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29464阅读:780来源:国知局
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配电自动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配电网主站系统建设过程中,配电网网络模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是各个配电网分析应用模块赖以实用化的前提和基础。当前在建设配电网主站时,其基础性的配电网图模主要从地理信息系统(gis)或生产管理系统(pms)导入,但在模型导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校核手段,难以从整体上确保导入的网络模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方法和系统,从整体上确保导入的网络模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一种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离线环境下,在导入阶段对配电网图模的模型文件中各类设备基本属性进行校核,对各个基本属性定位到具体的模型文件的位置;

(2)在离线环境下,对导入时的配电网图模的图形和模型进行关联校验生成网络拓扑,根据所述网络拓扑对配电网图模的拓扑连接状态进行校核;

(3)在离线环境下,对配电网图模的模型文件和图形文件进行互校验,获取模型文件和图形文件的差异并进行修正,确保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

一种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系统,包括:

属性校核模块,用于在离线环境下,在导入阶段对配电网图模的模型文件中各类设备基本属性进行校核,对各个基本属性定位到具体的模型文件的位置;

网络拓扑校核模块,用于在离线环境下,对导入时的配电网图模的图形和模型进行关联校验生成网络拓扑,根据所述网络拓扑对配电网图模的拓扑连接状态进行校核;

图模互校核模块,用于在离线环境下,对配电网图模的模型文件和图形文件进行互校验,获取模型文件和图形文件的差异并进行修正,确保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

上述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方法和系统,在配电网图模导入阶段进行基本属性校核,拓扑可视化的图模关联校核、针对配电网图模一致性与完整性的图模整体一致性校核,实现了配电网图模离线环境下的一致性校验,从整体上确保导入的网络模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方法流程图;

图2是一实例的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方法逻辑框图;

图3是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本发明的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方法和系统的实施例。

参考图1,图1是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方法流程图,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离线环境下,在导入阶段对配电网图模的模型文件中各类设备基本属性进行校核,对各个基本属性定位到具体的模型文件的位置;

作为实施例,所述步骤(1)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解析离线环境下的模型文件,对模型文件中的对象进行抽取,获取各类设备的基本属性的必填信息;根据所述必填信息依次检查、校核每个设备对象;对未校核通过的设备对象的相关记录信息进行集中描述,定位到模型文件中的具体位置;

进一步地,对校核未通过的设备对象进行提示,并形成一个配电网图模的基本属性校核报告;其中,所述基本属性校核报告中记录校核未通过的各类设备基本属性的各个属性,且定位到模型文件的具体位置。

通过离线环境下进行配电网图模导入的预检查,对没有校核通过的模型进行提示、定位,方便运维人员进行排查;主要用于模型修改或校核需求变化时,再次进行模型基本属性校核。

步骤(2),在离线环境下,对导入时的配电网图模的图形和模型进行关联校验生成网络拓扑,根据所述网络拓扑对配电网图模的拓扑连接状态进行校核;

作为实施例,所述步骤(2)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在配电网图模导入时,对配电网图模进行预检测,通过馈线模型生成可视的图形化网络拓扑图;在配电网图模导入后,对网络拓扑图的一张单线图模型进行检测,确定本馈线的拓扑连接情况。

通过在基于离线环境下图形和模型的关联校验,实现离线模式下生成网络拓扑;用于模型拓扑关系修改时,再次进行模型拓扑关系检测。

步骤(3),在离线环境下,对配电网图模的模型文件和图形文件进行互校验,获取模型文件(cim/xml)和图形文件(svg)的差异并进行修正,确保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

作为实施例,所述步骤(3)的过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3.1),同步解析离线环境下的配电网图模的模型文件和图形文件;

(3.2)从模型文件中解析出参与拓扑关系的设备信息,并建立图元集合及图元之间的关系信息;

(3.3)从图形文件解析出各个图元包含的模型对象集合及模型对象之间的拓扑关系;

(3.4)根据图元集合和模型对象集合进行模型文件和图形文件之间的双向比对,对配电网图模进行一致性互校核;

对于双向比对的方法,可以以模型文件的图元集合为基准,分析图形文件的差异性;以图形文件的模型对象集合为基准,分析模型文件的差异性;

对于对配电网图模进行一致性互校核的方法,可以根据所述双向比对的比对结果,形成一份馈线图模一致性互校核分析报告,用于从图形和模型两个方面检测配电网图模中的设备对象缺失或多余的情况;

进一步地,还可以根据所述双向比对的比对结果,对模型文件和图形文件之间的差异进行修正,确保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

参考图2所示,图2是一实例的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方法逻辑框图;主要包括如下:

(1)基本属性校核:即离线环境下进行配电网图模导入的预检查,对没有校核通过的模型文件进行提示、定位,从而可以方便运维人员进行排查。

对于基本属性校核,主要用于可能的模型文件修改或校核需求变化时,再次进行模型文件的基本属性校核;

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解析离线环境下的模型文件(cim/xml格式),并对解析的模型文件进行对象抽取,结合配置的各类设备的基本属性的必填信息,依次检查、校核每个设备对象,对校核未通过的记录信息进行集中描述,定位到具体模型文件中的具体行数,最后形成一个配电网图模的基本属性校核报告,实现针对各个基本属性,且可定位到具体的模型文件位置,以方便运维人员进行检查。

(2)网络拓扑校核:即离线环境下进行基于离线环境下图形文件和模型文件的关联校验,实现离线模式下生成网络拓扑;

对于网络拓扑校核,主要用于模型拓扑关系修改时,再次进行模型拓扑关系检测,可直观提示本馈线的拓扑连接情况。

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首先在配电网图模导入时进行预检查,通过馈线模型自动生成可视的图形化网络拓扑图,辅助运维人员直观感知拓扑连通性;其次在配电网图模导入后,随时可针对一张单线图模型进行网络拓扑图检测。

(3)图模互校核:即离线环境下进行cim模型文件和svg图形文件的互校验,对在离线环境下生成的cim模型文件和svg图形文件的差异进行自动修正,保证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

对于图模互校核,用于检测馈线的图模一致性问题,发现缺少的模型文件或图元对象,保证图模信息的完整性;

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同步解析离线环境下的模型文件和图形文件;从模型文件解析出参与拓扑关系的设备信息,并建立图元集合及图元之间的关系信息;从图形文件解析出各个图元包含的模型对象集合及模型之间的拓扑关系;解析完成后进行模型对象和图元信息的双向比对,采用以模型为基准,分析图形文件的差异性,以图形为基准,分析模型文件的差异性的技术方案;

最后可以综合两方面的分析比对结果,形成一份馈线图模一致性互校核分析报告,可有效快速辅助自动化人员从模型文件和图形文件两个方面检测一致性,避免可能存在的设备对象缺失或多余的情况,对配电网图模离线环境下的图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针对现有配电网图模导入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全局校核手段,难以从整体上检测系统网络模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的现状,从配电网图模离线环境下的一致性校验的角度出发,从配电网图模导入阶段、服务于拓扑可视化、针对图模一致性与完整性的图模整体一致性校核各个环节的处理管理需求,提供一种设计方案,基于离线环境下图形和模型的关联技术,实现离线模式下生成网络拓扑,进而实现模型文件和图形文件的互校验,在离线环境下生成模型文件和图形文件的的差异进行自动修正,保证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

该技术方案,不仅可实现针对各个属性可定位到具体的模型文件位置以方便检查,直观提示本馈线的拓扑连接情况,更可有效快速辅助自动化人员从图形和模型两个方面检查一致性方面可能存在的设备对象缺失或多余的情况,对了配电网图模离线环境下的图模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结合附图阐述本发明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系统的实施例。

参考图3所示,图3是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系统结构示意图,包括:

属性校核模块,用于在离线环境下,在导入阶段对配电网图模的模型文件中各类设备基本属性进行校核,对各个基本属性定位到具体的模型文件的位置;

网络拓扑校核模块,用于在离线环境下,对导入时的配电网图模的图形和模型进行关联校验生成网络拓扑,根据所述网络拓扑对配电网图模的拓扑连接状态进行校核;

图模互校核模块,用于在离线环境下,对配电网图模的模型文件和图形文件进行互校验,获取模型文件和图形文件的差异并进行修正,确保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

本发明的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系统与本发明的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方法一一对应,在上述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方法的实施例阐述的技术特征及其有益效果均适用于离线环境下配电网图模的一致性校验系统的实施例中,特此声明。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