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排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8481阅读:69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排查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感知通道的智能排查系统,属于物联网领域。
背景技术
:二代身份证是一种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一种非接触式IC卡芯片,采用高度防伪的智能RFID芯片技术,芯片和电路线圈在证卡内封装,能够保证证件在各种环境下正常使用,其遵循ISO14443TYPEB类型协议,使用8%-14%的ASK调制,应用于近场通信。二代身份证的芯片存储容量大,并使用特定的逻辑加密算法,有利于使用中的安全管理,由于其具有读写速度快,使用方便,易于保管等优点,便于各用证部门使用计算机网络核查。现有技术中的验证核查方法一般是将身份证件在公安互联网的数据库中进行核查,再通过人工将持证人与身份证件上的信息对比,身份证件上的信息包括证件照片、性别、年龄等信息;这种验证核查方式识别准确度低、识别效率低,不利于大规模验证核查。人脸比对验证是一种确定待识别人脸是否为某人的一对一匹配过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相关理论已基本成熟。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年龄变化所导致的诸如发型、肤色和微整形等变化都会使系统的可靠性急剧下降。而目前大都人脸比对方法,都很难克服这种由于发型、肤色和微整形等变化所带来的影响。现有技术想要计算机具备和人类一样的人脸比对能力还很难,主要原因是两幅比对人脸之间的光照、发型、年龄、化妆和微整形等因素的变化都会对其准确性产生巨大的影响。针对当前反恐维稳形势,在火车站、汽车站、检查站和重大安保活动场所等重点卡口人员通道处,自动采集识别过往人员二代身份证信息、人脸特征信息,并实时传入公安网系统后台,进行信息比对识别,及时排查可疑人员。但现有技术没有一种将人脸精确比对与身份证识别相结合,并与公安数据资源深度整合,帮助公安系统进行可疑人员排查的设备或系统。技术实现要素: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排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后端数据处理子系统以及应用子系统。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基于通道感知门产品,为所述智能排查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包括人脸采集模块、身份证采集模块、前置数据处理模块、实时数据查看工具、基础配置管理工具。所述感知通道门产品包括:底座、侧壁、顶壁、人脸数据采集设备接口、身份证数据采集设备接口。所述后端数据处理子系统,包括采集数据汇聚处理模块、数据安全接入处理模块、人脸比对模块、采集数据比对推送模块、比对结果接收模块。所述应用子系统,提供系统应用模块和功能扩展模块。在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中,所述人脸采集模块与人脸数据采集设备对接;所述身份证采集模块与身份证数据采集设备对接;所述人脸数据采集设备与所述身份证数据采集设备集成于所述通道门产品内。所述前置数据处理模块与所述后端数据处理子系统的所述采集数据汇聚处理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前置数据处理模块由人脸采集数据接收服务组件、身份证采集数据接收服务组件、采集数据转发服务组件以及设备状态监测服务组件组成;进一步地,所述采集数据转发服务组件与人脸采集数据接收服务组件、身份证采集数据接收服务组件通讯连接,并且与所述采集数据汇聚处理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实时数据查看工具为采集设备的实时监控界面。所述基础配置管理工具为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可视化配置管理模块。在所述后端数据处理子系统中,所述采集数据汇聚处理模块是接收数据并存储的模块。所述数据安全接入处理模块,与公安安全接入平台连接,并与公安内网数据连接;所述数据安全接入处理模块由数据安全接入转发服务组件和数据安全接入接收服务组件组成。所述采集数据比对推送模块由人脸比对推送服务组件、人证合一比对推送服务组件以及身份证号码比对处理服务组件组成。进一步地,所述人脸比对推送服务组件、所述人证合一比对推送服务组件、所述身份证号码比对处理服务组件都与缉控库连接,并与人员采集信息库通讯连接。在所述应用子系统中,所述功能扩展模块是所述应用子系统预留的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或其他系统对接的接口。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智能排查系统,将由感知通道识别到的人员二代身份证信息、人脸比对信息,与公安人口、重点人员等信息关联应用,实现感知通道识别采集的各类人员特征信息与现有的公安内外部数据资源深度整合,服务于单警预警处置及信息核查、基层所队临时布控及人员管控、市区指挥中心积分预警及深度研判等实战。并且实现身份核查、逃犯追踪、临时布控等基础应用,以及人员管控、轨迹分析、人案关联等大数据挖掘分析高端应用,帮助公安系统进行可疑人员排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排查系统的结构框图。其中,图中标号表示的意义如下:1、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2、后端数据处理子系统,3、应用子系统,4、人脸数据采集设备,5、身份证数据采集设备,6、公安安全接入平台,7、公安内网,8、缉控库;11、人脸采集模块,12、身份证采集模块,13、前置数据处理模块,14、实时数据查看工具,15、基础配置管理工具,21、采集数据汇聚处理模块,22、数据安全接入处理模块,23、人脸比对模块,24、采集数据比对推送模块,25、比对结果接收模块,31、系统应用模块,32、功能扩展模块;131、人脸采集数据接收服务组件,132、身份证采集数据接收服务组件,133、采集数据转发服务组件,134、设备状态监测服务组件,221、数据安全接入转发服务组件,222、数据安全接入接收服务组件,241、人脸比对推送服务组件,242、人证合一比对推送服务组件,243、身份证号码比对处理服务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下面的实施例只是作为具体说明,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显而易见的改变和修饰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范围之内。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智能排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1、后端数据处理子系统2以及应用子系统3。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1,基于通道感知门产品,为所述智能排查系统提供基础数据。包括人脸采集模块11、身份证采集模块12、前置数据处理模块13、实时数据查看工具14、基础配置管理工具15。所述后端数据处理子系统2,包括采集数据汇聚处理模块21、数据安全接入处理模块22、人脸比对模块23、采集数据比对推送模块24、比对结果接收模块25。所述应用子系统3,提供系统应用模块31和功能扩展模块32。在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1中,所述人脸采集模块11与人脸数据采集设备4对接;所述身份证采集模块12与身份证数据采集设备5对接;所述人脸数据采集设备4与所述身份证数据采集设备5集成于所述通道门产品内。所述前置数据处理模块13与所述后端数据处理子系统2的所述采集数据汇聚处理模块21通讯连接;所述前置数据处理模块13由人脸采集数据接收服务组件131、身份证采集数据接收服务组件132、采集数据转发服务组件133以及设备状态监测服务组件134组成;所述采集数据转发服务组件133与人脸采集数据接收服务组件131、身份证采集数据接收服务组件132通讯连接,并且与所述采集数据汇聚处理模块21通讯连接。所述实时数据查看工具14为采集设备的实时监控界面。所述基础配置管理工具15为所述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1的可视化配置管理模块。在所述后端数据处理子系统2中,所述采集数据汇聚处理模块21是接收数据并存储的模块。所述数据安全接入处理模块22,与公安安全接入平台6连接,并与公安内网7数据连接;所述数据安全接入处理模块22由数据安全接入转发服务组件221和数据安全接入接收服务组件222组成。所述采集数据比对推送模块24由人脸比对推送服务组件241、人证合一比对推送服务组件242以及身份证号码比对处理服务组件243组成。所述人脸比对推送服务组件241、所述人证合一比对推送服务组件242、所述身份证号码比对处理服务组件243都与缉控库8连接,并与人员采集信息库通讯连接。在所述应用子系统中,所述功能扩展模块是所述应用子系统预留的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或其他系统对接的接口。实施例2将实施例1的智能排查系统的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布置4个应用测试示范点,分别为无锡地铁站、无锡火车站北广场、无锡中央汽车站二楼进站口,无锡中央汽车站三楼进站口。主要测试人脸比对、身份证比对、人证合一比对以及系统稳定性,通过测试发现各项指标均正常,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人脸比对、身份证比对、人证合一比对的测试结果在地铁站实地测试过程中,在采集身份证全信息的模式下,通行人员身份信息采集率较低,根据理论推测及室内试验身份证识别率应在98%以上,实际平均识别率为66.01%,主要原因是很多人都不随身携带身份证。而人脸采集率平均值为95.53%,结果较为理想,表2为实地测试数据。表2:前端数据采集子系统实地测试数据日期通过人数人脸采集数ID采集数人脸采集率ID读取率4.351024818295694.43%57.94%5.148594696263596.65%54.23%5.237543565306494.97%81.62%5.329062779194595.63%66.93%5.426572510185994.47%69.97%5.527952725185297.50%66.26%5.623672253171895.18%72.58%5.724582322215194.47%87.51%5.838903637242593.50%62.34%5.937163656217298.39%58.45%合计34504329612277795.53%66.01%应用测试采用研判分析功能测试结果:(1)照片比对:支持录入照片同历史采集照片进行比对,实现照片反查;(2)身份证比对:支持录入身份证号码同历史采集身份证进行比对,实现身份证反查;(3)采集次数统计:将历史采集数据根据场景和时间段进行进行统计排列,记录相关行为轨迹,并输出结果。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