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1045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身份验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用户身份验证系统,通常都是先由验证人员收取待验证用户的身份证件,获取用户的身份证上的信息,例如,目测用户身份证上的证件照片以了解用户的长相,然后再由验证人员目测待验证用户,通过主观比对,判断待验证用户是否与身份证上的照片相符,并将验证结果口头告知待验证用户。

这样的身份验证系统,其主要的验证工作都是由验证人员执行的,除了验证结果的主观性会影响验证结果的准确性之外,该身份验证系统依赖于验证人员执行身份验证的各个步骤甚至告知验证结果步骤,因此,验证人员每次验证一个用户的过程很繁琐、时间耗费也很长,严重影响验证效率并给验证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例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验证系统,其包括:身份证读取装置,用于读取待验证用户的身份证上的人脸证件照片;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待验证用户的人脸图像;身份验证装置,所述身份验证装置连接至所述身份读取装置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用于接收所述人脸证件照片和所述人脸图像,将所述人脸证件照片和所述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并输出比对结果。

示例性地,所述身份验证系统进一步包括: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连接至所述身份验证装置,用于分时显示第一提示信息和第二提示信息和/或根据所述身份验证装置输出的比对结果,显示所述待验证用户的验证结果,其中,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待验证用户提供其身份证,并且,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待验证用户提供其人脸。

示例性地,所述显示装置面向所述待验证用户安装,以将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和/或所述验证结果显示给所述待验证用户。

示例性地,所述身份验证系统还包括:语音提示装置,所述语音提示装置连接至所述身份验证装置,用于根据所述身份验证装置输出的比对结果,以语音形式播放所述待验证用户的验证结果。

示例性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以及所述显示装置集成于一个智能终端设备,所述身份验证装置位于服务器端。

示例性地,所述身份证读取装置与所述智能终端设备通过蓝牙连接,并且,所述智能终端设备与所述身份验证装置通过网络连接。

示例性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以及所述身份验证装置集成于一个智能终端设备中。

示例性地,所述身份证读取装置与所述智能终端设备通过蓝牙连接。

示例性地,所述身份证读取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以及所述身份验证装置集成于一个智能终端设备中。

示例性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所述身份证读取装置以及所述显示装置集成于一个智能终端设备中,所述身份验证装置位于服务器端。

示例性地,所述智能终端设备与所述身份验证装置通过网络连接。

示例性地,所述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方向与水平面成锐角。

示例性地,所述智能终端设备的壳体的形状为三棱柱,所述显示装置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所述三棱柱的同一侧面上,该侧面与作为所述智能终端设备底面的另一侧面成直角或锐角。

本实用新型的身份验证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身份认证,避免现有技术中依靠验证人员的主观判断得到的验证结果的准确性问题,并提高系统的验证效率,并减缓了由于主观经验以及执行步骤的繁琐而给验证人员带来的工作压力。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系统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系统框图;

图3A和图3B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显示的第一提示信息和第二提示信息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系统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系统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系统框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系统框图;以及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例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部件、元件等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一种具体的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系统框图100。如图1所示,该身份验证系统框图100包括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以及身份验证装置130。

身份证读取装置110用于读取待验证用户的身份证上的人脸证件照片。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可以阅读身份证信息,其通过内置的读卡器,可以将身份证中的信息读取出来,并发送给身份验证装置130,用于待识别用户身份信息的进一步验证。当身份证读取装置110与身份验证装置130位于不同的设备中时,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总线(例如,USB总线,RS323总线等)将读取出来的身份证上的人脸证件照片发送给身份验证装置130。当身份证读取装置110与身份验证装置130位于同一设备中时,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可以通过内部总线将读取出来的身份证上的人脸证件照片发送给身份验证装置130。其中,身份证读取装置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可行的产品(例如华视CVR-100U等)或模块实现,也可以采用自行设计的产品或模块实现,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图像采集装置120用于采集待验证用户的人脸图像。图像采集装置120可以由摄像头实现对待验证用户的人脸图像的采集。图像采集装置120可以将采集到的待验证用户的人脸图像发送至身份验证装置130进行待识别用户身份信息的进一步验证。当图像采集装置120与身份验证装置130位于不同的设备中时,图像采集装置120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总线(例如,USB总线,RS323总线等)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发送给身份验证装置130。当图像采集装置120与身份验证装置130位于同一设备中时,图像采集装置120可以通过内部总线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发送给身份验证装置130。示例性地,为便于采集待验证用户的人脸图像,图像采集装置120的采集方向可以与水平面成锐角或直角,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场景进行设置,此处不再赘述。

身份验证装置130连接至所述身份读取装置110和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20,用于接收所述人脸证件照片和所述人脸图像,将所述人脸证件照片和所述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并输出比对结果。

身份验证装置130接收来自身份证读取装置110的人脸证件照片和来自图像采集装置120的人脸图像,并对人脸证件照片和人脸图像进行比对,以判断人脸证件照片和人脸图像是否匹配,即,人脸证件照片上的人脸和待验证用户是否是同一个人,从而判断待验证用户是否是身份证的持有人。身份验证装置130可以采用现有的人脸识别算法,将人脸证件照片上的人脸和人脸图像中的人脸进行匹配,以判断人脸证件照片上的人脸和待验证用户是否是同一个人,并输出比对结果。本发明不对身份验证装置130所采用的人脸识别算法进行限制。在一个实施例中,如果人脸证件照片上的人脸和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的匹配程度不小于一个预设的阈值,则身份验证装置130判断人脸证件照片上的人脸和待验证用户是同一个人,并将比对成功的结果输出。如果人脸证件照片上的人脸和人脸图像中的人脸的匹配程度小于所述阈值,则身份验证装置130判断人脸证件照片上的人脸和待验证用户不是同一个人,并将比对失败的结果输出。

在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中,身份验证装置130可以通过现有的硬件(例如CPU、GPU、PC、服务器、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等)以及运行于其中的现有的各种能够实现人脸图像比对的算法或程序(例如:申请号为201580000324.8、发明名称为《用于识别人脸的方法、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所公开的用于识别人脸的方法、计算机程序产品等)来实现,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身份验证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身份认证,避免现有技术中依靠验证人员的主观判断得到的验证结果的不准确的问题,并提高系统的验证效率,并减缓了由于主观经验以及执行步骤的繁琐而给验证人员带来的工作压力。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系统框图200。如图2所示,该身份验证系统框图200包括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身份验证装置130以及显示装置240。图2中的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以及身份验证装置130与图1中标记相同的装置相同或相似,为了简明起见,在此将不对其功能进行重复性描述。

显示装置240连接至所述身份验证装置130,显示装置240用于分时显示第一提示信息和第二提示信息和/或根据所述身份验证装置130输出的比对结果,显示所述待验证用户的验证结果。显示装置240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总线与所述身份验证装置130连接。当显示装置240与身份验证装置130位于不同的设备中时,显示装置240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总线与身份验证装置130相连接。当显示装置240与身份验证装置130位于同一设备中时,显示装置240可以通过内部总线与身份验证装置130相连接。

显示装置240可以接收来自所述身份验证装置130的比对结果,并将所述比对结果显示出来。例如,当比对结果表示用户身份验证成功时,显示装置240可以显示“验证成功”;当比对结果表示用户身份验证失败时,显示装置240可以显示“识别不一致”。

显示装置240还可以用于显示提示信息。图3A和图3B分别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40显示的第一提示信息和第二提示信息的示意图。

显示装置240分时显示第一提示信息和第二提示信息,所述第一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待验证用户提供其身份证,所述身份证读取装置110根据所述第一提示信息读取所述待验证用户的身份证上的人脸证件照片,并且,所述第二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所述待验证用户提供其人脸,所述图像采集装置120根据所述第二提示信息采集所述待验证用户的人脸图像。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40面向所述待验证用户安装,以将所述第一提示信息和所述第二提示信息和/或上述验证结果显示给所述待验证用户。示例性地,可以采用现有的各种显示方法实现显示装置分时显示第一提示信息和第二提示信息,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图3A示出显示装置240显示的第一提示信息的示意图。在图3A中,显示装置240显示第一提示信息“请刷身份证”。在显示装置240面向所述待验证用户的情况下,用户可以看到该第一提示信息,并在该第一提示信息的提示下,在身份证读取装置110上刷身份证,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可以读取待验证用户的身份证上的人脸证件照片。

图3B示出显示装置240显示的第二提示信息的示意图。在图3B中,当身份证读取装置110读取人脸证件照片之后,显示装置240显示第二提示信息“请保持脸部在视频正中”。在显示装置240面向所述待验证用户的情况下,用户可以看到该第二提示信息,并在该第二提示信息的提示下,将脸保持在视频正中,图像采集装置120可以采集待验证用户的人脸图像。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系统框图400。图4中的身份验证系统400包括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身份验证装置130、显示装置240以及语音提示装置450。图4中的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身份验证装置130以及显示装置240与图1中标记相同的装置相同或相似,为了简明起见,在此将不对其进行重复性描述。

与图1相比,图4中的身份验证系统400还包括语音提示装置450。所述语音提示装置450连接至所述身份验证装置130,用于根据所述身份验证装置130输出的比对结果,以语音形式播放所述待验证用户的验证结果。例如,当比对结果表示用户身份验证成功时,语音提示装置450可以播放“验证成功”;当比对结果表示用户身份验证失败时,语音提示装置450可以播放“识别不一致”或“验证失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语音提示装置450可以通过网络或者总线与所述身份验证装置130连接。当语音提示装置450与身份验证装置130位于不同的设备中时,语音提示装置450可以通过网络或总线与身份验证装置240相连接。当语音提示装置450与身份验证装置130位于同一设备中时,语音提示装置450可以通过内部总线与身份验证装置130相连接。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系统框图500。图5中的身份验证系统500包括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身份验证装置130以及显示装置240。图5中的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身份验证装置130以及显示装置240与图2中标记相同的装置相同或相似,为了简明起见,在此将不对其功能进行重复性描述。

如图5所示,图像采集装置120和显示装置240集成于一个智能终端设备560中。身份证读取装置110与所述智能终端设备560通过总线或者网络连接,用于将读取到的人脸证件照片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设备。身份证读取装置110与智能终端设备560之间的连接方式取决于身份证读取装置110的类型。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包括蓝牙身份证读取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身份证读取装置110与所述智能终端设备560通过蓝牙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身份验证装置130位于服务器端,并且,智能终端设备560通过网络(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与身份证验证装置130相连接。智能终端设备560将接收到的人脸证件照片和图像采集装置120采集到的人脸图像经由网络发送至身份验证装置130,经过比对,身份验证装置130将比对结果经由网络发送给智能终端设备560,并通过智能终端设备560中的显示装置240将比对结果进行显示,以提示给用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设备560还可以包括语音提示装置350(未示出),其连接至所述身份验证装置130,用于根据身份验证装置130发送的比对结果,将所述比对结果以语音形式播放出来,以给用户以及验证人员提示。

在一个示例中,智能终端设备560可以采用现有的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实现。在另一个示例中,智能终端设备560为重新设计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中的图像采集装置120和显示装置240,还可以包括位于壳体中的语音提示装置。其中,该壳体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三棱柱或其他合适的形状。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壳体的形状为三棱柱,显示装置与图像采集装置位于三棱柱的同一个侧面上(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显示装置的上方),该侧面与作为智能终端设备的底面的侧面成直角或锐角。该侧面与作为智能终端设备的底面的侧面成直角或锐角,可以保证图像采集装置的采集方向与水平面成锐角或直角,从而便于图像的采集。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系统框图600。图6中的身份验证系统600包括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身份验证装置130以及显示装置240。图6中的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身份验证装置130以及显示装置240与图2中标记相同的装置相同或相似,为了简明起见,在此将不对其功能进行重复性描述。

如图6所示,图像采集装置120、显示装置240以及身份验证装置130集成于一个智能终端设备660中。身份证读取装置110与所述智能终端设备660通过总线或网络连接,用于将读取到的人脸证件照片发送至所述智能终端设备660。身份证读取装置110与智能终端设备460之间的连接方式取决于身份证读取装置110的类型。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包括蓝牙身份证读取装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身份证读取装置110与所述智能终端设备660通过蓝牙连接。智能终端设备660中的身份验证装置130、图像采集装置120以及显示装置240之间可以通过内部总线连接。智能终端设备460接收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发送的人脸证件照片,并将所述人脸证件照片发送至身份验证装置130。身份验证装置130还接收图像采集装置120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并与人脸证件照片进行比对,身份验证装置130将比对结果经由内部总线发送给显示装置240,显示装置240将比对结果进行显示,以提示给用户。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设备660还可以包括语音提示装置450(未示出),用于根据身份验证装置130发送的比对结果,将所述比对结果以语音形式播放出来,以给用户以及验证人员提示。

在一个示例中,智能终端设备660可以采用现有的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实现。在另一个示例中,智能终端设备660为重新设计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中的图像采集装置、显示装置和身份验证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壳体中的语音提示装置。其中,该壳体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三棱柱或其他合适的形状。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壳体的形状为三棱柱,身份验证装置位于壳体内部,显示装置与图像采集装置位于三棱柱的同一个侧面上(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显示装置的上方),该侧面与作为终端设备的底面的侧面成直角或锐角,语音提示装置位于壳体内部且在壳体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具有用于传播语音提示装置发出的声音的窗口。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系统框图700。图7中的身份验证系统700包括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身份验证装置130以及显示装置240。图7中的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身份验证装置130以及显示装置240与图2中标记相同的装置相同或相似,为了简明起见,在此将不对其功能进行重复性描述。

如图7所述,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身份验证装置130以及显示装置240集成于一个智能终端设备770中,以用于进行用户的身份验证。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身份验证装置130以及显示装置240之间可以通过内部总线连接。身份证读取装置110读取待验证用户的身份证上的人脸证件照片并通过内部总线发送至身份验证装置130。图像采集装置120采集待验证用户的人脸图像,并通过内部总线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发送给身份验证装置130。身份验证装置130将接收到的人脸证件照片和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并通过内部总线将比对结果发送给显示装置240,由显示装置240将比对结果进行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设备770还可以包括语音提示装置450(未示出),用于根据身份验证装置130发送的比对结果,将所述比对结果以语音形式播放出来,以给用户以及验证人员提示。

在一个示例中,智能终端设备770可以采用现有的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实现。在另一个示例中,智能终端设备770为重新设计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至少部分位于该壳体中的身份证读取装置、图像采集装置、显示装置和身份验证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壳体中的语音提示装置。其中,该壳体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三棱柱或其他合适的形状。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壳体的形状为三棱柱,身份验证装置位于壳体内部,显示装置与图像采集装置位于三棱柱的同一个侧面上(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显示装置的上方),该侧面与作为终端设备的底面的侧面成直角或锐角,语音提示装置位于壳体内部且在壳体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具有用于传播语音提示装置发出的声音的窗口,身份证读取装置位于壳体的一个侧面的表面或内部。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身份验证系统框图800。图8中的身份验证系统800包括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身份验证装置130以及显示装置240。图8中的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身份验证装置130以及显示装置240与图2中标记相同的装置相同或相似,为了简明起见,在此将不对其功能进行重复性描述。

如图8所示,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以及显示装置240集成于一个智能终端设备880中。所述身份验证装置130位于服务器端。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终端设备880可以通过网络(有线网络或者无线网络)与身份证验证装置130相连接。智能终端设备880中的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以及显示装置240之间可以通过内部总线连接,或者身份证读取装置110、图像采集装置120以及显示装置240也可以相互独立。智能终端设备880中的身份证读取装置110读取待验证用户的身份证上的人脸证件照片并通过网络发送至身份验证装置130。智能终端设备880中的图像采集装置120采集待验证用户的人脸图像,并通过网络将采集到的人脸图像发送给身份验证装置130。身份验证装置130将接收到的人脸证件照片和人脸图像进行比对,并通过网络将比对结果发送给智能终端设备880中的显示装置240,由显示装置240将比对结果进行显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终端设备880还可以包括语音提示装置450(未示出),用于根据身份验证装置130发送的比对结果,将所述比对结果以语音形式播放出来,以给用户以及验证人员提示。

在一个示例中,智能终端设备880可以采用现有的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实现。在另一个示例中,智能终端设备880为重新设计的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壳体以及位于壳体中的图像采集装置、身份证读取装置和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位于壳体中的语音提示装置。其中,该壳体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三棱柱或其他合适的形状。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该壳体的形状为三棱柱,身份证读取装置位于壳体内部,显示装置与图像采集装置位于三棱柱的同一个侧面上(图像采集装置位于显示装置的上方),该侧面与作为终端设备的底面的侧面成直角或锐角,语音提示装置位于壳体内部且在壳体的至少一个侧面上具有用于传播语音提示装置发出的声音的窗口。

本实用新型的身份验证系统能够进行有效的身份认证,避免现有技术中依靠验证人员的主观判断得到的验证结果的准确性问题,提高了系统的验证效率,并减缓了由于主观经验以及执行步骤的繁琐而给验证人员带来的工作压力。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出现的“网络”既可以包括有线网络,也可以包括无线网络。本文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例,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例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