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互联网金融用的线上支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01704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互联网金融用的线上支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互联网金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互联网金融用的线上支付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网络支付的安全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越来越多的人采用更为便捷的网络支付来购买商品,现有的超市一般都采用pos机进行网络收款,然而随着手机的智能化越来越高,人们一般选择更为方便的手机二维码支付,然而不同平台的手机二维码支付需要相对应平台的扫码软件,这样就造成了网络支付混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解决了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互联网金融用的线上支付装置,包括主机、指纹识别装置、触摸显示屏、磁卡槽、出票口、网线插孔、扫码枪、收纳槽和导线,所述主机为矩形结构,所述主机表面的中间处设有触摸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的上方设有出票口,所述显示屏的下方设有指纹识别装置,所述主机的一侧设有磁卡槽,所述磁卡槽的上方设有网线插孔,所述主机的另一侧设有扫码枪,所述扫码枪通过收纳槽固定于主机,所述扫码枪通过导线与主机内部的CPU模块连接,所述CPU模块还与触摸显示屏、指纹识别装置电性连接,所述主机内部还设有磁卡识别模块、储存器、打印模块、二维码识别模块,并且所述磁卡识别模块、储存器、打印模块、二维码识别模块也与CPU模块电性连接,所述CPU模块通过互联网与支付系统连接。

优选的,所述触摸显示屏为LED显示屏。

优选的,所述扫码枪为红外线扫码枪。

优选的,所述主机的内部设有自动收线装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互联网金融用的线上支付装置通过设置扫码枪,可以实现扫码支付,并且通过二维码识别模块,将多个平台的手机支付二维码进行识别,自动选择相对应的扫码软件进行扫码,极大的改进了现有的支付装置,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一种互联网金融用的线上支付装置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一种互联网金融用的线上支付装置内部原理系统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一种互联网金融用的线上支付装置工作原理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主机、2-指纹识别装置、3-触摸显示屏、4-磁卡槽、5-出票口、6-网线插孔、7-扫码枪、8-收纳槽、9-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互联网金融用的线上支付装置,包括主机1、指纹识别装置2、触摸显示屏3、磁卡槽4、出票口5、网线插孔6、扫码枪7、收纳槽8和导线9,所述主机1为矩形结构,所述主机1表面的中间处设有触摸显示屏3,所述显示屏3的上方设有出票口5,所述显示屏3的下方设有指纹识别装置2,所述主机1的一侧设有磁卡槽4,所述磁卡槽4的上方设有网线插孔6,所述主机1的另一侧设有扫码枪7,所述扫码枪7通过收纳槽8固定于主机1,所述扫码枪7通过导线9与主机1内部的CPU模块连接,所述CPU模块还与触摸显示屏3、指纹识别装置2电性连接,所述主机1内部还设有磁卡识别模块、储存器、打印模块、二维码识别模块,并且所述磁卡识别模块、储存器、打印模块、二维码识别模块也与CPU模块电性连接,所述CPU模块通过互联网与支付系统连接,所述触摸显示屏3为LED显示屏,所述扫码枪7为红外线扫码枪,所述主机1的内部设有自动收线装置。

具体实施过程:使用时,通过指纹识别装置2对本支付装置进行解锁,然后选择扫码付款或刷卡付款,如果采用扫码付款,采用扫码枪7扫码,二维码识别模块对二维码进行识别,自动选择相对应的平台进行扫码,实现收款,如果采用刷卡支付,则将卡放入磁卡槽4,CPU模块对其进行识别,然后输入支付金额,输入密码,从而完成支付。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互联网金融用的线上支付装置通过设置扫码枪7,可以实现扫码支付,并且通过二维码识别模块,将多个平台的手机支付二维码进行识别,自动选择相对应的扫码软件进行扫码,极大的改进了现有的支付装置,满足了用户的需求。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