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控智能家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6390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控智能家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控智能家居装置,属于智能家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电灯、电视、空调、电动窗帘、防盗报警等)连接在一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现有智能家居系统主要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上的应用程序进行操作,而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其无法进行手机、电脑的操作,因此在使用时不方便,导致操作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眼控智能家居装置。

本发明的一种眼控智能家居装置,它包含壳体、电动滑轨机构、限位开关、眼控仪、触摸显示屏、控制单元、红外感应传感器、智能家居主机;所述壳体的后端安装有两个电动滑轨机构的滑块上,所述两个电动滑轨机构之间的上下端均安装有安装架,所述两个安装架的内侧均安装有限位开关,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分别安装有眼控仪、触摸显示屏、红外感应传感器,所述的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单元,所述眼控仪、红外感应传感器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触摸显示屏相互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智能家居主机、两个限位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两个限位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动滑轨机构的驱动电机正转、反转接线柱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电动滑轨机构为驱动电机式直线导轨。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后侧的上下端安装有与限位开关触点相配合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便于实现调节与自动感应,使用方便,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电路连接框图。

图中:1-壳体;2-电动滑轨机构;3-限位开关;4-眼控仪;5-触摸显示屏;6-控制单元;7-红外感应传感器;8-智能家居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如图1-2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壳体1、电动滑轨机构2、限位开关3、眼控仪4、触摸显示屏5、控制单元6、红外感应传感器7、智能家居主机8;所述壳体1的后端安装有两个电动滑轨机构2的滑块上,所述两个电动滑轨机构2之间的上下端均安装有安装架,所述两个安装架的内侧均安装有限位开关3,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分别安装有眼控仪4、触摸显示屏5、红外感应传感器7,所述的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单元6,所述眼控仪4、红外感应传感器7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单元6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6与触摸显示屏5相互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6的输出端分别与智能家居主机8、两个限位开关3的一端连接,所述两个限位开关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动滑轨机构2的驱动电机正转、反转接线柱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滑轨机构2为驱动电机式直线导轨。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后侧的上下端安装有与限位开关触点相配合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外表面设置有减震垫。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通过红外感应传感器7感应人体,当感应到人体后,控制单元6控制触摸显示屏5处于工作状态,其余时间处于待机状态,在操控时,通过眼控仪4实现识别与控制,当遇到会采用触摸显示屏操作时,通过触摸显示屏实现人机交互,同时通过触摸显示屏控制壳体的高度,在调节时,通过触摸显示屏控制电动滑轨机构2的滑块进行上升与下降,实现壳体高度的调节,且在调节时,通过两个限位开关3实现限位,操作简便。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眼控智能家居装置,它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所述壳体的后端安装有两个电动滑轨机构的滑块上,所述两个电动滑轨机构之间的上下端均安装有安装架,所述两个安装架的内侧均安装有限位开关,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分别安装有眼控仪、触摸显示屏、红外感应传感器,所述的壳体的内部安装有控制单元,所述眼控仪、红外感应传感器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触摸显示屏相互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分别与智能家居主机、两个限位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两个限位开关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动滑轨机构的驱动电机正转、反转接线柱连接;本发明便于实现调节与自动感应,使用方便,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代月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朗鑫智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8.22
技术公布日:2017.12.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