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跑步锻炼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1045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跑步锻炼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锻炼系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跑步锻炼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用户身体素质的连年下降,用户体质健康问题备受国家和社会的关注。虽然随着《国家用户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全面实施和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我国的用户体质健康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施过程中,体质健康监控管理部门因为众多因素难以对用户的日常锻炼进行有效的监控,体质健康监控普遍存在重测试而轻干预,重测试数据上报而疏于反馈等现象。

我国用户的体质光靠有限的校内体育课是较难得到显著的提升的,因此需要用户在课余时间进行进一步的身体锻炼,从而实现我国用户身体素质的可持续性进步。跑步运动其因受到的设施、人员、环境、经济等意思制约较小,所以是目前我国开展最为广泛和普及的运动项目,也是发展身体素质最为全面的项目,其通过对距离和速度的控制,可以有效的发展锻炼者的力量、耐力及心肺功能。但是跑步运动本身也属于一种较为枯燥的运动,其在养成跑步运动行为习惯前,容易因为各方面的原因致使其运动行为习惯养成的失败。

我国目前因师资资源的有限,难以实现以校方督促用户养成跑步运动行为习惯的目标,因此基于互联网的督促用户跑步运动软件系统,成为了现阶段可实现大规模监控及督促用户养成跑步运动行为习惯的一个可行性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大规模监控及督促用户养成跑步运动行为习惯的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跑步锻炼系统,包括:

路线编制模块,耦接于外部地图服务系统,获取外部地图服务系统内的地图信息,用于在地图信息建立跑步路线,形成路线数据,该跑步路线具有起点和终点;

路线存储模块,耦接于路线编制模块,用于存储路线编制模块编制获得路线数据;

打卡点生成模块,耦接于路线存储模块,用于调用路线存储模块内的路线数据,并依据该路线数据生成跑步路线起点打卡点和终点打卡点;

数据库,用于存储用户身份信息和成绩信息,其中身份信息包括用户id号、身份证号和姓名,用户id号根据身份证号和姓名自动生成,其内具有作弊账号组,用于存放认定为作弊的用户账号;

用户终端,设置在用户手上,与数据库通信连接,识别并传输用户身份信息和成绩信息至数据库形成用户账号,还与路线存储模块通信,用于接收路线存储模块随机输出的路线,该用户终端内具有运动监测模块和成绩生成模块,所述运动监测模块与成绩生成模块之间相互通信,其中,运动监测模块用于对起点打卡点和终点打卡点进行打卡并输出打卡信息以及输出运动位置信息,成绩生成模块接收打卡信息和运动位置信息生成成绩信息;

反作弊模块,耦接于用户终端内的运动监测模块,还耦接于数据库,用于接收运动监测模块所输出的打卡信息,并记录第一个打卡点的打卡时间,当记录到多个用户终端所对应的用户账号在同一时间所打卡的第一个打卡点相同的次数超过三次,将多个用户终端的用户账号输入到数据库的作弊账号组的某一序列组内作为作弊账号;并还与路线存储模块通信,路线存储模块发送预先选定的路线至用户账户对应的用户终端,运动监测模块实时监测用户是否按照选定的路线运动,其中,当作弊账号组内的账号连续三次不在同一时间第一打卡点相同时,将该作弊账号组内账号从数据库内的作弊账号组清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打卡点生成模块包括:

二维码/条形码编码模块,耦接于路线存储模块,用于调用路线存储模块内的路线数据,并依据路线数据生成起、终点二维码/条形码图形;

二维码/条形码打印模块,耦接于二维码/条形码编码模块,用于接收二维码/条形码编码模块生成的起、终点二维码/条形码图形,并将该二维码/条形码图形进行打印成形生成起点打卡点和终点打卡点,其中,起点打卡点和终点打卡点用于设置在地图信息内跑步路线的起、终点实地位置上;

或者是,所述打卡点生成模块包括:

距离监测模块,该距离监测模块内具有距离阈值,所述距离监测模块耦接与用户终端,用于接收用户终端输出的用户运动位置信息,还耦接于路线存储模块,用于调用路线存储模块内的路线数据,并将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加上距离阈值作为打卡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二维码/条形码编码模块与二维码/条形码打印模块之间耦接有二维码/条形码显示模块,该二维码/条形码显示模块用于显示二维码/条形码编码模块输出的起、终点二维码/条形码图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用户终端为搭载有微信的智能手机,所述运动检测模块包括微信公众号端打点模块和gps定位模块,所述微信公众号端打点模块与智能手机摄像机通信,并与反作弊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扫描起、终点二维码/条形码图形,所述gps定位模块用于定时发出gps位置信号,所述成绩生成模块为微信公众号端成绩模块,其中,微信公众号端打点模块计算起点打卡点与终点打卡点之间的打卡时间,微信公众号端成绩模块接收打卡时间和gps位置信号,并依据打卡时间和gps位置信号计算出成绩。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路线编制模块编制路线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通过外部地图服务系统获取当前城市的卫星定位地图,并通过页面显示出来;

步骤二、在获取到的卫星定位地图上点击不同的位置获取不同点位的经纬度坐标,同时在定位地图显示页面上呈现出每个点之间的距离,以第一点的点位为起点,以最后一点的点位为终点,采用不同颜色及文字加以标注在页面上;

步骤三、输入线路名称和距离,同时判断点击的点是否是继承于之前其他创建的点,若是继承于之前其他创建的点,提供进行对之前点位的选择;

步骤四、页面上显示起、终点及中间预设多个点位的连线,形成一条跑步路线,在显示路线后判断线路数据是否建立,若点击页面按钮“是”则保存线路数据,若点击页面按钮“否”,则对当前页面创建的点进行一次性全部清除,以备重新选择路线点,若未被点击则不进行任何动作;

步骤五、将步骤四所保存的线路数据传输到路线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路线存储模块耦接有线路管理模块,所述线路管理模块用于修改路线存储模块内的跑步线路信息的查看、修改和删除。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路管理模块内具有列表显示模块,所述列表显示模块显示线路名称、首要端点坐标、次要端点坐标、创建时间、线路距离和操作界面,该线路管理模块内还具有操作模块,所述操作模块包括提交新距离按钮、线路详情按钮和删除按钮,其中,当点下提交新距离按钮时,修改保存线路的长度,当点下线路详情按钮时,与外部地图服务系统通信,显示线路地图,当点下删除按钮时,删除当前操作的跑步线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用户使用所述用户终端进行跑步锻炼的步骤如下:

五一、用户登陆智能手机上的微信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在微信公众号上登陆;

五二、判断是否为第一次登陆,若是第一次登陆,则需输入学号和身份证号进行判定,之后将输入的学号和身份证号与数据库内存储的用户信息内的学号和身份证号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从用户微型中获取openid与数据库内存储的用户信息内的id号进行绑定,继续下面步骤,若匹配失败则提示输入错误,返回输入步骤,若不是第一次登陆则继续下面步骤;

五三、在登陆完成以后进入锻炼页面,页面显示当前运动总耗时、所有运动的平均配速、开始运动按钮和历史运动记录,若未点击开始运动按钮,则不进行任何动作,若点击开始运动按钮则弹出菜单,其中,菜单内容包括运动条款按钮和正式开始运动按钮,若点击运动条款按钮,则显示运动条款,若点击正式开始运动按钮则再次弹出运动说明后继续下一步骤;

五四、调用外部地图服务系统显示当前地理位置周边的起点打卡点,并弹出扫一扫按钮,当用户移动至起点打卡点点击扫一扫按钮时,微信公众号端打点模块调用智能手机摄像头扫描起点打卡点二维码/条形码图形,并发送信号至gps定位模块发出用户gps位置获取用户位置信息,或者是gps定位模块直接发出用户gps位置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处于起点打卡点的距离阈值之内;

五五、将gps位置与地图起点打卡点进行位置比对,若比对错误或是不在距离阈值之内,则提示扫码点或是gps位置错误,返回步骤五四重新扫码或获取位置,若比对正确或是在距离阈值内,则从路线存储模块内随机选择一条跑步路线,之后打开智能手机地图,并在地图上显示跑步线路以及跑步线路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其中,一次扫码或是一次比对选择一条路线,多次扫码或是多次比对选择多条路线,并且每条路线之间互不相同,同时gps定位模块定时发出gps位置信息至微信公众号端成绩模块,直至用户扫描终点二维码/条形码或是到达终点的距离阈值之内,微信公众号端成绩模块根据路线预留的沿途经纬度信息对用户终端传回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或是计算总距离并与路线总距离进行比较,如匹配成功或是比较过后大于等于路线总距离,则认定该用户处于该条线路上,如匹配失败比较过后小于路线总距离,则认为该用户偏离了该线路,其中,用户采用扫码打卡时采用计算总距离的方式,用户采用距离阈值匹配时采用路线匹配的方式,同时判断gps速度是否超出预设配速,若偏离或超速则输出作弊信息,若未偏离和未超速则等待微信公众号端打点模块扫描到跑步线路终点二维码/条形码,当扫到跑步路线终点二维码/条形码时,判断二维码/条形码是否正确,若错误,则返回步骤五四重新获取位置信息,若正确,则微信公众号端成绩模块计算两次扫描时间数值得出成绩信息并输出;

五六、跳出完成本次运动按钮,若点击“结束本次运动”按钮,则微信公众号端成绩模块输出成绩至数据库,完成本次运动,若未点击按钮,则将最后一个扫描点作为最终位置进行存档,在一个小时后,系统自动默认完成本次运动,并将本次运动内的多条线路综合成绩归档至数据库,同时系统自动返回步骤五一重新开始;

其中,在完成本次运动后,用户终端锁定2小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历史运动记录包括前几次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和配速信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评分模块,所述评分模块耦接于数据库用于调用数据库内成绩信息和用户信息对用户进行评分,其中评分步骤如下:

七一、根据用户信息判断用户年级和用户性别,在判断完成后调用出评分用户的成绩信息;

七二、对成绩信息内的最大测试分值和最小测试分值进行计算,获得用户分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路线编制模块和路线存储模块的设置,可以有效的利用路线编制模块编制出路线,然后利用路线存储模块将路线进行有效的存储,完成跑步路线的制作;通过打卡点生成模块的设置可以有效的生成起点打卡点和终点打卡点,可以有效的确定用户是否开始运动;通过用户终端内的运动监测模块和成绩生成模块,可以利用运动监测模块监督用户是否能够按照跑步路线完成跑步了,有效的实现了监督用户跑步锻炼的效果;通过成绩生成模块的设置,可以有效的根据运动监测模块所获得的用户运动结果来对用户的运动情况进行打分,能够很好的与运动监测模块配合监督用户进行跑步锻炼,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对人的督促方式,通过本系统可以实现一个运用互联网自动对跑步运动进行监督和督促的作用,从而实现了有效的大规模监控及督促用户养成跑步运动行为习惯的目的,同时为了避免同一个人对多个人进行代跑的作弊手段,本发明中通过反作弊模块的设置,可以检测多个账号在某个时间是否同时打一个打卡点,假如次数超过三次,就表示此时进行运动的是一个人使用多个用户终端进行同时打卡运动的作弊手段,那么就表示一个对多个人进行代跑,然后通过作弊账号组的设置,就可以将有作弊记录的账号划入重点观测对象,并且利用选定路线的方式对用户账号的运动进行指定运动,这样就无法使用多个用户终端进行打卡锻炼的代跑了,可以有效的避免运动人员作弊偷懒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跑步锻炼系统模块框图;

图2为路线编制模块编制路线时的流程图;

图3为线路管理模块的模块框图;

图4为步骤五一到五四的流程图;

图5为步骤五五到五六的流程图;

图6为评分模块的评分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述。

参照图1至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跑步锻炼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路线编制模块1,耦接于外部地图服务系统,获取外部地图服务系统内的地图信息,用于在地图信息建立跑步路线,形成路线数据,该跑步路线具有起点和终点;

路线存储模块2,耦接于路线编制模块1,用于存储路线编制模块1编制获得路线数据;

打卡点生成模块3,耦接于路线存储模块2,用于调用路线存储模块2内的路线数据,并依据该路线数据生成跑步路线起点打卡点和终点打卡点;

数据库4,用于存储用户身份信息和成绩信息,其中身份信息包括用户id号、身份证号和姓名,用户id号根据身份证号和姓名自动生成,其内具有作弊账号组,用于存放认定为作弊的用户账号;

用户终端5,设置在用户手上,与数据库4通信连接,识别并传输用户身份信息和成绩信息至数据库4形成用户账号,还与路线存储模块2通信,用于接收路线存储模块2随机输出的路线,该用户终端5内具有运动监测模块51和成绩生成模块52,所述运动监测模块51与成绩生成模块52之间相互通信,其中,运动监测模块51用于对起点打卡点和终点打卡点进行打卡并输出打卡信息以及输出运动位置信息,成绩生成模块52接收打卡信息和运动位置信息生成成绩信息;

反作弊模块,耦接于用户终端5内的运动监测模块51,还耦接于数据库4,用于接收运动监测模块51所输出的打卡信息,并记录第一个打卡点的打卡时间,当记录到多个用户终端5所对应的用户账号在同一时间所打卡的第一个打卡点相同的次数超过三次,将多个用户终端5的用户账号输入到数据库4的作弊账号组的某一序列组内作为作弊账号;并还与路线存储模块2通信,路线存储模块2发送预先选定的路线至用户账户对应的用户终端5,运动监测模块51实时监测用户是否按照选定的路线运动,其中,当作弊账号组内的账号连续三次不在同一时间第一打卡点相同时,将该作弊账号组内账号从数据库4内的作弊账号组清除,本系统是搭载在pc机和服务器上的,所有模块均在服务器内,在使用本系统的时候,其操作均是在pc机上实现的,本实施例中所选用的外部地图服务系统为高德地图,在使用本系统的时候,首先需要利用路线编制模块1与高德地图之间的配合,完成路线的定制,跑步路线设计完成后,路线编制模块将路线的沿途各点经纬度坐标及各点连线实际距离及起、终点经纬度坐标提交至路线存储模块2内,之后路线存储模块2将各条路线起、终点的经纬度坐标信息发送至打卡点生成模块3,打卡点生成模块3通过加密形成各个起、终点的打卡点,并且将打卡点放置到地图图形所对应的实地点,然后用户利用用户终端5终端开始登陆,在登陆的过程中利用数据库4进行比对判断登陆的用户是否为正确,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数据库4为学校教务系统的数据库,然后用户携带用户终端5先到实地打卡点上进行打卡,之后按照地图图形上的跑步线路进行跑步,在跑步的过程中运动监测模块51实时监控用户的运动位置信息,判断位置信息是否沿跑步线路运动,最后跑步完成以后通过成绩生成模块52打出成绩,可以明显看出,在使用本系统进行跑步锻炼的过程中,首先每次的跑步锻炼都会有成绩,给与用户一种任务感,之后在用户运动的过程中运动监测模块51,会实时监督用户整个跑步运动的情况,避免用户出现投机取巧,形成一种类似考试的感觉,就能够很好的实现督促用户进行跑步锻炼的效果了,且整个监督过程中是采用pc机和服务器以及终端设备实现的,因而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导师一对一的方式,其所占的社会资源极小,很好的符合了用户跑步监督所需要的要求,其中本发明不仅仅应用于学校针对用户之间的跑步监督,还可以应用于企业对员工的锻炼要求,以及单位对于单位人员的锻炼要求等场合,因为本发明的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只需要对用户的身份证号和姓名进行匹配即可,当本系统用于学生的时候,学生的身份证号为登录号,学号作为密码,当用于社会人员的时候,密码可以自设,同时在运动的过程中反作弊模块利用检测多个账号是否同一时间所打卡的第一个打卡点相同的次数是否超过三次的方式来判断用户是否作弊,可以有效的避免用户利用一人代替多人跑步的方式,从而达到作弊偷懒的目的,在反作弊模块的工作的过程中,假设反作弊模块监测发现有用户帐号001、002、003三个帐号,连续三次分别相距2分钟内的同一时段扫描了同一二维码/条形码或条码。比如:

在2月12日13时的38分26秒、58秒和2月12日13时的39分06秒扫描同一二维码/条形码或条码;

在2月15日18时的38分26秒、58秒和2月18日13时的39分06秒扫描同一二维码/条形码或条码;

在2月20日19时的18分26秒、58秒和2月19日13时的19分06秒扫描同一二维码/条形码或条码

反作弊系统视这三个帐号为作弊帐号,将这三个帐号保存至作弊帐号组第10组中,并发送至路线分配模块,路线分配模块在接收到该作弊帐号组之后,按照路线序列号依次分配路线(不是随机分配),假设系统中有a、b、c、d、e五个打卡点,每个打卡点均有1、2、3、4、5、6等6条线路,则预先将每个打卡点的1号线路分配给001、2号线路分配给002、三号线路分配给003。当下一次,帐号001开始某次跑步运动的第一次打卡时,路线分配系统不按照随机原则分配路线,而是直接将其扫描的打卡点的1号路线分配给该帐号使用。无论002、003帐号是否在同一时间同一打卡点开始某次运动第一次扫描二维码/条形码或条码活动,其下一次扫描某打卡点二维码/条形码或条码所分配到的路线均为该点的2号路线和3号路线分配给002、003,之后再监测到帐号001、002、003连续三次不在同一时间扫描同一二维码/条形码或条码时,自动取消该作弊帐号组,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实现一个反作弊的效果,有效的督促学生养成跑步运动习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打卡点生成模块3包括:

二维码/条形码编码模块31,耦接于路线存储模块2,用于调用路线存储模块2内的路线数据,并依据路线数据生成起、终点二维码/条形码图形;

二维码/条形码打印模块32,耦接于二维码/条形码编码模块31,用于接收二维码/条形码编码模块31生成的起、终点二维码/条形码图形,并将该二维码/条形码图形进行打印成形生成起点打卡点和终点打卡点,其中,起点打卡点和终点打卡点用于设置在地图信息内跑步路线的起、终点实地位置上;

或者是,所述打卡点生成模块3包括:

距离监测模块,该距离监测模块内具有距离阈值,所述距离监测模块耦接与用户终端5,用于接收用户终端5输出的用户运动位置信息,还耦接于路线存储模块2,用于调用路线存储模块2内的路线数据,并将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加上距离阈值作为打卡点,通过上述二维码/条形码编码模块31和二维码/条形码打印模块32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将跑步线路的起始点和终点采用二维码/条形码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相比于采用rfid和标签的配合方式,就不需要在地图的实地点设置电源来给rfid供电了,降低了打卡点的设置成本和点位选择的随意性,同时其设置起来也更加的方便快捷,或者本发明中还可以采用在用户点击开始运动之后,系统每隔0.5秒读取一次手机中的gps经、纬度坐标。利用距离监测模块实时的计算gps经、纬度坐标与路线起、终点之间的距离,当用户到达系统预设的任意一个打卡点半径20米范围内,即本实施例的距离阈值为20米,当距离监测模块计算得出的距离值小于20米时,系统自动识别用户所处位置与预设打卡点两者gps经、纬度坐标间隔在直线距离20米范围内,后自动识别为用户到达该点完成起点打卡,识别时通过高德地图内的距离计算功能即为距离监测模块,便可以有效的实现识别用户是否到达打卡点20米半径内的效果,识别后,系统自动随机推送一条由该点出发的跑步路线供用户使用,完成用户的打卡操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二维码/条形码编码模块31与二维码/条形码打印模块32之间耦接有二维码/条形码显示模块33,该二维码/条形码显示模块33用于显示二维码/条形码编码模块31输出的起、终点二维码/条形码图形,在生成二维码/条形码的时候,通过二维码/条形码显示模块33的设置就可以将二维码/条形码显示出来,这样人们就可以调整二维码/条形码的图像样子,使得设计出来的二维码/条形码的更加的显眼,方便了用户的打卡操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用户终端为5搭载有微信的智能手机,所述运动检测模块51包括微信公众号端打点模块511和gps定位模块512,所述微信公众号端打点模块511与智能手机摄像机通信,并与反作弊模块通信连接,用于扫描起、终点二维码/条形码图形,所述gps定位模块512用于定时发出gps位置信号,所述成绩生成模块52为微信公众号端成绩模块,其中,微信公众号端打点模块511计算起点打卡点与终点打卡点之间的打卡时间,微信公众号端成绩模块接收打卡时间和gps位置信号,并依据打卡时间和gps位置信号计算出成绩,智能手机是现在使用的最为频繁的终端设备,几乎每人都会拥有一台,在这里将用户终端5设置为智能手机就可以避免需要新制作终端的问题,降低整个系统的成本,同时微信也是现在使用的十分广泛的一种聊天平台,其内的公众号功能就能够很好的实现服务平台的搭建,如此本系统便不需要特地得去搭建平台来支持运行了,而通过微信公众号端打点模块511和gps定位模块512,将微信公众号端打点模块511与智能手机摄像机通信,利用摄像机就可以有效的实现扫描二维码/条形码的效果,而通过gps定位模块512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实现实时监控用户运动位置信息的效果,这样就能够很好的实现监督用户跑步路线的效果,而通过将成绩生成模块52设置为微信公众号端成绩模块,可以在用户跑步锻炼完成以后实时的显示出成绩,这样就能够起到进一步督促用户锻炼的效果。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路线编制模块1编制路线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通过外部地图服务系统获取当前城市的卫星定位地图,并通过页面显示出来;

步骤二、在获取到的卫星定位地图上点击不同的位置获取不同点位的经纬度坐标,同时在定位地图显示页面上呈现出每个点之间的距离,以第一点的点位为起点,以最后一点的点位为终点,采用不同颜色及文字加以标注在页面上;

步骤三、输入线路名称和距离,同时判断点击的点是否是继承于之前其他创建的点,若是继承于之前其他创建的点,提供进行对之前点位的选择;

步骤四、页面上显示起、终点及中间预设多个点位的连线,形成一条跑步路线,在显示路线后判断线路数据是否建立,若点击页面按钮“是”则保存线路数据,若点击页面按钮“否”,则对当前页面创建的点进行一次性全部清除,以备重新选择路线点,若未被点击则不进行任何动作;

步骤五、将步骤四所保存的线路数据传输到路线存储模块进行存储,通过以上五个步骤的设置,便可完成路线的编制和存储,其中在编制的过程中通过高德地图自动生成每个点之间的距离,这样就不需要编制者在制定完路线以后再去计算路线的长度,可以实现边编制边确定的效果,使得编制跑步路线的效率大幅提升,而且在确定编制完成跑步路线制定的时候,通过已经清楚线路数据按钮的设置,可以实现一个进一步确定的效果,避免最后保存的跑步路线和编制者想要的线路出现偏差的问题。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路线存储模块2耦接有线路管理模块6,所述线路管理模块6用于修改路线存储模块2内的跑步线路信息的查看、修改和删除,在线路制定完成以后,就可以通过线路管理模块6对保存的线路进行查看、修改和删除,如此便能够很好的实现对跑步线路的调整,增加系统使用的灵活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线路管理模块6内具有列表显示模块,所述列表显示模块显示线路名称、首要端点坐标、次要端点坐标、创建时间、线路距离和操作界面,该线路管理模块6内还具有操作模块61,所述操作模块61包括提交新距离按钮、线路详情按钮和删除按钮,其中,当点下提交新距离按钮时,修改保存线路的长度,当点下线路详情时,与外部地图服务系统通信,显示线路地图,当点下删除按钮时,删除当前操作的跑步线路,通过列表显示模块可以详细的显示出每条跑步线路内所包含的大量信息,而通过操作模块61的设置就可以对线路进行快速有效的修改处理,增加系统使用的灵活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用户使用所述用户终端5进行跑步锻炼的步骤

如下:

五一、用户登陆智能手机上的微信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并在微信公众号上登陆;

五二、判断是否为第一次登陆,若是第一次登陆,则需输入学号和身份证号进行判定,之后将输入的学号和身份证号与数据库4内存储的用户信息内的学号和身份证号进行匹配;若匹配成功则从用户微型中获取openid与数据库4内存储的用户信息内的id号进行绑定,继续下面步骤,若匹配失败则提示输入错误,返回输入步骤,若不是第一次登陆则继续下面步骤;

五三、在登陆完成以后进入锻炼页面,页面显示当前运动总耗时、所有运动的平均配速、开始运动按钮和历史运动记录,若未点击开始运动按钮,则不进行任何动作,若点击开始运动按钮则弹出菜单,其中,菜单内容包括运动条款按钮和正式开始运动按钮,若点击运动条款按钮,则显示运动条款,若点击正式开始运动按钮则再次弹出运动说明后继续下一步骤;

五四、调用外部地图服务系统显示当前地理位置周边的起点打卡点,并弹出扫一扫按钮,当用户移动至起点打卡点点击扫一扫按钮时,微信公众号端打点模块511调用智能手机摄像头扫描起点打卡点二维码/条形码图形,并发送信号至gps定位模块512发出用户gps位置获取用户位置信息,或者是gps定位模块512直接发出用户gps位置获取用户位置信息,判断用户是否处于起点打卡点的距离阈值之内;

五五、将gps位置与地图起点打卡点进行位置比对,若比对错误或是不在距离阈值之内,则提示扫码点或是gps位置错误,返回步骤五四重新扫码或获取位置,若比对正确或是在距离阈值内,则从路线存储模块2内随机选择一条跑步路线,之后打开智能手机地图,并在地图上显示跑步线路以及跑步线路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其中,一次扫码或是一次比对选择一条路线,多次扫码或是多次比对选择多条路线,并且每条路线之间互不相同,同时gps定位模块定时发出gps位置信息至微信公众号端成绩模块,直至用户扫描终点二维码/条形码或是到达终点的距离阈值之内,微信公众号端成绩模块根据路线预留的沿途经纬度信息对用户终端传回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或是计算总距离并与路线总距离进行比较,如匹配成功或是比较过后大于等于路线总距离,则认定该用户处于该条线路上,如匹配失败比较过后小于路线总距离,则认为该用户偏离了该线路,其中,用户采用扫码打卡时采用计算总距离的方式,用户采用距离阈值匹配时采用路线匹配的方式,同时判断gps速度是否超出预设配速,若偏离或超速则输出作弊信息,若未偏离和未超速则等待微信公众号端打点模块扫描到跑步线路终点二维码/条形码,当扫到跑步路线终点二维码/条形码时,判断二维码/条形码是否正确,若错误,则返回步骤五四重新获取位置信息,若正确,则微信公众号端成绩模块计算两次扫描时间数值得出成绩信息并输出;

五六、跳出完成本次运动按钮,若点击按钮,则微信公众号端成绩模块输出成绩至数据库4,完成本次运动,若未点击按钮,则将最后一个扫描点作为最终位置进行存档,并返回步骤五一重新开始;

其中,在完成本次运动后,用户终端5锁定2小时,通过步骤五一到步骤五六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实现用户使用用户终端5进行跑步锻炼的效果,其整个过程中,对用户的身份信息、起点位置信息和终点位置信息都进行了有效的确认,这样就能够很好的监督用户整个跑步锻炼的过程,同时还对用户的跑步路线和跑步速度也进行了进一步确认,避免了用户利用汽车等交通工具来完成跑步的打点的问题,或是出现抄近路的问题,而且在一次跑步完成以后还对系统锁定2小时,就可以避免用户作弊刷不同的线路的问题,起到了更好的监督作用,其中本实施例的速度检测采用高德地图的导航系统,通过导航系统内的速度检测功能对用户的跑步速度进行监测,并且在扫码的过程中采用一次扫码一条路线的方式对用户的跑步路线进行有效的分配,同时对多次扫码所生成的路线采用不同的方式,避免了一个用户使用多台设备同时扫码,为多个用户同步完成跑步锻炼的目标的问题,同时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两种模式,一种是二维码/条形码扫码模式,还有一种是实时定位的模式,二维码/条形码扫码模式适用于低端手机使用,在使用低端手机的时候,首先利用低端手机扫描二维码/条形码,在手机扫描了二维码/条形码以后,低端手机便会每隔一秒发送一侧gps定位位置到数据库4内,数据库4就会将上述定位位置点进行存储,在用户手机扫描终点二维码/条形码以后,成绩生成模块52就会调用数据库4内的gps定位点,然后计算gps定位点的总距离,并将计算得出的总距离路线总距离进行比较,若比较过后大于或等于路线总距离,则表示用户完成跑步,若小于则表示用户未完成跑步,这样就不需要在用户跑步的过程中实时的对用户的gps位置进行比对,避免了用户手机运行损耗过大导致的手机死机的问题,而实时定位的模式适用于高端手机,在用户点击开始按钮以后,手机便会每隔0.5秒发出一次位置信号,在接收到位置信号处于起点的距离阈值之内的时候,完成起点打卡,系统继续获取手机gps经、纬度坐标,并与该推送路线的沿途预设经纬度坐标进行匹配,确认用户是否沿该推送路线行进,直至用户到达终点经、纬度坐标20米半径范围内。系统自动识别出用户所处位置与推送路线终点打卡点两者的gps经、纬度坐标间隔在直线距离20米范围内,系统自动确认用户到达该推送路线的终点打卡点,完成本条跑步路线的跑步锻炼,并自动循环重复上述整个流程,直至用户在系统界面中人工选择结束运动。如果用户在60分钟之内未完成某条已开始路线的终点打卡,既系统已经推送路线但在60分钟内,系统未获取到已开始路线的终点打卡点半径20米范围内的相关经、纬度坐标信息,则系统默认为用户选择结束运动,其中在确认用户是否沿推送路线的过程中,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的,首先设置路线上相邻的两个点之间的到达时间为10秒,然后在用户完成起点打卡以后,在10秒内验证用户的gps点是否到达第二个点的距离阈值20米范围之内,若用户未在10秒钟这个范围之内,则表示用户脱离路线,反之则表示用户沿着路线前进。由此,二维码/条形码模式相比于实时定位模式,其区别在于,扫描二维码/条形码的方式,沿途获取的经、纬度坐标是用来连线计算实际跑步距离的,并没有实时和系统推送路线中的预设经、纬度坐标进行匹配的,也就是说,用户在使用该模式的时候,只需要满足系统推送路线中预设的距离,并完成起、终点的二维码/条形码扫描,既视为完成改路线的跑步运动,对手机运行的硬件要求不高。因而这比较适用于手机配置比较差的用户。

而采用起、终点及沿途经、纬度坐标实时匹配的模式,是不需要在系统中预设推送跑步路线的距离的,用户在使用该模式的时候系统仅判断用户的实际实时经、纬度坐标其是否在起、终点及沿途经、纬度坐标的20米半径范围内。这种模式更适合手机配置较高的用户。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历史运动记录包括前几次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和配速信息,用户就可以通过查看前几次运动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和配速信息,得知自己在前几次运动的过程中哪方面处于弱势,如此便可以调整本次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或运动速度,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还包括评分模块7,所述评分模块7耦接于数据库4用于调用数据库4内成绩信息和用户信息对用户进行评分,其中评分步骤

如下:

七一、根据用户信息判断用户年级和用户性别,在判断完成后调用出评分用户的成绩信息;

七二、对成绩信息内的最大测试分值和最小测试分值进行计算,获得用户分数,利用评分模块7可以实现自动打分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解放教师的劳动力,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的支持成绩实时显示的效果,其中这里的依据最大测试分值和最小测试分值的计算方式可以采用去除最大测试分值和最小测试分值然后算平均值的方式,或是其他方式。

综上所述,通过路线编制模块1和路线存储模块2的设置,就可以有效的完成跑步路线的编制和存储,而通过用户终端5、打卡点生成模块3、数据库4的设置就可以对用户信息进行检验,同时还能够实时的监督用户跑步运动状态,这样就能够起到一个自动监督用户跑步锻炼的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一对一导师督促的方式,所占社会资源极少,符合了监督用户跑步锻炼所需要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