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阅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1334发布日期:2018-07-10 23:30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子资料移动阅读解决方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阅读系统。



背景技术:

在2009年以前,手机的确还是有不少欠缺,但是随着2009年3G网络运营牌照的颁发,加上互联网技术不断地完善,用户认知的不断提高和运营模式逐渐形成。2004年,手机开始在我国运作,而在2007年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已超过5.15亿,手机报付费用户达到2355万。如果大众媒体的传播,包含有3层意思:一是指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二是指大量复制的传播内容,三是指人数众多的传播对象。由此可见,大众媒体的传播就是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的信息的过程。按照大众媒体产生的时间时间顺序,报纸是第一媒体,广播是第二媒体,电视是第三媒体,网络是第四媒体,手机是第五媒体。按受众人数达到人口书人口数的25%以上的媒体为大众媒体,报纸成为大众媒体用了200余年,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5年。大众媒体的传播,包含有3层意思:一是指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二是指大量复制的传播内容,三是指人数众多的传播对象。由此可见,大众媒体的传播就是大规模的媒介组织向大范围的受众传递大批量的信息的过程。而2004年,手机开始在我国运作,而在2007年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已超过5.15亿,在2009年以前,手机本身的因素却突破了空间的限制,是达到点对点的传播与交流,而不是向大众媒体传播那样点对面的传播应用相对较少,但随着3G网络运营牌照的颁发,加上互联网技术不断地完善,用户认知的不断提高和运营模式逐渐形成,手机应用已得到全面的提升。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日益普及,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提升,手持各类移动终端边走边读的现象更为常见,有调研报告显示移动阅读已经成为互联网用户使用最频率较高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占比达到45%。

但目前现有的移动阅读器在显示文本或图片时,往往只是在屏幕上直接进行显示,无法实现图文混合排版显示,降低了用户的阅读体验;同时有些阅读器只能支持PDF等固定格式文档,在页面放大时,图文内容无法实现自动调节,需要用户手动调节;此外对于多图片的文档,往往会占据较大的存储空间,降低文档加载速度,影响用户阅读时的愉悦心情。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一种能够给用户良好阅读体验的移动阅读服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阅读系统,包括互联网爬虫、数据库、分发系统、客户端,其中互联网爬虫分为爬虫配置模块、互联网抓取模块、数据格式化模块;数据库分为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备份模块、统计数据存储及分析模块;分发系统分为资源分发模块、资源分类模块、页面定制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客户端包括资源接收模块、阅读统计模块、阅读器,能够在同一客户端,根据不同的用户分发不同的文章、书刊、专题、定制页面等内容;其特征在于:

所述爬虫配置模块,配置爬虫系统需要爬取的资源;

所述互联网抓取模块,抓取外部资源经处理后添加到数据库;

所述数据格式化模块,将复杂多样的互联网资源格式化为移动阅读系统可用的通用数据格式;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存储资源数据;

所述数据备份模块,备份资源数据;

所述统计数据存储及分析模块,存储阅读统计及行为统计并进行分析;

所述资源分发模块,分发图书、期刊、音频、视频、页面给特定的用户群体;

所述资源分类模块,将上述资源按照特定的分类给特定的用户群体;

所述页面定制模块,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配置不同的页面内容;

所述用户管理模块,管理用户及用户群体,包括增删改查、用户分类、权限配置;

所述资源接收模块,接收文章、频道、图书、期刊、音频、视频、页面给特定的用户群体;

所述资源接收模块,接收资源分发模块发送的数据,并在客户端展现;

所述阅读统计模块,根据不同的用户行为进行存储、分析;

所述客户端包括解析模块、文本读取模块、图片读取模块、存储模块、文本显示模块、图片显示模块、搜索模块;

上述解析模板,对文本读取模块和图片读取模块发送的文本及图片信息进行解析,并将结果发送至文本显示模块和图片显示模块;

上述文本读取模块,接受用户的选择信息,并访问存储模块,调用相应文本信息发送至解析模块;

上述图片读取模块,接受文本读取模块发送的信息,并访问存储模块,调用相应的图片信息发送至解析模块;

上述存储模块,存储文本、图片信息;

上述文本显示模块,接收解析模块和发送的指令信息,显示指定的文本内容;

上述图片显示模块,接收解析模块的发出的指令信息,显示指定的图片。

上述搜索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并访问存储模块,将结果返回至文本显示模块;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文本显示模块提供至少一种屏幕亮度,依据用户指令进行亮度调节。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解析模块将对图片及文本信息进行联动设置,图片自动跟随文本显示。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文本显示模块依据用户指令,对文本进行左、右、首行缩进及段落左、中、右、分散对齐定位显示。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文本信息包括文本源文件和用户输入的特定信息。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移动阅读解决方案,不仅通过资源的整合打造权威的版权阅读资源,更通过实现文本与图片的混合排版显示,增强了用户阅读体验感,并且对文本及图片采用分开存储及加载的方式,提高了文档整体加载和解析速度,同时支持用户输入信息,增强了用户的互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如图1所示:一种移动阅读系统,包括互联网爬虫、数据库、分发系统、客户端,其中互联网爬虫分为爬虫配置模块、互联网抓取模块、数据格式化模块;数据库分为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备份模块、统计数据存储及分析模块;分发系统分为资源分发模块、资源分类模块、页面定制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客户端包括资源接收模块、阅读统计模块、阅读器,能够在同一客户端,根据不同的用户分发不同的文章、书刊、专题、定制页面等内容;其特征在于:

所述爬虫配置模块,配置爬虫系统需要爬取的资源;

所述互联网抓取模块,抓取外部资源经处理后添加到数据库;

所述数据格式化模块,将复杂多样的互联网资源格式化为移动阅读系统可用的通用数据格式;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存储资源数据;

所述数据备份模块,备份资源数据;

所述统计数据存储及分析模块,存储阅读统计及行为统计并进行分析;

所述资源分发模块,分发图书、期刊、音频、视频、页面给特定的用户群体;

所述资源分类模块,将上述资源按照特定的分类给特定的用户群体;

所述页面定制模块,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配置不同的页面内容;

所述用户管理模块,管理用户及用户群体,包括增删改查、用户分类、权限配置;

所述资源接收模块,接收文章、频道、图书、期刊、音频、视频、页面给特定的用户群体;

所述资源接收模块,接收资源分发模块发送的数据,并在客户端展现;

所述阅读统计模块,根据不同的用户行为进行存储、分析;

所述客户端包括解析模块、文本读取模块、图片读取模块、存储模块、文本显示模块、图片显示模块、搜索模块;

上述解析模板,对文本读取模块和图片读取模块发送的文本及图片信息进行解析,并将结果发送至文本显示模块和图片显示模块;

上述文本读取模块,接受用户的选择信息,并访问存储模块,调用相应文本信息发送至解析模块;

上述图片读取模块,接受文本读取模块发送的信息,并访问存储模块,调用相应的图片信息发送至解析模块;

上述存储模块,存储文本、图片信息;

上述文本显示模块,接收解析模块和发送的指令信息,显示指定的文本内容;

上述图片显示模块,接收解析模块的发出的指令信息,显示指定的图片。

上述搜索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文本信息,并访问存储模块,将结果返回至文本显示模块;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文本显示模块提供至少一种屏幕亮度,依据用户指令进行亮度调节。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解析模块将对图片及文本信息进行联动设置,图片自动跟随文本显示。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的文本显示模块依据用户指令,对文本进行左、右、首行缩进及段落左、中、右、分散对齐定位显示。

作为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存储模块存储的文本信息包括文本源文件和用户输入的特定信息。

该系统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资源录入:第一种是采用互联网爬虫技术通过指定合作资源提供商,爬取相关的资源数据,并存储至数据库;第二种是通过版权购买或合作的方式将版权资源录入到数据库中。通过分发系统按资源类型为资源创建分类,并把不同类型的资源通过资源分发模块进行分发,其中分发的对象是用户群体,用户群体通过用户管理系统分类。客户端通过资源接收模块接收所有数据,根据用户登录判断用户及用户所属的群体进行资源的展示。此外用户可在移动客户端在线阅读文章、期刊、图书,观看音频,收听音频,关注自己喜欢的资源等。用户也可以针对自己喜欢的资源进行下载,下载资源后通过内置的阅读器进行解析,然后本地阅读,支持书签笔记等功能。

在上述过程种,用户每次操作将通过超文本传送协议请求方式将用户行为信息主动推送给数据库进行存储,数据库经过系统计算进行分析展现,汇总用户行为统计,并对阅读行为进行分析展现。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