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文档的冷却型云服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7939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文档的冷却型云服务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文档的冷却型云服务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企业而言,文档是重要的智力资产。在企业中,文档一般都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存在,比如微软doc格式,xls格式,ppt格式,pdf格式,纯文本txt格式等;从内容上,可能是商务合同、会议记录、产品手册、客户资料、设计文档、推广文案、竞争对手资料、项目文档、心得等。这些文档,可能是过程性质的,也可能是公司正式发布的文档,可能处在编写阶段,也可能是已经归档不能再修改的。

现有的软件厂商只有档案管理系统的服务器端,没有以文档的生命周期的整体去通盘考虑文档的生命周期,文档除了要存储在档案管理系统中,其实还要反复的再利用和升级的,无法形成一体化的闭环的生产流程,一般的文档的管理厂商都是交给用户自己去解决,只提供一些不完整的或者成熟的方案去让用户自己去使用,所以形成了一个孤岛的系统。在offic e产生的文档需要手动的上传到服务器上去,增加额外的步骤,如果需要打印机文档,也需要将将文档在电脑上下载再打开来进行打印等等诸多不便,由于现有的档案管理系统没只有一个服务器端,没有系统的考虑整个其他两个端,无法形成一个系统的完善的体系。

也就是说目前在档案管理和企业内容管理领域一般只注重档案管理系统本身的功能,并没有什么公司或者企业考虑基于云架构的文档管理系统的完整架构。一般都是单独提供自己的管理系统,安装在服务器上,没有全局的考虑文档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流转的过程。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云存储的发展,各种在线文件存储服务方兴未艾,用户的文件数据存储在云存储服务端,用户的任意设备在任意地点接入互联网,都可以拿到存储在云存储服务端的文件数据,并且可以实现多台终端的灵活运用,不限制在哪一台终端,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利用云存储的特性,现有技术中就提出了一种在线文件的编辑方法,通过安装一个云存储客户端,并且在操作系统注册一个新的在线编辑协议项,在云存储的Web界面中为每个在线文件生成唯一的编辑链接,当用户点击编辑链接之时,浏览器会根据注册在操作系统的在线编辑协议项自动调用云存储客户端,完成对在线文件的编辑后上传。该技术没有文件类型的限制,只要用户本地系统安装了相应的编辑软件就可以对该类型的在线文件进行编辑操作,而不需要经过先下载文件、再打开编辑、再上传这样的复杂步骤。

而另一方面,在文档需要打印方面,也推出了一种云打印服务系统,包括智能用户终端、云打印服务平台,还包括云打印服务器,所述云打印服务平台接收智能用户终端提交的云打印任务,所述云打印服务器中接收云打印服务平台的打印文档;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云打印服务平台提交打印需求,云打印服务平台根据用户的需求与物理打印资源的状态进行解析匹配,把打印文档发送至对应的云打印服务器进行文档格式转化、驱动打印机打印,能有效的避免资源浪费,提高打印效率。

结合现有的云打印服务系统和在线文件的编辑方法,就能实现全局的考虑文档的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流转的过程,克服现有对文档处理的问题,这样就必须要带有一云两端的架构,一云即云端,也就是互联网,既可以是共有云,也可以是私有云。另外两端是客户端和打印机端,这两端分别是产生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话数据的两端,也就分别是用户终端和打印机端。

目前的云打印服务器往往安装在柜体里面,这样的柜体的架构往往愈来愈紧密、里面的区域范围不充裕,所以制冷和通气的气路的架构就更加要紧,特别在构建体积更大的柜体之际,因为云打印服务器的芯片元件不少,另外区域范围不充裕,芯片元件之间的间隔就小,这样柜体里面的冷却效果就不佳,芯片元件的运行效果就遭到热量侵袭而降低,更糟糕的就是还会毁损云打印服务器的芯片元件和柜体中的另外的芯片元件。

要避免此类制冷缺陷,须得构建架构便利、易于制冷且架构紧密的柜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文档的冷却型云服务系统,实现了架构便利、易于制冷且架构紧密的柜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文档的冷却型云服务系统,包括一云两端的结构,一云即云端,也就是互联网;另外两端是客户端和打印机端,也就分别是智能用户终端和打印机;

另外还包括云打印服务平台和云打印服务器,所述云打印服务平台接收智能用户终端提交的云打印任务,所述云打印服务器中接收云打印服务平台的打印文档;

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云打印服务平台提交打印需求,云打印服务平台根据用户的需求与物理打印资源的状态进行解析匹配,把打印文档发送至对应的云打印服务器进行文档格式转化、驱动打印机打印;

所述云打印服务器放置在柜子中,所述柜子上设置有制冷装置。

所述柜子含有柜体S12,所述柜体S12之外架设着中间带有腔体的铝合金块,所述铝合金块包括位于两边部的第一铝合金板S14与第二铝合金板S9,所述铝合金块还包括位于顶部的第三铝合金板S13与位于底部的第四铝合金板S7,所述第一铝合金板S14、第二铝合金板S9、第三铝合金板S13与第四铝合金板S7中均各自带有槽道,所述第一铝合金板S14中的槽道、第二铝合金板S9中的槽道、第三铝合金板S13中的槽道与第四铝合金板S7中的槽道彼此相通,所述柜体S12的一边部表面与另一边部表面上都开有贯穿槽S8,所述第一铝合金板S14上面向贯穿槽S8的地方带有定位口,所述第二铝合金板S9上面向贯穿槽S8的地方带有排气口S10,所述贯穿槽S8中架设着金属通道S5,所述金属通道S5的一头定位于定位口中,所述金属通道S5中充塞着冷却油S6,所述第二铝合金板S9上带有多个开口S11,所述开口S11用来导入制冷剂或导出制冷剂而用的。

本实用新型中的根据所述第一铝合金板S14中的槽道、第二铝合金板S9中的槽道、第三铝合金板S13中的槽道与第四铝合金板S7中的槽道彼此相通,这样就构成了制冷剂的往复流通的通路,并于无需使用柜体里面的区域的条件下达到了制冷剂制冷的效果,于改善柜体S12冷却效果还能让柜体结构紧密,架构妥当,另外所述金属通道S5的一头定位于定位口中,所述金属通道S5中充塞着冷却油S6,可结合金属通道S5与冷却油S6把柜体S12中的热气导出,所述排气口S10和金属通道S5间可构成气流相交,构造进一步便利,架构紧密,这样的柜体制冷效率非常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文档的冷却型云服务系统的分解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文档的冷却型云服务系统的柜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用于文档的冷却型云服务系统,包括一云两端的结构,一云即云端,也就是互联网;另外两端是客户端和打印机端,也就分别是智能用户终端和打印机;

另外还包括云打印服务平台和云打印服务器,所述云打印服务平台接收智能用户终端提交的云打印任务,所述云打印服务器中接收云打印服务平台的打印文档;

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云打印服务平台提交打印需求,云打印服务平台根据用户的需求与物理打印资源的状态进行解析匹配,把打印文档发送至对应的云打印服务器进行文档格式转化、驱动打印机打印;

所述云打印服务器放置在柜子中,所述柜子上设置有制冷装置。

如图2所示,所述柜子含有柜体S12,所述柜体S12之外架设着中间带有腔体的铝合金块,所述铝合金块包括位于两边部的第一铝合金板S14与第二铝合金板S9,所述铝合金块还包括位于顶部的第三铝合金板S13与位于底部的第四铝合金板S7,所述第一铝合金板S14、第二铝合金板S9、第三铝合金板S13与第四铝合金板S7中均各自带有槽道,所述第一铝合金板S14中的槽道、第二铝合金板S9中的槽道、第三铝合金板S13中的槽道与第四铝合金板S7中的槽道彼此相通,这样就构成了制冷剂的往复流通的通路,并于无需使用柜体里面的区域的条件下达到了制冷剂制冷的效果,于改善柜体S12冷却效果还能让柜体结构紧密,架构妥当,所述柜体S12的一边部表面与另一边部表面上都开有贯穿槽S8,所述第一铝合金板S14上面向贯穿槽S8的地方带有定位口,所述第二铝合金板S9上面向贯穿槽S8的地方带有排气口S10,所述贯穿槽S8中架设着金属通道S5,所述金属通道S5的一头定位于定位口中,所述金属通道S5中充塞着冷却油S6,可结合金属通道S5与冷却油S6把柜体S12中的热气导出,所述第二铝合金板S9上带有多个开口S11,所述开口S11用来导入制冷剂或导出制冷剂而用的。

所述冷却油S6也能够是铝合金条。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金属通道S5距离定位口更近的一头用合页连接着联结块S3,所述联结块S3上架设着进气机S4,运行进气机S4,气流就能够经由金属通道S5导进柜体S12里,以此来增强柜体S12中的气流涌动,所述金属通道S5上连接着联结条,所述联结条上带有滑轮S1,所述滑轮S1同联结块S3间联结着拉索S2,能依赖应用要求,经由滑轮S1调整拉索S2,以此来调整联结块S3同金属通道S5间的弧度,灵活性大。

本实用新型中的根据所述第一铝合金板S14中的槽道、第二铝合金板S9中的槽道、第三铝合金板S13中的槽道与第四铝合金板S7中的槽道彼此相通,这样就构成了制冷剂的往复流通的通路,并于无需使用柜体里面的区域的条件下达到了制冷剂制冷的效果,于改善柜体S12冷却效果还能让柜体结构紧密,架构妥当,另外所述金属通道S5的一头定位于定位口中,所述金属通道S5中充塞着冷却油S6,可结合金属通道S5与冷却油S6把柜体S12中的热气导出,所述排气口S10和金属通道S5间可构成气流相交,构造进一步便利,架构紧密,这样的柜体制冷效率非常好。

本实用新型的是重新定义一种完全基于云架构的完整的文档生命周期管理的一套体系,即一云两端,一云即云端,既可以是共有云,也可以是私有云。另外两端是客户端和打印机端,这两端分别是产生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话数据的两端。在客户端即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上安装一个应用程序与云端进行同步。在打印机端上在打印机上内嵌一个应用程序实现与云端的内容的同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文档的生命周期管理的架构,即1云2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基于文档的整个流程为设计理念,以文档的整个生命周期为出发点,全面细致的解决了文档流转过程的中的每一个环节,并且基于云端的架构实现更大的灵活性。另外在系统的架构中把另外两个端设计成一个整体方案,形成业界独有的1云2端的系统架构。另外两个端也是文档表现的两个形式,即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的数据的表现的形式。

通过本实用新型完整并且清晰的定义了文档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通过一体化得架构解决了文档生命周期的全过程,解决了文档在电子化的过程即结构化,然后存储在云端的管理系统,再从云端的管理系统直接转换成纸质的过程即非机构化数据的过程,通过一云2端的架构具有创新性的实用新型,实现了整个文档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此专利的设计为1云2端的整体的架构设计,一个云端平台,2个端即客户端及打印机端形成一个完整的架构。此平台独特的架构的创意在于设计了全生命周期的内容管理平台,全面兼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独有的一云两端(客户端和打印机端的架构)全面构建企业内容全生命周期。此实用新型的特点就是一云两端的架构和连接模式,云端的管理系统,可以对内容进行创建,捕获,归档,发布和搜索,另外两个端是客户端即用户使用的各种终端,如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等。这此段可以进行文档的创建,存储和分发等操作。另外一端是打印机端(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等),可以在扫描仪或者复印机面板上进行搜索,也可以直接访问云端将文档在打印机端打印出来。客户端为电脑PC,MAC,手机和平板电脑中的任一一种。客户端的设备上安装的软件以加密SSL传输的方式通过RestAPI或者CMIS等协议与云端进行同步,客户端可以安装应用程序或插件,或者直接通过网页等访问云端等。用户可以直接在客户端上浏览及查看存储在云端的内容。用户可以在客户端上直接离线编辑文档,支持离线编辑和在线编辑。打印机端;由扫描仪,复印机,多功能一体机任意一种构成;打印机端通过加密传输SSL的方式与云端进行同步。用户可以从打印机/扫描仪面板上直接访问云端的存储的文档,在打印机/扫描仪面板上预览且直接打印文档用户文档也可以直接在打印机/扫描仪上扫描到云端服务器,将文档存储起来。

本实用新型特点如下:

1.1云2端的整体的架构设计思想,这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架构,即云端整体管理,

2.云端的系统:可以基于公有云的,也可以是基于私有云的,或者混合云架构的

3.客户端可以是,Windows电脑,苹果电脑MAC,手机和平板等设备,通过在这个设备上安装软件以加密的方式与云端信息同步。

4.打印机端可以是:可以泛指打印机,扫描仪,多功能一体机等设备,

5.以上是一个组合的整体,通过这个组合可以形成完善的文档生命周期的管理系统,实现跨界的整合。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点就是一个完整的架构体系,不像其他的平台或者系统仅有一个部分,是一个单独的系统,此实用新型的有点事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得数据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有机的结合,实现了整合的3方跨界的整合,运用自己的技术方案实现一体化。如软件公司只是做系统的,电脑和手机等公司只是做硬件,他们不会考虑软件的,另外打印机厂商只是做打印设备的,他们不会基于文档的流程和生命周期去考虑这些问题的存在。此架构的优点就是通过技术将三方有机的整合在一体,让用户获得最大的方便,从而改变现有的孤立的系统的三方格局,帮助企业和用户实现方便和高效的办公及文档管理系统。

此方案的设计是在总结了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各种方案的不足的基础上进行的大胆尝试,通过以创新的技术手段来整合多方平台从而实现的一体化的方案架构。

在文档的存在的形式中,有两个阶段即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此方案的有点就是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方便和高效的文档的形态的转换。目前没有发现有更好的方案能够越过此方案的设计。

理解本方案架构的特色就需要了解文档的整体的生命周期的,文档的产生,分发,管理,打印,扫描和归档的全过程。现在目前市面上的系统没有一个系统可以全部包含这个一些列的流程,让用户能够很方便的进行自动化和高效的办公,此方案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各个系统和平台之间的鸿沟,通过技术手段新颖的设计出一个整套的设计架构,然后实现文档生命周期的全覆盖,为用户提供最大的便利性和实现文档在多个平台和多种形态之间的转换。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