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7114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了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外出就餐、聚餐成了生活中不可少的环节,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多,在高峰时期餐馆往往会出现人手不够,延误上餐时间,出现用餐者等待时间过长,食物不能及时送到,管理混乱等问题,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在餐厅中应用还不成熟,自动化程度不高。

本申请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餐厅智能技术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动化程度较高的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

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包括:

点餐服务系统,用于输入点餐信息并发送点餐信息;

中控台,与所述点餐服务系统和送餐服务装置通讯连接,用于接收点餐服务系统的点餐信息和向送餐服务装置发出动作指令;

送餐服务装置,用于接收中控台发出的动作指令并将餐饮运送至指定的地方。

2、如上所述的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所述送餐服务装置包括空中导轨,所述空中导轨上设有可在其上移动的送餐车,所述送餐车上设有装餐托盘。

如上所述的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还包括餐桌,所述点餐服务系统设于餐桌上,所述送餐服务装置设于所述餐桌的上方。

如上所述的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还包括升降系统,所述升降系统包括:

感应装置,用于检测升降装置、取餐装置和送餐服务装置的动作信息;

取餐装置,用于将送餐服务装置上的餐饮移动至升降装置上;

升降装置,用于带动取餐装置和从送餐服务装置上的取放的餐饮上下升降;

主控制器,与所述感应装置、取餐装置、升降装置通讯连接,并用于接收感应装置检测的动作信息,并向升降装置和取餐装置发出动作指令。

如上所述的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还包括餐桌,所述点餐服务系统和所述升降系统设于餐桌上,且所述送餐服务装置设于所述餐桌的上方。

如上所述的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所述送餐服务装置包括设于餐桌上方的空中导轨,所述空中导轨上设有可在其上移动的送餐车,所述送餐车上设有装餐托盘。

如上所述的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所述送餐车上设有信号收发装置,所述信号收发装置用于与所述中控台通讯连接互通信号,所述送餐车上还设测距模块,用于测量送餐车与周围的空间距离,防止多辆送餐车运行时发生碰撞。

如上所述的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所述空中导轨至少在靠近中控台的一段上设有充电导轨,所述送餐车在中控台处配菜等待指令时,可由该段充电导轨对送餐车进行充电续航。

如上所述的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所述餐桌的上方与空中轨道之间还设有透明的保护罩。

如上所述的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所述升降装置上还设有提醒模块,所述提醒模块包括灯闪结构和/或语音播报,当所述升降装置上放置有装餐托盘,该提醒模块则会启动灯闪或语音播报。

如上所述的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控台通讯连接的复位通知系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有如下优点:

1、本申请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采用由中控台控制的点餐服务系统,和送餐服务装置,实现客人点餐后,由备餐部工作人员将客人指定的餐饮放置到送餐服务装置上,再从中控台输入工作指令,控制送餐服务装置移动至点餐的地方,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节约的大部分的人手劳动,从而提升效率,提升从点餐到上餐整个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2、本申请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的送餐服务装置采用空中导轨作为路径,由送餐车实现自动送餐,其中位于备餐区的空中导轨上具有充电功能,送餐车在该段导轨上实现自动充电,提高其续航,且空中导轨与餐桌之间还设有透明的保护罩,一来在送餐车运输餐饮的过程中打翻饭菜可起到隔断保护作用,二来可看见其上运作的送餐车的送餐进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如图1、图2所示,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包括中控台1、送餐服务装置和点餐服务系统;所述送餐服务装置与所述中控台通讯连接,且用于将餐饮运输至指定的地方;所述点餐服务系统与所述中控台通讯连接,用于输入点餐信息并将点餐信息发送至所述中控台上;所述中控台设于备餐区9内用于接收信息和向送餐服务装置发出动作指令,客户从点餐服务系统输入的点餐信息,根据点餐信息备好餐饮放置到送餐服务装置上,从中控台输入动作指令,送餐服务装置根据动作指令将餐饮运送至指定的地方。本申请自动化智能饮食服务系统,采用由中控台控制的点餐服务系统,和送餐服务装置,实现客人点餐后,由备餐部工作人员将客人指定的餐饮放置到送餐服务装置上,再从中控台输入工作指令,控制送餐服务装置移动至点餐的地方,该过程自动化程度高,节约的大部分的人手劳动,从而提升效率,提升从点餐到上餐整个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进一步地,还包括餐桌2,所述点餐服务系统设于餐桌上,所述送餐服务装置设于所述餐桌的上方。整个送餐系统设于餐厅顶部,不会影响到餐厅内的行动,而且对送餐服务装置起到保护,避免的过多的接触而损坏的情况。

具体地,所述餐桌上还设有升降系统,所述升降系统包括主控制器、升降装置、感应装置、取餐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主控制器通讯连接,且可沿餐桌上下移动配合送餐服务装置将餐饮移动至餐桌上;所述取餐装置设于所述升降装置上,且用于将送餐服务装置上的餐饮移动至所述升降装置上;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主控制器通讯连接并用于检测所述升降装置、取餐装置和送餐服务装置的动作信息;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送餐服务装置移动至餐台的上方后,向主控制器发出信号,所述主控制器向升降装置和取餐装置发出指令,取餐装置将送餐服务装置上的餐饮挪动至升降装置上,并由升降装置带动餐饮下降至餐台上。该升降装置采用设在餐桌上的升降导轨驱动,且升降距离设计在1M左右,防止升降距离过长而导致运输的饭菜会溅出托盘外,导轨上还设有一行程开关,只有升降装置上至该行程开关处,触碰该行程开关,才能启动取餐装置,避免因检测信息有误而出现取餐事故。

再具体地,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检测所述送餐服务装置的到位信息、检测取餐装置工作信息、检测升降装置上取餐到位信息。每张餐桌都设有特定的编码,由中控台输入该编码即可传到送餐车上,送餐车移动至该编码对应的餐桌上,餐桌上的感应装置检测到与其对应的编码送餐车后,由只控制器发出取餐信号,完成从送餐车上的取餐动作。

又进一步地,所述中控台包括输入键盘和用于显示指令和工作情况的显示面板,可通过输入键盘输入对送餐服务装置的控制指令。本设计的输入键盘采用数字0-9共十个数字按键组成,另加两个功能按钮,且带有指示灯,直接输入所需运送至的餐桌对应的号数,即可命令当前在备餐区的送餐车工作,并且与餐桌上的总控制器通讯连接,当升降装置复位到初始位置时,不允许送餐车往当前餐桌继续送餐。

还进一步地,所述送餐服务装置包括设于餐桌上方的空中导轨3,所述空中导轨上设有可在其上移动的送餐车4,所述送餐车上设有装餐托盘。

具体地,设置送餐车在距离餐桌1米处速度减半;且装餐托盘做成周边三面封闭结构,防止餐饭、汤汁在运输过程中溅出。

再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收发装置用于与所述中控台通讯连接互通信号,所述送餐车上还设测距模块,用于测量送餐车与周围的空间距离,防止多辆送餐车运行时发生碰撞。

具体地,该测距模块采用超声波测距和顶部加装红外测距检测,达到双重保险,防止多辆送餐车同时工作时会发生相互碰撞而出现难以收拾的事故。测距装置当两车距离在半米时,自动发出感应信号,并控制送餐车减速或停止,且送餐车设计有防止碰撞装置,顶部伸出一个弹簧,最前端设计检测开关,当减速后还是发生碰撞时,起到缓冲的作用,有利于保护送餐车上的装餐托盘不在碰撞过程中倾倒。

更具体地,本系统的送餐车还设有如下要求;一、送餐车上配有充电电池,可采用铝酸电池等,配合空中导轨可对其进行充电,且循坏再用、使用寿命长;二、送餐车上还设有语音播报功能,能够起到提醒作用。送餐车回到厨房后,在厨房导轨设计光电感应电路,保证当前送餐车顺利进入配菜区域,配菜完毕,操作中控台,下一辆才能进入,保证只有当前送餐车才能接受餐台号的指令。且送餐车还需要设计通信信号收发装置,可以在厨房配菜区域接受餐台号的指令。且送餐车的行走速度设计按正常速度:约1.5米/秒(类似快走速度),减速后约0.5米/秒设计。

再进一步地,所述餐桌的上方与空中轨道之间还设有透明的保护罩。来在送餐车运输餐饮的过程中打翻饭菜可起到隔断保护作用,二来可看见其上运作的送餐车的送餐进程。

又进一步地,所述升降装置上还设有提醒模块,所述提醒模块包括灯闪结构和/或语音播报,当所述升降装置上放置有装餐托盘,该提醒模块则会启动灯闪或语音播报。

进一步地,送餐车没电或在中途坏了,采用人工取下;

再进一步地,升降装置上设置10S内客人不取餐,灯闪或语音提醒客人或语音,同时通知服务员前来处理;且客人放空盘或其它东西在装餐托盘上,发出警报提醒同上;若在上升过程中客人再放上去,则发出警报提醒并停止运行。

具体地,还包括与所述中控台通讯连接的复位通知系统。当上一桌客人用餐完毕后,工作人员将餐台收拾干净,并通过复位通至系统向中控台和送餐系统送达指令,显示该餐桌处于空缺状态,由此可继续迎接下移轮客人,并且提醒服务人员餐台内所剩的空桌情况,本系统采用无线遥控方式,采用固定在一处的输入键,由清洁完的员工直接按下,即可复位通知。

又再进一步地,所述空中导轨至少在靠近中控台的一段上设有充电导轨,所述送餐车在中控台处配菜等待指令时,可由该段充电导轨对送餐车进行充电续航。综合各种考虑,采用这设计最为优化和合理,操作简单而且安装方便,且配餐区在厨房段,厨房区人手较多,当轨道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理,最大程度减低损失。

实施例二;

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在于,送餐车采用非导轨充电设计,采用手工更换和集中充电的方式,这样一来可简化空中导轨的电学设计,也不担心漏电问题而导致餐厅发生失火等,且能降低成本,安装方便而且可靠性高,但是这让容易出现送餐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没电现象,而导致堵塞送餐,增加操作难度,而且智能化不高。

实施例三;与上述实施例不同在于,也可采用整个空中导轨带充电功能,该设计可有效领送餐车在其上正常工作不断电,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然而这样成本高,安全隐患较大。

本申请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客人进入餐厅后做到餐台上,从餐台上的点餐装置进行点餐,厨房处的工作人员可从中控台上看见点餐信号,并对应点餐信号进行备餐工作,备餐完成后,将客人所点的餐饮放置在备餐区候命的送餐车的装餐盘上,并由工作人员在中控台处输入餐台信息指令,送餐车即可接受该指令并进行运送工作,当送餐车运输至靠近指定餐桌后,感应装置检测到送餐车,送餐车开始减速行驶,当送餐车到位后,由取餐装置将送餐车上的装餐托盘运送至升降装置上,此时,送餐车已完成送餐工作,并可以返程至备餐区待命,感应装置检测到升降装置上装餐托盘到位后,缓慢下降至餐桌上,并发出提醒等提醒用餐者去下装餐托盘,感应装置检测到装餐托盘被去下后,升降装置侧复位至初始位置,完成本系统整个自动智能化过程。

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申请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申请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申请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应用到其他领域,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