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3845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等电子设备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且随着应用软件的开发,人们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完成的功能越来越多;然而,随着电子设备功能的增加,电子设备操作的便捷性需求日益凸显;现有的手机,大都通过在边框上设有一些机械按键来实现简单的功能操作,但是,由于机械按键防水性能差且能实现的交互功能较单一,因此,已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用于提供一种较便捷且可靠性较高的电子设备操作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电子设备的外边框框体的压力信号;

根据所述压力信号确定所述外边框框体的受压区域;

当所述受压区域的个数满足预设数量时,根据所述受压区域所对应的预设功能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信号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所述电子设备外边框框体的压力信号;

主控单元,与所述信号采集单元信号连接,用于根据所述外边框框体的压力信号确定所述外边框框体的受压区域;且在所述受压区域的个数满足预设数量时,根据所述受压区域所对应的预设功能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设备和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都是用于根据电子设备的外边框所受压力的信号来实现电子设备的操作,即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电子设备的外边框完成一些电子设备操作,因此,其实现电子设备操作的方法非常方便快捷;并且,上述电子设备和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中,仅当电子设备的外边框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满足预设数量的情况下,才可能触发电子设备的操作,因此,可以有效避免误触发操作的情况;另外,由于上述电子设备和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中,都是直接采集电子设备外边框框体上的压力信号,相对于按键结构的操作方法,可以有效规避电子设备防水防尘方面的问题,因此,上述电子设备和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的可靠性也较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快捷操作、且可靠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图3。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1,采集电子设备外边框框体的压力信号;

步骤S102,根据该压力信号确定外边框框体的受压区域;

步骤S103,当所述受压区域的个数满足预设数量时,根据所述受压区域所对应的预设功能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上述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用于根据电子设备的外边框所受压力的信号来实现电子设备的操作,即用户可以通过按压电子设备的外边框完成一些操作,因此,该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非常方便快捷;并且,上述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中,仅当电子设备的外边框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满足预设数量的情况下,才可能触发电子设备的操作,因此,可以有效避免误触发操作的情况;另外,由于上述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直接对施加于电子设备外边框框体上的压力信号进行采集处理,相对于按键结构的操作方法,其可以有效规避电子设备防水防尘方面的问题,因此,上述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的可靠性较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快捷操作、且可靠性较好。

如图1所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

上述步骤S101,即采集电子设备外边框框体的压力信号,具体可以为采集电子设备外边框左右两侧框体的压力信号;

上述步骤S102,即根据压力信号确定外边框框体的受压区域,具体可以为根据外边框左右两侧框体的压力信号确定外边框左右两侧框体的受压区域;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03,具体可以包括:

若外边框左右两侧框体的受压区域满足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1、另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大于1且小于5,则根据上述受压区域所对应的预设功能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以驱动电子设备操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步骤S103还可以包括:若外边框左右两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不满足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1、另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大于1且小于5,则不生成控制指令,即认为用户没有触发快捷操作。

由于对于一般的移动电子设备、如手机或PAD等,人们习惯于一只手握持电子设备、另一只手进行设备操作,并且,单手握持时一般都是拇指按压在左右两侧边框中的一侧、其它手指位于另一侧,且其他手指一般至少有两根按在另一侧的边框上,此时,可以检测到电子设备的左右两侧框体中,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1、另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大于1且小于5;因此,将电子设备的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1、另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大于1且小于5作为利用外边框框体的压力信号触发快捷操作的必要条件,符合用户的电子设备应用习惯,而且,该必要条件可以有效地减少出现误触发快捷操作的次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外边框框体的压力信号触发快捷操作的必要条件,具体可以是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1、另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4,以对应于拇指按压左右两侧边框中的一侧框体、其它手指全部按压在另一侧框体的情况。

上述对于触发快捷操作的必要条件的设置,即符合用户的电子设备应用习惯,又能够更加有效地避免出现误触发快捷操作的情况。

如图1所示,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S103中,根据受压区域所对应的预设功能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的步骤,具体可以为:

若与一个快捷操作相对应的每一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号强度大于压力强度阈值,则认为用户的指令为触发该快捷操作,进而,通过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以使电子设备执行该快捷操作;否则,认为用户没有触发该快捷操作,则不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具体地,当某一受压区域的压力信号强度大于压力强度阈值,则认定该受压区域被触发,进而,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实施方式:

方式一,根据触发的受压区域的数量对应预设不同的快捷操作,即可以通过触发不同数量的受压区域来触发不同的快捷操作;例如,当使两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号强度大于压力强度阈值时,可以对应触发拍照操作,当使三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号强度大于压力强度阈值时,可以对应触发翻页操作;

方式二,根据触发的受压区域的编号对应预设不同的快捷操作,即可以通过触发不同编号的受压区域来触发不同的快捷操作;具体地,当电子设备检测到左右两侧框体的受压区域满足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1、另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4时,则可以对两侧受压区域进行编号,如将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设定为拇指按压区,另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从上至下依次设定为食指按压区、中指按压区、无名指按压区和小指按压区;进而,当拇指按压区和食指按压区的压力信号强度同时大于压力强度阈值时,则其对应的快捷操作如拍照操作可以被触发;当拇指按压区和中指按压区的压力信号强度同时大于压力强度阈值时,则其对应的快捷操作如翻页操作可以被触发。

当然,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两种,还可以采用如设置阶梯强度阈值等方式来实现更多的快捷操作。

如图1所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步骤S103中,根据受压区域所对应的预设功能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的步骤,具体可以为:

若与一个快捷操作相对应的多个受压区域的压力强度均大于压力强度阈值、且按照预设次序依次检测到其中每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号,则认为用户的指令为触发该快捷操作,进而,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以使电子设备执行该快捷操作;否则,认为用户没有触发该快捷操作,则不生成控制命令。

本实施例中,快捷操作对应于多个受压区域,仅当检测到该多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号强度按照预设的次序依次大于压力强度阈值时,才能触发该快捷操作,进而,仅当按照次序依次使相应编号的受压区域达到压力强度阈值,才可以使该快捷操作触发。

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压力信号的处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

信号采集单元1,用于采集电子设备外边框框体的压力信号;

主控单元2,与信号采集单元1信号连接,用于根据上述外边框框体的压力信号确定外边框框体的受压区域;且在受压区域的个数满足预设数量时,根据受压区域所对应的预设功能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如图2所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

信号采集单元1,具体可以用于采集外边框左右两侧框体的压力信号;

主控单元2,具体可以用于:根据外边框左右两侧框体的压力信号确定外边框左右两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且,若外边框左右两侧框体的受压区域满足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1、另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大于1且小于5,则根据受压区域所对应的预设功能发出相应的控制命令。

进一步地,若外边框左右两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不满足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1、另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大于1且小于5,则主控单元2认为用户没有触发信号采集单元1,进而不生成指令。

由于对于一般的移动电子设备、如手机或PAD等,人们习惯于一只手握持电子设备、另一只手进行设备操作,并且,单手握持时一般都是拇指按压在左右两侧边框中的一侧、其它手指位于另一侧,且其他手指一般至少有两根按在另一侧的边框上,此时,可以检测到电子设备的左右两侧框体中,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1、另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大于1且小于5;因此,将电子设备的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1、另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大于1且小于5作为利用外边框框体的压力信号触发快捷操作的必要条件,符合用户的电子设备应用习惯,而且,该必要条件可以有效地减少出现误触发快捷操作的次数。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主控单元2内设的触发快捷操作的必要条件,可以优选为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1、另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4,即对应于单手握持电子设备时、拇指按压左右两侧边框中的一侧框体、其它手指全部按压在另一侧框体的情况。

上述对于触发快捷操作的必要条件的设置,即符合用户的电子设备应用习惯,又能够更加有效地避免出现误触发快捷操作的情况。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信号采集单元1可以包括安装于电子设备的外边框框体上、用于感测外边框框体所受压力的多个压力传感器3。优选地,该多个压力传感器3对称设置于外边框左右两侧的框体上。

具体地,主控单元2根据外边框左右两侧框体的压力信号确定外边框左右两侧框体的受压区域的过程,具体可以为:主控单元2内部存储有上述多个压力传感器3的位置编号,该位置编号与上述多个压力传感器3的实际位置顺序相一致,当检测到位置编号连续相邻的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3的压力信号时,确定该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3所在区域为一个受压区域;具体地,每一个受压区域所覆盖的压力传感器3的数量可以不同,例如,外边框设置的压力传感器3数量较多、排布较紧密的情况下,食指可能会按压到相邻的两个压力传感器3上,此时,主控单元2可以确定该两个相邻的压力传感器3所在区域为一个受压区域,而拇指可能按压在相邻的三个压力传感器3上,此时,主控单元2也可以确定该三个相邻的压力传感器3所在区域为一个受压区域;当然,在外边框设置的压力传感器3的数量较少、相邻压力传感器3之间间隔较大情况下,也可以将每一个压力传感器3所在区域设定为一个受压区域。

具体地,外边框左右两侧的框体中,每一侧的框体需设有至少四个压力传感器3、以便于可以检测到用户单手握持电子设备的状态。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外边框左右两侧的框体中,每一侧的框体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内部支架和外部架体,上述多个压力传感器3可以安装于该内部支架和外部架体之间、以实现感测左右两侧框体的压力。

如图2所示,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当判断外边框左右两侧框体的受压区域满足必要条件后,主控单元2可以进一步将每一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号强度与压力强度阈值进行比较;且,当主控单元2确定与一个快捷操作相对应的每一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号强度均大于压力强度阈值时,则可以确定用户触发了该快捷操作,进而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以控制驱动该快捷操作;否则,认为用户没有触发该快捷操作,进而不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具体地,当某一受压区域的压力信号强度大于压力强度阈值,则认定该受压区域被触发,进而,本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实施方式:

方式一,主控单元2内根据所触发的受压区域的数量对应预设不同的快捷操作,即当相应数量的受压区域被触发时,则主控单元2控制驱动相应数量所对应的快捷操作;例如,当主控单元2感测到两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号强度大于压力强度阈值时,可以对应触发拍照操作,当感测到三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号强度大于压力强度阈值时,可以对应触发翻页操作;

方式二,主控单元2内根据受压区域的编号对应预设不同的快捷操作,即当相应编号的受压区域被触发时,则主控单元2控制驱动相应编号所对应的快捷操作;具体地,当电子设备检测到左右两侧框体的受压区域满足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1、另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个数等于4时,主控单元可以对于受压区域进行编号,如设定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为拇指按压区,另一侧框体的受压区域从上至下依次为食指按压区、中指按压区、无名指按压区和小指按压区;进而,例如,当主控单元2感测到拇指按压区和食指按压区的压力信号强度同时大于压力强度阈值时,则可以对应触发拍照操作;当感测到拇指按压区和中指按压区的压力信号强度同时大于压力强度阈值时,则可以对应触发翻页操作。

当然,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上述两种,还可以采用如设置阶梯强度阈值等方式来实现更多的快捷操作。

如图2所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当主控单元2判断外边框左右两侧框体的受压区域满足必要条件后,若进一步检测到与一个快捷操作相对应的多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号强度按照预设次序依次大于压力信号强度阈值,则主控单元2可以确定用户触发了该快捷操作,进而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以控制驱动该快捷操作;否则,主控单元2则认为用户没有触发该快捷操作,进而不生成相应的控制命令。

本实施例中的快捷操作对应于多个受压区域,且仅当主控单元2检测到该多个受压区域的压力信号强度按照预设的次序依次大于压力强度阈值时、即该多个受压区域按照编号依次被触发时,才能触发该快捷操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