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11153804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方法及装置与制造工艺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方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融合,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人们通过移动终端登录社交网站、电商平台、视频网站等,移动终端成为了人们联系外界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移动终端的辅助。在默认状态下,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只有一种,而随着移动终端的使用场景越来越多,很多用户对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有了更多的需求,例如,在卧姿状态下,如果改变移动终端的显示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

目前改变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主流方法主要为手动调节和重力感应。通过手动操作的流程比较复杂,涉及到页面切换,比较繁琐,耗时也比较长。而通过重力感应的方式,虽然调节过程比较灵敏和快捷,但是由于卧姿状态下或者用户的使用习惯和姿势不对,还会导致移动终端屏幕显示状态切换的误操作,给用户造成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方法及装置,通过追踪定位用户眼睛的位置,并根据所述用户眼睛与移动终端屏幕之间的角度关系确定是否对所述移动终端的屏幕进行显示状态切换的操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方法,包括:

对用户进行人眼识别,获取用户双眼之间的连线在移动终端屏幕上的投影;

计算所述投影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标准线之间的角度,所述标准线为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一条侧边;

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计算所述投影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标准线之间的角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显示状态,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或横屏状态;

根据所述当前显示状态,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对应的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则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所述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包括:

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的第一角度是否大于第一角度阈值;

若判断为是,则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大于第一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若超过预设时间,则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横屏状态,则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二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所述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包括:

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二角度是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

若判断为是,则判断所述第二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若超过预设时间,则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竖屏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则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所述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包括:

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之间的角度是否大于预设角度阈值;

若判断为是,则判断所述角度大于预设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若超过预设时间,则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若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横屏状态,则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所述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包括:

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之间的角度是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

若判断为是,则判断所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若超过预设时间,则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竖屏状态。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装置,包括:

人眼识别模块,用于对用户进行人眼识别,获取用户双眼之间的连线在移动终端屏幕上的投影;

角度计算模块,用于计算所述投影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标准线之间的角度,所述标准线为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一条侧边;

显示状态切换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显示状态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角度计算模块计算所述投影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标准线之间的角度之前,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显示状态,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或横屏状态;

标准线选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显示状态,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对应的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状态切换模块包括:

第一角度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的第一角度是否大于第一角度阈值;

第一时间判断单元,用于当第一角度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大于第一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第一显示状态切换单元,用于当第一时间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状态切换模块包括:

第二角度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二角度是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

第二时间判断单元,用于当第二角度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二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第二显示状态切换单元,用于当第二时间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竖屏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状态切换模块包括:

第三角度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时,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之间的角度是否大于预设角度阈值;

第三时间判断单元,用于当第三角度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进一步判断所述角度大于预设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第三显示状态切换单元,用于当第三时间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显示状态切换模块包括:

第四角度判断单元,用于当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横屏状态时,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之间的角度是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

第四时间判断单元,用于当第四角度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进一步判断所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第四显示状态切换单元,用于当第四时间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通过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对用户进行人眼识别,获取用户双眼之间的连线在移动终端屏幕上的投影;计算所述投影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标准线之间的角度,所述标准线为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一条侧边;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实现了在不同情况下,根据不同用户的具体情况,对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显示状态的切换,这种方法几乎不需要用户进行多余的操作,相比于通过手动操作控制减少了过程的繁琐;并且判断屏幕显示状态切换的效果相比于重力感应来说更加精确,满足了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屏幕的示意图;

图2b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屏幕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c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屏幕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d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屏幕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状态切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状态切换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状态切换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状态切换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此外,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是用于区别不同的对象,而并非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包括以下步骤:

S101:对用户进行人眼识别,获取用户双眼之间的连线在移动终端屏幕上的投影;

具体地,所述双眼之间的连线为分别以用户左眼和右眼为两个端点,经过鼻梁的一条虚拟的直线。例如,可以通过手机前置摄像头或者内置传感器实时获取用户左眼和右眼的瞳孔位置,生成双眼瞳孔中心的连线在屏幕上的投影。

S102:计算所述投影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标准线之间的角度;

S103: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

具体地,所述预设角度阈值为预先写入移动终端的数值,可以为默认值,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喜好进行修改。

具体地,所述标准线的选取和所述投影与所述标准线之间角度的计算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如图2a,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屏幕的示意图,其中,

201a为用户双眼之间的连线在移动终端屏幕上的投影;

202a为第一侧边;

当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时,选取所述第一侧边202a为标准线,其中,α为所述投影201a与所述标准线202a之间的夹角,当α大于预设的第一角度阈值时,则将当前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

如图2b,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屏幕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

201b为用户双眼之间的连线在移动终端屏幕上的投影;

202b为第二侧边;

当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横屏状态时,选取所述第二侧边202b为标准线,其中,β为所述投影201b与所述标准线202b之间的夹角,当β大于预设的第二角度阈值时,则将当前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

如图2c,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屏幕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

201c为用户双眼之间的连线在移动终端屏幕上的投影;

202c为第一侧边;

202d为第二侧边;

当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时,选取所述第一侧边202c或者所述第二侧边202d作为标准线,其中,α1为所述投影201c与所述第一侧边202c之间的夹角;β1为所述投影201c与所述第二侧边202d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当α1和β1都大于预设角度阈值时,则将当前显示状态切换为横屏状态。其中,α1与β1的大小关系为:

α1+90°=β1

如图2d,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屏幕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其中,

201c’为用户双眼之间的连线在移动终端屏幕上的投影;

202c’为第一侧边;

202d’为第二侧边;

当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横屏状态时,选取所述第一侧边202c’或者所述第二侧边202d’作为标准线,其中,α1’为所述投影201c’与所述第一侧边202c’之间的夹角;β1’为所述投影201c’与所述第二侧边202d’延长线之间的夹角,当α1’和β1’都大于预设角度阈值时,则将当前显示状态切换为竖屏状态。其中,α1’与β1’的大小关系为:

α1’+90°=β1’。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对所述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方法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包括以下步骤:

S301:对用户进行人眼识别;

具体地,通过人眼识别获取用户双眼之间的连线在移动终端屏幕上的投影,所述双眼之间的连线为分别以用户左眼和右眼为两个端点,经过鼻梁的一条虚拟的直线。其中,所述识别的用户双眼应为距离所述移动终端显示屏幕最近的用户的双眼。

S302: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显示状态,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或横屏状态;

具体地,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显示状态为在实时状态下的自动获取。

S303:根据所述当前显示状态,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对应的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

具体地,所述标准线为移动终端屏幕对应的侧边或与所述侧边平行的参考线或为所述移动终端屏幕侧边的虚拟延长线。

S304:若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则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

具体地,若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则选取的所述第一侧边可以为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较短的两侧的侧边,如图2a中所示的202a。

S305: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的第一角度是否大于第一角度阈值;

具体地,所述第一角度阈值为预先写入移动终端的数值,可以为默认值,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喜好进行修改,当判断为是时,可以执行步骤S306;否则,可以执行步骤S308。

S306: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大于第一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具体地,所述预设时间可以进行预先设置;若判断为是,则可以执行步骤S307;否则,可以执行步骤S208。

S307: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角度大于第一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S308:不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显示状态进行切换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角度不大于第一角度阈值,或所述第一角度大于第一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超过预设时间时,不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显示状态进行切换。

S309:若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横屏状态,则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二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

具体地,若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显示状态为横屏状态,则选取的所述第二侧边可以为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较长的两侧的侧边,如图2b中所示的202b。

S310: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二角度是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

具体地,所述第二角度阈值为预先写入移动终端的数值,可以为默认值,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喜好进行修改,当判断为是时,可以执行步骤S311;否则,可以执行步骤S308。

S311:判断所述第二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具体地,所述持续时间可以进行预先设置;若判断为是,则可以执行步骤S312;否则,可以执行步骤S308。

S312: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竖屏状态;

具体地,当所述第一角度大于第一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角度的具体数值为α,第二角度的具体数值为β,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为θ;则α、β以及θ的数值范围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0°≤α≤90°;0°≤β≤90°;45°≤θ≤90°;

同时α和β之间还应该满足如下关系式:

α+β=90°。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在只选取一条标准线的情况下,也能根据所述移动终端当前的显示状态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对显示状态进行切换,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01:对用户进行人眼识别;

具体地,通过人眼识别获取用户双眼之间的连线在移动终端屏幕上的投影,所述双眼之间的连线为分别以用户左眼和右眼为两个端点,经过鼻梁的一条虚拟的直线。其中,所述识别的用户双眼应为距离所述移动终端显示屏幕最近的用户的双眼。

S402: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显示状态,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或横屏状态;

具体地,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显示状态为在实时状态下的自动获取。

S403:若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则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边可以为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较短一侧的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可以为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较长一侧的侧边,如图2c、2d所示。

S404: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之间的角度是否大于预设角度阈值;

具体地,所述第一角度阈值为预先写入移动终端的数值,可以为默认值,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喜好进行修改,当判断为是时,可以执行步骤S405,;当判断为否时,可以执行步骤S407。

S405:判断所述角度大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具体地,所述预设时间可以进行预先设置;若判断为是,则可以执行步骤S406;否则,可以执行步骤S407。

S406: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具体地,当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之间的角度大于预设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S407:不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显示状态进行切换;

具体地,当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之间的角度不大于预设角度,或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之间的角度大于预设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不超过预设时间时,不对所述移动终端屏幕显示状态进行切换。

S408:若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横屏状态,则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边可以为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较短一侧的侧边,所述第二侧边可以为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较长一侧的侧边。

S409: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之间的角度是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

具体地,所述第一角度阈值为预先写入移动终端的数值,可以为默认值,也可以根据不同用户的喜好进行修改,当判断为是时,可以执行步骤S410;当判断为否时,可以执行步骤S407。

S410:判断所述角度小于预设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具体地,所述预设时间可以进行预先设置;若判断为是,则可以执行步骤S411;否则,可以执行步骤S407。

S411: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竖屏状态;

具体地,当所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超过预设时间时,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竖屏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当所述屏幕的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如图2c所示,所述投影与第一侧边的角度为α1,所述投影与第二侧边延长线的角度为β1,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为θ1

则α、β以及θ’的数值范围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0°≤α1≤90°;90°≤β1≤180°;45°≤θ1≤90°;

同时α和β之间还应该满足如下关系式:

α1+90°=β1

当所述屏幕的显示状态为横屏状态,如图2d所示,所述投影与第一侧边的角度为α1’,所述投影与第二侧边延长线的角度为β1’,预设阈值的具体数值为θ1’;

则α1’、β1’以及θ1’的数值范围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0°≤α1’≤90°;90°≤β1’≤180°;0°≤θ1’≤45°;

同时α1’和β1’之间还应该满足如下关系式:

α1’+90°=β1’。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装置50可以包括:人眼识别模块501、角度计算模块502、显示状态切换模块503、显示状态获取模块504和标准线选取模块505,其中:

人眼识别模块501用于对用户进行人眼识别,获取用户双眼之间的连线在移动终端屏幕上的投影;

角度计算模块502用于计算所述投影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标准线之间的角度,所述标准线为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一条侧边;

显示状态切换模块503用于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

显示状态获取模块504用于在所述角度计算模块计算所述投影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标准线之间的角度之前,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显示状态,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或横屏状态;

标准线选取模块505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显示状态,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对应的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状态切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显示状态切换模块503包括:第一角度判断单元50300,第一时间判断单元50301和第一显示状态切换单元50302,其中:

第一角度判断单元50300用于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的第一角度是否大于第一角度阈值;

第一时间判断单元50301用于当第一角度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大于第一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第一显示状态切换单元50302用于当第一时间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状态切换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状态切换模块503包括:第一角度判断单元50303,第一时间判断单元50304和第一显示状态切换单元50305,其中:

第二角度判断单元50303用于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二角度是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

第二时间判断单元50304用于当第二角度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进一步判断所述第二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第二显示状态切换单元50305用于当第二时间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竖屏状态。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状态切换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状态切换模块503包括:第三角度判断单元50306,第三时间判断单元50307和第三显示状态切换单元50308,其中:

第三角度判断单元50306用于当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时,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之间的角度是否大于预设角度阈值;

第三时间判断单元50307用于当第三角度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进一步判断所述角度大于预设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第三显示状态切换单元50308用于当第三时间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状态切换模块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显示状态切换模块503包括:第四角度判断单元50309,第四时间判断单元50310和第四显示状态切换单元50311,其中:

第四角度判断单元50309用于当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横屏状态时,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之间的角度是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

第四时间判断单元50310用于当第四角度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进一步判断所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第四显示状态切换单元50311用于当第四时间判断单元判断为是时,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可以理解,所述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装置50的各组成模块的功能及其具体实现还可以参照图1至图4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显示屏1006。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触摸屏、键盘或鼠标等等。网络接口10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通过网络接口1004可以与服务器建立通信连接。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系统。如图10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显示状态切换模块。

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显示状态切换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对用户进行人眼识别,获取用户双眼之间的连线在移动终端屏幕上的投影;

计算所述投影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标准线之间的角度,所述标准线为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一条侧边;

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

具体地,所述计算所述投影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标准线之间的角度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当前显示状态,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或横屏状态;

根据所述当前显示状态,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对应的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

具体地,若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处理器1001则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所述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包括:

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之间的第一角度是否大于第一角度阈值;

若判断为是,则判断所述第一角度大于第一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若超过预设时间,则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具体地,若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横屏状态,处理器1001则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二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所述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包括:

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二侧边之间的第二角度是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

若判断为是,则判断所述第二角度大于第二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若超过预设时间,则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竖屏状态。

具体地,若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竖屏状态,处理器1001则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所述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包括:

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之间的角度是否大于预设角度阈值;

若判断为是,则判断所述角度大于预设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若超过预设时间,则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横屏状态。

具体地,若所述当前显示状态为横屏状态,处理器1001则选取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作为所述标准线,所述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包括:

判断所述投影与所述第一侧边或第二侧边之间的角度是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

若判断为是,则判断所述角度小于预设角度阈值的持续时间是否超过预设时间;

若超过预设时间,则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切换为竖屏状态。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处理器901调用所述存储器905中存储的显示状态切换程序并执行上述各操作步骤的具体实现还可以参照图1至图3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的装置50包括但不限于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脑、平板电脑、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具显示屏幕或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上。

综上所述,通过实时本发明实施例,对用户进行人眼识别,获取用户双眼之间的连线在移动终端屏幕上的投影;计算所述投影与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标准线之间的角度,所述标准线为所述移动终端屏幕的一条侧边;根据所述角度与预设角度阈值的大小关系,触发所述移动终端屏幕进行横竖屏显示状态切换。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切换移动终端横竖屏显示方法的繁琐和容易造成误操作的技术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发明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发明,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发明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