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行支付许可认证信息的反馈验证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21546阅读:3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银行支付许可认证信息的反馈验证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子信息防伪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银行支付许可认证信息的反馈验证方法,是一种针对利用泄露或被窃取的银行用户信息复制银行卡、复制手机卡,继而在银行设备实施资金转移、提取现金的犯罪行为而设计的有效抵御方法。



背景技术:

银行卡是借助于电子技术、网络技术使银行业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不但简化了银行的人工转账、提现等多种业务的繁忙和复杂,减少了现金和支票的流通,同时为银行卡用户带来自助办理银行业务快捷和便利。现在银行卡用户还可以借助网络通信技术实时监控自己账户的资金动态。

以目前的银行设备ATM机提取现金的工作过程为例:将银行卡插入读卡孔,在ATM机的人机对话界面输入一个6位数的密码,在界面上选择“取款”→选择“金额”数据→“确认”→ATM机支付对应数额的钱币→向用户发送账户支付款项的短信。分析ATM机提取现金的工作过程,只要具备银行卡和用户密码就可以轻松进行提取现金的操作过程。

近来银行卡应用中出现一些问题: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办理银行卡时留给银行的用户信息,包含用户名称、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卡内余额、银行卡密码、开户日期、电话号码以及住址等信息遭到泄露。

银行卡用户信息泄露主要有几个途径:一是银行内部人员非法复制并出售;二是不法分子通过网络进入银行信息库,窃取了用户信息;三是不法分子通过欺诈手段从用户那里获得,另外还有通过在银行设备上加装窃取信息的设备获取到用户银行卡信息等手段。

不法分子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结合伪造、复制银行卡、手机卡的技术手段,成功复制银行卡,现实中用复制银行卡在异地甚至在国境以外的银行设备窃取资金的案件时有发生,且破案困难。

银行和相关管理部门告知用户防止损失的方法是:在接到自己账户中的资金被转走之后的提示短信后,立即到距自己最近的银行设备中进行操作,以留下时间和地点证据,表示银行卡在自己的手中,同时证明在此时间里自己并没有进行资金转账或提现的操作,并将这些证据提供给法院和公安机关追查,还可据此要求银行赔付损失。

银行防止用伪卡转账或提现成功的方法只有被动应对用户的法律诉讼,赔付用户损失的资金是无可奈何之举,另外就是向公安机关报案。

现有技术:

现有技术1申请号:200710187861.5“一种网上银行系统的安全认证方法”的专利文献公开了:“其特征在于采用了手机动态认证和数字证书的双认证安全模式…….”特征点是:应用了手机动态认证和数字证书技术,其中,数字证书的颁发、身份验证服务、证书更新需要引入证书的认证中心(CA)。

现有技术2申请号:200910164350.0“银行支付确认系统及其确认方法”的专利文献公开了“……..银行信息传输系统与银行短信确认系统进行短信确认密码的交互,银行业务系统根据客户手机与银行短信确认系统的信息交互结果控制银行处理终端进行相应操作”涉及了银行与用户以短信方式交互的认证过程,存在银行用户注册信息泄露其交互的密码和短信都会被截取利用的问题。

现有技术3申请号:201110092438.3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手机银行客户端信息认证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该方法包括:“……..建立手机硬件信息与手机银行注册客户信息的绑定关系”;“………以解决客户端手机银行系统信息安全性的问题。”特征点是用户设备和银行注册的用户信息绑定关系,存在银行注册的用户信息泄露,绑定手机的信息同时泄露,绑定信息被复制,用户和银行资金被窃取的危险。

除了上述现有技术外,现有公开的文献还有针对提高银行卡安全性的多种技术措施,其中有加装硬件设备的:加装摄像头、加装数据接口、加装射频模块、加装指纹识别器等,还有改进设备的:例如银行卡改进、通信设备手机卡改进等。另外,还有设置专用的安全服务器、引入第三方认(验)证网络的算法和服务方式等。

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加装硬件的技术措施存在实施起来费时、费力、工作量大的问题。改进银行卡的技术措施涉及已发行的数十亿张银行卡巨大改进工作量外,还存在改进措施的安全可靠性的技术验证问题。通信设备(手机卡)改进需要银行和通信部门以及设备制造的多部门协作,涉及了后续的管理、法律责任分担诸多问题。设置专用的安全服务器、引入第三方认(验)证网络的算法和服务方式虽然可以解决问题,可是其工作量如同设计一套新的银行安全系统,涉及算法、软硬件和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系统易用性、监管制度、使用方法的改变以及法律责任分担问题,还有增加了用户使用成本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银行支付许可认证信息的反馈验证方法,将银行支付许可认证信息的反馈验证方法编制的程序嵌入银行设备的业务流程中的转账、支付执行程序的前端;能够有效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泄露的银行用户信息复制银行卡、手机卡,再利用泄露信息中的密码、在银行设备上实施操作,以达到窃取资金的目的;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银行和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和支付许可认证信息被截获、篡改、利用,确认环节及其技术措施具备安全、易用、不增加硬件、可快捷实现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银行支付许可认证信息的反馈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银行设备向用户发出支付许可认证信息时,将实时的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指针,根据地址指针在银行设备中设置的随机函数数据源中的指向点获取的数据作为密钥,利用该密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将支付许可认证信息加密为第一密包;接着对第一密包和时间参数进行非对称加密算法加密为第二密包,将第二密包存储后,以短信方式发送给用户和监管方;

2)用户设备接收到发自银行的短信后,对第二密包进行非对称加密算法解密,获得第一密包和时间参数;用户设备将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指针,根据地址指针在用户设备中设置的随机函数数据源中的指向点获取的数据作为密钥,利用该密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将密包解密,获得支付许可认证信息;

3)用户设备将确认的支付许可认证信息进行存储,再通过信息通道和设备通道反馈给银行设备;银行设备根据用户和监管方反馈的信息确定后续执行程序。

银行设有密钥生成器,生成非对称的密钥对,每个用户和银行共用一对非对称密钥,不分公钥和私钥,且不向外界公开;用户注册时,将非对称秘钥对及其加解密算法程序以“盲配法”分别配发给银行设备和用户设备。

银行设有随机函数生成器,生成随机函数及其组成的随机函数数据源,随机函数数据源是一个数据串、数据环或者数据库;用户注册时,为每个用户和银行设置了内容相同的两个随机函数数据源,分别存放在银行设备和用户设备;

其特征还在于:银行随机函数数据源和用户随机函数数据源具有自动同步更新使随机数据源数据动态变化的功能,按照预设的时间、运算方法进行操作使随机函数数据源数据发生变化;

其特征还在于:使随机函数数据源数据发生变化的操作至少包含:地址变换、数据变换、使数据的数据位发生变化的逻辑运算、算术运算、函数运算。

用户和银行利用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的加、解密算法实现相互的身份认证:

将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由银行设备设置的随机函数数据源获取的密钥来加密支付许可认证信息为密包发送给用户;用户接收到银行信息,将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由用户设备设置的随机函数数据源获取的密钥进行解密密包获得支付许可认证信息,利用了对称密钥一致性进行了注册信息的确认以及身份认证;

将实时的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经银行设备中设置的随机函数数据源获取的密钥加密支付许可认证信息为密包,再将密包和时间参数经非对称加密发送给用户;用户接收到银行信息,经非对称解密获得密包和时间参数,利用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经用户设备中设置的随机函数数据源获取的密钥解密密包,获得支付许可认证信息;利用了非对称密钥加解密文件的唯一性进行注册信息的确认以及身份认证。

在银行和用户设备中各设置了一个存储发送给和接收到对方信息的电子证据数据库,支付许可认证信息做为电子证据被存储,存储的数据至少包含时间参数数据、支付许可认证信息的数据、身份认证信息的数据。

为支付许可和身份认证信息设置了对应的交互信息通道,至少包含有:银行和用户之间的通信通道、银行和用户之间的设备通道、银行和监管方的通信通道。

银行设备和用户设备中的时间参数接收网络校时信号同步。

将银行支付许可认证信息的反馈验证方法编制的程序嵌入银行设备的业务流程中的转账、支付执行程序的前端;

其特征还在于:银行设备是具备支付转账支付功能的设备,其中包含有ATM机、POS机、网上银行操作界面所对应的银行后台设备。

注册时,将用户设备唯一性识别信息MEID、银行帐号、手机卡SIM号以及配发的非对称密钥及其用户应用程序做绑定;

其特征还在于:用户应用程序(APP)除了需要手动操作输入的简单数据外,程序中包含的身份信息识别算法、加解密算法都是预先设计的自动执行操作程序,用户无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其特征还在于:用户设备包含:固定和移动的、有线和无线通讯功能的电子设备,至少包含手机、电脑、移动终端设备、固定/移动转接的装置。

支付许可认证信息是:短信信息、QQ信息、微信信息、电话电报信息、传真信息的单项或多项的组合;

支付许可数据包含转账支付的账号、资金额度、提取现金额度和次数;支付许可的验证码是固定或随机变化数据:包含了:数字、字符、字母、文字、算式、答题,还包含有图形图像、音视频的多媒体信息——它们的单个数据或多项数据的组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下列情形下能够有效防止银行和用户的资金被非法转账、提取:

(1)、现有银行设备和用户设备不做任何硬件改动,不增加新的服务器、硬件设备以及安全监管的第三方机构,只需按照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对银行设备和用户设备做程序升级;(2)、利用泄露的银行用户信息非法复制的用户银行卡和设备(手机卡)不能通过做了本发明升级后的银行设备进行的支付许可认证信息和身份信息的验证;(3)、利用泄露的银行用户信息所建的伪基站不能和做了本发明升级后的用户设备进行相互的支付许可和身份认证;(4)、用用户银行卡和密码在银行设备上操作,银行没有收到用户通信通道和设备通道反馈的支付许可和身份认证;(5)、设置了监管方的用户在银行设备上操作,银行没有获得监管方反馈给银行的支付许可认证信息,银行设备不执行支付、转账的操作程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行银行设备的银行卡转账支付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支付许可认证信息密包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支付许可认证信息密包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时间参数转换的示意图。

其中,1-第一密包;2-第二密包;3-短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以目前的银行设备ATM机提取现金的工作过程为例:将银行卡插入读卡孔,在ATM机的人机对话操作界面根据提示“请输入密码”,用户利用数字键输入一个6位数的密码,在操作界面界面上选择“取款”→选择“金额”→手动或选择对应键输入数据→“确认”→ATM机支付对应数额的钱币取款→向用户发送账户支付款项的短信→退卡。

根据所述的工作过程可见,在ATM机提取现金只要具备银行卡和用户密码就可以轻松操作实现提取现金的目的。

存在的问题1是:(1)银行卡丢失、密码泄露,被不法分子在ATM机提取卡内资金;(2)不法分子在在ATM机安装了读卡器和摄像头非法获取、并复制了银行卡信息和密码,在ATM机提取卡内资金;(3)银行的客户信息泄露,不法分子利用其中的银行卡信息复制、伪造银行卡;再利用其中的用户密码在ATM机轻松窃取用户卡内的资金。上述的存在的问题1已是常见的案件且时有发生。

实施例1:

参见图2-3,本发明银行支付许可认证信息的反馈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银行设备向用户发出支付许可认证信息时,将实时的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指针,根据地址指针在银行设备中设置的随机函数数据源中的指向点获取的数据作为密钥(见图5),利用该密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国密SM4或DES算法)将支付许可认证信息加密为第一密包1;接着对第一密包1和时间参数进行非对称加密算法(国密SM2或RSA算法)加密为第二密包2,将第二密包2存储后,以短信3方式发送给用户和监管方;

2)用户设备接收到发自银行的短信3后,对第二密包2进行非对称加密算法(国密SM2或RSA算法)解密,获得第一密包1和时间参数;用户设备将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指针,根据地址指针在用户设备中设置的随机函数数据源中的指向点获取的数据作为密钥(见图5),利用该密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国密SM4或DES算法)将密包解密,获得支付许可认证信息;

3)用户设备将确认的支付许可认证信息进行存储,再通过信息通道和设备通道反馈给银行设备;银行设备根据用户和监管方反馈的信息确定后续执行程序。

实施例2:

如图4所示,本发明银行支付许可认证信息的反馈验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银行设备向用户发出支付许可认证信息时,采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国密SM2或RSA算法)将支付许可认证信息加密为第一密包1;再将实时的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指针,根据地址指针在银行设备中设置的随机函数数据源中的指向点获取的数据作为密钥(见图5),利用该密钥对密包进行对称加密算法(国密SM4或DES算法)加密为第二密包2,将第二密包2和时间参数存储后组成短信3发送给用户和监管方;

2)用户设备接收到发自银行的第二密包2和时间参数的短信3,用户设备将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指针,根据地址指针在用户设备中设置的随机函数数据源中的指向点获取数据作为密钥(见图5),利用该密钥采用对称加密算法(国密SM4或DES算法)将第二密包2解密获得第一密包1,再对第一密包1进行非对称加密算法(国密SM2或RSA算法)解密获得支付许可认证信息;

3)用户设备将确认的支付许可认证信息进行存储,再通过信息通道和设备通道反馈给银行设备;银行设备根据用户和监管方反馈的信息确定后续执行程序。

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过程:

银行设备升级:

将银行支付许可认证信息的反馈验证方法编制的程序嵌入银行设备的业务流程中的转账、支付执行程序的前端;和用户设备配合重新升级用户信息,增添的主要内容有:非对称算法的银行端密钥、对称算法的随机函数数据源及它们的算法程序,以及电子证据数据库;为银行的注册程序中设置非对称密钥生成器、随机函数发生器。

为银行支付许可认证信息和身份认证设置了双因素多通道认证信息反馈,以提高认证信息的可靠性。

用户设备升级:

将用户设备唯一性识别信息MEID、银行帐号、手机卡SIM号以及配发的非对称密钥及其用户应用程序、对称算法的随机函数数据源及其算法程序以及用户端的电子证据数据库做绑定;用户应用程序除了需要手动操作输入的简单数据外,程序中包含的身份信息识别算法、加解密算法都是预先设计的自动执行操作程序,用户无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进一步叙述本发明具有的特征及原理:

非对称算法应用:利用非对称算法两个密钥的特点:既:利用非对称算法的两个密钥中的一个加密文件,另一个密钥可以解密,而两个密钥是不同的,且无法从其中的一个密钥推导、计算出另外一个密钥。利用非对称算法密钥的特点,不但可以构成了安全通信信道,还可以进行身份的认证。

非对称算法银行应用:银行利用非对称密钥加密发送给用户的信息只有用户的非对称密钥可以解开。反之,用户利用非对称密钥加密的信息发送给银行只有银行的非对称密钥可以解开。由此可见,即使信息被他人截获了也无法解密,没有利用价值。本发明就是依此来应对不法分子窃取资金的企图,由于泄露的银行用户信息中没有用户设备中的非对称密钥,也不可能推算出来。因此,不法分子虽然能够利用泄露的银行用户信息复制银行卡、用户设备(手机)卡、用户密码,但是,无法通过本发明设计的利用非对称算法进行的银行和用户之间的身份认证。所以,本发明所述的非对称算法在银行的应用,堵塞了不法分子利用泄露的银行用户信息,进行非法复制、从银行设备窃取资金的漏洞。

防注册信息泄露:银行设有密钥生成器,生成非对称的密钥对;用户注册时,将非对称秘钥对及其加解密算法程序分别以操作人员不可见的常用“盲配法”给银行和用户,是为了防止注册时密钥信息在密钥生成的源头上被操作人员收集、泄露。

非对称算法密钥与数字证书的区别:本发明所述的“每个用户和银行共用一对非对称密钥且不分公钥和私钥,不向外界公开”的特征,区别于数字证书的非对称密钥对的应用方法,(应用数字证书的技术方案,见本申请背景技术中所述的现有技术1)。因为典型的数字证书的应用是基于PKI架构(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既“公钥基础设施”,用户和银行各有一个证书,每个证书都有一对(两个)非对称密钥,必须将密钥中的一个作为公钥公开,还需要引入了认证中心(CA)作为第三方,认证中心网络用公钥来做验证身份的信息,显得繁复冗杂。另外,数字证书的使用要给认证机构(CA)支付昂贵的密钥验证费用,且需每两年做一次更新,增加了用户的经济负担。

本发明应用非对称算法,是鉴于银行和用户“一对一”的通信关系,双方注册认定,不向外界公开密钥使其安全性成倍提高。

银行用户相互的身份认证:

对称密钥身份验证法:所述的随机对称密钥身份认证是由银行采集的实时时间参数、依据该时间参数获取的加密和解密密钥、以及用加解密文件来验证加密密钥和解密密钥的一致性进行的身份验证的算法。具体实施方法:将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指针,根据地址指针在银行设备设置的随机函数数据源中的指向点获取的数据作为密钥来加密支付许可认证信息为密包发送给用户;用户接收到银行信息,将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指针,根据地址指针在用户设备设置的随机函数数据源中的指向点获取的数据作为密钥进行解密密包获得支付许可认证信息,利用了对称密钥一致性进行了注册信息的确认以及身份认证;

非对称密钥身份验证法:将实时的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指针经银行设备中设置的随机函数数据源获取的密钥加密支付许可认证信息为密包,再将密包和时间参数经非对称加密发送给用户;用户接收到银行信息,经非对称解密获得密包和时间参数,利用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经用户设备中设置的随机函数数据源获取的密钥解密密包,获得支付许可认证信息;利用了非对称密钥加解密文件的可行性进行注册信息的确认以及身份认证。

对称密钥随机化:用户注册时,为银行和每个用户设置了内容唯一的、且相同的两个随机数据源,分别存放在银行设备的银行随机数据源和存放在用户设备的用户随机数据源。为了防止银行发出的认证信息被非法截获后解密并利用,就要使每次密钥不相同。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将时间参数转换成地址,在随机函数数据源获取的密钥获取密钥,由于时间参数是一个不重复变量,因此,每个时间点获取的密钥就不同,从而实现了对称密钥每次不同目的。

电子证据数据库:在银行和用户设备中各设置了一个存储发送给和接收到对方信息的电子证据数据库,存储作为电子证据的数据,电子证据的数据至少包含时间参数、支付许可认证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的数据。电子证据数据库存储了银行和用户历次的支付许可和身份认证信息,可供查询、追溯当前和既往的信息。当发生抵赖行为或电子证据发生丢失、错误时,利用电子证据数据库中的地址、时序排列数据所对应信息内容可作为证据提供研判。

时间参数的同步:银行设备和用户设备中的时间参数接收网络校时信号同步,校时信号源自国家授时中心设置在北斗卫星上时间源发出的标准时间参数,或者源自国家授时中心设置在大地原点的长波无线电时间源发出的标准时间参数。

对抗伪基站:银行随机数据源和用户随机数据源具有自动同步更新使随机数据源数据动态变化的功能,按照预设的时间、运算方法进行操作使随机数据源数据发生变化;使随机数据源数据发生变化的操作至少包含:地址变换、数据变换、使数据的数据位发生变化的逻辑运算、算术运算、函数运算。

由于银行随机数据源和用户随机数据源具有自动同步更新使随机数据源数据动态变化的功能,伪基站制作者在泄露的银行用户注册信息中只能拷贝到静态的银行随机函数数据源,如果预设的动态更新时间很短(例如秒或毫秒级别),在拷贝和向伪基站重置数据的过程耗费的时间中,用户设备(手机中)的用户随机函数数据源早已更新过很多次了。所以,伪基站置入的银行随机函数数据库不能同步于用户的随机函数数据库,获取的对称密钥不一致,验证信息不能通过,建立不了伪基站和用户的通信联系,有效地对抗了利用伪基站进行欺诈活动。

设置安全监管通道:银行和监管者之间设置了一个监管通道,银行通过监管通道向监管方发送用户的支付许可认证信息,接收到监管方的反馈信息后,确定支付许可的程序执行。监管方可以是用户授权的信任人、企业内部的资金管理老总、还可以是部门或国家设置的信息安全单位(例如公安部门的防欺诈数据中心)。

(1)防电信欺诈:当前,利用电信手段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冒充社保电力工作人员、伪造汽车、房产以及获奖退税,冒充熟人等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为了防止或减少上当受骗的被害人损失,相关部门对银行设备(主要是ATM机和POS机)转账支付制定了一个“延时支付(24小时)”的政策,以留给被害人“觉醒悔悟”时间,从目前其政策的执行效果来看,防电信诈骗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也带来了“延时支付”使大量资金流转速度、货物流转速度降低的弊端,给经济社会带来非常不利影响。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设计了一个银行和监管者之间的安全监管通道,可由用户选定。监管方有对用户转账、支付信息进行辨识、认可和制止的职责,基于“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思维逻辑,监管方发现、识别、揭露出电信诈骗者所设的骗局的概率大大高于被害人经过一定时间“觉醒悔悟”概率,能够有效防止上当受骗,及时制止被害人的经济损失。监管方和监管通道的设置还可以减少不需要“延时支付”用户群体,在防骗局、提高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金和货物的周转速度。

(2)防资金挪用:企事业单位可以设置资金安全监管通道,当有相关人进行转账支付时,银行和资金监管负责人互动就可确认转账支付的实施与否,这种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资金监管方式不但提高了资金监管工作的信息化,便捷化,还能够有效地防止相关人员私自挪用资金的非法行为。

(3)带来便捷:用户委托他人在银行设备上进行转账支付、提取现金的操作,可以将自己的银行卡及密码提供给受托人,银行设备把转账支付信息发送到用户设备(手机),用户确认了转账支付的数据(账号、转账或提现的额度等),通过通信通道将确认数据反馈给银行,再将设备通道的确认数据转告受托人,受托人在银行设备上输入确认数据,银行设备执行转账支付的操作程序。

用户反馈信息的防伪甄别:

为银行支付许可认证信息和身份认证设置了双因素多通道用户反馈信息通道,用户反馈信息通道至少包含有:银行和用户之间的通信通道、银行和用户之间的设备通道、银行和用户监管方的通信通道。

认证通过的条件是:

规定时限内银行收到并确认是由客户经信息通道反馈认定数据Crd,通过银行的前置设备或网络操作界面进行操作反馈到银行的认定数据Drd。

认证信息中的否认数据至少包含了经信息通道反馈的否认数据Dno,以及经报警信息通道的报警数据Ad,客户通过通信信道将Dno数据反馈到银行;客户可通过通信信道将Ad数据立即反馈到银行,通知银行停止执行支付转账程序,又可通过报警通道报送至相关安全监管部门或监管人。

认证不通过的条件是:

银行收到并认定是由客户经通信信道反馈的否认数据Dno:

——有可能是有人利用复制卡在执行支付转账操作,以及经报警信息通道报送至相关安全监管部门或监管人的报警数据Ad。

在规定时限内银行没有收到客户任何反馈信息:

——有可能是复制者利用复制的银行卡在操作,也有可能是利用丢失、窃取的银行卡获取或者猜测到密码后进行的操作。两种可能的情况下都说明其持卡人没有真正的银行卡客户的通信手段,接收不到银行发出的认证信息,所以也就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银行反馈认证信息,认证不能通过,银行终止支付转账程序的执行。

银行收到客户反馈的认定数据Crd或Drd不正确:

——有可能是熟悉认证过程的入利用复制卡、窃取卡、丢失卡在银行设备上进行支付转账操作做的试探性数据输入,当认定数据是固定的内容时这种试探往往能够凑效。本技术方案的认定数据Crd或Drd是随机数,每次认证信息中的认证数据都不一样,用这种试探性数据输入手法在规定的时限内获得成功的几率非常小。

认证信息反馈过程还有:客户做反馈操作时超过了预设的时限、以及客户做反馈操作时改正数据输入错误的次数超过了预设次数限制的两项条件限制,增强了认证过程的防伪强度。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银行设备是具备支付转账支付功能的设备,其中包含有ATM机、POS机、网上银行操作界面所对应的银行后台设备。用户设备包含:固定和移动的、有线和无线通讯功能的电子设备,至少包含手机、电脑、移动终端设备、固定/移动转接的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支付许可认证信息是:短信信息、QQ信息、微信信息、电话电报信息、传真信息的单项或多项的组合;支付许可数据包含转账支付的账号、资金额度、提取现金额度和次数;支付许可的验证码是固定或随机变化数据:包含了:数字、字符、字母、文字、算式、答题,还包含有图形图像、音视频的多媒体信息——它们的单个数据或多项数据的组合。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