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周转材料计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75447阅读:33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建筑工程周转材料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房屋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模板、木方、脚手架等周转料具数量巨大,占施工成本的40%以上。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周转材料的使用量一般不能准确控制,计划数量过多,会影响施工成本;计划数量过少,会影响施工周期。

周转材料的计算涉及各种材料及施工工艺,目前施工现场对周转材料的计算不准确,计算方法不具有可操作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建筑工程周转材料计算方法,步骤合理,可操作性强,基于现场实际发生数据与施工工艺,经与bim模型精确算量比较,相匹配率高于95%,对建筑工程周转材料的计算具有现实意义,有效控制了周转材料的使用量,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工程周转材料计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excel中建立周转材料分项表格,周转材料分项表格包括模板及木方用量计算表、满堂脚手架用量计算表、满堂架剪刀撑用量计算表、满堂架梁底附加支撑用量计算表、墙主龙骨(钢管)及对拉螺栓用量计算表、柱主龙骨(钢管、槽钢)及对拉螺栓用量计算表、梁板主龙骨及梁通丝对拉螺栓用量计算表、外架材料用量计算表;

s2,根据工程实际,确定区段划分及各分区的建筑面积,填写各分项表格中的参数;

s3,在excel中建立周转材料汇总表格,确定投标计划用量对应的周转损耗系数及残值系数,确定施工计划用量对应的周转损耗系数及残值系数;

s4,在周转材料汇总表格中计算该建筑工程周转材料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投标计划用量对应的残值系数与施工计划用量对应的残值系数相等,其取值范围0-0.6;所述投标计划用量对应的周转损耗系数略大于施工计划用量对应的周转损耗系数,其取值范围1-1.5。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首次模板配置用量:m1=λ1*a*n1+λ2*a*n2,首次木方用量:f1=5*m1*0.04*0.08,增加模板配置用量:m2=λ1*a*n3+λ2*a*n4,增加木方用量:f2=5*(λ1*a*n5+λ2*a*n6)*0.04*0.08;其中,a为单层建筑面积,λ1为竖向模板展开系数,λ2为水平模板展开系数,n1为竖向模板初始配置层数,n2为水平模板初始配置层数,n3为竖向模板增加层数,n4为水平模板增加层数,n5为竖向木方增加层数,n6为水平木方增加层数。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盘扣式支撑架体用量:l1=架体代号*c*{(a-a1)*[(a+b)b+h-0.4]/(a*b)-(b*b*q/a)},扣件式支撑架体用量:l2=架体代号*c*{(a-a1)*[(a+b)b+h-0.4]/(a*b)-(b*b*q/a)},十字扣件用量:k1=架体代号*b*2*c*(a-a1)/(a*b),对接扣件用量:k2=架体代号*{[(a-a1)/(a*b)]*g+[(1+p/a)*(h/h1)*(q/5)]+[(1+q/b)*(h/h1)*(p/5)]},u型顶托用量计算公式:u=c*(a-a1)/(a*b);其中,p为架体搭设长度(m),q为架体搭设宽度(m),a1为需扣除面积(m2),q为单层墙长(m),h为层高(m),c为架体配置层数,b为横杆步数,a为立杆x方向间距,b为立杆y方向间距,g为单根立杆所需对接扣件数(个)。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竖向剪刀撑用量:l1=竖向代号*2*2*m*c*c*a/[y1*a*y2*b],水平剪刀撑用量:l2=水平代号*2*m*d*c*a/(5a*5b),旋转扣件用量计算公式:k=(10*l1/2*m)+(10*l2/2*m)+(y1-1)*(y2-1)*6,其中,m为搭设剪刀撑所需单管长度(m),c为架体配置层数,c为竖向剪刀撑搭设层数,y1为竖向剪刀撑x跨数,y2为竖向剪刀撑y跨数,a为立杆x方向间距,b为立杆y方向间距。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立杆钢管用量:l3=n*h1*nii*ni*l1/p,横杆用量:l4=2*n*b*ni*l1/p+n*b*nii*l1*ni,立杆高度:h1=h-b/1000-0.40,附加支撑扣件用量:k=n*b*(2*nii+2)*ni*l1/p,u型顶托用量计算公式:u=n*n1*nii*l1/p;其中,n为架体配置层数,ni为跨数,ni为立杆根数,l1为净跨梁长度(m),p为立杆排距(m),b为横杆步数。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墙主龙骨钢管用量:l=1.1*4*n*l*d3,通丝对拉螺杆用量:m1=(1-墙体代号)*n*[h1*l*1000000/(d1*d2)]*(l3/1000),通丝螺杆山形卡用量:m2=2*(1-墙体代号)*n*h1*l*1000000/(d1*d2),三段式螺杆外接杆用量:n1=2*1000000*1*h1*l/(d1*d2),内接杆用量:n2=墙体代号*n*[1000000*h1*l/(d1*d2)]*(l4/1000);其中,n为架体配置层数,d1为对拉螺杆竖向间距(mm),d2为对拉螺杆水平间距(mm),d3为水平钢管加固道数,h1为层高(m),n为层数。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抱箍长度:l5=(ai+2*250)+(bi+2*250),螺杆长度:l6=[ai+2*(h1+200)]+[bi+2*(h1+200)],柱抱箍道数:n4=1000*h-h2)/h3,槽钢抱箍用量:l7=加固代号*2*n2*n4*nz*n3*[(ai+2*250)+(bi+2*250)]/1000,钢管抱箍用量:l11=(1-加固代号)*2*n2*n4*nz*n3*[(ai+2*250)+(bi+2*250)]/1000,对拉螺杆用量:l14=2*n2*n4*nz*[ai+2(h1+200)+bi+2*(h1+200)],对拉螺杆根数:m3=4*n2*n4*nz,山形卡用量:m5=2*m3,螺帽用量:m4=2*m3;其中,h1为抱箍截面高度(mm),h2为主梁高度(mm),h3为柱箍步距(mm),n2为柱模配置层数,n3为抱箍组合根数,n4为柱箍道数(道),nz为该型号柱数量,h为层高(m)。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钢管用量:l10=[(1000*l/d2)*4*s1+(l/d3)*s2]*n1*n5/1000,螺杆长度用量:l11=(1000*l/d2)*aj*(500+bj)*n1*n5/1000,山形卡用量:m1=m3=2*(1000*l/d2)*aj*n1*n5,螺帽用量:m2=2*(1000*l/d2)*aj*n1*n5,板加固主龙骨用量:l12=代号*[a1/(p*q)]*q*i*n5、l6=(1-代号)*[a1/(p*q)]*q*i*n5;其中,n1为该型号柱数量,n5为柱模配置层数,aj为梁竖向加固螺杆设置道数,nl为该型号梁数量,pj为主龙骨之间立杆间距,qj为两立杆间主龙骨长度,s1为梁侧竖向加固单根钢管长度(mm),s2为梁低水平加固单根钢管长度(mm)。

进一步地,在步骤s1中,架体钢管用量含立杆、大横杆、小横杆)计算公式:l5=[2*h1+j1+j2+0.3)*b1+j1*b2]*x/j1;剪刀撑钢管用量计算公式:l6=2*c*x*10.5/(4*j1)1;连墙件钢管用量l7=2.5*h1*x/(2*j3*3*j1);对接扣件用量:k1=2*h1/(5-1)*x/j1+x/(5-1)*(b1+b2);直角扣件用量:k2=[4b1*x+b2-b1)*x]/j1+4*h1*x/(2*j3*3*j1);旋转扣件用量:k3=8*c*x/(j1*4);密目网用量:z1=h1*x/1.8*6)1.8*6;架体内大眼网使用量:z2=1*x*nw/(6*1)、架体与建筑间大眼网使用量z3=0.6*x*nw/(6*0.6);跳板用量:b=j2*nt*x*0.05-(架体代号-1)*0.5*x*0.05;悬挑钢梁用量:t=n*y*a*x/(j1*1000);钢丝绳用量:l=n*x*ls/j1;钢丝绳绳卡个数:g=n*8*x/j1;其中,nw为大眼网设置层数、nt为跳板铺设层数、ls为单根钢丝绳长度;x为单层架体搭设周长(m),c为剪刀撑搭设总层数,y为工字钢长度(m),j1为立杆纵距(m),j2为立杆横距(m),j3为内横杆步距(m),j4外横杆步距(m),b1为架体内侧横杆总步数,b2架体外侧横杆总步数。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工程周转材料计算方法,步骤合理,可操作性强,基于现场实际发生数据与施工工艺,经与bim模型精确算量比较,相匹配率高于95%,对建筑工程周转材料的计算具有现实意义,有效控制了周转材料的使用量,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具体有益效果如下:

(1)此方法的最终目标是控制施工料具投入量及合理周转,以降低施工成本。通过施工区域或标段划分,策划材料在水平及竖向投入量并如何周转,经过效益测算,摸清周转料具投入盈亏点,采取对应措施,达到降低施工成本的根本目标。

(2)在施工过程中,同样可以根据此套表格对实际材料投入量与计划量、实际周转方式与计划方式、实际发生成本与计划成本做对比分析,以便于及时调整,获取最大收益;在投标阶段和进场策划阶段(没有详细图纸)时使用,只需知道基本建筑信息(建筑功能、结构类型、单层面积、层高、层数等)就可以填写此套表格,获取各种施工周转料具总量。

(3)此方法采用excel作为载体,简单易懂,不需专业培训,具有将强的可操作性;

(4)在使用过程中所需要填写的变量均为建筑物的基本信息(建筑功能、结构类型、单层面积、层高、层数等),填写方便,系数为固定值,具有计算便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发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所述建筑工程周转材料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建筑工程周转材料计算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发明实施方式及本发明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所述的建筑工程周转材料计算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其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excel中建立周转材料分项表格,周转材料分项表格包括模板及木方用量计算表、满堂脚手架用量计算表、满堂架剪刀撑用量计算表、满堂架梁底附加支撑用量计算表、墙主龙骨(钢管)及对拉螺栓用量计算表、柱主龙骨(钢管、槽钢)及对拉螺栓用量计算表、梁板主龙骨及梁通丝对拉螺栓用量计算表、外架材料用量计算表;

s2,根据工程实际,确定区段划分及各分区的建筑面积,填写各分项表格中的参数;

s3,在excel中建立周转材料汇总表格,确定投标计划用量对应的周转损耗系数及残值系数,确定施工计划用量对应的周转损耗系数及残值系数;

s4,在周转材料汇总表格中计算该建筑工程周转材料数量。

所述投标计划用量对应的残值系数与施工计划用量对应的残值系数相等,其取值范围0-0.6;所述投标计划用量对应的周转损耗系数略大于施工计划用量对应的周转损耗系数,其取值范围1-1.5。

本申请中,首次模板配置用量:m1=λ1*a*n1+λ2*a*n2,首次木方用量:f1=5*m1*0.04*0.08,增加模板配置用量:m2=λ1*a*n3+λ2*a*n4,增加木方用量:f2=5*(λ1*a*n5+λ2*a*n6)*0.04*0.08;其中,a为单层建筑面积,λ1为竖向模板展开系数,λ2为水平模板展开系数,n1为竖向模板初始配置层数,n2为水平模板初始配置层数,n3为竖向模板增加层数,n4为水平模板增加层数,n5为竖向木方增加层数,n6为水平木方增加层数。

在建筑工程中,在使用前需要确定区段划分及各分区的建筑面积,然后输入单体建筑和各分区的基本建筑参数、模板和木方配置层数及增补层数,即可得到所需模板及木方数量。需要注意的是模板周转次数与模板质量相关,必须考虑实际模板质量情况。

本申请中,盘扣式支撑架体用量:l1=架体代号*c*{(a-a1)*[(a+b)b+h-0.4]/(a*b)-(b*b*q/a)},扣件式支撑架体用量:l2=架体代号*c*{(a-a1)*[(a+b)b+h-0.4]/(a*b)-(b*b*q/a)},十字扣件用量:k1=架体代号*b*2*c*(a-a1)/(a*b),对接扣件用量:k2=架体代号*{[(a-a1)/(a*b)]*g+[(1+p/a)*(h/h1)*(q/5)]+[(1+q/b)*(h/h1)*(p/5)]},u型顶托用量计算公式:u=c*(a-a1)/(a*b);其中,p为架体搭设长度(m),q为架体搭设宽度(m),a1为需扣除面积(m2),q为单层墙长(m),h为层高(m),c为架体配置层数,b为横杆步数,a为立杆x方向间距,b为立杆y方向间距,g为单根立杆所需对接扣件数(个)。

在使用前需要确定区段划分及各分区的建筑面积,然后填写单体建筑和各分区的基本建筑参数、架体类型及设计方案中的数据,即可得到搭设满堂架的各种材料数量。需要注意的是“需扣除面积”为大于1㎡的洞口。

在步骤s1中,竖向剪刀撑用量:l1=竖向代号*2*2*m*c*c*a/[y1*a*y2*b],水平剪刀撑用量:l2=水平代号*2*m*d*c*a/(5a*5b),旋转扣件用量计算公式:k=(10*l1/2*m)+(10*l2/2*m)+(y1-1)*(y2-1)*6,其中,m为搭设剪刀撑所需单管长度(m),c为架体配置层数,c为竖向剪刀撑搭设层数,y1为竖向剪刀撑x跨数,y2为竖向剪刀撑y跨数,a为立杆x方向间距,b为立杆y方向间距。

在建筑工程中若有此项计算,在使用前需要确定区段划分及各分区的建筑面积,然后填写单体建筑和各分区的基本建筑参数、架体类型及设计方案中的数据、剪刀撑设置参数,即可得到剪刀撑材料数量。

在步骤s1中,立杆钢管用量:l3=n*h1*nii*ni*l1/p,横杆用量:l4=2*n*b*ni*l1/p+n*b*nii*l1*ni,立杆高度:h1=h-b/1000-0.40,附加支撑扣件用量:k=n*b*(2*nii+2)*ni*l1/p,u型顶托用量计算公式:u=n*n1*nii*l1/p;其中,n为架体配置层数,ni为跨数,ni为立杆根数,l1为净跨梁长度(m),p为立杆排距(m),b为横杆步数。

在建筑工程中若有此项计算,在使用前需要确定区段划分及各分区的建筑面积,然后填写此区段内所有截面积大于0.2㎡的梁的参数,包括各种梁宽、梁高、梁净跨度及跨数;各类型梁的底部附加支撑参数,包括立杆根数、立杆排距、立杆高度及步数。参数填写完毕即可得到梁底附加支撑各种材料用量。

在步骤s1中,墙主龙骨钢管用量:l=1.1*4*n*l*d3,通丝对拉螺杆用量:m1=(1-墙体代号)*n*[h1*l*1000000/(d1*d2)]*(l3/1000),通丝螺杆山形卡用量:m2=2*(1-墙体代号)*n*h1*l*1000000/(d1*d2),三段式螺杆外接杆用量:n1=2*1000000*1*h1*l/(d1*d2),内接杆用量:n2=墙体代号*n*[1000000*h1*l/(d1*d2)]*(l4/1000);其中,n为架体配置层数,d1为对拉螺杆竖向间距(mm),d2为对拉螺杆水平间距(mm),d3为水平钢管加固道数,h1为层高(m),n为层数。

在建筑工程中若有此项计算,在使用前需要确定区段划分及各分区的建筑面积,然后填写单体建筑和各分区的基本建筑参数、墙体加固方案各种参数,即可得到墙体加固钢管及对拉螺栓用量。

在步骤s1中,抱箍长度:l5=ai+2*250+bi+2*250,螺杆长度:l6=[ai+2*(h1+200)]+[bi+2*(h1+200)],柱抱箍道数:n4=1000*h-h2)/h3,槽钢抱箍用量:l7=加固代号*2*n2*n4*nz*n3*[(ai+2*250)+(bi+2*250)]/1000,钢管抱箍用量:l11=1-加固代号)*2*n2*n4*nz*n3*[(ai+2*250)+(bi+2*250)]/1000,对拉螺杆用量:l14=2*n2*n4*nz*[ai+2(h1+200)+bi+2*(h1+200)],对拉螺杆根数:m3=4*n2*n4*nz,山形卡用量:m5=2*m3,螺帽用量:m4=2*m3;其中,h1为抱箍截面高度(mm),h2为主梁高度(mm),h3为柱箍步距(mm),n2为柱模配置层数,n3为抱箍组合根数,n4为柱箍道数(道),nz为该型号柱数量,h为层高(m)。

在建筑工程中若有此项计算,在使用前需要确定区段划分及各分区的建筑面积、层高、主梁高度等,然后填写柱加固方案参数,即可得到柱主龙骨(钢管、槽钢)及对拉螺栓用量。

在步骤s1中,钢管用量:l10=[(1000*l/d2)*4*s1+(l/d3)*s2]*n1*n5/1000,螺杆长度用量:l11=(1000*l/d2)*aj*(500+bj)*n1*n5/1000,山形卡用量:m1=m3=2*(1000*l/d2)*aj*n1*n5,螺帽用量:m2=2*(1000*l/d2)*aj*n1*n5,板加固主龙骨用量:l12=代号*[a1/(p*q)]*q*i*n5、l6=(1-代号)*[a1/(p*q)]*q*i*n5;其中,n1为该型号柱数量,n5为柱模配置层数,aj为梁竖向加固螺杆设置道数,nl为该型号梁数量,pj为主龙骨之间立杆间距,qj为两立杆间主龙骨长度,s1为梁侧竖向加固单根钢管长度(mm),s2为梁低水平加固单根钢管长度(mm)。

在建筑工程中若有此项计算,在使用前需要确定区段划分及各分区的建筑面积,然后填写区段内梁主龙骨加固方案参数,即可得到梁主龙骨及对拉螺栓用量,板主龙骨材料用量。

在步骤s1中,架体钢管用量含立杆、大横杆、小横杆)计算公式:l5=[2*h1+j1+j2+0.3)*b1+j1*b2]*x/j1;剪刀撑钢管用量计算公式:l6=2*c*x*10.5/(4*j1)1;连墙件钢管用量l7=2.5*h1*x/(2*j3*3*j1);对接扣件用量:k1=2*h1/(5-1)*x/j1+x/(5-1)*b1+b2);直角扣件用量:k2=[4b1*x+b2-b1)*x]/j1+4*h1*x/(2*j3*3*j1);旋转扣件用量:k3=8*c*x/(j1*4);密目网用量:z1=h1*x/(1.8*6)1.8*6;架体内大眼网使用量:z2=1*x*nw/(6*1)、架体与建筑间大眼网使用量z3=0.6*x*nw/(6*0.6);跳板用量:b=j2*nt*x*0.05-(架体代号-1)*0.5*x*0.05;悬挑钢梁用量:t=n*y*a*x/(j1*1000);钢丝绳用量:l=n*x*ls/j1;钢丝绳绳卡个数:g=n*8*x/j1;其中,nw为大眼网设置层数、nt为跳板铺设层数、ls为单根钢丝绳长度;x为单层架体搭设周长(m),c为剪刀撑搭设总层数,y为工字钢长度(m),j1为立杆纵距(m),j2为立杆横距(m),j3为内横杆步距(m),j4外横杆步距(m),b1为架体内侧横杆总步数,b2架体外侧横杆总步数。

在建筑工程中若有此项计算,在使用前需要确定区段划分及各分区的工程概况,以确定所需要搭设外架的长度及高度,然后填写架体选型及参数,即可得到搭设外架所需要的各种材料用量。

本发明提供的建筑工程周转材料计算方法,步骤合理,可操作性强,基于现场实际发生数据与施工工艺,经与bim模型精确算量比较,相匹配率高于95%,对建筑工程周转材料的计算具有现实意义,有效控制了周转材料的使用量,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