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供电蓝牙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04552阅读:966来源:国知局
无线供电蓝牙键盘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键盘,尤其涉及一种与平板电脑配合使用的操作方便、易携带、成本低的无线供电蓝牙键盘。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电脑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台式机到笔记本,一直到最近非常流行的平板电脑。然而,平板电脑并不能给予普通电脑键盘操作的感受,为此人们常常会为平板电脑配置一个键盘,在需要快速输入时,利用键盘操作更为便捷。现有的键盘一般通过内置电池或外接电源供电,当电池电量不足或在户外等场合使用时非常不方便,不易携带。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平板电脑配合使用的操作方便、易携带、成本低的无线供电蓝牙键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无线供电蓝牙键盘,包括键盘本体,所述键盘本体上设有用于固定平板电脑的转轴,所述转轴内设有键盘电感线圈,所述键盘电感线圈置于平板电脑电感线圈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中,所述键盘电感线圈电连接有一PCB板,所述PCB板电连接有一与平板电脑通信的蓝牙模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当平板电脑插入到所述转轴内时,所述键盘电感线圈与平板电脑电感线圈相接触。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转轴内设有与平板电脑磁性相吸的定位磁铁。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键盘本体包括上盖、下盖,以及置于上盖和下盖之间的按键单元,所述按键单元的键帽露出在上盖外表面,所述按键单元和下盖之间设有一抗压铁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下盖上安装有一配重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下盖上安装有一与平板电脑的霍尔传感器位置对应的休眠磁铁。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下盖上还设有一与PCB板电连接的拨动开关。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PCB板设于下盖上。

本实用新型的键盘设有能安装平板电脑的转轴,转轴内设有键盘电感线圈,将带有变化磁场的平板电脑插入到转轴内时,键盘的电感线圈与平板电脑的电感线圈靠近并接触,键盘电感线圈处于平板电脑产生的变化的电磁场中,从而键盘电感线圈产生感应电流,并为键盘供电。本实用新型无需内置电池或外接电源,只要平板电脑有电,键盘就能无线供电进行工作,方便易携带,也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键盘本体与平板电脑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无线供电蓝牙键盘,参考图1和图2,包括键盘本体,所述键盘本体上设有用于固定平板电脑的转轴1,所述转轴1内设有键盘电感线圈10,所述键盘电感线圈10置于平板电脑电感线圈产生的变化的磁场中,所述键盘电感线圈10电连接有一PCB板5,所述PCB板5电连接有一与平板电脑通信的蓝牙模块。

本无线供电蓝牙键盘设有能安装平板电脑的转轴1,转轴1内设有键盘电感线圈10,将带有变化磁场的平板电脑插入到转轴1内时,键盘电感线圈10与平板电脑的电感线圈靠近,键盘电感线圈10处于平板电脑产生的变化的电磁场中,从而键盘电感线圈10产生感应电流,并为键盘的PCB板5供电,以便于快速输入。本实用新型的键盘即插即用,只要平板电脑有电,键盘就能够工作,无需电池,更安全,便于携带。

一实施例的无线供电蓝牙键盘,参考图2,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当平板电脑插入到转轴1内时,键盘电感线圈10与平板电脑电感线圈相接触,从而产生更大的感应电流。

一实施例的无线供电蓝牙键盘,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转轴1内设有与平板电脑磁性相吸的定位磁铁9,从而键盘电感线圈10与平板电脑电感线圈接触更紧密。

一实施例的无线供电蓝牙键盘,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键盘本体包括上盖4、下盖8,以及置于上盖4和下盖8之间的按键单元3,按键单元3的键帽露出在上盖4外表面,按键单元3和下盖8之间设有一抗压铁板2,从而防止因按压键帽压力过大造成键盘损坏。

一实施例的无线供电蓝牙键盘,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下盖8上安装有一配重块7,从而加重键盘本体的重量,以便当平板电脑固定于转轴1上时不会往后倒。

一实施例的无线供电蓝牙键盘,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下盖8上安装有一与平板电脑的霍尔传感器位置对应的休眠磁铁6,从而当键盘与平板电脑合上时平板电脑能自动锁屏,保护平板电脑屏幕并省电。

一实施例的无线供电蓝牙键盘,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下盖8上还设有一与PCB板5电连接的拨动开关,用以对键盘的电源进行控制,提高电源的利用率。

一实施例的无线供电蓝牙键盘,参考图1,在前面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具体还可以是,PCB板5设于所述下盖上。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无线供电蓝牙键盘进行的阐述,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