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图书馆智能应用系统及地理信息智能呈现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4513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图书馆智能应用系统及采用该系统的地理信息智能呈现方法。



背景技术:

图书馆馆藏电子资源以及外网数据众多,现有的图书馆智能应用及发现系统对地方志的利用仅限于使用资料阶段,检索步骤繁琐,没有行政区划分割功能,即没有贯通古今,也不体现行政区划变更沿革,而且不提供综合信息,不便以政区或地点为核心配置研究资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图书馆智能应用系统,及采用该图书馆智能应用系统的地理信息智能呈现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图书馆智能应用系统,包括智能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终端连接馆藏服务器和外部服务器;

智能终端,用于输入并发送地名检索信息;

馆藏服务器,用于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地名检索信息,地名检索信息与馆藏服务器中保存的馆藏地理数据信息进行匹配,调取馆藏服务器存储的馆藏地名数据信息,并发送至智能终端;

同时智能终端还发送地名检索信息到外部服务器进行检索,调取外部地名数据信息,并发送至智能终端;

馆藏地名数据信息和外部地名数据信息被智能终端调取和保存,智能终端自动识别馆藏地名数据信息和外部地名数据信息中与地名匹配的数据信息,进行呈现。

显著效果:通过智能终端发送检索的地名信息,一键调取馆藏服务器和外部服务器检索到的数据信息,实现了资源无缝对接,智能聚合,一键检索同步呈现。用户无需分批、分步操作,实现馆藏和外部互联网资源无缝连接,一键检索,一目总览,节约查找时间。

以行政区划中的地名作为检索信息,在提供现代方志信息的同时匹配同一地区相应的年鉴、方志、统计数据、电子书等信息,同时辅以该地区古代方志信息比对、参考,实现地方志资料在类型、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上的融会贯通。

进一步,所述智能终端内部还安装有数字地图,用于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呈现。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电子地图可以是百度地图、谷歌地图或高德地图等,用于可视化呈现地理信息以及地理行政区域信息等。

进一步,所述智能终端为移动智能终端或个人电脑;所述智能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与馆藏服务器和外部服务器通信。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智能终端与馆藏服务器通信可以是局域网,通过智能终端方便快捷调取到馆藏服务器和外部服务器的数据信息。智能终端可以是编写的终端,也可以是电脑。

一种地理信息智能呈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图书馆智能应用系统;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智能终端输入地名检索信息,并向馆藏服务器和外部服务器发送地名检索信息;

步骤2:馆藏服务器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地名检索信息后,地名检索信 息与馆藏服务器中保存的馆藏地理数据信息进行匹配,调取馆藏服务器存储的馆藏地名数据信息,并发送至智能终端;

同时智能终端还发送地名检索信息到外部服务器进行检索,调取外部地名数据信息,并发送至智能终端:

其中调取馆馆藏地理数据信息与调取外部网络资源分离;

步骤3:智能终端保存和调取馆藏地名数据信息和外部地名数据信息,智能终端自动识别馆藏地名数据信息和外部地名数据信息中与地名匹配的数据信息,进行呈现。

显著效果:以行政区划中的地名作为检索点,在提供现代方志信息的同时匹配同一地区相应的年鉴、方志、统计数据、电子书等信息,同时辅以该地区古代方志信息比对、参考,便于实现地方志资料在类型、行政区划、历史沿革上的融会贯通。

进一步,所述智能终端为移动智能终端或个人电脑,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与馆藏服务器和外部服务器通信。

进一步,所述地名检索信息的方式为采用网络爬虫爬取数据信息。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网络爬虫能够迅速根据检索爬取所需要的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名匹配的数据信息包括行年鉴资料、古代地方志、现代地方志、统计数据和电子书等。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地名与馆藏地理数据信息和网络数据信息分别进行匹配,提取出与地名有关的所有资料,资料包括但是不限于年鉴资料、古代地方志、现代地方志、统计数据和电子书,实现地方志资料在类型、行政区划、历史沿革等上的融会贯通,便于进行研究。

进一步,步骤3中智能终端进行呈现,包括地理信息的文字信息呈现以及电子地图可视化呈现。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与地名匹配的文字信息进行通过终端呈现,也可以选用电子地图直观的可视化呈现地理区划的变化等信息。

进一步,所述可视化呈现的方法为:智能终端中安装电子地图,地名、地名的区划在电子地图中可视化呈现。

采用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电子地图可以为百度地图、谷歌地图等电子地图,便于直接进行地名呈现以及地名的区域、历史沿革的变化等呈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图书馆智能应用系统,包括智能终端,所述智能终端连接馆藏服务器和外部服务器;馆藏服务器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地名检索信息,地名检索信息与馆藏服务器中保存的馆藏地理数据信息进行匹配,调取馆藏服务器存储的馆藏地理数据信息;同时智能终端还发送地名检索信息到外部服务器,调取外部地名数据信息;馆藏地名数据信息和外部地名数据信息被智能终端调取和保存,智能终端自动识别馆藏地名数据信息和外部地名数据信息中与地名匹配的数据信息,进行呈现。

在智能终端内部还安装有数字地图(百度地图、谷歌地图、高德地图等),运行电子地图用于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呈现。

所述智能终端为移动智能终端或个人电脑;所述智能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与馆藏服务器和外部服务器通信。

一种地理信息智能呈现方法,基于图书馆智能应用系统;

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通过智能终端输入地名检索信息,并向馆藏服务器和外部服务 器发送地名检索信息;

步骤2:馆藏服务器接收智能终端发送的地名检索信息后,地名检索信息与馆藏服务器中保存的馆藏地理数据信息进行匹配,调取馆藏服务器存储的馆藏地名数据信息,并发送至智能终端;

同时智能终端还发送地名检索信息到外部服务器进行检索,调取外部地名数据信息,并发送至智能终端;

其中调取馆馆藏地理数据信息与调取外部网络资源分离;

步骤3:智能终端保存和调取馆藏地名数据信息和外部地名数据信息,智能终端自动识别馆藏地名数据信息和外部地名数据信息中与地名匹配的数据信息,进行呈现地理信息的文字信息呈现以及电子地图可视化呈现。

智能终端为移动智能终端或个人电脑;所述智能终端通过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与馆藏服务器和外部服务器通信。地名检索信息的方式为采用网络爬虫爬取数据信息。

地名匹配的数据信息包括行年鉴资料、古代地方志、现代地方志、统计数据和电子书,但是不限于上述信息,从而更好的实现地方志资料在类型、行政区划、历史沿革等上的融会贯通,便于进行研究。

最后,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