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便易行的动态配送路径优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75439阅读:9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便易行的动态配送路径优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物流配送技术领域,涉及到一种简便易行的动态配送路径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高效率合理的配送是物流系统顺利运行的保证,配送线路安排的合理与否对配送速度、成本、效益影响很大。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前的热潮,电子商务企业为消费者送货时,存在配送线路安排不合理,导致配送的时间长、配送车辆安排不合理以及配送的成本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产品配送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瓶颈。

需寻找一种合理的配送线路,最大程度的减少配送时间和运输成本,同时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和客户的满意程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动态配送路径优化方法,解决了现有物流在配送的过程中存在配送时间长、配送成本高以及客户的满意度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简便易行的动态配送路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需求收集阶段,通过网络收集需求部门的订单,获取各需求部门所需的品种、各品种对应的数量、目标地址以及时限要求;

步骤2:需求整理,通过求和计算方法,对所有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整理,将客户的需求聚合形成配送片区;

步骤3:根据现有的物品品类库,计算各需求部门所需的物品体积和重量;

步骤4:引入电子地图,根据目的地查找对应的地理坐标,并将需求的地理坐标导入电子地图上;

步骤5:建立配送模型,根据送货出发地址距目标地址的距离、路线、目标地址对应的需求量以及时间参数,建立优化模型,构建的优化模型,可进行动态调整;

步骤6:按片区内优化算法计算配送线路序号,采用线性配送,并合理的拆分线路,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步骤7:完成送货总量,并将选择的配送线路序号输出,作为优化送货线路。

步骤8:展示优化配送线路:将输出的优化配送线路在电子地图上展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计算方法所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s(n)为区域内需求总和,单位为立方米,n表示区域内客户数量,an、bn、cn……分别表示一用户所需的不同物品数量,j、k、l……分别表示该用户所需的不同物品对应物品体积,a0表示客户基本的需求量。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的配送模型包括各客户物理地址之间的距离矩阵,根据各个节点的经度和维度以及结合区域系数,计算节点间的距离d,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其中λa表示a点的经度,φa表示a点的纬度,λb表示b点的经度,φb表示b点的纬度,d为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中片区内优化算法所采用的公式为

其中,l表示线路名称(是否为线路标号对应的线路时间),k表示线路编号,a0为仓库配货时间,j表示节点n与节点n-1间的距离,单位为km,n表示客户数量,r表示平均配送区域内的车辆时速;a表示达到客户停车时间,b表示卸货时间,c表示确认验收时间,d表示离开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物流运输与配送模式的研究,可以完善整个物流运输、配送系统,提高物流配送作业的工作效率,提高末端物流的效益和供应保证度,并可集中库存使其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同时还可以简化事务、方便用户。该配送路径优化方法,能够合理的安排车辆的配送线路,实现合理的线路运输,不仅节约运输时间,增加车辆利用率,而且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简便易行的动态配送路径优化方法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距离矩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动态配送路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需求收集阶段,通过网络收集需求部门的订单,获取各需求部门所需的品种、各品种对应的数量、目标地址以及时限要求;

步骤2:需求整理,通过求和计算方法对所有客户需求进行分析整理,将客户的需求聚合形成配送片区;

公式(1)中s(n)为区域内需求总和,单位为立方米,n表示区域内客户数量,an、bn、cn……分别表示一用户所需的不同物品数量,j、k、l……分别表示该用户所需的不同物品对应物品体积,a0表示客户基本的需求量;

步骤3:根据现有的物品品类库,计算各需求部门所需的物品体积和重量;

步骤4:引入电子地图,根据目的地查找对应的地理坐标,并将需求的地理坐标导入电子地图上;

步骤5:建立配送模型,根据送货出发地址距目标地址的距离、路线、目标地址对应的需求量以及时间参数,建立优化模型,构建的优化模型,可进行动态调整;

该配送模型包括:

a、距离矩阵:如图2所示,各客户物理地址之间的距离矩阵,其中根据各个节点的经度和维度,计算距离,结合区域特点,乘以区域系数,其中利用经纬度计算距离的公式为

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2)

公式(2)中,其中λa表示a点的经度,φa表示a点的纬度,λb表示b点的经度,φb表示b点的纬度,d为距离。

b、仓库作为起点(图2中的1节点),根据距离矩阵,计算最优路径。

步骤6:按片区内优化算法计算配送线路序号,采用线性配送,并合理的拆分线路,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

根据线路配送需求、时限、配送车辆,将区域进行分线路;

其中,公式(3)中k表示线路编号,l表示线路标号对应的线路时间,a0为仓库配货时间,j表示节点n与节点n-1间的距离,单位为km,n表示客户数量,r表示平均配送区域内的车辆时速;a表示达到客户停车时间,b表示卸货时间,c表示确认验收时间,d表示离开时间,其中线路时间按每天八小时测算,超出则对该线路进行分割。

比较线路成本、时限,选择最优输出配送线路,其中线路成本=租车成本(含驾驶员)+邮费+上下货物费+仓储费。

步骤7:完成送货总量,并将选择的配送线路序号输出,作为优化送货线路。

步骤8:展示优化配送线路:将输出的优化配送线路在电子地图上展示。

采用p-中值法计算配送中心备选方案,其中p-中值法计算公式

min(x)=∑i∈n∑j∈mdi*cij*yj(4)

公式(4)中n表示区域内的n个需求点,n={1,2,…,n},m为m个可选的候选点,m={1,2,…,m},di表示第i个需求点的物流需求量,

cij表示由点i向点j的单位运输费用,yj表示在j点建立设施,yj为1或0表示在点j建立或不建立设施,j∈m。

p-中值法的核心思想就是采用迭代算法,从多个候选物流网络节点中选择若干个位置作为候选物流网络节点(如配送中心、分屯库等),使得经过候选物流网络节点,向若干个需求点运送多种产品时,总的运输成本为最小。

另外,在工作的配送时间内测算配送距离,根据送货载量选择离物流中心配送工作时间最远的片区作为计算终点,来计算该线路最大的配送量,

本发明通过对物流运输与配送模式的研究,可以完善整个物流运输、配送系统,提高物流配送作业的工作效率,提高末端物流的效益和供应保证度,并可集中库存使其实现低库存或零库存同时还可以简化事务、方便用户。该配送路径优化方法,能够合理的安排车辆的配送线路,实现合理的线路运输,不仅节约运输时间,增加车辆利用率,而且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的构思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发明的构思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