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天线门禁读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2002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射频识别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维天线门禁读卡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物联网是人们普遍关注的一项新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作为物联网的一个关键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作为智能小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门禁读卡器的作用愈来愈显著,目前,在实际中使用的门禁读卡器都是单天线的,发射距离和信号范围都比较小,容易使能不到标签,并且低频天线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它所发射的低频信号场不是正圆形而是椭圆形的,这就导致了在不同方向上标签的信号强度不一致,甚至没有信号,因此也就不能准确定位,给管理和射频识别带来很多不便和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多维天线门禁读卡器,所述读卡器包括:多维智能天线单元、射频读取单元以及微处理单元,所述多维智能天线单元和射频读取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多维智能天线单元,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放每个低频天线标识码及多维智能天线单元标识码,所述存储单元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

射频调制单元,所述射频调制单元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将高频载波信号和低频数据信号调制后发送至低频天线;

多个低频天线,分别与射频调制单元相连,所述低频天线将调制后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到空气中;

功率调节单元,所述功率调节单元用于调节低频天线发射功率,所述功率调节单元位于射频调制单元和微处理单元之间;以及

高频无线单元,用于通过无线方式实现远程对微处理单元工作模式的配置,所述高频无线单元一端连接到所述微处理单元。

优选的,所述高频无线单元为WLAN无线单元或LTE无线单元。

优选的,所述多维智能天线单元还包括一连接到所述微处理单元的信号指示灯。

优选的,所述多维天线门禁读卡器还包括电源单元。

优选的,所述电源单元为锂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多维天线门禁读卡器由于采用了多维智能天线单元设计,信号覆盖范围比较广、信号稳定性高,采用发射功率可调的方式设计,使其信号覆盖范围可调,能够适应更多不同的应用环境。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附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多维天线门禁读卡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多维天线门禁读卡器,如附图1所示,所述读卡器包括:多维智能天线单元、射频读取单元以及微处理单元,所述多维智能天线单元和射频读取单元分别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其中,

所述多维智能天线单元,包括:

存储单元,用于存放每个低频天线标识码及多维智能天线单元标识码,所述存储单元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

射频调制单元和多个与射频调制单元相连的低频天线,所述射频调制单元连接所述微处理单元,将高频载波信号和低频数据信号调制后发送至低频天线,低频天线将调制后的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到空气中;

位于射频调制单元和微处理单元之间功率调节单元,所述功率调节单元用于调节低频天线发射功率;

高频无线单元,用于通过无线方式实现远程对微处理单元工作模式的配置,所述高频无线单元一端连接到所述微处理单元;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多个低频天线中有效的天线数目、每个天线的工作次序、每个天线的发射功率、每个天线的工作时长;优选的,所述高频无线单元为WLAN无线单元或LTE无线单元。

所述微处理单元,根据所设定的工作模式将来自存储单元的低频天线标识码、多维智能天线单元标识码通过射频调制单元生成含有低频天线标识码、多维智能天线单元标识码和工作模式信息的低频使能信号;

优选的,所述多维智能天线单元还包括一连接到所述微处理单元的信号指示灯,用于显示多维智能天线单元的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多维天线门禁读卡器还包括电源单元,用于给多维智能天线单元、射频读取单元以及微处理单元提供电能;优选的,所述电源单元为锂电池。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多维天线门禁读卡器,工作过程如下:所述多维智能天线单元根据设定的工作模式向外发射低频使能信号,用户手持的射频标签接收低频使能信号并将低频使能信号解析后加上信号强度标识信号、电子标签标识号信息调制成高频编码信号,由所述射频读取单元接收并识别该高频编码信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