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位置标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89144发布日期:2018-10-16 21:41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餐饮自动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位置标识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厂实际生过程中,位置标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序,例如,对于回转盘而言,需要及时获知回转盘上各个工位的位置。

现有技术中,位置标识通常是在回转盘的各个工位上贴附标签来实现的,例如,回转盘上设有五个工位,那么在各个工位所对应的位置上贴附标签,标签上用阿拉伯数字(1、2、3、4和5)依次注明各个工位的序号。当回转盘工作时,工作人员依靠肉眼观察标签上的数字来判断各个工位所处的位置。

然而,本发明的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位置标识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存在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位置标识装置,用于提高工作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位置标识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位置标识装置,包括回转盘,回转盘的周向上设有多个工位,回转盘上的各个工位所在位置处设有相对应的标识块,回转盘的上方设有用于读取标识块的标识信息的非接触式传感器,该标识装置还包括与非接触式传感器相连接的控制器。

由于该位置标识装置具有上述结构,因此,能够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来读取各个工位所对应的标识块的标识信息,并将该标识信息发送至控制器中,使得控制器能够自动获知各个工位所处的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识别的方式,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位置标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位置标识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

1-回转盘;2-标识块;21-标识块本体;

22-第一标识凸起;4-非接触式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位置标识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该位置标识装置包括回转盘1,回转盘1的周向上设有多个工位,其特征在于,回转盘1上的各个工位所在位置处设有相对应的标识块2,回转盘1的上方设有用于读取标识块2的标识信息的非接触式传感器4,该位置标识装置还包括与非接触式传感器4相连接的控制器。示例性地,非接触式传感器4为激光传感器或者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工位为煮面机构,例如,煮面篓或者煮面桶。

由于该位置标识装置具有上述结构,因此,能够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4来读取各个工位所对应的标识块2的标识信息,并将该标识信息发送至控制器中,使得控制器能够自动获知各个工位所处的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人工识别的方式,明显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具体实施,下面对标识块2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标识块2的具体结构不局限于以下几种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选择。

可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标识块2包括标识块本体21和多个第一标识凸起22,标识块本体21上沿回转盘1的径向设有多个第一标识区域,各个第一标识凸起22按照预先设定的第一规则分布于各个第一标识区域中。例如,一个标识本体上的第一标识区域的数量为3个,非接触式传感器4包括沿回转盘1的径向设置的3个第一传感器探头。其中,预先设定的第一规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例如,沿径向设置的3个第一标识区域分别为区域a、区域b和区域c,若区域a中设置有第一标识凸起22,而区域b和区域c中没有设置第一标识凸起22,则对应的编码为二进制的001,即表示该工位的编号为001;类似地,若区域a和区域b中均设有第一标识凸起22,而区域c中没有设置第一标识凸起22,则对应的编码为二进制的011,即表示该工位的编号为011。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标识凸起的排列组合映射为二进制编码,进一步由传感器探头识别所述二进制编码的方式,可以自动对工位进行识别,可以应用于自动化产线上的工位识别方面。

示例性地,一个标识本体上的第一标识区域的数量还可以为4个,则对应地非接触式传感器4包括沿回转盘1的径向设置的4个第一传感器探头。此时,沿径向设置的4个第一标识区域分别为区域e、区域f、区域g和区域h,若区域e中设置有第一标识凸起22,而区域f、区域g和区域h中没有设置第一标识凸起22,则对应的编码为二进制的0001,即表示该工位的编号为0001;类似地,若区域e和区域f中均设有第一标识凸起22,而区域g和区域h中没有设置第一标识凸起22,则对应的编码为二进制的0011,即表示该工位的编号为0011。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与工位数量相匹配,一个标识本体上的第一标识区域的数量还可以为多个,当第一标识区域的数量为n时,则支持编码的工位数量为2n个,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标识凸起22与标识块本体21优选为一体成型,以降低标识块2的加工难度。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标识块本体21的宽度自回转盘1的中心向外的方向逐渐变大,第一标识凸起22在标识块本体21上的投影与第一标识凸起22所在的第一标识区域相重合。由于标识块本体21上靠近回转盘1边缘的部位的线速度大于标识块本体21上靠近回转盘1中心的部位的线速度,因此,具有上述结构的标识块2能够保证非接触式传感器4同时探测到标识块本体21上各个第一标识区域中是否有第一标识凸起22的存在,从而提高了该位置标识装置的探测精度。

在标识块2的另外一种可选的情况中,回转盘1上的各个工位所在位置处、沿径向依次设有多个第二标识区域,该位置标识装置还包括多个第二标识凸起,各个第二标识凸起按照预先设定的第二规则分布于各个第二标识区域中,也就是说,这种标识块2是由多个第二标识块组成的,即第二标识块直接设置于回转盘1上。示例性地,回转盘1上的一个工位所在位置处、沿径向依次设有3个第二标识区域,非接触式传感器4包括沿回转盘1的径向设置的3个第二传感器探头。需要说明的是,预先设定的第二规则可以参照上述预先设定的第一规则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优选地,各个第二标识区域的宽度自回转盘1的中心向外的方向逐渐变大,第二标识凸起在回转盘1上的投影与第二标识凸起所在的第二标识区域相重合。由于靠近回转盘1边缘的第二标识区域的线速度大于靠近回转盘1中心的第二标识区域的线速度,因此,具有上述结构的标识块2能够保证非接触式传感器4同时探测到各个第二标识区域中是否有第二标识凸起的存在,从而提高了该位置标识装置的探测精度。示例性地,第二标识区域的形状为梯形。

需要补充的是,虽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只限定了工位为周向布置的情况,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推广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围绕流水线而设计的多种工位布置情况中,例如,水平布置,垂直布置及其他复杂的布置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