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AutoCAD的平面视距分析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22795阅读:14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AutoCAD的平面视距分析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视距分析方。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AutoCAD的平面视距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视距是保证公路行车安全的一项重要设计指标,是公路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指标之一。驾驶人从发现障碍物开始到决定采取某种措施的这段时间段内汽车沿路面所行驶的最短行车距离,称为视距。因此,公路沿线的每一车道应有足够的视距,使驾驶员能及时察觉潜在的危险,并做出正确反应,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安全评价技术是道路安全保障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处于设计、施工及运营中的公路工程项目、交通工程项目或任何与公路用户有关的工程项目正式地进行视距检查与评价,以发现项目潜在的视距不足路段和消除由此引起的安全隐患的一种安全保障技术。

行车视距可分为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应使驾驶员能看到前方一定距离的道路路面,以便及时发现路面上有障碍物或对向来车,使汽车在一定的车速下能及时制动或避让,从而避免事故。

行车视距检验的常规方法主要有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和几何作图法(绘制视距包络图)等,这些方法简便实用,前者能检验曲线上某一位置处平面视距是否满足要求,后者可以较精确的确定平曲线(或竖曲线)上影响视距的范围。用几何作图法不但能确定最大横净距,还可以确定任意平曲线上任意桩号的横净距,而解析法只能确定圆曲线的最大横净距,因此,从普遍适用性来看几何作图法更有优越性。

手工绘制视距包络图繁琐复杂,计算工作量大,需要人工绘制多条视距线,绘图速度慢,效率低,累计误差影响行车视距检查的准确性。若通过编程软件,与AutoCAD在同一处理空间运行,实现指定参数后自动完成视距包络图的绘制,可节省大量工作时间,提供工作效率。

在道路设计中,由于受到地形、构造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需要采用较小的平曲线半径,但当平曲线半径小于一定值时,需要检查曲线内侧的最大横净距是否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如果有阻碍视线的障碍物,就要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视距横净距的计算通常采用的是最大横净距法,最大横净距法是采用最大横净距的有关计算公式,计算某弯道内侧应清除的最大值。由于弯道上每个断面的清除值是不一样的,如果整个弯道均以此值来进行清除,势必造成工程上的浪费。应采用一种较为简便的计算方法计算行车轨迹线上任意一点的横净距值,绘制视距包络图,对弯道内侧进行清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实现了指定控制参数后自动完成视距包络图绘制的基于AutoCAD的平面视距分析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AutoCAD的平面视距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初始化CAD软件的绘图环境,包括:设置当前图层、关闭CAD绘图环境中的正交和捕捉以及将CAD变量指针指向模型空间;

2)生成视点轨迹曲线,所述曲线线型实体为多段线,若得到的线型实体非多段线,则结束程序,并提示:请转化为多段线,然后进入下一步骤,否则进入下一步骤;

3)得到视点轨迹曲线的起点、终点和视点轨迹曲线总长度参数;

4)在交互界面输入参数:视距包络线拟合精度、行车视距和视线生成间距;

5)得到第一组直线L1的起点stpt0和第一组直线L1的终点edpt0;

6)设定循环次数T:循环次数T=fix[(视点轨迹曲线总长度-行车视距)/视距包络线拟合精度],并循环如下内容:

(1)得到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和第二组直线L2的终点edpt1;

(2)得到第一组直线L1与第二组直线L2的交点,所述的交点为行车视线交点;

(3)重新定义第一组直线L1:即设定第一组直线L1的起点stpt0=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第一组直线L1的终点edpt0=第二组直线L2的终点edpt1;

(4)重新定义第二组直线L2:即设定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为第一组直线L1的起点stpt0向后延伸长度为视距包络线拟合精度的长度后的那一点,设定第二组直线L2的终点edpt1为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沿视点轨迹曲线向后延伸长度为行车视距的长度后的那一点;

(5)得到重新定义的第一组直线L1与第二组直线L2的交点为行车视线交点;

(6)循环T次,依次得到所有的行车视线交点,并将行车视线交点依次存入Plist点列表中;

7)将CAD软件中的绘图图层设置为视距曲线,采用CAD软件中的Pline命令恢复Plist列表中的各点,即得到视距包络线。

步骤5)所述的第一组直线L1的起点(stpt0)为视点轨迹曲线的起点,第一组直线L1的终点edpt0为视点轨迹曲线上的起点stpt0沿所述视点轨迹曲线向后延伸长度为行车视距长度后的那一点。

步骤6)第(1)步所述的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为:从视点轨迹曲线上的起点stpt0向后延伸长度为视距包络线拟合精度长度后的那一点,所述第二组直线L2的终点edpt1为:从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沿视点轨迹曲线向后延伸长度为行车视距长度后的那一点。

步骤6)第(6)步所述的循环过程中,每间隔长度为视线生成间距的长度时,便将循环中的第一组直线L1和第二组直线L2绘制出来,以便设计者对行车视线进行检验。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AutoCAD的平面视距分析方法,采用AUTOCAD内置的lisp语言进行编程,绘制出需要进行视距检查的平曲线上的视距包络图,验证曲线内侧净距是否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适用于基于CAD模式下开发的路线设计方法,点击设计轨迹线即可得到视距包络线,不仅直观并且计算精度高。实现了指定控制参数后自动完成视距包络图的绘制。本发明行车视距分析方法充分发挥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绘图功能,提高设计质量,确保道路运营安全,方法易学易用,执行速度快,灵活性强,适合于工程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基于AutoCAD的平面视距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基于AutoCAD的平面视距分析方法中的绘制视距视线的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基于AutoCAD的平面视距分析方法做出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AutoCAD的平面视距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和绘图能力,可以快捷方便的绘制出需要进行视距检查的平曲线上的视距包络图,验证曲线内侧净距是否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基于AutoCAD的平面视距分析方法,通过vlisp语言对CAD进行二次开发,以设计图中已绘制完成的平曲线为基础,对平曲线进行视距的检验方法。本发明的一种基于AutoCAD的平面视距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初始化CAD软件的绘图环境,包括:设置当前图层、关闭CAD绘图环境中的正交和捕捉以及将CAD变量指针指向模型空间;

2)生成视点轨迹曲线,所述曲线线型实体为多段线,若得到的线型实体非多段线,则结束程序,并提示:请转化为多段线,然后进入下一步骤,否则进入下一步骤;

3)得到视点轨迹曲线的起点、终点和视点轨迹曲线总长度参数;

4)在交互界面输入参数:视距包络线拟合精度、行车视距和视线生成间距;

5)得到第一组直线L1(即第一条行车视线)的起点stpt0和第一组直线L1的终点edpt0;所述的第一组直线L1的起点stpt0为视点轨迹曲线的起点,第一组直线L1的终点edpt0为视点轨迹曲线上的起点(stpt0)沿所述视点轨迹曲线向后延伸长度为行车视距长度后的那一点。

6)设定循环次数T:循环次数T=fix[(视点轨迹曲线总长度-行车视距)/视距包络线拟合精度],并循环如下内容:

(1)得到第二组直线L2(即第二条行车视线)的起点stpt1和第二组直线L2的终点edpt1;所述的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为:从视点轨迹曲线上的起点stpt0向后延伸长度为视距包络线拟合精度长度后的那一点,所述第二组直线L2的终点edpt1为:从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沿视点轨迹曲线向后延伸长度为行车视距长度后的那一点。

(2)得到第一组直线L1(stpt0,edpt0)与第二组直线L2(stpt1,edpt1)的交点,所述的交点为行车视线交点;

(3)重新定义第一组直线L1(即第一条行车视线):即设定第一组直线L1的起点(stpt0)=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第一组直线L1的终点edpt0=第二组直线L2的终点edpt1;

(4)重新定义第二组直线L2(即第二条行车视线):即设定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为第一组直线L1的起点stpt0向后延伸长度为视距包络线拟合精度的长度后的那一点,设定第二组直线L2的终点edpt1为第二组直线L2的起点stpt1沿视点轨迹曲线向后延伸长度为行车视距的长度后的那一点;

(5)得到重新定义的第一组直线L1(stpt0,edpt0)与第二组直线L2(stpt1,edpt1)的交点为行车视线交点;

(6)循环T次,依次得到所有的行车视线交点,并将行车视线交点依次存入Plist点列表中;所述的循环过程中,每间隔长度为视线生成间距的长度时,便将循环中的第一组直线L1和第二组直线L2绘制出来,以便设计者对行车视线进行检验。

7)将CAD软件中的绘图图层设置为视距曲线,采用CAD软件中的Pline命令恢复Plist列表中的各点,即得到视距包络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