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订单拆分发货系统及拆分发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21757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订单拆分发货系统及拆分发货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商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订单拆分发货系统及拆分发货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电子商务中,电商平台与erp软件商合作,由电商平台提供数据接口到给erp软件,erp软件根据商家在电商平台上的唯一认证信息,获取电商平台上的订单数据,进行备货发货,然后erp软件通过电商平台提供的行为回调接口,将发货信息同步至电商平台。这样,商家就可以通过操作erp软件从而实现对平台订单的处理发货等行为。

但是,在上述过程中,如果某个订单包含的某个sku商品的数量库存暂时缺失,或者因为仓库调度问题短时无法到位,从而整个订单将无法进行发货处理,整个订单状态为未发货状态。如果商家等待货物齐全进行发运,则发货时间过长,商家信誉和客户体验会受到影响,同时商家存在整单延迟处罚的风险。例如:买家a在商家b店铺购买同款耐克篮球训练服20件,商家在c仓库的库存有10件,d仓库有15件,这样商家可能需要先调度库存,集齐20件后整批发货,这样必然会影响发货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订单拆分发货系统及拆分发货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集齐货物再进行发货导致发货时间滞后、影响商家信誉和客户体验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订单拆分发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订单信息,提取订单信息中订单商品的商品ID及与商品ID相对应的订单数量和收货地址;

S2、根据收货地址判断能够发货的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获取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的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将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按库存量递减进行排序;

S3、按可发货仓库的排序依次发货,且当前可发货仓库内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不足时,则不足的订单商品由排序于当前可发货仓库的后一位可发货仓库进行发货。

优选的,所述步骤S1还包括根据商品ID判断该订单商品是否为可拆单商品,若为可拆单商品则进入步骤S2,否则按单一订单发货。

优选的,所述步骤S2包括:

S21、判断与收货地址的距离最近的两个可用仓库;

S22、获取上述两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若上述两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之和大于或等于订单数量,则判断与收货地址的距离最近的两个可用仓库为可发货仓库,若上述两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小于订单数量,则上述两个可用仓库为待发货仓库并进入步骤S23;

S23、获取剩余可用仓库中与收货地址的距离最近的一个可用仓库及其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若该一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与所有待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之和大于或等于订单数量,则判断该一个可用仓库和所有待发货仓库均为可发货仓库,若该一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与所有待发货仓库的库存量之和小于订单数量,则判断该一个可用仓库为待发货仓库并进入步骤S24;

S24、重复步骤S23至待发货仓库均形成为可发货仓库;

S25、将形成的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按其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递减进行排序。

优选的,所述步骤S2还包括:

S20、判定与收货地址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的所有仓库为可用仓库,获取可用仓库的数量,若可用仓库的数量小于两个或所有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之和小于订单数量,则形成提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步骤S3包括:

S31、由排序首位的可发货仓库进行发货,若其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大于等于订单数量,则按订单数量形成总订单包裹并按总订单包裹进行发货,若其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小于订单数量,则按订单数量形成一个子订单包裹并进入步骤S32;

S32、不足数量的订单商品由排序下一位的可发货仓库发货,若下一位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大于等于不足数量,则按订单商品的不足数量形成下一个子订单包裹并进入步骤S34,若下一位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小于不足数量,则按下一位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形成一个子订单包裹,并进入步骤S33;

S33、重复步骤S32,直至该订单数量的订单商品全部形成子订单包裹;

S34、按形成的子订单包裹由对应的可发货仓库进行发货。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订单拆分发货系统,包括:

订单信息获取模块,其用于获取订单信息,提取订单信息中订单商品的商品ID及与商品ID相对应的订单数量和收货地址;

库存量获取模块,根据收货地址判断能够发货的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获取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的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将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按库存量递减进行排序;

发货模块,其用于按可发货仓库的排序依次发货,且当前可发货仓库内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不足时,则不足的订单商品由排序于当前可发货仓库的后一位可发货仓库进行发货。

优选的,所述订单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根据商品ID判断该订单商品是否为可拆单商品,若为可拆单商品则进入库存量获取模块,否则按单一订单发货。

优选的,所述库存量获取模块包括:

第一判断单元,其用于判断与收货地址的距离最近的两个可用仓库;

第二判断单元,其用于获取上述两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若上述两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之和大于或等于订单数量,则判断与收货地址的距离最近的两个可用仓库为可发货仓库,若上述两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小于订单数量,则上述两个可用仓库为待发货仓库并进入第三判断单元;

第三判断单元,其用于获取剩余可用仓库中与收货地址的距离最近的一个可用仓库及其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若该一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与所有待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之和大于或等于订单数量,则判断该一个可用仓库和所有待发货仓库均为可发货仓库,若该一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与所有待发货仓库的库存量之和小于订单数量,则判断该一个可用仓库为待发货仓库并进入循环判断单元;

循环判断单元,其用于重复第三判断单元至待发货仓库均形成为可发货仓库;

排序单元,其用于将形成的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按其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递减进行排序。

优选的,所述库存量获取模块还包括可用仓库筛选单元,其用于判定与收货地址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的所有仓库为可用仓库,获取可用仓库的数量,若可用仓库的数量小于两个或所有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之和小于订单数量,则形成提示信息。

优选的,所述发货模块包括:

第一订单形成单元,其用于设定由排序首位的可发货仓库进行发货,若排序首位的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大于等于订单数量,则按订单数量形成总订单包裹并按总订单包裹进行发货,若排序首位的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小于订单数量,则按订单数量形成一个子订单包裹并进入第二订单形成单元;

第二订单形成单元,其用于设定不足数量的订单商品由排序下一位的可发货仓库发货,若下一位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大于等于不足数量,则按订单商品的不足数量形成下一个子订单包裹并进入发货单元,若下一位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小于不足数量,则按下一位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形成一个子订单包裹,并进入循环订单形成单元;

循环订单形成单元,其用于重复第二订单形成单元,直至该订单数量的订单商品全部形成子订单包裹;

发货单元、按形成的子订单包裹由对应的可发货仓库进行发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根据订单商品的收货地址判断可发货仓库,并根据可发货仓库的库存量进行排序,当库存量不足时,其可根据排序顺序依次进行发货,直至满足订单数量,其有利于保证不同的可发货仓库同时进行发货,避免了时间浪费,而且按库存量排序发货,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出货次数,减少物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订单拆分发货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步骤S2的子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步骤S3的子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订单拆分发货系统的连接框图;

图5是本发明的库存量获取模块的连接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发货模块的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3,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订单拆分发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订单信息,提取订单信息中订单商品的商品ID及与商品ID相对应的订单数量和收货地址;

具体的,本实施例将订单信息设为至少由商品ID、订单数量、收货地址组成,从而便于信息的提取。

其中,由于部分商家的商品只有一个仓库,其不存在进行拆单的状况,为了避免其占用资源,本实施例所述步骤S1还包括根据商品ID判断该订单商品是否为可拆单商品,若为可拆单商品则进入步骤S2,否则按单一订单发货,即在商家注册时,需要获取商家的仓库信息,若商家只有一个仓库或商家仅仅同意单仓库发货,则判定该商家销售的商品为非拆单商品,非拆单商品均按单一订单发货,其按现有的常规方式发货。当商家有两个或多个仓库时,其商家同意可分别发货时,则该商家的商品为可拆单商品。

S2、根据收货地址判断能够发货的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获取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的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将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按库存量递减进行排序;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步骤S2还包括:

S20、判定与收货地址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的所有仓库为可用仓库,获取可用仓库的数量,若可用仓库的数量小于两个或所有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之和小于订单数量,则形成提示信息。

由于距离收货地址过远的仓库易导致物流成本剧增,且易导致物流资源的浪费,故不同的仓库均针对设定范围的地区进行发货,即将位于收货地址设定范围内的仓库为可用仓库,所有订单商品均由可用仓库进行发货。当可用仓库只有一个时,则说明无法进行拆单,则形成提示信息,具体形成可用仓库个数为一的提醒信息,以提醒操作者其只能按常规方式进行发货,或者通过人工协调调货;当所有可用仓库内的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之和低于订单数量时,其形成可用仓库库存量不足的提示信息,以提醒操作者注意,避免其未能及时发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有两种判定可发货仓库的方式,一种为判定设范围内的所有可用仓库均为可发货仓库,然后获取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的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将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按库存量递减进行排序;第二种方式为按步骤S21~S24进行判定。本实施例第一种判定方式可在一定条件下减少发货次数,进而减少运输成本,而第二种判定方式则能够在大部分实际状况下缩短运输距离以降低运输成本,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用,本实施例优选采用第二种判定方式。

S21、判断与收货地址的距离最近的两个可用仓库;

由于收货地址与发货仓库的距离直接影响发货的速度和运费,故本实施例确定可用仓库后,在可用仓库中首先选取与收货地址最近的两个可用仓库进行,以保证较高的发货速度和较低的运输成本。

S22、获取上述两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若上述两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之和大于或等于订单数量,则判断与收货地址的距离最近的两个可用仓库为可发货仓库,若上述两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小于订单数量,则上述两个可用仓库为待发货仓库并进入步骤S23;

实际应用时,影响拆单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订单数量,为了保证可用仓库内的库存量能够满足订单数量的要求,本实施例将距离收货地址最近的两个可用仓库的库存量之和与订单数量进行比较,若其库存量之和能够满足订单数量的需求,则设定上述两个可用仓库为可发货仓库,即确定由可发货仓库进行发货;当其库存量之和不能够满足订单数量的需求时,则进入步骤S23进行调货。

S23、获取剩余可用仓库中与收货地址的距离最近的一个可用仓库及其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若该一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与所有待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之和大于或等于订单数量,则判断该一个可用仓库和所有待发货仓库均为可发货仓库,若该一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与所有待发货仓库的库存量之和小于订单数量,则判断该一个可用仓库为待发货仓库并进入步骤S24;

具体为在剩余的可用仓库中获取一个与收货地址距离较小的可用仓库,然后比较三个可用仓库的库存量之和是否能够满足订单需求,若能满足需求则上述三个可用仓库为可发货仓库,不能满足需求则进入步骤S24。

S24、重复步骤S23至待发货仓库均形成为可发货仓库;

其主要是循环步骤S23,当三个可用仓库的库存量之和不能能够满足订单需求时,则再次在剩余的可用仓库中获取一个与收货地址距离较小的可用仓库,在比较四个可用仓库的库存量之和是否满足订单需求,若满足订单需求,则四个可用仓库为可发货仓库,否则获取第五个仓库,依次类推,直至满足订单商品的数量要求。

S25、将形成的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按其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递减进行排序。

满足订单商品的数量后,则形成有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本实施例根据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内的库存量进行递减排序。

S3、按可发货仓库的排序依次发货,且当前可发货仓库内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不足时,则不足的订单商品由排序于当前可发货仓库的后一位可发货仓库进行发货。

实际发货时,为了避免由多个较少量库存的可发货仓库发货,从而导致增加整体发货次数,其易导致发货成本增加和发货效率降低,故本实施例将至少可发货仓库按其库存量进行排序,以排序顺序进行发货,从而保证发货效率。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步骤S3包括:

S31、由排序首位的可发货仓库进行发货,若其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大于等于订单数量,则按订单数量形成总订单包裹并按总订单包裹进行发货,若其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小于订单数量,则按订单数量形成一个子订单包裹并进入步骤S32;

S32、不足数量的订单商品由排序下一位的可发货仓库发货,若下一位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大于等于不足数量,则按订单商品的不足数量形成下一个子订单包裹并进入步骤S34,若下一位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小于不足数量,则按下一位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形成一个子订单包裹,并进入步骤S33;

S33、重复步骤S32,直至该订单数量的订单商品全部形成子订单包裹;

S34、按形成的子订单包裹由对应的可发货仓库进行发货。

其具体为按可发货仓库的库存量由多至少依次形成订单,其有利于保证形成较少的子订单包裹,进而减少发货次数,而且在实际购物时,对于数量较少的订单商品可直接选取离收货地址距离较近的可发货仓库形成总订单包裹发货,其有利于降低大部分为数量较少的订单的运输成本。

同时,如图4~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订单拆分发货系统,包括订单信息获取模块1、库存量获取模块2和发货模块3。其中,

获取模块1用于获取订单信息,提取订单信息中订单商品的商品ID及与商品ID相对应的订单数量和收货地址;其中,所述获取模块1还用于根据商品ID判断该订单商品是否为可拆单商品,若为可拆单商品则进入库存量获取模块2,否则按单一订单发货。

库存量获取模块2用于根据收货地址判断能够发货的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获取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的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将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按库存量递减进行排序;

发货模块3用于按可发货仓库的排序依次发货,且当前可发货仓库内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不足时,则不足的订单商品由排序于当前可发货仓库的后一位可发货仓库进行发货。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库存量获取模块2包括可用仓库筛选单元21、第一判断单元22、第二判断单元23、第三判断单元24、循环判断单元25、排序单元26。其中,

可用仓库筛选单元21用于判定与收货地址的距离在设定范围内的所有仓库为可用仓库,获取可用仓库的数量,若可用仓库的数量小于两个或所有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之和小于订单数量,则形成提示信息;

第一判断单元22用于判断与收货地址的距离最近的两个可用仓库;

第二判断单元23用于获取上述两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若上述两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之和大于或等于订单数量,则判断与收货地址的距离最近的两个可用仓库为可发货仓库,若上述两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小于订单数量,则上述两个可用仓库为待发货仓库并进入第三判断单元24循环判断单元25;

第三判断单元24用于获取剩余可用仓库中与收货地址的距离最近的一个可用仓库及其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若该一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与所有待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之和大于或等于订单数量,则判断该一个可用仓库和所有待发货仓库均为可发货仓库,若该一个可用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与所有待发货仓库的库存量之和小于订单数量,则判断该一个可用仓库为待发货仓库并进入循环判断单元25;

循环判断单元25用于重复第三判断单元24至待发货仓库均形成为可发货仓库;

排序单元26用于将形成的至少两个可发货仓库按其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递减进行排序。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发货模块3包括第一订单形成单元31、第二订单形成单元32、循环订单形成单元33、发货单元34。其中,

第一订单形成单元31用于设定由排序首位的可发货仓库进行发货,若排序首位的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大于等于订单数量,则按订单数量形成总订单包裹并按总订单包裹进行发货,若排序首位的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小于订单数量,则按订单数量形成一个子订单包裹并进入第二订单形成单元32;

第二订单形成单元32用于设定不足数量的订单商品由排序下一位的可发货仓库发货,若下一位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大于等于不足数量,则按订单商品的不足数量形成下一个子订单包裹并进入发货单元34,若下一位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小于不足数量,则按下一位可发货仓库内该订单商品的库存量形成一个子订单包裹,并进入循环订单形成单元33;

循环订单形成单元33用于重复第二订单形成单元32,直至该订单数量的订单商品全部形成子订单包裹;

发货单元34用于按形成的子订单包裹由对应的可发货仓库进行发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根据订单商品的收货地址判断可发货仓库,并根据可发货仓库的库存量进行排序,当库存量不足时,其可根据排序顺序依次进行发货,直至满足订单数量,其有利于保证不同的可发货仓库同时进行发货,避免了时间浪费,而且按库存量排序发货,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出货次数,减少物流成本。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