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392460阅读:88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疗信息化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障水平与范围的大幅提高,医疗需求呈现“井喷式”爆发,临床输血量平均增长超过10%;而我国人口正处于快速老龄化时期,无偿献血基础相对薄弱,献血率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所要求的1%的最低水平,各地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缺血问题时有发生,血液供应紧张甚至呈现常态化趋势。但另一方面,在血液供应紧张的同时,全国范围内(包括三级医院)广泛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血现象。这些不必要的输血不仅浪费宝贵的血液资源,还可能给患者带来血液传染、输血反应、不利病情转归甚至死亡的风险。

因此,临床不合理用血问题突出,亟待提供一种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解决当前临床用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临床用血过程信息追溯不完整而导致血液利用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运行于医疗云服务器中,所述医疗云服务器连接有数据库服务器,所述医疗云服务器还通过通信网络连接有多个医生客户端,所述数据库服务器包括检验数据库和病例数据库,所述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包括:

输血前评估模块,用于从检验数据库中获取患者的血型和检验结果,从医生客户端接收医生根据患者的血型和检验结果确定的患者的输血信息,并根据所述输血信息生成输血前评估单以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输血申请和审核模块,用于生成输血申请单,按照输血量建立所述输血申请单的审核签发配置流程节点,并按照该输血申请单的审核签发配置流程节点将所述输血申请单分级发送给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审核签发;

标本条码管理模块,用于在输血申请单审核签发完成后,按照预设标本条码生成规则生成标本条码,以供用户打印所述标本条码并完成血液标本采集;

标本信息处理模块,用于在用户采集完血液标本并完成检验后,根据所述标本条码从检验数据库中调用患者的血型鉴定结果、抗体筛查结果以及交叉配血结果,并判断在本次信息和历史信息一致时生成配血报告;

发血管理模块,用于根据配血报告以及该配血报告对应的血袋生成发血单,该发血单包括发血单条码、发血人、发血时间以及该患者的历史发血信息;

输血过程记录模块,用于在患者的输血申请单条码、配血报告条码、发血单条码、血袋条码和腕带条码中的信息均一致时,生成输血过程记录,发送允许临床医师给患者输血的提示信息至医生客户端;

输血病历生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输血病历模板,在输血完成后预设时间内生成患者的输血电子病历。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检验结果包括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和总蛋白的含量。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输血申请单条码、标本条码、配血报告条码、发血单条码均包括序列号、患者基本信息和输血信息。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输血信息包括用血类型和输血量。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输血申请和审核模块具体用于生成输血申请单,当同一患者一天的输血量小于800ml时,将该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发送至上级医师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审核签发;当同一患者一天的输血量大于等于800ml且小于1600ml时,将该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发送至上级医师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待上级医师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发送通过审核签发的信息后,再发送给科主任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审核签发;当同一患者一天的输血量大于等于1600ml时,将该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发送至科主任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待科主任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发送通过审核签发的信息后,再发送给医务部门领导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审核签发。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方法,应用于医疗云服务器中,所述医疗云服务器连接有数据库服务器,所述医疗云服务器还通过通信网络连接有多个医生客户端,所述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方法包括步骤:

从检验数据库中获取患者的血型和检验结果,从医生客户端接收医生根据患者的血型和检验结果确定的患者的输血信息,并根据所述输血信息生成输血前评估单以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生成输血申请单,按照输血量建立所述输血申请单的审核签发配置流程节点,并按照该输血申请单的审核签发配置流程节点将所述输血申请单分级发送给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审核签发;

在输血申请单审核签发完成后,按照预设标本条码生成规则生成标本条码,以供用户打印所述标本条码并完成血液标本采集;

在用户采集完血液标本并完成检验后,根据所述标本条码从检验数据库中调用患者的血型鉴定结果、抗体筛查结果以及交叉配血结果,并判断在本次信息和历史信息一致时生成配血报告;

根据配血报告以及该配血报告对应的血袋生成发血单,该发血单包括发血单条码、发血人、发血时间以及该患者的历史发血信息;

在患者的输血申请单条码、配血报告条码、发血单条码、血袋条码和腕带条码中的信息均一致时,生成输血过程记录,发送允许临床医师给患者输血的提示信息至医生客户端;

根据预设的输血病历模板,在输血完成后预设时间内生成患者的输血电子病历。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检验结果包括血液中红细胞的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和总蛋白的含量。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输血申请单条码、标本条码、配血报告条码、发血单条码均包括序列号、患者基本信息和输血信息。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输血信息包括用血类型和输血量。

作为较佳实施例,所述生成输血申请单,按照输血量建立所述输血申请单的审核签发配置流程节点,并按照该输血申请单的审核签发配置流程节点将所述输血申请单分级发送给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审核签发的步骤包括:

生成输血申请单;

当同一患者一天的输血量小于800ml时,将该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发送至上级医师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审核签发;

当同一患者一天的输血量大于等于800ml且小于1600ml时,将该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发送至上级医师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待上级医师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发送通过审核签发的信息后,再发送给科主任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审核签发;

当同一患者一天的输血量大于等于1600ml时,将该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发送至科主任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待科主任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发送通过审核签发的信息后,再发送给医务部门领导对应的医生客户端审核签发。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和分级审核,确保了输血的合理性;在采血过程中,基于本次检验结果以及历史检验结果对标本信息进行处理,确保了配血报告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根据配血报告以及该配血报告对应的血袋生成发血单,确保了发血过程信息可追溯;输血过程中确保输血申请单条码、配血报告条码、发血单条码、血袋条码和腕带条码五码一致才能给患者输血,并记录输血不良反应,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可控;最后生成输血电子病,实现了从临床用血申请评估、申请、审核、标本核收、血液实验、发血、输血过程记录整个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提高血液利用效率,降低血液使用过程中人为原因导致的医疗事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较佳实施例的模块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方法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10较佳实施例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10运行于医疗云服务器1中,医疗云服务器1连接有数据库服务器2,所述医疗云服务器1与数据库服务器2之间的连接为一种数据库连接,例如可以为开放式数据库连接(opendatabaseconnectivity,odbc)以及java数据库连接(javadatabaseconnectivity,jdbc)。所述医疗云服务器1还通过通信网络4连接有多个医生客户端3,本发明实施例以三个医生客户端3为例进行说明,医生客户端3的使用者可以是临床医师、上级医师、输血科主任等角色。

所述数据库服务器2包括检验数据库22和病例数据库24。所述检验数据库22是根据血液成分指标从外部检验信息系统中获取并存储检验结果数据的数据库,所述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10从检验数据库22获取检验结果数据,并根据检验结果数据判断输血类型。所述病例数据库24是从历史输血业务数据中获取相关疾病、体症、手术、检验用血信息,形成输血病例,作为科研和临床输血参考使用的数据库。

所述通信网络4可以是有线通信网络或无线通信网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网络4优选为无线通信网络,包括但不限于,gsm网络、gprs网络、cdma网络、td-scdma网络、wimax网络、td-lte网络、fdd-lte网络等无线传输网络。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10实现了输血前检验、输血前评估、知情同意书签署、输血申请、标本采集、标本核收、输血实验、发血、输血过程记录、输血后疗效评估等业务过程。

参照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的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10应用于医疗云服务器1中,该医疗云服务器1包括,但不仅限于,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10、通信单元11、存储单元12及处理单元13。

所述通信单元11为一种具有远程无线通讯功能的无线通讯接口,例如,支持gsm、gprs、wcdma、cdma、td-scdma、wimax、td-lte、fdd-lte等通讯技术的通讯接口。

所述存储单元12可以为一种只读存储单元rom,电可擦写存储单元eeprom、快闪存储单元flash或固体硬盘等。

所述的处理单元13可以为一种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cpu)、微控制器(mcu)、数据处理芯片、或者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信息处理单元。

所述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系统10包括输血前评估模块101、输血申请和审核模块102、标本条码管理模块103、标本信息处理模块104、发血管理模块105、输血过程记录模块106、输血病历生成模块107。

所述输血前评估模块101,用于从检验数据库22中获取患者的血型和检验结果,从医生客户端3接收医生根据患者的血型和检验结果确定的患者的输血信息,并根据所述输血信息生成输血前评估单以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所述输血信息包括用血类型和输血量。所述检验结果包括但不限于血液中红细胞rbc(redbloodcell)的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prothrombintime)和总蛋白tp的含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输血前评估模块101为用户提供信息录入界面,该信息录入界面提供了上述检验结果的数据选择项,无需手动录入,只需鼠标选择每个参数的大小即可,用户点击数据保存按钮后自动跳转至下一操作,即根据医生客户端3发送的输血信息,生成输血前评估单以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并在用户点击打印按钮后打印所述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供患者或其家属签署。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术中申请用血无需进行输血前评估,即无需执行输血前评估模块101。所述输血前评估单包括患者的血型、检验结果以及输血信息。

输血申请和审核模块102,用于生成输血申请单,按照输血量建立所述输血申请单的审核签发配置流程节点,并按照该输血申请单的审核签发配置流程节点将所述输血申请单分级发送给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审核签发。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输血申请单中包括输血信息和输血申请单条码。所述输血申请单条码至少包括序列号、患者基本信息和输血信息。所述序列号包括当前时间和患者当天的输血次数。所述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位号。所述输血申请单根据临床用血规范,由具有中级职称的临床医师提出申请,假设同一患者一天的输血量为x,当x<800ml时,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即当同一患者一天的输血量小于800ml时,输血申请和审核模块102将该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发送至上级医师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审核签发;当800ml≤x<1600ml时,由上级医师审核,再由科主任核准签发,即当同一患者一天的输血量大于等于800ml且小于1600ml时,输血申请和审核模块102将该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发送至上级医师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待上级医师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发送通过审核签发的信息后,再发送给科主任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审核签发;当x≥1600ml时,由科主任核准签发,并报医务部门领导批准,即当同一患者一天的输血量大于等于1600ml时,输血申请和审核模块102将该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发送至科主任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待科主任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发送通过审核签发的信息后,再发送给医务部门领导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审核签发。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所述输血申请单用于急诊抢救用,则无需审核。

标本条码管理模块103,用于在输血申请单审核签发完成后,按照预设标本条码生成规则生成标本条码,以供用户打印所述标本条码并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标本条码至少包括序列号、患者基本信息、输血信息。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标本条码的打印数量。

标本信息处理模块104,用于在用户采集完血液标本并完成检验后,根据所述标本条码从检验数据库22中调用患者的血型鉴定结果、抗体筛查结果以及交叉配血结果,并判断在本次信息和历史信息一致时生成配血报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配血报告包括配血报告条码、血型鉴定结果、抗体筛查结果以及交叉配血结果。所述配血报告条码至少包括序列号、患者基本信息和输血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标本信息处理模块104能够对标本核收、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以及交叉配血过程中的信息进行管理。标本采集过程中通过扫描标本条码,记录该标本的采集人和采集时间。临床护士将标本送到输血科之后,输血科操作员通过扫描标本条码即可完成标本的核收。同时,标本信息处理模块104获取到标本条码后,从检验数据库22中调用标本条码中该患者的历史血型鉴定结果,并当患者本次的血型鉴定结果与历史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时,发送提示消息以便输血科操作员作相应处理。做抗体筛查时,标本信息处理模块104从检验数据库22中调用该患者的前一次抗体筛查结果,并当患者本次的抗体筛查结果与前一次抗体筛查结果不一致时,发送提示消息以便输血科操作员作相应处理。在交叉配血时,标本信息处理模块104判断标本条码中的输血信息与输血申请单中的输血信息是否相符,并在标本条码中的输血信息与输血申请单中的输血信息不相符时发送提示信息且不允许后续操作。交叉配血时标本信息处理模块104对患者本次血型鉴定结果、抗体筛查结果以及交叉配血结果与历史数据的比对和判断,确保配血报告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发血管理模块105,用于根据配血报告以及该配血报告对应的血袋生成发血单,该发血单包括发血单条码、发血人、发血时间以及该患者的历史发血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血单条码至少包括序列号、患者基本信息和输血信息。所述血袋上贴有血袋条码,所述血袋条码至少包括序列号、患者基本信息和输血信息。

输血过程记录模块106,用于获取患者的输血申请单条码、配血报告条码、发血单条码、血袋条码和腕带条码,并在患者的输血申请单条码、配血报告条码、发血单条码、血袋条码和腕带条码中的信息均一致(即五码信息均相同)时,生成输血过程记录,发送允许临床医师给患者输血的提示信息至医生客户端。所述输血过程记录包括患者的输血申请单条码、配血报告条码、发血单条码、血袋条码、腕带条码、输血不良反应等信息。

输血病历生成模块107,用于根据预设的输血病历模板,在输血完成后预设时间内生成患者的输血电子病历。所述预设的输血病历模板可以根据不同医院的需求设置和更新。所述预设时间为72小时。在其他实施例中,输血病历生成模块107还用于将该患者的输血电子病历存储于病例数据库24。所述输血电子病历包括输血前评估单、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申请单、配血报告、输血过程记录以及输血疗效评估等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和分级审核,确保了输血的合理性;在采血过程中,基于本次检验结果以及历史检验结果对标本信息进行处理,确保了配血报告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根据配血报告以及该配血报告对应的血袋生成发血单,确保了发血过程信息可追溯;输血过程中确保输血申请单条码、配血报告条码、发血单条码、血袋条码和腕带条码五码一致才能给患者输血,并记录输血不良反应,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可控;最后生成输血电子病,实现了从临床用血申请评估、申请、审核、标本核收、血液实验、发血、输血过程记录整个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提高血液利用效率,降低血液使用过程中人为原因导致的医疗事故。

参照图3所示,是本发明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方法的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临床用血申请闭环管理方法应用于医疗云服务器1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1,输血前评估模块101从检验数据库22中获取患者的血型和检验结果,从医生客户端3接收医生根据患者的血型和检验结果确定的患者的输血信息,并根据所述输血信息生成输血前评估单以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

所述输血信息包括用血类型和输血量。所述检验结果包括但不限于血液中红细胞rbc(redbloodcell)的含量、凝血酶原时间pt(prothrombintime)和总蛋白tp的含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输血前评估模块101为用户提供信息录入界面,该信息录入界面提供了上述检验结果的数据选择项,无需手动录入,只需鼠标选择每个参数的大小即可,用户点击数据保存按钮后自动跳转至下一操作,即根据医生客户端3发送的输血信息,生成输血前评估单以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并在用户点击打印按钮后打印所述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供患者或其家属签署。在其他实施例中,手术中申请用血无需进行输血前评估,即无需执行步骤s31。所述输血前评估单包括患者的血型、检验结果以及输血信息。

步骤s32,输血申请和审核模块102生成输血申请单,按照输血量建立所述输血申请单的审核签发配置流程节点,并按照该输血申请单的审核签发配置流程节点将所述输血申请单分级发送给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审核签发。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输血申请单中包括输血信息和输血申请单条码。所述输血申请单条码至少包括序列号、患者基本信息和输血信息。所述序列号包括当前时间和患者当天的输血次数。所述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位号。所述输血申请单根据临床用血规范,由具有中级职称的临床医师提出申请,假设同一患者一天的输血量为x,当x<800ml时,由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即当同一患者一天的输血量小于800ml时,输血申请和审核模块102将该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发送至上级医师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审核签发;当800ml≤x<1600ml时,由上级医师审核,再由科主任核准签发,即当同一患者一天的输血量大于等于800ml且小于1600ml时,输血申请和审核模块102将该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发送至上级医师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待上级医师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发送通过审核签发的信息后,再发送给科主任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审核签发;当x≥1600ml时,由科主任核准签发,并报医务部门领导批准,即当同一患者一天的输血量大于等于1600ml时,输血申请和审核模块102将该患者的输血申请单发送至科主任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待科主任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发送通过审核签发的信息后,再发送给医务部门领导对应的医生客户端3审核签发。在其他实施例中,若所述输血申请单用于急诊抢救用,则无需审核。

步骤s33,标本条码管理模块103在输血申请单审核签发完成后,按照预设标本条码生成规则生成标本条码,以供用户打印所述标本条码并完成血液标本采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标本条码至少包括序列号、患者基本信息、输血信息。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标本条码的打印数量。

步骤s34,标本信息处理模块104在用户采集完血液标本并完成检验后,根据所述标本条码从检验数据库22中调用患者的血型鉴定结果、抗体筛查结果以及交叉配血结果,并判断在本次信息和历史信息一致时生成配血报告。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配血报告包括配血报告条码、血型鉴定结果、抗体筛查结果以及交叉配血结果。所述配血报告条码至少包括序列号、患者基本信息和输血信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标本信息处理模块104能够对标本核收、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以及交叉配血过程中的信息进行管理。标本采集过程中通过扫描标本条码,记录该标本的采集人和采集时间。临床护士将标本送到输血科之后,输血科操作员通过扫描标本条码即可完成标本的核收。同时,标本信息处理模块104获取到标本条码后,从检验数据库22中调用标本条码中该患者的历史血型鉴定结果,并当患者本次的血型鉴定结果与历史血型鉴定结果不一致时,发送提示消息以便输血科操作员作相应处理。做抗体筛查时,标本信息处理模块104从检验数据库22中调用该患者的前一次抗体筛查结果,并当患者本次的抗体筛查结果与前一次抗体筛查结果不一致时,发送提示消息以便输血科操作员作相应处理。交叉配血时标本信息处理模块104判断标本条码中的输血信息与输血申请单中的输血信息是否相符,并在标本条码中的输血信息与输血申请单中的输血信息不相符时发送提示信息且不允许后续操作。在交叉配血时,标本信息处理模块104对患者本次血型鉴定结果、抗体筛查结果以及交叉配血结果与历史数据的比对和判断,确保配血报告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步骤s35,发血管理模块105根据配血报告以及该配血报告对应的血袋生成发血单,该发血单包括发血单条码、发血人、发血时间以及该患者的历史发血信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发血单条码至少包括序列号、患者基本信息和输血信息。所述血袋上贴有血袋条码,所述血袋条码至少包括序列号、患者基本信息和输血信息。

步骤s36,输血过程记录模块106获取患者的输血申请单条码、配血报告条码、发血单条码、血袋条码和腕带条码,并在患者的输血申请单条码、配血报告条码、发血单条码、血袋条码和腕带条码中的信息均一致(即五码信息均相同)时,生成输血过程记录,发送允许临床医师给患者输血的提示信息至医生客户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输血过程记录包括患者的输血申请单条码、配血报告条码、发血单条码、血袋条码、腕带条码、输血不良反应等信息。

步骤s37,输血病历生成模块107根据预设的输血病历模板,在输血完成后预设时间内生成患者的输血电子病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设的输血病历模板可以根据不同医院的需求设置和更新。所述预设时间为72小时。在其他实施例中,输血病历生成模块107还用于将该患者的输血电子病历存储于病例数据库24。所述输血电子病历包括输血前评估单、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输血申请单、配血报告、输血过程记录以及输血疗效评估等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输血前评估、输血申请和分级审核,确保了输血的合理性;在采血过程中,基于本次检验结果以及历史检验结果对标本信息进行处理,确保了配血报告的一致性和正确性;根据配血报告以及该配血报告对应的血袋生成发血单,确保了发血过程信息可追溯;输血过程中确保输血申请单条码、配血报告条码、发血单条码、血袋条码和腕带条码五码一致才能给患者输血,并记录输血不良反应,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可控;最后生成输血电子病,实现了从临床用血申请评估、申请、审核、标本核收、血液实验、发血、输血过程记录整个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提高血液利用效率,降低血液使用过程中人为原因导致的医疗事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中各种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相关程序指令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