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运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111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配电网运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计算负荷用户的差异化用电成本;

S2根据S1中的计算结果,与用户签订基于差异化用电成本的供用电协议;

S3采用基于期望负荷率滚动校正的实时电价定价方法,在各电价调节时间段内,对配电网负荷进行动态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用户的差异化用电成本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Ci(Tb(j))为电力用户i在调节周期Tb(j)内的用电成本;Cib为按实时电价统计的用电成本;Cir为用户i从售电公司获得的补偿其响应负荷调节需求的收益或不响应调节需求的惩罚成本;Cic为用户i从售电公司获得的补偿其可中断负荷被切除的收益;αir和αic分别为售电公司是否对用户i进行差异化用电成本统计,等于1表示统计,等于0表示不统计;pi(t)为需求侧用户i的实时有功负荷;m(t)为实时电价;tbsj和tbej分别为第j个负荷率调节周期Tb(j)的首末时刻;βr和βc分别为用户响应负荷调节或切除需求的电价优惠权重;c(Tb(j))为需求侧可调节负荷在调节周期Tb(j)内的调节比例;γi(Tb(j))为计算用户i可调节负荷在调节周期Tb(j)内的优惠或惩罚成本的权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基于期望负荷率滚动校正的实时电价定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301、采用需求侧负荷的电价响应特性模型,计算在当前配电网负荷率的调节周期Tb(j)的电价

S302、采用描述价格型负荷的电价响应特性模型计算作用下的需求侧负荷调节量

S303、采用Tb(j)周期的需求侧负荷和分布式并网功率的预测值结合Tb(j)周期负荷需求的电价响应估计量计算进行Tb(j)周期的负荷率

S304、计算消除Tb(j)周期负荷率估计值与期望负荷率ηexp之间偏差的修正后电价估计值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γi(Tb(j))计算公式如下:若则有

或者

则有

式中sgn(x)为符号函数,若x≥0,sgn(x)=1,若x<0,sgn(x)=–1。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当前配电网负荷率的调节周期Tb(j)的电价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t)为实时电价;Mref为实时电价的参考基准值;tbs(j-1)和tbe(j-1)分别为第j-1个负荷率调节周期Tb(j-1)的首末时刻;∑pi(t)表示用户的负荷总需求;ηEmax和ηEmin分别为利用电价调节负荷率的期望上限和下限;Ppb为配变有功容量;mmax和mmin分别为实时电价取值的上限和下限;

所述需求侧负荷调节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ref为负荷调节量的参考基准值;表示用户负荷需求总合在Tb(j)周期的预测值;mup和mlow分别为价格型负荷对电价变化无响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用于反映各负荷用户在Tb(j)周期对电力的迫切需求程度;f1[m(t)/Mref–mup]和f2[mlow–m(t)/Mref]可根据用户负荷的电价响应ΔpL/Pref及其与之对应电价调节量

采用数值拟合方法确定f1函数或f2函数:

所述Tb(j)周期的负荷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所述修正后电价估计值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ε为描述期望负荷率ηexp上下浮动范围的偏差。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运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概率估计周期Tb(j)内协议可调节负荷的调节比例

式中ηr为负荷率预防控制启动的负荷率设定值;n2为与售电公司签署提供可调节负荷的用户数量;Pic为与电力公司签订提供负荷可调节操作用户i承若的可调节有功负荷大小;Ri表示负荷可调节协议用户i在Tb(j)周期的实际调节负荷占协议所承若调节负荷总量的比例;f(Ri)为满足正态分布N[c(Tb(j),σ2)]的Ri分布概率。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运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周期Tb(j)内协议可中断负荷的用户数,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ηc为启动负荷率校正控制的负荷率设定值;n3为所确定的拟切除可中断负荷的协议用户数;Pic为与电力公司签订提供负荷可中断操作用户i承若的可中断有功负荷大小。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营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配电网基于用电成本差异化的运营方法的优化,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建立售电公司在Tb(j)周期内的最优运营目标函数;

利用粒子群寻优算法求解负荷率调节周期Tb(j)内的最优电价、可调节负荷调节比例和可切除负荷调节量;

确定售电公司基于需求侧差异化用电成本主动运营的电价运营范围、可调节负荷和可中断负荷量的构成比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优运营目标函数如下:

式中n为需求侧负荷用户数量;pg(t)输电网的实时功率;m1(t)为输电网的购电电价;Lpj为配网线路总长度,rpj为线路单位长度造价;Ppb为系统配电容量,ppj为单位配电容量造价,qpj为其它信息设施改造费用,xpy为运维成本折算系数;m2(t)为分布式电源并网功率电价;fps为每千克排放所需要的碳排放费;0.89是基于相关数据统计所折算的火电能源每生产1千瓦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单位kg;Wtotal表示传统发电能源的发电量,可用输电网的下网能量等效;

所需满足的等式和不等式约束条件如下: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运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荷率调节周期Tb(j)内的最优电价、可调节负荷调节比例和可切除负荷调节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式一至式十一各状态变量进行初始值赋值;

依据式十二,设向量xi为寻优粒子,其分量xij(j=1,2,3)分别表示实时电价、可调节负荷调节比例和可切除负荷调节量,随机生成寻优空间Sn中m个粒子的初始分量xij(0)(i=1,…,m),基于配电网需求侧负荷预测值和分布式电源并网功率预测值,利用粒子群寻优算法求解。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