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0662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环境保护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般情况下,环境污染事件在发生后,需要人为发现,并经过识别、上报、分析后才能进行处置,这种处理方式不仅不能全面及时发现处理问题,而且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采用人工巡查处置方式进行污染事件发现处理的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巡查人员的巡逻密度、积极性及主动性,并且不能7*24小时全覆盖;即使在发现事件后,仍然依赖巡查人员的专业知识及识别上报的时效性、准确性,上报后,指挥中心也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指挥调度,很可能会耽误处置的时间。总之,人工巡查的方式在区域覆盖度、时间覆盖度及处置时效性方面,均存在较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及系统,用于及时准确地对污染事件进行识别和处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该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包括:

步骤s1、获取环境监测数据;

步骤s2、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

步骤s3、根据处置人员数据,为污染事件分配处置人员,并向处置人员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消息;

步骤s4、响应于接收到的消息,处置人员对污染事件进行处理。

可选地,步骤s2中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包括:将环境监测数据与相应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

可选地,步骤s2中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包括:

将环境监测数据与相应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

根据数据比较结果初步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

并在通过数据比较结果认为存在污染事件时,获取污染事件所处位置的实时图像;

将实时图像与该位置环境正常时的参照图像进行对比;

根据图像比对结果进一步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

进一步地,将实时图像与该位置环境正常时的参照图像进行对比包括:将实时图像的灰度均值与参考图像的灰度均值进行对比。

示例性地,所述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还包括:获取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

进一步地,步骤s3包括:依据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为污染事件分配距离污染事件位置近且具有同所述严重程度对应的处理权力的处置人员。

示例性地,所述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还包括:在执行步骤s4的过程中,记录污染事件处置情况。

示例性地,所述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4之后,响应于处置人员告知事件处置结束,确认污染事件是否处理完成;若处理完成,则结束,若未处理完成,则返回执行步骤s1。

进一步地,确认污染事件是否处理完成包括:通过图像分析、人工识别中的一种或多种,确认污染事件是否处理完成。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对污染事件进行识别与处理的过程具体如下:获取环境监测数据,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若存在污染事件,根据处置人员数据,为污染事件分配处置人员,并向处置人员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消息,处置人员对污染事件进行处理,进而使得使用上述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对污染事件进行识别和处理。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该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包括环境监测设备、移动终端、数据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环境监测设备用于实时或周期性地针对监测目标采集数据并通过各种可用的网络传递给数据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移动终端可接入蜂窝或无线网络并同数据服务器和/或应用服务器交换信息,数据服务器包括处置资源数据库和移动终端数据库,应用服务器包括监测数据计算分析模块和资源匹配模块,处置资源数据库用于存储处置人员数据,移动终端数据库用于存储移动终端数据,监测数据计算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资源匹配模块用于在存在污染事件时,根据处置人员数据,为污染事件分配处置人员,并通过应用服务器向处置人员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消息。

可选地,数据服务器还包括环境指标数据库,监测数据计算分析模块具体用于将环境监测数据与环境指标数据库中存储的相应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和/或识别污染事件的级别。

可选地,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还包括图像识别设备,用于获取污染事件所处位置的实时图像,并提供给数据服务器和/或应用服务器;数据服务器还包括环境指标数据库和对比基准数据库,监测数据计算分析模块包括图像对比分析单元和数据计算分析单元,其中,监测数据计算分析模块具体用于,通过数据计算分析单元将环境监测数据与环境指标数据库中存储的相应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数据比较结果初步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以及通过图像对比分析单元将图像识别设备获取的污染事件所处位置的实时图像,与对比基准数据库中存储的该位置环境正常时的参照图像或参照图像特征进行对比,根据图像对比结果进一步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

进一步地,图像对比分析单元将实时图像与该位置环境正常时的参照图像进行对比包括:将实时图像的灰度均值与参考图像的灰度均值进行对比。

可选地,应用服务器还包括严重程度确定模块,数据服务器还包括严重程度数据库,严重程度确定模块用于在识别存在污染事件时,将环境监测设备获取的环境监测数据和/或实时图像与严重程度数据库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获取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资源匹配模块具体用于在存在污染事件时,结合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根据处置人员数据,为污染事件分配距离污染事件位置近且具有相应处理权力的处置人员,并通过应用服务器向处置人员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消息。

可选地,应用服务器还包括事件处理与记录模块,数据服务器还包括事件处置数据库,事件处理与记录模块用于响应于移动终端的请求,将污染事件处置情况记录在事件处置数据库中。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对污染事件进行识别与处理的过程具体如下:获取环境监测数据,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若存在污染事件,根据处置人员数据,为污染事件分配处置人员,并向处置人员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消息,处置人员对污染事件进行处理,进而能够及时准确地对污染事件进行识别和处理。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该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模块,用于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分配模块,用于根据处置人员数据,为污染事件分配处置人员,并向处置人员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消息。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对污染事件进行识别与处理的过程具体如下:获取环境监测数据,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若存在污染事件,根据处置人员数据,为污染事件分配处置人员,并向处置人员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消息,处置人员对污染事件进行处理,进而能够及时准确地对污染事件进行识别和处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的流程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环境监测设备、服务器、摄像头和移动终端之间的交互过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环境监测设备;2—移动终端;3—数据服务器;

31—处置资源数据库;32—移动终端数据库;33—环境指标数据库;

34—对比基准数据库;35—严重程度数据库;36—事件处置数据库;

4—应用服务器;41—监测数据计算分析模块;411—数据计算分析单元;

412—图像对比分析单元;42—资源匹配模块;43—严重程度确定模块;

44—事件处理与记录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包括环境监测设备1、移动终端2、数据服务器3和应用服务器4。

可选地,针对监测目标的多样化,环境监测设备1可以包括空气质量监测仪、水质监测仪、噪声监测仪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环境监测设备1可实时、周期性地或依据指示针对监测目标采集数据并通过各种可用的网络传递给数据服务器3和/或应用服务器4。

移动终端2是智能手机、笔记本计算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等能够接入蜂窝或无线网络并同数据服务器3和/或应用服务器4交换信息的电子设备。

数据服务器3包括处置资源数据库31和移动终端数据库32。应用服务器4包括监测数据计算分析模块41和资源匹配模块42。可以理解地,数据服务器3与应用服务器可由单一或分布式的服务器提供。数据服务器3和应用服务器4可集成于同一pc(personalcomputer,电脑)上,另外,该pc还可以包括指挥中心客户端,指挥中心客户端作为pc端的系统接口。

处置资源数据库31用于存储处置人员数据,包括处置人员的权限、级别、管辖污染事件类别、管辖区域、所持有的移动终端标识等信息;移动终端数据库32用于存储移动终端数据;移动终端数据包括移动终端的实时位置、操作系统类型与版本、应用软件类型与版本、使用移动终端的处置人员的权限与级别等信息。

监测数据计算分析模块41用于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资源匹配模块42用于在存在污染事件时,根据处置人员数据,为污染事件分配处置人员,并通过应用服务器4向处置人员对应的移动终端2推送消息。

其中,环境监测设备1、移动终端2也可称为设备设施层,数据服务器3中的各数据库可称为数据资源层,应用服务器4中的各模块可称为应用层。

在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中,环境监测设备1有多个,每个环境监测设备被设置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用于监测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污染物类别的数据。数据服务器3和/或应用服务器4可识别各个环境监测设备、其地理位置、监测的数据污染物类型、其采样的污染物数据(环境监测数据)以及采样时间。

在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中,移动终端2有多个。一般地,每名处置人员携带一台移动终端。数据服务器3和/或应用服务器4可识别各个移动终端的当前位置,各个移动终端用户的权限,并向移动终端中的一个或多个推送信息,以及接收移动终端提供的信息。

可选地,数据服务器3还包括环境指标数据库33,监测数据计算分析模块41可用于将环境监测数据与环境指标数据库33中存储的相应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和/或识别污染事件的级别。可选地,针对监测目标的多样化,环境指标数据库33可以包括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水质指标数据库、噪声指标数据库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环境指标数据库33还可记录描述并区分污染事件级别的数据。

可选地,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还包括多个图像识别设备5。图像识别设备5被设置在不同的地理位置,用于采集不同地理位置的图像。图像识别设备5获取污染事件所处位置的实时图像,并提供给数据服务器3和/或应用服务器4。数据服务器3和/或应用服务器4可区分各个图像识别设备5所处的位置。并选择一个或多个图像识别5提供当前的实时图像。优选地,将图像识别设备5邻近于环境监测设备1放置(例如,放置在相同地点),使得通过图像识别设备5可采集环境监测设备1所检测的对象或其周围的图像。以及在环境监测设备1周围设置多个图像识别设备5,以获得更多角度、更加全面的图像。

数据服务器3还包括环境指标数据库33和对比基准数据库34。监测数据计算分析模块41包括数据计算分析单元411和图像对比分析单元412。其中,监测数据计算分析模块41用于,通过数据计算分析单元411将环境监测设备1提供的环境监测数据与环境指标数据库33中存储的相应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来初步地识别污染事件的存在。监测数据计算分析模块41还用于通过图像对比分析单元412将图像识别设备5获取的污染事件所处位置的实时图像,与对比基准数据库34中存储的该位置环境正常时的参照图像或参照图像特征进行对比,以及根据图像对比结果进一步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类似地,针对监测目标的多样化,此处的环境指标数据库也可以包括空气质量指标数据库、水质指标数据库、噪声指标数据库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举例,图像对比分析单元412将实时图像与采集该实时图像的位置的环境正常时的参照图像进行对比包括:将实时图像的灰度均值与参考图像的灰度均值进行对比。或者,从实时图像中提取特征,例如,灰度均值,并用从实时图像中提取出的特征同该位置的环境正常时的参照图像的特征相比较。作为又一个例子,对实时图像进行分析,识别其中存在的浓烟、火场、洪水、污染水体、垃圾、渣土等特殊对象。

示例性地,应用服务器4还包括严重程度确定模块43,数据服务器3还包括严重程度数据库35。严重程度确定模块43用于在识别存在污染事件时,将环境监测设备1获取的环境监测数据和/或实时图像与严重程度数据库35中记录的数据进行对比,获取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资源匹配模块42用于在存在污染事件时,结合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根据处置人员数据,为污染事件分配距离污染事件位置近且具有相应处理权力的处置人员,并通过应用服务器4向处置人员对应的移动终端2推送消息。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应用服务器4还包括事件处理与记录模块44,数据服务器3还包括事件处置数据库36。事件处理与记录模块44用于响应于移动终端2的请求,将污染事件处置情况记录在事件处置数据库36中。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对污染事件进行识别与处理的过程具体如下:获取环境监测数据,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若存在污染事件,根据处置人员数据,为污染事件分配处置人员,并向处置人员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消息,处置人员对污染事件进行处理,进而能够及时准确地对污染事件进行识别和处理。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环境监测数据;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将环境监测设备1(参看图1)布置在各个监测点,通过环境监测设备1采集其周围的环境监测数据。环境监测设备1可以是各种监测器、传感器,例如空气质量检测仪、水质检测仪及噪声监测仪等。还可以应用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环境监测数据对应的地理位置。也可以在数据服务器3中存储环境监测设备所在的地理位置。在获取环境监测数据的过程中,通过获取环境监测数据的监测器、传感器等的种类确定污染事件的类型。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可以对空气、地下水、地表水、噪声和土壤等进行监测。

在一个例子中,对空气进行监测。空气监测指标可以为下列的一个或多个: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也就是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其中,pm的全称为inhalableparticles)、二氧化氮、臭氧、氨、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物、氯化物、氯气、铬酸雾、硫酸(雾)、五氧化二磷、硫化氢、二硫化碳、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totalvolatileorganiccompounds)、酚类、氰化氢、甲醇、丙酮、苯胺类、硝基苯类、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苯乙烯、乙苯、铅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镍及其化合物、锡及其化合物、铜、锌、铬、锰、铬(六价)、砷及其化合物。

例如,在监测是否存在雾霾时,在指定位置pos01(其经纬度为(lon,lat)),安放pm2.5监测仪pm01,监测获得位置pm01的pm2.5监测数据val01。

在又一个例子中,对地下水、地表水进行监测。地下水、地表水监测指标可以为下列的一个或多个:ph值、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电导率、悬浮物(石棉)、水温、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臭和味、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耗氧量、化学需氧量(cod,chemicaloxygendeman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其中bod的全称为biochemicaloxygendemand)、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合成洗涤剂、硫酸盐、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磷酸盐、全盐量、挥发酚、氯化物、氟化物、氰化物、硫化物、石油类、动植物油、非离子氮、氨氮、总氮、凯氏氮、总磷、甲醛、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胺类、硝基苯类、苯乙烯、烷基汞、三氯甲烷、四氯化碳、滴滴涕、六六六、细菌总数(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铁、锰、铜、锌、砷、镉、铅、汞、硒、铬(六价)、铝、银、镍、钡、钠、钾、钙、镁、总铬。

在又一个例子中,对噪声进行监测。噪声种类可以为下列的一个或多个:环境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厂界噪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道路交通噪声、铁路边界噪声、机场噪声。

在又一个例子中,对土壤进行监测。土壤底质固废监测指标可以为下列的一个或多个:ph值(腐蚀性)、含水率(水分)、镉、汞、砷、铅、铬、氟化物。

步骤s2、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若存在污染事件,则执行步骤s3,若不存在污染事件,则结束;

上述步骤s2中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的具体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在第一个例子中,步骤s2中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包括:将环境监测数据与相应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以雾霾为例,当获取的监测数据val01>500时,认定为存在污染事件pe01。第一个例子适用于对空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噪声进行监测等多种情况。在第二个例子中,步骤s2中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包括:将环境监测数据与相应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根据数据比较结果判断是否存在污染事件;并在通过数据比较结果认为存在污染事件时,获取污染事件所处位置的实时图像,将实时图像与该位置环境正常时的参照图像进行对比,并通过图像比对结果进一步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比精度,在将实时图像与该位置环境正常时的参照图像进行对比获取对比结果后,还可以再进行一次人工对比,最终确定是否存在污染事件。例如,将实时图像发送给移动终端2,请求移动终端2的用户识别图像中是否存在污染事件。又例如,可以给该环境监测设备1所在位置附近的移动终端2推送消息,请求移动终端2的用户在环境监测设备1的现场确认是否存在例如浓烟、黑烟、雾霾、垃圾倾倒、污水排放等环境事件。示例性地,在第二个例子中,将实时图像与该位置环境正常时的参照图像进行对比包括:将实时图像的灰度均值与参考图像的灰度均值进行对比。此处还以雾霾为例,当pm01的pm2.5监测值超标时(val01>500),获取位置pm01附近的摄像头c01的图像p01,将p01与参照图像进行灰度均值对比分析,若p01的灰度均值明显升高,则确认存在雾霾,可进一步结合人工识别,最终确认污染事件(e01)。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利于后续有效地分配处置人员。需要补充的是,获取污染事件严重程度可以在进一步确认存在污染事件之后进行,也可以在初步确认存在污染事件之后,与进一步确认污染事件的步骤并行进行,此处不进行限定。在一个例子中,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可划分为:一般污染、严重污染和非常严重污染等。此处还以雾霾为例,当pm01的pm2.5监测值val01大于500时,为非常严重污染,val01大于300且小于等于500时,为严重污染,val01大于100且小于等于300时,为一般污染。

步骤s3、根据处置人员数据,为污染事件分配处置人员,并向处置人员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消息;

此时,还可建立应急即时通讯机制(例如采用网络通讯技术),以提高污染事件处理的效率。

在一个例子中,针对确认的污染事件,基于位置信息搜寻临近的处置人员,具体可以为,根据污染事件的位置信息(与获取该环境监测数据的传感器等的位置信息相一致)和移动终端2的位置信息,利用计算距离,获取与污染事件临近的处置人员。例如,基于位置pos01,获取pos01与全部移动终端位置的距离,获取距离值从小到大的前n个移动终端及其用户、终端类型等信息,然后获取距离值最小的一个或多个移动终端及其用户、终端类型,向该移动终端推送消息。

示例性地,在移动终端数据库中记录了全部移动终端的编号、对应用户、移动终端应用类型等。其中,移动终端应用类型可以包括ios系统、安卓系统、windows系统、浏览器(例如,chrome、ie)。可选地,基于websocket,针对上述不同应用类型的移动终端,选择对应的通信协议,分别向选定的移动终端推送消息。

另外,基于上述在步骤s2与步骤s3之间,获取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时,上述步骤s3具体可包括:依据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为污染事件分配距离污染事件位置近且具有同严重程度对应的处理权力的处置人员,此时可使得污染事件得到更为及时有效的处理。

步骤s4、响应于接收到的消息,处置人员对污染事件进行处理。

示例性地,在执行步骤s4的过程中,还可以记录污染事件处置情况。处置人员在处理污染事件的过程中,可以将污染事件的处理过程信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记录,例如对处理过程录音、录像,录入处理意见,并将记录的信息记录在对应的数据库中。

例如,处置人员(m01)在处理污染事件(e01)的过程中,将初始事件图片(ep01)及描述信息通过其移动终端(mt01)发送至对应的数据库,将处理方式、处理时间、协调人员等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数据库,将污染事件处理后的事件图片(ep02)及描述信息发送至对应的数据库。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步骤s4之后,响应于处置人员告知事件处置结束,确认污染事件是否处理完成。确认污染事件是否处理完成包括:通过图像分析、人工识别中的一种或多种,确认污染事件是否处理完成。若处理完成,则结束,若未处理完成,则返回执行步骤s1或者与处置人员沟通确认污染事件未处理结束原因及进一步解决方案,在对应的数据库中对污染事件进行说明,并做结案处理。以污染事件为雾霾为例,在处置人员发送事件处理结束后,通过步骤s2中第二个例子的方式进行图像识别,结合人工判断,确认污染事件处理情况,如果污染事件已处理完成,做结案处理;如果污染事件未处理完成,则与有权管理者沟通确认事件未处理结束原因及进一步解决方案,在对应的数据库中对污染事件进行说明,并做结案处理。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对污染事件进行识别与处理的过程具体如下:获取环境监测数据,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若存在污染事件,根据处置人员数据,为污染事件分配处置人员,并向处置人员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消息,处置人员对污染事件进行处理,进而使得使用上述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对污染事件进行识别和处理。与当前主要采用人工巡查、人工事件识别、人工上报及处置结果人工判别的环境事件识别与处理方式相比,该发明不仅可以在区域覆盖度、时间覆盖度、事件处置时效性等方面有较大改进,而且节约大量人工成本。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结合环境监测技术、图像识别技术、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实现环境数据采集与指标超标分析、污染事件识别、空间分析以及即时通讯,从而为环境事件识别与处理提供信息化手段。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示例性地,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的过程如下:在步骤301,获取环境监测数据,可选地,获取环境监测数据后,执行步骤302,对监测数据进行异常处理,删除明显错误的监测数据,在步骤303,判断监测数据是否超标,在监测数据未超标时,结束流程,在监测数据超标时,执行步骤304,获取污染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及执行步骤305,使用摄像头对监测点周围进行拍照,获取监测点周围的实时图像,并在步骤306,通过将实时图像与参照图像进行对比,确定污染事件的真伪,然后,在步骤307,依据污染事件严重程度,获取距离近,具有同严重程度对应的处理权力的处置人员,在步骤308,通知处置人员,并建立应急即时通讯机制,在步骤309,处置人员对污染事件进行处理,在步骤310,处置人员告知污染事件处理结束,最后在步骤311,通过拍照、图像分析、人工识别等方式,识别、确认污染事件是否处置完成,并在处置完成时结束流程,在处置未完成时返回步骤301重新获取环境监测数据。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中的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方法相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该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包括数据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模块,用于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分配模块,用于根据处置人员数据,为污染事件分配处置人员,并向处置人员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消息。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对污染事件进行识别与处理的过程具体如下:获取环境监测数据,根据环境监测数据识别是否存在污染事件,若存在污染事件,根据处置人员数据,为污染事件分配处置人员,并向处置人员对应的移动终端推送消息,处置人员对污染事件进行处理,进而能够及时准确地对污染事件进行识别和处理。

实施例四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下面对移动终端2、服务器(数据服务器3和应用服务器4的统称)、图像识别设备5(摄像头)、环境监测设备1在污染事件识别与处理系统过程中的交互过程进行描述。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环境监测设备1、服务器、摄像头和移动终端2之间的交互过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环境监测设备1获取环境监测数据,并将获取的环境监测数据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判断环境监测数据是否异常,在环境监测数据判断为异常时,发送指令给该环境监测设备1附近的摄像头,请求拍照,摄像头拍照并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进行图像对比分析,确认污染事件后,匹配处置人员,并获取其移动终端类型等信息,发送指挥调度任务至确定的移动终端2,指示移动终端2的处置人员处理污染事件;处置人员对污染事件进行处理,并通过移动终端2将污染事件及处置过程信息发送至服务器;处置人员处置完成后,通过移动终端2将结案信息发送至服务器;服务器向环境监测设备1发送获取环境监测数据的请求,并对获取的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判断,确认污染事件是否办理结束。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