在所述第四设定范围内,则点亮屏幕。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单元,检测施加于预设的感应区域内的第一压力值;

第一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在第一设定范围内;

执行单元,在所述第一压力值在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内时,启动与所述感应区域关联的预设的应用程序。

可选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中还包括,所述检测单元,继续检测施加于所述感应区域内的第二压力值;

第二判断单元,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在第二设定范围内;

所述执行单元,在所述第二压力值在所述第二设定范围内时,切换当前应用程序下的操作指令。

可选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中,还包括:

第三判断单元,在所述第二压力值不在所述第二设定范围内时,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在第三设定范围内;

所述执行单元,在所述第二压力值在所述第三设定范围内时,执行当前选定的操作指令。

可选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检测单元,还用于检测施加于所述感应区域内的第一和/或第二压力值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持续为零;

所述执行单元,在第一和/或第二压力值持续为零时,关闭所述应用程序,同时关闭屏幕。

可选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检测单元具体包括:

检测子单元,检测是否有压力施加于所述感应区域;

时间获取子单元,在有压力施加于所述感应区域时,获取压力的持续时间;

判定子单元,判断所述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间阈值;

压力获取单元,在所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所述设定时间阈值则获取第一压力值,否则判定该压力无效。

可选地,上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中,还包括:

第四判断单元,在所述第一压力值不在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内时,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在第四设定范围内;

所述执行单元,在所述第一压力值在所述第四设定范围内时,点亮屏幕。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包括触控组件及上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触控组件,被划分为若干用于承受压力的预设的感应区域;

所述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检测施加于预设的感应区域内的第一压力值,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在第一设定范围内,若所述第一压力值在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内,则启动与所述感应区域关联的预设的应用程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其中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若检测到施加于预设的感应区域内的第一压力值且第一压力值在第一设定范围内,则启动与所述感应区域关联的预设的应用程序。其中应用程序可以为智能终端中下载的应用程序。上述方案中,通过向感应区域施加压力的方式启动应用程序,无需解锁屏幕,能够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

(2)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在启动应用程序之后,依然可以通过继续施加压力的方式来控制当前应用程序下的操作指令切换、选定操作指令等,能够在用于不方便滑动屏幕、解锁屏幕的情况下实现对应用程序的控制。

(3)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当检测到感应区域内的第一和/或第二压力值在预设时间段内持续为零时,可以直接关闭应用程序,同时关闭屏幕。采用上述方案,当用户通过手指等对屏幕施加压力时能够实现控制某一应用程序,当用户手指离开屏幕时一段时间后,屏幕回到黑屏状态,操作非常方便,无需滑动屏幕也无需去控制Power按键。

(4)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当检测到施加至屏幕的第一压力值不在第一设定范围内时,进一步判断第一压力值是否在第四设定范围。如果压力值在第四设定范围内时,则执行点亮屏幕的操作。点亮屏幕以后,用户即可查看当前屏幕上显示的信息通知、邮件通知、未接电话等,避免遗漏重要事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划分感应区域后的智能终端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A和4B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相机控制指令切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的原理框图;

图8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所述执行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以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智能终端。其中的智能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而本发明下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是在上述智能终端处于锁屏状态下实施的。所述系统可以单独安装在智能终端中,也可以作为智能终端操作控制系统内的一个功能模块。对智能终端的触摸显示屏进行区域划分,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预设的感应区域。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偏好为一些特定的应用程序关联感应区域,不同的应用程序可关联同一感应区域,此时为不同的应用程序设置不同的设定范围即可。通过对关联的感应区域施加不同大小的压力值控制应用程序的启动、应用程序下不同操作指令之间的切换,以及选定当前操作指令等。当施加于感应区域上的压力值消失时,相应的应用程序即被关闭、同时关闭屏幕令其恢复黑屏状态。实现方案的整个过程,都不需要执行解锁操作,也无需使用Power按键或Home按键,用户无需拿起智能终端就可以执行上述操作,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文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用于在类似要素之间进行区别,并且不一定是描述特定的次序或者按时间的顺序。另外,本文中对于不同步骤设置的步骤号,是便于描述清楚而设置的,其不应该理解为对步骤先后顺序的必要限定,对不同步骤之间的顺序交换只要不影响方案实施,都应看作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简单变形无需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实现。要理解,这样使用的这些术语在适当的环境下是可互换的,使得在此描述的主题的实施例如是能够以与那些说明的次序不同的次序或者以在此描述的另外的次序来进行操作。术语“连接”应被宽泛地理解并且指的是电连接、机械连接、无线连接,直接地连接或者通过中间电路和/或元件间接地连接。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可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中。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检测施加于预设的感应区域内的第一压力值。

S102: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在第一设定范围内,若是则进入步骤S103,否则返回步骤S101。

S103:启动与所述感应区域关联的预设的应用程序。

如图2所示,智能终端1的触摸显示屏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个感应区域,如图中所示感应区域A至感应区域F,不同感应区域的面积大小也可以不相同,排列方式也可以由用户自行选择。在智能终端1中安装了多种应用程序,预先为这些应用程序配置感应区域。例如,图2中感应区域A与相机关联,感应区域B与通讯录关联,感应区域C与某一游戏APP关联,感应区域D与某一购物APP关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使用频率高的应用程序与感应区域进行关联。进行关联的预设的应用程序的数量及感应区域的数量可以自行设定。并且,感应区域可以和关联的预设的应用程序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二者数量相等。二者数量不相等也可以实现,例如两个感应区域关联同一应用程序,可以设定其中一个感应区域用于启动该应用程序,另一个感应区域用于关闭该应用程序。又或者,两个应用程序关联同一感应区域,当对该感应区域施加压力值为5N时,启动第一个应用程序,当对该感应区域施加压力为8N时,启动第二个应用程序等。

上述步骤中,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可以由用户根据个人使用习惯自行设定,例如设定为6N与10N之间,或者智能终端操控系统设定默认值,该默认值为根据统计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得到的经验值。

作为优选的方案,如图3所示,上述方法在步骤S103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S104:继续检测施加于所述感应区域内的第二压力值。

S105: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在第二设定范围内,若是则进入步骤S106。所述第二设定范围,可与第一设定范围有所不同,例如可选择3N与5N之间。由于本步骤与所述步骤S102的执行场景不同,即使所述第二设定范围也可以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相同也不影响方案的实现。

S106:切换当前应用程序下的操作指令。

对于任一应用程序来说,在对其进行操作时,对应的可以执行的操作指令可能涉及多种情况。例如,当前应用程序为“图片”,执行的操作是浏览相册中的照片,那么针对照片至少可以执行如下操作:删除、编辑、发送给其他人。又例如,当前应用程序为“相机”,那么可以执行的操作指令有进入相册、延时摄影、照相、视频等操作指令。下面以相机控制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A和图4B所示,智能终端1的触摸显示屏上设置有与相机关联的感应区域4。图4A所示,相机界面2的下方有操作指令菜单3,当前指示光标显示“照相”这一操作指令被选中。当用户需要切换操作指令时,只需要在关联的感应区域4施加压力,系统检测到该压力对应的第二压力值在第二设定范围内时,可以实现切换操作指令,如图4B所示,操作指令被切换至“视频”选项。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如图3所示,上述方法中,步骤S105的判断结果为否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S107: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在第三设定范围内,若是则进入步骤S108。本步骤中的所述第三设定范围,需与所述第二设定范围不重叠,当第二设定范围选择3N与5N之间时,所述第三设定范围可以选择为5N与8N之间。

S108:执行当前选定的操作指令。

在如图4A所示的界面,检测到感应区域4内施加的第二压力值在第三设定范围内时,则控制智能终端执行照相的操作。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3所示,上述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

S109:检测施加于所述感应区域内的第一和/或第二压力值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持续为零;若是则进入步骤S110。

S110:关闭所述选定应用程序,同时关闭屏幕。

该优选方案中,当检测到施加于感应区域内的压力值持续为零时,即用户不再按压屏幕,则可恢复屏幕至黑屏状态。该预设时间段可根据用户习惯设定,如在1min至1.5min之间进行选择。

图5给出了上述方法的另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S101中包括:

S1011:检测是否有压力施加于所述关联的感应区域,若有则进入步骤S1012。

S1012:获取压力的持续时间,本步骤中所述持续时间,是指压力值维持在某一稳定范围内的持续时间,可以允许其有轻微的波动。例如,检测到压力值为5牛顿,以及在5牛顿上下0.2牛顿范围内波动,都可以认为其在稳定范围内,该持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获取即可。

S1013:判断所述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间阈值,若是则进入步骤S1014;否则判定该压力无效。该设定时间阈值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由用户自行设定,例如在3s至5s之间选择,也可以根据已有历史数据的经验值由智能终操控系统默认设定。无论哪种设定方式,用户都可以在使用过程中对其进行修改。

S1014:获取第一压力值。例如,设定阈值为5秒钟,如果是用户操作,那么向感应区域施加压力的时间需要超过5秒钟,则检测到的第一压力值可作为最终结果。而误操作产生的压力,一般都是偶然性的,不具有持续性,例如智能终端放在公文包中,由于晃动公文包中的其他物品与智能终端相碰,这一过程不具有持续性,此时检测到的压力持续时间不超过阈值时间,则判定无效即可。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所述S102判断结果为否时,还包括如下步骤:

S112: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在第四设定范围内;若是则进入步骤S113,若否则返回步骤S1011。所述第四设定范围与所述第一设定范围不重叠,如当所述第一设定范围为6N至10N之间时,所述第四设定范围可以选择为2N至5N之间。

S113:点亮屏幕。

以手机为例,现有技术中,手机在黑屏状态下,收到信息时屏幕被点亮,但是短暂点亮之后会恢复黑屏状态,如果用户没有在黑屏之前查看到该消息通知,则需要重新点亮屏幕才能查看。而重新点亮的过程需要启动Power键,如果用户当前正在开会,不方便拿起手机,那么采用本实施例上述步骤S112,即可方便点亮屏幕。可以理解,步骤S112中,用户可以向任意感应区域施加压力,第一压力值在第四设定范围内时,即可实现点亮屏幕的操作。点亮屏幕以后,用户即可查看当前屏幕上显示的信息通知、邮件通知、未接电话等,避免遗漏重要事件。

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第一设定范围、第二设定范围、第三设定范围和第四设定范围既可以由用户进行设定,也可以为操控系统默认。并且,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使用习惯对其进行修订,具体修订方法可以为:

选定某一感应区域与调整设定范围的操作关联;

对该感应区域施加压力,会出现调整设定范围的提示信息;

根据提示信息选择需要调整的设定范围,该设定范围可以是上述四种设定范围内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例如,用户选择对第一设定范围进行调整,此时可以选择直接输入范围值的方式实现;也可以根据提示向感应区域施加压力来实现,如提示用户输入第一设定范围的最小压力值,则用户向感应区域以最小压力值施加压力,同样的可以向感应区域施加最大压力值,最小压力值和最大压力值构成了调整后的第一设定范围。调整后的设定范围能够更符合用户的使用习惯。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通过向感应区域施加压力的方式启动应用程序,控制切换操作指令或者执行选定的操作指令等。无需解锁屏幕,能够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用于智能终端,如图6所示,包括:

检测单元101,检测施加于预设的感应区域内的第一压力值;优选地,所述检测单元101具体包括如下子单元:检测子单元,检测是否有压力施加于所述感应区域;时间获取子单元,在有压力施加于所述感应区域时,获取压力的持续时间;判定子单元,判断所述持续时间是否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间阈值;压力获取单元,在所述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设定时间阈值则获取第一压力值,否则判定该压力无效。因为误操作产生的压力,一般都是偶然性的,不具有持续性,例如智能终端放在公文包中,由于晃动公文包中的其他物品与智能终端相碰,这一过程不具有持续性,此时检测到的压力持续时间不超过阈值时间,则判定无效即可。

第一判断单元102,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在第一设定范围内;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可以由用户根据个人使用习惯自行设定,或者智能终端操控系统设定默认值,该默认值为根据统计用户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得到的经验值。

执行单元103,在所述第一压力值在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内时,启动与所述感应区域关联的预设的应用程序。

智能终端的触摸显示屏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个感应区域,在智能终端中安装了多种应用程序,可预先为这些应用程序配置感应区域。采用本实施例的上述方案,通过向感应区域施加压力的方式启动应用程序,无需解锁屏幕,能够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

优选地,如图7所示,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判断单元104。

所述检测单元101,继续检测施加于所述感应区域内的第二压力值。

所述第二判断单元104,判断所述检测单元101检测到的第二压力值是否在第二设定范围内;所述执行单元103,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104的判断结果为是时,切换当前应用程序下的操作指令。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判断单元105,用于在所述第二判断单元104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第二压力值是否在第三设定范围内;所述执行单元103,用于在所述第三判断单元105的判断结果为是时执行当前选定的操作指令。

对于任一应用程序来说,在对其进行操作时,对应的可以执行的操作指令可能涉及多种情况。当用户需要切换操作指令时,只需要在关联的感应区域施加第二压力值。第二压力值在第二设定范围内,可以实现切换操作指令。第二压力值在第三设定范围内,则控制智能终端执行照相的操作。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检测单元101,还用于检测施加于所述感应区域内的第一和/或第二压力值在预设时间段内是否持续为零;所述执行单元103,在第一和/或第二压力值持续为零时,关闭所述应用程序,同时关闭屏幕。该优选方案中,当检测到施加于感应区域内的压力值在预设时间段内持续为零时,即用户不再按压屏幕,则可恢复屏幕至黑屏状态。其中所述预设时间段可在1min至1.5min内选择。

进一步地,如图7,所述装置还包括第四判断单元106,用于在所述第一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在第四设定范围内;所述执行单元103,还用于在所述第四判断单元106的判断结果为是时,点亮屏幕。用户可以向任意感应区域施加压力,压力在第四设定范围内时,即可实现点亮屏幕的操作。点亮屏幕以后,用户即可查看当前屏幕上显示的信息通知、邮件通知、未接电话等,避免遗漏重要事件。

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案,通过向感应区域施加压力的方式启动应用程序,控制切换操作指令或者执行选定的操作指令等,无需解锁屏幕,能够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终端,包括触控组件及实施例2所述的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触控组件,被划分为若干用于承受压力的预设的感应区域;所述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检测施加于预设的感应区域内的第一压力值,判断所述第一压力值是否在第一设定范围内,若所述第一压力值在所述第一设定范围内,则启动与所述感应区域关联的预设的应用程序。当所述智能终端为具有触摸显示屏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时,所述触控组件即为触摸显示屏。本实施例中的智能终端,通过向感应区域施加压力的方式启动应用程序,无需解锁屏幕,能够给用户带来极大便利。

实施例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可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

实施例5

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执行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801以及存储器802,图8中以一个处理器801为例。

执行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的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803和输出装置804。

处理器801、存储器802、输入装置803和输出装置8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8中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

存储器802作为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非易失性软件程序、非易失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单元(例如,附图6所示的检测单元101、第一判断单元102和执行单元103)。处理器8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802中的非易失性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

存储器8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此外,存储器8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8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8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803可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应用程序的控制装置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输出装置8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所述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存储在所述存储器802中,当被所述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801执行时,执行上述任意方法实施例中的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

上述产品可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具备执行方法相应的功能模块和有益效果。未在本实施例中详尽描述的技术细节,可参见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