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设备系统,特别是一种中医机器辨证系统,属于生物医学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中医智能辨证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目前拥有两个主要的辨证定量研究方向:基于知识的中医辨证专家推理研究、基于数据的中医辨证模型预测研究。中医理论的特色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是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的纽带,是中医临床的重要技术。把患者就诊时各种症状(即临床表现)和四诊所得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判断为某一证,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治则,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研究和继承中医辨证论治的学术在信息化时代需要强调一个重要的概念——继承技术,以信息科学为背景,继承中医学术和技能为内容,为实现对中医辨证论治的综合分析和知识发展提供现代化的方法和手段。
中医诊疗设备主要包含中医诊断分析设备和中医治疗设备。中医诊断分析类设备是将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实现客观化、数据化、可记录、可重复化的设备。目前已研制成型并运用的中医诊断分析类设备包括:(1)舌象仪、面诊仪、甲诊仪等图像类设备;(2)脉象仪等压力传感器类设备;(3)诊类设备;(4)测仪、耳诊仪等电阻探测类设备;(5)红外检测与温度检测类设备;(6)具有体质辨识、证素、精气神辨证等量表类软件的分析设备;(7)四诊仪、腹诊仪等综合检查类设备;(8)汗诊仪、气味探测闻诊仪等其他类型设备。此外,目前的发展趋向有三部脉象仪、脉象地图仪、可携带或可佩带检测设备、手机舌图检测及手机量表评测等。
但是,中医诊疗设备的临床应用却不理想,在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数字化的道路上比基于中医辨证专家推理系统更加独立、智能,其同样大多限定在单一病种或单一目的,缺少通用性。从近期发表的论文和专利申请来看,现有的研究集中于利用现代信息科学的观点与方法,采集、存储数字化面舌图像,进行面、舌象分析,从而获得客观的面舌象指标,但此类研究多是仅代替医生的视觉观察获得了相关舌、面的症状信息,而对所获得的面舌症状自动辨证分型的研究不多。虽然获得了面舌指标,但这些对于非中医专业人员来说是晦涩难懂、难以使用的,这阻碍了中医辨证系统(设备)走进家庭的进程。另外,望诊辨证也有其自己的局限性,单纯依靠望诊的信息辨证,资料不全,很难设计出一种中医机器辨证系统或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医机器辨证系统,解决中医诊疗设备中自动辨证分型的问题,增强中医诊疗设备的集成度、人机交互性、兼容性与家庭适用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医机器辨证系统,包括望诊监测模块、信息管理模块、辨证主模块、问诊交互模块、望诊辨证模块与问诊辨证模块;
所述望诊监测模块与信息管理模块相连,用于获得监测数据并发送至信息管理模块;
所述问诊交互模块与信息管理模块相连,用于接收信息管理模块传来的问诊选项信息并显示,且将用户的输入结果生成交互信息发送至信息管理模块;
所述辨证主模块与信息管理模块相连,用于读取所述监测数据并发送至望诊辨证模块,接收望诊辨证模块反馈的望诊辨证结果;用于读取交互信息与望诊辨证结果并发送至问诊辨证模块,接收问诊辨证模块反馈的问诊辨证结果;用于对望诊辨证结果与问诊辨证结果进行综合处理,得到综合辨证结果,并发送至信息管理模块;所述辨证主模块还用于存储问诊选项信息,并根据望诊辨证结果选择对应的问诊选项信息发送至信息管理模块;
所述信息管理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监测数据与交互信息并发送至辨证主模块,接收所述问诊选项信息并发送至问诊交互模块;
所述望诊辨证模块与辨证主模块相连,用于接收所述监测数据并处理,得到望诊辨证结果后发送至辨证主模块;
所述问诊辨证模块与辨证主模块相连,用于接收所述望诊辨证结果与交互信息并处理,得到问诊辨证结果后发送至辨证主模块。
所述辨证主模块内设有养生调理方案数据库,用于存储养生调理方案信息;所述辨证主模块根据综合辨证结果从养生调理方案数据库内选择对应的养生调理方案信息,并发送至所述信息管理模块,由信息管理模块输出显示。
所述辨证主模块内设有辨证问题关系数据库,用于存储辨证问题关系信息与所述问诊选项信息,其中辨证问题关系信息包括主证代码、主证名称与问题代码;所述辨证主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望诊辨证结果与辨证问题关系信息从辨证问题关系数据库内提取对应的问诊选项信息,并发送至信息管理模块。
所述辨证主模块包括读入望诊辨证结果单元、健康判断单元、亚健康判断单元、删除单元、筛选单元与问诊选项信息选择单元;
所述读入望诊辨证结果单元与健康判断单元相连,用于读入望诊辨证结果,并设为望诊辨证结果列表变量;
所述健康判断单元与亚健康判断单元相连,用于判断望诊辨证结果列表变量中主证名称为“健康人”对应的望诊分值是否为满分;若是,将望诊辨证结果设为综合辨证结果,并从所述养生调理方案数据库内取出与综合辨证结果对应的养生调理方案信息,同时将养生调理方案信息与综合辨证结果发送至信息管理模块;若否,执行亚健康判断单元;
所述亚健康判断单元与删除单元、筛选单元相连,用于判断望诊辨证结果列表变量中主证名称为“健康人”对应的望诊分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若是,执行筛选单元;若否,执行删除单元;所述删除单元与筛选单元相连,用于将主证名称为“健康人”对应的项从望诊辨证结果列表变量中删除;
所述筛选单元与问诊选项信息选择单元相连,用于对望诊辨证结果列表变量中的每一项按分值大小从高到低排列,取出前N位的项,组成筛选望诊辨证结果,其中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问诊选项信息选择单元用于依据辨证问题关系信息,读取筛选望诊辨证结果中每一项对应的问题代码,选择对应的问诊选项信息,并将问诊选项信息反馈给信息管理模块。
所述满分为100分,预设阈值为78分,N为5。
所述望诊辨证模块内设有望诊辨证方案逻辑映射表,用于存储望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所述望诊辨证模块通过逻辑匹配找出监测数据对应的望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作为望诊辨证结果。
所述问诊辨证模块内设有问诊辨证方案逻辑映射表,用于存储问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所述问诊辨证模块通过逻辑匹配找出望诊辨证结果对应的问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作为初选问诊辨证逻辑结果;所述问诊辨证模块通过逻辑匹配找出交互信息对应的初选问诊辨证逻辑结果,作为问诊辨证结果。所述辨证主模块还用于将望诊辨证结果中的每一项分值加上问诊辨证结果中对应项的分值,形成综合分值;并按综合分值的大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辨证主模块内的预设逻辑,得到综合辨证结果。本发明设有望诊监测模块,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望诊信息进行监测,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可适用性。
本发明设有问诊交互模块,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操作界面。
本发明辨证主模块综合处理望诊监测模块提供的监测数据与问诊交互模块提供的交互信息,得到综合辨证结果,实现了中医诊疗设备中的自动辨证分型。
本发明设置信息管理模块,将多个功能分离的模块有机地组成一个系统,提高了本发明的可拓展性。本发明的问诊辨证模块基于望诊辨证结果,对望诊辨证结果与交互信息进行处理,得到问诊辨证结果,使得系统具备较强的病症针对性与更高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通过望诊监测模块获得监测数据,发送至信息管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将监测数据发送至辨证主模块,辨证主模块收到监测数据后进行分析,并将存储的问诊选项信息发送至信息管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将接收到的问诊选项信息发送至问诊交互模块,问诊交互模块显示问诊选项信息并接收使用者的操作数据,形成交互信息后反馈至信息管理模块,信息管理模块将交互信息发送至辨证主模块。望诊辨证模块接收监测数据并处理,得到望诊辨证结果后发送至辨证主模块;问诊辨证模块接收所述望诊辨证结果与交互信息并处理,得到问诊辨证结果后发送至辨证主模块,辨证主模块对望诊辨证结果与问诊辨证结果进行综合处理,得到综合辨证结果,并发送至信息管理模块输出。本发明解决中医诊疗设备中自动辨证分型的问题,增强中医诊疗设备集成度,人机交互性好、装配简单、兼容性高并且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系统结构图;
图中:1.望诊监测模块;2.信息管理模块;3.辨证主模块;4.问诊交互模块;5.望诊辨证模块;6.问诊辨证模块;
图2是望诊辨证模块处理的流程图;
图3是问诊辨证模块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首先对本发明涉及的相关基本概念进行说明。
症:是指疾病的症状,疾病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头痛、舌红、咳嗽等,是判断疾病的原始依据。
证:即证,是综合分析各种症状,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在某一阶段的病因、病位、病性以及邪正力量对比等方面的病理概括。例如“肝胆湿热证”,病因是湿热,病位在肝胆,是属邪气有余的实证。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即以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基本理论为依据,通过对望诊、问诊所收集的症状以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进而概括、判断属于何证。
望诊:是医者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的方法。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
所述满分、预设阈值或N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数值。望诊辨证方案逻辑映射表、问诊辨证方案逻辑映射表可以设置在数据库中,也可以设置在存储器映像中,并且根据需要升级、更新或重置逻辑映射表,使本系统具有更宽的病症兼容性。所述逻辑采用二值逻辑,即用1与0两种状态表示每一项信息的是非。
实施例1:
根据附图1,本实施例由望诊监测模块1、信息管理模块2、辨证主模块3、问诊交互模块4、望诊辨证模块5与问诊辨证模块6组成。望诊监测模块1与信息管理模块2相连,问诊交互模块4与信息管理模块2相连,辨证主模块3与信息管理模块2相连;望诊辨证模块5与辨证主模块3相连,问诊辨证模块6与辨证主模块3相连。其中,望诊辨证模块5内设有望诊辨证方案数据库(逻辑映射表),且存储望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辨证主模块3内设有辨证问题关系数据库与养生调理方案数据库,且在辨证问题关系数据库内存储辨证问题关系信息与问诊选项信息;问诊辨证模块6内设有问诊辨证方案数据库(逻辑映射表),且存储问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
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如下:系统上电启动后,信息管理模块2一直保持监听状态,当接收到望诊监测模块1的监测数据后,自动将监测数据发送至辨证主模块3。辨证主模块3启动望诊辨证模块5并发送监测数据,望诊辨证模块5通过调用望诊辨证方案数据库内的望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对监测数据进行辨证分析,得到望诊辨证结果后反馈给辨证主模块3。辨证主模块3接收望诊辨证模块5返回的望诊辨证结果并保存。同时,辨证主模块3判断望诊辨证结果内主证名称为“健康人”对应的望诊分值是否为满分(100分),若是,直接将综合辨证结果设为“健康人”,从养生调理方案数据库里调取主证名称为“健康人”对应的养生调理方案信息,并将这些养生调理方案信息及综合辨证结果反馈给信息管理模块2,通过信息管理模块2输出显示。
若“健康人”对应的望诊分值不是满分,辨证主模块3依据望诊辨证结果中分值最高的5种证,从辨证问题关系数据库内提取对应的问诊选项信息,并将问诊选项信息反馈给信息管理模块2。信息管理模块2接收到问诊选项信息后,推送给问诊交互模块4;问诊交互模块4将问题选项信息显示给用户,接收用户针对问题的选择结果,并将选择结果作为交互信息反馈给信息管理模块2。信息管理模块2接收到问题选择结果(交互信息)后,将交互信息发送给辨证主模块3;辨证主模块3启动问诊辨证模块6并发送望诊辨证结果与交互信息,问诊辨证模块6通过调用问诊辨证方案数据库内的问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对望诊辨证结果与交互信息进行辨证分析,得到问诊辨证结果后反馈给辨证主模块3。辨证主模块3将可能的5种望诊辨证结果中对应的证的望诊分值加上问诊辨证结果中的问诊分值,按总分值由高到低排序,根据辨证主模块内的预设逻辑得出综合辨证结果。接着根据综合辨证结果从养生调理方案数据库内调取对应的养生调理方案信息,并将这些养生调理方案信息及综合辨证结果反馈给信息管理模块2;信息管理模块2接到养生调理方案信息后输出显示。
实施例2:
根据附图1,本实施例由望诊监测模块1、信息管理模块2、辨证主模块3、问诊交互模块4、望诊辨证模块5与问诊辨证模块6组成。望诊监测模块1与信息管理模块2相连,问诊交互模块4与信息管理模块2相连,辨证主模块3与信息管理模块2相连;望诊辨证模块5与辨证主模块3相连,问诊辨证模块6与辨证主模块3相连。其中,望诊辨证模块5内设有望诊辨证方案逻辑映射表,且存储望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辨证主模块3内设有辨证问题关系数据库与养生调理方案数据库,且在辨证问题关系数据库内存储辨证问题关系信息与问诊选项信息;问诊辨证模块6内设有问诊辨证方案逻辑映射表,且存储问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望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包括望诊序号、证代码、证名称、辨证方案编号、是非标示(0与1两种逻辑,0代表否,1代表是)、是非中文说明、症状代码、症状名称、症状值代码、症状值名称与望诊分值;辨证问题关系信息包括判断序号、证代码、证名称、问题代码与问题内容;问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包括问诊序号、证代码、证名称、辨证方案编号、是非标示(0与1两种逻辑,0代表否,1代表是)、是非中文说明、问题代码、问题内容、答案代码(0与1两种逻辑,0代表否,1代表是)、答案内容与问诊分值。辨证主模块3包括读入望诊辨证结果单元、健康判断单元、亚健康判断单元、删除单元、筛选单元与问诊选项信息选择单元。
本实施例工作过程如下:系统上电启动后,信息管理模块2一直保持监听状态,当接收到望诊监测模块1的监测数据后,自动将监测数据发送至辨证主模块3。辨证主模块3启动望诊辨证模块5并发送监测数据。望诊辨证模块5通过调用望诊辨证方案数据库内的望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对监测信息进行辨证分析。根据附图2,望诊辨证模块逻辑匹配工作流程如下:
101:望诊辨证模块5维护(新建)一个望诊辨证结果列表1ResultList,并对其初始化(清空1ResultList)。
102:根据证代码与辨证方案编号取出第一组望诊辨证方案组合。
103:初始化临时分值lScore(对其进行清零)。
104:依据望诊序号读取当前望诊辨证方案组合的下一项症状,将症状值代码、是非标示与当前用户的对应症状的监测信息进行比较,两者相同时,执行步骤106;若两者不相同,执行步骤105。
105:判断是否到该望诊辨证方案组合的最后一项,若是执行步骤107,若否执行步骤104。
106:对lScore进行赋值:lScore = lScore +该项指标的望诊分值,随后返回执行步骤105。
107:取出这组的证代码lSymptomCode与临时分值lScore(该望诊辨证方案组合的望诊总分值),组合形成单项望诊辨证结果lResult。
108:判断是否在1ResultList中存在与lResult的证代码相同的单项辨证结果,若是,执行步骤109;若否,将lResult按照望诊分值的大小从高到低插入1ResultList,接着执行步骤110。
109:取出1ResultList中已存在的对应的单项辨证结果1eResult,判断lResult中的分值是否大于1eResult中的分值;若是,用lResult的分值更新(赋值)1eResult,并按照分值大小从高到低重新排序1ResultList,随后执行步骤110;若否,直接执行步骤110。
110:判断是否为望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表内最后一组望诊辨证方案组合:若是,保存望诊辨证结果,并反馈至辨证主模块3,结束望诊辨证流程;若否,取出下一组望诊辨证方案组合,然后返回步骤103并再次执行。辨证主模块3接收望诊辨证模块5返回的望诊辨证结果并保存。读入望诊辨证结果单元读入望诊辨证结果,并设为望诊辨证结果列表变量tmpInspectionResult;健康判断单元判断tmpInspectionResult中主证名称为“健康人”对应的望诊分值是否是满分(100分);若是,将望诊辨证结果设为综合辨证结果,并从所述养生调理方案数据库内取出与综合辨证结果对应的养生调理方案信息,同时将养生调理方案信息与综合辨证结果发送至信息管理模块2,并通过信息管理模块2输出显示;若否,执行亚健康判断单元;亚健康判断单元判断望诊辨证结果列表变量中主证名称为“健康人”对应的望诊分值是否大于预设阈值78分;若是,执行筛选单元;若否,执行删除单元;删除单元将主证名称为“健康人”对应的项从tmpInspectionResult中删除;筛选单元对tmpInspectionResult中的每一项按分值大小从高到低排列,取出前5位的项,组成筛选望诊辨证结果;问诊选项信息选择单元依据辨证问题关系信息,读取筛选望诊辨证结果中每一项对应的问题代码,选择相应的问诊选项信息,并将问诊选项信息反馈给信息管理模块2。
信息管理模块2接收到问诊选项信息后,推送给问诊交互模块4;问诊交互模块4将问题选项信息显示给用户,接收用户针对问题的选择结果,并将选择结果作为交互信息反馈给信息管理模块2。信息管理模块2接收到问题选择结果(交互信息)后,将交互信息发送给辨证主模块3;辨证主模块3启动问诊辨证模块6并发送望诊辨证结果与交互信息。问诊辨证模块6通过调用问诊辨证方案数据库内的问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对望诊辨证结果与交互信息进行辨证分析。
根据附图3,问诊辨证模块逻辑匹配工作流程如下:
200:问诊辨证模块6维护(新建)一个问诊辨证结果列表2ResultList,并对其初始化(清空2ResultList)。
201:读入望诊辨证结果possibleResult。
202:读入问诊辨证方案逻辑信息表中与possibleResult的证代码或证名称相关的问诊辨证方案组合。
203:读入当前用户的问诊交互信息。
204:清空问诊辨证结果列表。
205:根据证代码与辨证方案编号确定第一组问诊辨证组合。
206:初始化临时分值2Score(设置2Score的值为0)。
207:取出当前问诊辨证组合的下一条问题,用该问题的预置值、是非标示与当前交互信息内用户的回答值对应比较,若两者相同,执行:2Score=2Score+该项问题的分值,接着执行步骤208;若两者不相同,继续执行步骤208。
208:取出这组的证代码2SymptomCode与2Score(该问诊辨证方案组合的问诊总分值),组合形成单项问诊辨证结果2Result。同时判断是否是该问诊辨证组合的最后一个问题,若否,返回执行步骤207,若是,执行步骤209。
209:判断2Result内的分值是否为100分;若是,执行步骤210;若否,将2Result赋值为0,然后执行步骤210。
210:判断是否在结果列表中存在与2Result的证代码相同的单项问诊辨证结果,若否,执行步骤211;若是,执行步骤212。
211:将2Result按分值由高到低插入2ResultList,接着执行步骤214。
212:取出2ResultList中已存在的该单项问诊辨证结果2eResult,判断2Result的分值是否大于2eResult的分值;若是,执行步骤213;若否,执行步骤214。
213:用2Result的分值更新(赋值)2eResult的分值。
214:判断是否是问诊辨证方案的最后一组组合;若是,保存问诊辨证结果,并返回给辨证主模块3,结束问诊辨证流程;若否,取出下一组问诊辨证组合,返回执行步骤206。辨证主模块3将望诊辨证结果中的每一项分值加上问诊辨证结果中对应项的分值,形成综合分值;并按综合分值的大小由高到低进行排序,根据辨证主模块内的预设逻辑得出综合辨证结果(可以是1个主证,也可以是1个主证附带1-2个辅证)。。接着辨证主模块3根据综合辨证结果从养生调理方案数据库内调取对应的养生调理方案信息,并将这些养生调理方案信息及综合辨证结果反馈给信息管理模块2;信息管理模块2接到养生调理方案信息后输出显示。
本发明设有望诊监测模块,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望诊信息进行监测,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和可适用性。
本发明设有问诊交互模块,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操作界面。
本发明辨证主模块用于综合处理望诊辨证结果与问诊辨证结果,得到综合辨证结果,实现了中医诊疗设备中的自动辨证分型。
本发明设置信息管理模块,将多个功能分离的模块有机地组成一个系统,提高了本发明的可拓展性。
本发明的问诊辨证模块基于望诊辨证结果,对望诊辨证结果与交互信息进行处理,得到问诊辨证结果,使得系统具备较强的病症针对性与更高的工作效率。
本发明在望诊辨证模块内设置望诊辨证方案逻辑映射表,可根据需要随时升级、更新或重置,增加对病症、证类型的覆盖率;同时有利于系统数据的标准化。
本发明在问诊辨证模块内设置问诊辨证方案逻辑映射表,可根据需要随时升级、更新或重置,增加对病症与对应问题的覆盖率;同时有利于系统数据的标准化。
本发明在辨证主模块内设置辨证问题关系数据库,增加了系统的交互性,增加问诊选项信息的覆盖率。
本发明在辨证主模块内设置养生调理方案数据库,为用户提供对应的养生调理方案,使系统具有保健咨询的功能。
本发明在辨证主模块中设置多个单元,便于系统采用计算机方式实现,提高了系统处理速率。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系统上电启动后,信息管理模块一直保持监听状态,当接收到望诊监测模块的监测数据后,自动将监测数据发送至辨证主模块,提高了系统内信息交互的效率。其中望诊辨证方案逻辑映射表、问诊辨证方案逻辑映射表、辨证问题关系数据库与养生调理方案数据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预置、升级,增加了本系统的技术生命周期。辨证主模块接收望诊辨证模块返回的望诊辨证结果并保存。辨证主模块通过信息管理模块输出显示,信息管理模块还可以通过微机接口拓展,连接显示器,使得本发明拥有更佳的适用性。本产品发明特别适用于家庭日常保健,满足用户进行家庭日常生活中进行健康自查、预警,随时方便地获取养生和个性化调理方案,从而提高中医保健咨询的影响力,并让中医方便地服务于大众,具有工作效率高、集成度高、人机交互性好、兼容性高、产品技术生命周期长并且适用性强等特点,有着广阔的市场效益与较高的经济价值。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