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折叠式防伪标签的防伪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26256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折叠式防伪标签的防伪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防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折叠式防伪标签的防伪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商品被不法分子伪造,便于消费者识别出真的商品,目前的主要做法是在商品包装上附带防伪信息,比如:在商品的包装上粘贴或印刷具有防伪信息的防伪标签、采用印制有防伪信息的包装(比如香烟盒外的塑封、塑封上的拉带等)。

通常,防伪结构置于商品包装外表面上,以方便消费者进行防伪查询;但是这样做也增加了防伪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仿冒的风险。

目前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将至少一部分防伪信息放置在商品包装的内部,由于包装内侧的防伪信息很大可能只能由真实消费者获得,因此这样可以防止不法分子窃取、仿造防伪信息。

该解决方案的问题在于,在采集防伪信息时,需要先在商品包装外采集外表面的防伪信息,然后打开商品包装采集内侧的防伪信息,采集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折叠式防伪标签的防伪方法,可以提高商品包装内、外均设置防伪信息时的采集效率,并且方便附加到商品的包装上。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折叠式防伪标签的防伪方法,包括:

从折叠式防伪标签中的第一防伪区域、第二防伪区域中分别采集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并对应保存;其中,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的一个平面上包含相连的所述第一防伪区域和第二防伪区域,折叠时,所述第一防伪区域、第二防伪区域位于不同平面上;

将折叠的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附着在商品包装上,所述第一防伪区域朝向所述商品包装的外侧,所述第二防伪区域朝向所述商品包装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将折叠的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附着在商品包装上包括:

将所述第一防伪区域的背面粘贴在商品包装开口处的外侧;从所述第一防伪区域和所述第二防伪区域的连接处折叠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使所述第二防伪区域的背面粘贴在商品包装所述开口处的内侧。

可选地,所述将折叠的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附着在商品包装上包括:

从所述第一防伪区域和所述第二防伪区域的连接处折叠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将折叠后的折叠式防伪标签固定在至少部分区域透明的商品包装中,其中,所述第一防伪区域的正面朝向外侧且位于透明的区域中,所述第二防伪区域的正面朝向内侧。

可选地,所述将折叠的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附着在商品包装上包括:

将所述第一防伪区域和所述第二防伪区域的连接处固定在商品包装的开口位置;商品包装封口后,所述第一防伪区域处于商品包装的外部,所述第二防伪区域处于商品包装的内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分别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多种信息:

字符、图案、验证码、二维码、条形码;

所述字符包括一个或多个;每个字符具有随机的旋转角度和颜色。

可选地,所述的防伪方法还包括:

当收到同一用户发送的第一防伪信息和第二防伪信息后,对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和第二防伪信息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对所述用户执行相应操作。

可选地,所述根据验证结果对所述用户执行相应操作包括以下一或多种方式:

向所述用户反馈验证结果;

当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时,将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和所述第二防伪信息进行标记;

当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和所述第二防伪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账户进行预定操作。

可选地,所述根据第一防伪信息和所述第二防伪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账户进行预定操作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方式:

将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和第二防伪信息与所述用户进行绑定;

对所述用户的信息进行更新。

可选地,所述对第一防伪信息和第二防伪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根据用户所发送的第一防伪信息查询所对应保存的第二防伪信息,判断查询到的第二防伪信息和所述用户发送的第二防伪信息是否相同;或者,根据用户所发送的第二防伪信息查询所对应保存的第一防伪信息,判断查询到的第一防伪信息和所述用户发送的第一防伪信息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则确定验证通过;如果不相同则确定验证未通过。

本实施例中,采集防伪信息时,准备呈现在同一个商品包装外部和内部的第一、第二防伪信息位于同一个平面上;这样只要一次采集,就能将同一个商品包装上内部、外部的防伪信息都采集到,提高了采集效率;并且采集时就可以建立好内、外部防伪信息的对应关系。在附着到商品上时,第一、第二防伪区域仍是相连的,通过折叠这一巧妙的方式,可以一次性完成在商品包装内外的附着,非常简单高效。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是实施例一的基于折叠式防伪标签的防伪方法的流程图;

图2(a)是实施例一中采集时折叠式防伪标签的示意图;

图2(b)和(c)是实施例一中折叠式防伪标签折叠情况示意图;

图3(a)和(b)是实施例一的一种可选方案中,将折叠的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附着在商品包装上的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发明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一种基于折叠式防伪标签的防伪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

S110、从折叠式防伪标签中的第一防伪区域、第二防伪区域中分别采集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并对应保存;其中,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的一个平面上包含相连的所述第一防伪区域和第二防伪区域,折叠时,所述第一防伪区域、第二防伪区域位于不同平面上;

S120、将折叠的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附着在商品包装上,所述第一防伪区域朝向所述商品包装的外侧,所述第二防伪区域朝向所述商品包装的内侧。

本实施例中,从折叠式防伪标签中的第一防伪区域、第二防伪区域中分别采集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时,如图2(a)所示,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的一个平面上包含相连的所述第一防伪区域11和第二防伪区域12,所述第一防伪区域11的正面(具有第一防伪信息的表面,图2(a)中的上表面)所朝向的方向,和第二防伪区域12的正面(具有第二防伪信息的表面,图2(a)中的上表面)所朝向的方向相同,因此可以一起采集。

本实施例中,一个折叠式防伪标签对应于一个商品,从折叠式防伪标签中采集防伪信息时,准备呈现在同一个商品包装外部和内部的第一、第二防伪信息位于同一个平面上;这样只要一次采集,就能将同一个商品包装上内部、外部的防伪信息都采集到,提高了采集效率;并且采集时就可以建立好内、外部防伪信息的对应关系。在附着到商品上时,第一、第二防伪区域仍是相连的,通过折叠这一巧妙的方式,可以一次性完成在商品包装内外的附着,非常简单高效。

折叠式防伪标签折叠时的情况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图2(b)和图2(c)所示的情况,折叠时,折叠式防伪标签中的所述第一防伪区域11、第二防伪区域12将位于不同平面上。

图2(b)所示的情况中,将折叠式防伪标签对折,所述第一防伪区域11的背面和第二防伪区域12的背面相对,所述第一防伪区域11的正面所朝向的方向,和第二防伪区域12的正面所朝向的方向相差180度,比如图2(b)中,所述第一防伪区域11的正面朝左,第二防伪区域12的正面朝右。图2(b)中是从第一防伪区域11和第二防伪区域12之间的边界作为对折的中线,实际应用时不限于此,比如第一防伪区域11靠近第二防伪区域12的部分可以是空白的,折叠时也可以以空白的部分作为中线进行对折。

图2(c)所示的情况中,将折叠式防伪标签折弯,所述第一防伪区域11的正面所朝向的方向,和第二防伪区域12的正面所朝向的方向也不相同,相差90度。图2(c)中是从第一防伪区域11和第二防伪区域12靠近的部分进行折叠,实际应用时不限于此。

除了图2(b)和图2(c)所示的情况外,折叠后还可能形成其它第一防伪区域11和第二防伪区域12的正面所朝向的方向不同的其它情况,比如第一防伪区域11的正面所朝向的方向,和第二防伪区域12的正面所朝向的方向也不相同,相差其它度数。

为了清楚,图2(a)~(c)用了较大的尺寸进行示意,并不用于限定实际应用时折叠式防伪标签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第二防伪区域中除了第一/第二防伪信息,还可以包括防伪查询方式的介绍和防伪查询电话、账号、IP地址等信息。

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在附着到商品包装上之前,可以先放在载体上,该载体可以但不限于为离型纸,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可以通过胶层附着在离型纸上;当从离型纸上被取下后,可以通过胶层粘贴在商品包装的相应位置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防伪区域中的第一、第二防伪信息可以通过印刷、雕刻、镀层等方式形成。当通过在多层彩色材料上雕刻而形成有色的、有凹凸感的防伪信息时,所采集的第一、第二防伪信息不仅包括雕刻出的形状、轮廓等,还可以包括雕刻后呈现出的颜色、凹凸感。

本实施例中,采集时可以采用拍照、摄像等方式采集得到图像信息(包括照片、视频等)作为防伪信息;也可以采用软件识别出防伪信息;还可以采用全部或部分用文字描述的方式保存防伪信息。比如:防伪信息中包括汉字“八”,具有凹凸感,旋转角度为顺时针30度,撇为蓝色,捺为红色。

本实施例中,采集和对应保存的工作可以由各自独立的不同设备完成,比如智能终端中的摄像头进行采集,通过智能终端和防伪查询服务器之间的连接,发送到防伪查询服务器中的存储器里进行对应保存。采集和对应保存的工作也可以集成在一个设备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可以分别是第一防伪标签、第二防伪标签的图片;或者,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也可以分别是第一防伪标签、第二防伪标签中的信息,比如二维码、字符等,此时采集可以由摄像头和处理器共同实现。类似地,摄像头和处理器可以位于同一个设备中,也可以分别位于不同设备中。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从折叠式防伪标签中的第一防伪区域、第二防伪区域中分别采集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包括:

分别从每个折叠式防伪标签的第一预定位置采集第一防伪信息,从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的第二预定位置采集第二防伪信息。

本可选方案中,可以是分别从折叠式防伪标签的不同位置中,直接识别出第一、第二防伪信息;也可以是从折叠式防伪标签上分别拍摄第一、第二防伪区域的图片,然后根据第一/第二防伪区域的图片识别出第一/第二防伪信息;还可以是对折叠式防伪标签整体拍摄一个图片,从该图片中相应于第一/第二防伪区域的位置中分别识别出第一/第二防伪信息。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将折叠的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附着在商品包装上包括:

将所述第一防伪区域的背面粘贴在商品包装开口处的外侧;从所述第一防伪区域和所述第二防伪区域的连接处折叠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使所述第二防伪区域的背面粘贴在商品包装所述开口处的内侧。

本可选方案中,粘贴后,第一防伪区域的正面所朝向的方向和商品包装的外表面朝向一致,用户可以不打开包装就直接看到第一防伪区域上的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区域的正面所朝向的方向是商品包装的内部,必须在用户拆开商品包装后,才能在商品包装的内侧壁上看到第二防伪区域上的第二防伪信息。

本可选方案中,在粘贴折叠式防伪标签时的工艺也会非常简单。比如图3(a)、(b)所示的例子中,将折叠式防伪标签从载体上取下后,如图3(a)所示,先将折叠式防伪标签(图中的网格线填充部分)的第一防伪区域31的背面通过胶层粘贴在商品包装盒体前壁33开口处的外侧壁。

然后将第二防伪区域压入商品包装内部,完成折叠,折叠后使第二防伪区域的背面粘贴在包装的内侧壁上,如图3(b)所示;为了清楚示意,图3(b)采用了放大的尺寸,且只包含商品包装盒体前壁33和折叠式防伪标签,是从商品包装盒体前壁33的侧面观察到的情况。图3(a)中的盖体34(图中的斜线填充部分)包含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依次盖上后,可以再打上铆钉,用户需要拆开铆钉才能打开商品包装,看到内部的第二防伪区域。

其它可选方案中,也可以不使用粘贴的方式进行附着。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将折叠的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附着在商品包装上包括:

从所述第一防伪区域和所述第二防伪区域的连接处折叠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将折叠后的折叠式防伪标签固定在至少部分区域透明的商品包装中,其中,所述第一防伪区域的正面朝向外侧且位于透明的区域中,所述第二防伪区域的正面朝向内侧。

本可选方案中,比如在装商品的盒子外再塑封一层薄膜,将折叠式防伪标签按照图2(b)所示的方式折叠后,一起封在薄膜中;塑封后,第一防伪区域的正面所朝向的方向和上述盒子的外表面朝向一致,用户可以看到第一防伪区域上的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区域的正面朝向上述盒子的外表面,或者说与上述盒子的外表面相接触;用户在不打开薄膜的情况下,无法看到第二防伪信息。

再比如使用包含透明区域的包装盒,将折叠式防伪标签按照图2(b)所示的方式折叠后,放入包装盒中,使第一防伪区域的正面从透明区域呈现出来,这样用户不用打开包装就可以直接看到第一防伪区域,而第二防伪区域的正面是朝向包装盒内部空间的,只有在拆开包装盒时,用户才能看到第二防伪区域。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将折叠的所述折叠式防伪标签附着在商品包装上包括:

将所述第一防伪区域和所述第二防伪区域的连接处固定在商品包装的开口位置;商品包装封口后,所述第一防伪区域处于商品包装的外部,所述第二防伪区域处于商品包装的内部。

本可选方案类似于图3(a)和(b)所示的方案,区别在于,本可选方案中,可以只将第一、第二防伪区域的连接处固定在商品包装上,也就是说,第一防伪区域露在商品包装外且是可以活动的,但由于连接处已固定在商品包装上,且所连接的第二防伪区域在商品包装内部,因此第一防伪区域无法以不损坏防伪标签的方式从商品包装上单独取下;第二防伪区域位于商品包装内,也是可以活动的,打开商品包装后就可以看到。

另外,图3(a)和(b)所示的方案还可以有如下几种变形方式:

(1)先将第二防伪区域的背面粘贴在商品包装内侧壁后,再将第一防伪区域的背面按在商品包装外侧壁上,完成折叠。

(2)将第一防伪区域的背面粘贴在商品包装外侧壁上后,将第二防伪区域封入商品包装内部,完成折叠。

(3)将第二防伪区域的背面粘贴在商品包装内侧壁后,在商品包装封装时将第一防伪区域留在商品包装外,完成折叠。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分别包括以下任一种或多种信息:

字符、图案、验证码、二维码、条形码;

所述字符包括一个或多个;每个字符具有随机的旋转角度和颜色。

其它可选方案中,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和/或第二防伪信息还可以包含其它内容。

本可选方案中,在采集第一、第二防伪信息时,可以但不限于采用OCR软件识别出字符序列,用扫码软件识别出二维码中的信息。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图案可以但不限于包括图形或条码;所述图形包括矩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规则图形,也可以包括不规则图形;所述条码包括条形码和二维码。所述字符可以包括汉字、他国文字、字母、数字、符号等。当所述穿透区域构成二维码及字符时,二维码中的信息可以是根据所述字符生成的,也可以和字符无关。当所述穿透区域构成多个字符时,多个字符可以排列成一或多行、或排列成一或多列,也可以具有随机的位置。多个字符可以是具备一定意义的词或词组(比如可选用宣传企业文化或者有意义的词组),也可以互相之间完全无联系。

本可选方案中,所述图案、字符都可以是完整的或局部的;所述字符的以下任一个或任几个参数可以为随机的:位置、内容、字体、大小、旋转角度、笔画粗细等;比如,旋转角度是0~360度之间的一个随机值(为0或360度时即相当于不旋转)。所述图案的以下任一个或任几个参数也可以为随机的:轮廓、线条粗细、大小等。

本可选方案中,当有多个字符时,多个字符的旋转角度和颜色可以都相同,也可以都不相同,也可以部分相同。当有多个字符时,这多个字符可以组成一个有意义的词组,也可以是随机的、组合在一起没有含义的独立字符。当包括字符和二维码/条形码时,所述二维码/条形码可以和字符对应,也可以各自独立。所述验证码可以是字符串形式,也可以是其它形式,比如图案与字符的组合。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的防伪方法还包括:

当收到同一用户发送的第一防伪信息和第二防伪信息后,对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和第二防伪信息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对所述用户执行相应操作。

上述验证、执行相应操作的步骤可以但不限于由防伪查询服务器执行。

本实施例中,验证、执行相应操作的功能、以及采集、对应保存的功能可以由各自独立的不同设备完成,也可以全部或部分模块集成在一个设备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可以分别是第一防伪标签、第二防伪标签的图片;用户发送过来的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可以也是图片,通过图片比对来对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和第二防伪信息进行验证。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也可以分别是第一防伪标签、第二防伪区域中的信息,比如二维码、字符等,此时用户发送过来的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可以是含有第一防伪信息、第二防伪信息的图片,由验证模块从图片中提取相应的防伪信息;也可以直接发送提取出的防伪信息,比如是用户通过智能终端中的扫码软件扫描第一/第二防伪区域得到的第一/第二防伪信息。

本可选方案中,“同一用户”可以指同一个手机号,或者同一个账号,比如同一个微信账号,同一个QQ等。另外,还可以对第一防伪信息和第二防伪信息之间的发送间隔进行规定,比如必须由同一用户在1小时之内发送。

本可选方案中,用户可以采用拍照、扫描、手动/语音输入等方式将第一/第二防伪信息,通过短信、拨打电话、微信、在网页中输入等途径传输给防伪查询服务器,防伪查询服务器也可以采用上述多种途径反馈验证结果。用户可以先后发送第一、第二防伪信息,也可以一同发送,中间用特定符号进行间隔,以供防伪查询服务器从一条查询信息中识别出第一、第二防伪信息。

本可选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验证结果对所述用户执行相应操作包括以下一或多种方式:

向所述用户反馈验证结果;

当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时,将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和所述第二防伪信息进行标记;

当验证结果为验证通过时,根据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和所述第二防伪信息对所述用户的账户进行预定操作。

其中,对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和第二防伪信息进行标记可以表示在服务器中记录了这两个防伪信息所在商品已经被拆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和第二防伪信息对所述用户进行预定操作包括以下任一:

将所述第一防伪信息和第二防伪信息与所述用户(可以是手机号或用户的账号)进行绑定;后续用户可以凭借该第一、第二防伪信息或带有第一、第二防伪标签的商品包装获取抽奖、兑奖等奖励;

对所述用户的信息进行更新;比如根据第一、第二防伪信息对应的商品,相应增加用户的积分。

本可选方案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对第一防伪信息和第二防伪信息进行验证包括:

根据用户所发送的第一防伪信息查询所对应保存的第二防伪信息,判断查询到的第二防伪信息和所述用户发送的第二防伪信息是否相同;或者,根据用户所发送的第二防伪信息查询所对应保存的第一防伪信息,判断查询到的第一防伪信息和所述用户发送的第一防伪信息是否相同;

如果相同则确定验证通过;如果不相同则确定验证未通过。

本可选方案中,由于第一防伪信息与第二防伪信息之间预先建立过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果用户发送的第一、第二防伪信息和保存的不一致,则说明第一、第二防伪信息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验证不通过。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