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确定多供应商物料中物质含量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404283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物质含量的确定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多供应商物料中物质含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产品的环保管控越来越严,被管控物质越来越多,具体限制要求也越来越低,物质含量成为目前判定产品满足环保要求的主要依据,随着管控对象的严格程度不断增加,管控单元已从产品全部过渡到更小的零部件,以前物质含量的确认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在的要求。加上以前算法中部件总重量是有受限物质最大重量和最大含量换算后取最小值作为部件总重量,这样就卷积的部件总重量就比实际重量小了,而受限物质的重量是取最大值可能被放大了,关注物质取算术平均值,很容易出现第一类受限物质重量与第二类关注物质重量之和就大于部件总重量了,第三类其它物质就更没法体现了。急需更全面合理的算法解决目前遇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确定多供应商物料中物质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确定多供应商物料中物质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环保和回收要求的收集和整理,并实现数据化成为可进行比较判定的数据源;

s2:供应商信息收集,为每个部件设定一个唯一的料号,并与发生采购的供应商建立关联关系,让每个供应商提供该料号对应部件的质量及所含有的物质种类和含量等信息;

s3:供应商信息处理及模型建立,将各个供应商提供的物质信息分为第一类法规管控的物质,包含以关心物质含量为主,关心物质质量为辅的物质、第二类企业仅关心物质质量的物质和第三类其它物质;通过建模并将多个供应商提供的物质含量和部件重量进行合理的归一处理,获得模型产品中各物质的含量、质量和部件质量;

s4:符合性判定,依据第一、二类物质含量、质量及供应商部件质量间的关系,通过模型分别获取各类物质的含量和质量,并与部件的相关环保和回收要求进行比较后获得合规性的判定;判定产品是否满足相关的环保和回收要求时,要将各部件的质量加和作为产品的质量,相同物质的质量加和作为该物质的质量,物质质量与产品质量的比值作为物质的含量,并将相关数据与相关环保和回收要求比较进行判定。

本发明优选的,根据步骤s3,所述模型建立包括以下步骤,

a1:从各个供应商提供的部件质量mi中取最大值即m=max(mi);

a2:从各个供应商提供第一类物质ls的含量中取最大值即clsi=max(clsi),并计算第一类物质的质量mls=m*clsi;并计算第一类物质ls的总质量

a3:依据每个供应商提供物料质量mi和第二类物质cs的含量ccsi计算cs的质量即mcsi=mi*ccsi,取各供应商质量的算术平均值、加权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作为第二类物质的质量,也可先取各供应商含量的算术平均值、加权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作为第二类物质的含量,含量与物料质量的积作为第二类物质的质量;并计算第二类物质cs的总质量

a4:将供应商提供的第三类物质os的含量和质量数据进行处理后用于搭建模型。

本发明优选的,根据步骤a4,所述搭建模型前的第三类物质os含量通过取各个供应商提供含量或质量的平均值,即用算术平均值、加权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本说明仅以取供应商物质质量的算术平均值即物质的质量/k进行相关说明;计算第三类物质os的总含量

本发明优选的,根据步骤a4,第三类物质os的质量即可取各个供应商含有该物质质量或含量的平均值即用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也可取最大值或最小值,含量与物料质量的积做为物质的质量,本说明以最小值即mosi=min(mi*cosi)进行相关说明;计算第三类物质os的总质量

本发明优选地,当时,第三类物质os的总质量取部件质量与第一、二类物质总质量的差即,第三类物质os的名义总含量取,每个物质的含量通过每个第三类物质os的含量与第三类物质os的总含量占比与第三类物质os的名义总含量的积获得即第三类物质os的名义含量,第一、二类物质的含量和部件质量就是供应商原始数据所取的含量,各类物质的质量通过其含量与部件的质量计算获得。

本发明优选地,当时,第三类物质os取最小值即mosi=min(mi*cosi),第三类物质os的总质量,此时部件的名义质量为三类物质质量之和即名义总质量,每种物质的名义含量就是每个物质的质量与名义总质量的商即,部件的质量就取部件的名义质量,各种物质的质量通过含量与部件质量计算获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仅对第一类物质进行了适量放大,并缩小了第二类物质的质量,第三类物质含量按供应商提供含量平均值进行按比例重新分配即将每种第三类物质的平均含量除以所有第三类物质含量的平均值计算得出每种物质新的占比,用该占比与第三类物质质量总和的乘积计算得到每种第三类物质的质量,这样将第三类物质的质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缩小处理,然后将每种物质的质量与部件质量相除获得每种物质的含量。

当第一类物质的含量之和超过100%时,只要是将产品的第一类物质做适量放大,而对其它物质进行缩小处理,一定不会影响产品的法规符合性判定,故第一、二类物质任采用上面的处理方法,第三类物质取供应商提供质量的最小值,并将所有物质的质量加和做为部件的质量,每种物质的质量与部件质量相除获得每种物质的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确定多供应商物料中物质含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环保和回收要求的收集和整理,并实现数据化成为可进行比较判定的数据源;

s2:供应商信息收集,为每个部件设定一个唯一的料号,并与发生采购的供应商建立关联关系,让每个供应商提供该料号对应部件的质量及所含有的物质种类和含量等信息;

s3:供应商信息处理及模型建立,将各个供应商提供的物质信息分为第一类法规管控的物质,包含以关心物质含量为主,关心物质质量为辅的物质、第二类企业关心物质质量的物质和第三类其它物质;通过建模并将多个供应商提供的物质含量和部件重量进行合理的归一处理,获得模型产品中各物质的含量、质量和部件质量;

s4:符合性判定,依据第一、二类物质含量、质量及供应商部件质量间的关系,通过模型分别获取各类物质的含量和质量,并与部件相关的环保和回收要求进行比较后获得合规性的判定;判定产品是否满足的相关环保和回收要求时,要将各部件的质量加和作为产品的质量,相同物质的质量加和作为该物质的质量,物质质量与产品质量的比值作为物质的含量,并将相关数据与相关环保和回收要求比较进行判定。

根据步骤s3,所述模型建立包括以下步骤,

a1:从各个供应商提供的部件质量mi中取最大值即m=max(mi);

a2:从各个供应商提供第一类物质ls的含量中取最大值即cls=max(clsi),并计算第一类物质的质量mls=m*cls;并计算第一类物质ls的总质量

a3:依据每个供应商提供物料质量mi和第二类物质cs的含量ccsi计算cs的质量即mcsi=mi*ccsi,取各供应商质量的算术平均值、加权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作为第二类物质的质量,也可先取各供应商含量的算术平均值、加权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作为第二类物质的含量,含量与物料质量的积作为第二类物质的质量;并计算第二类物质ls的总质量

a4:将供应商提供的第三类物质os的含量和质量数据进行处理后用于搭建模型。

根据步骤a4,根据步骤a4,所述搭建模型前的第三类物质os含量通过取各个供应商提供含量或质量的平均值,即用算术平均值、加权平均值、最大值或最小值,本说明仅以取供应商物质质量的算术平均值即物质的质量/k进行相关说明;计算第三类物质os的总含量

根据步骤a4,第三类物质os的质量即可取各个供应商含有该物质质量的平均值即用算术平均值或加权平均值也可取最大值或最小值,本说明以最小值即mosi=min(mi*cosi)进行相关说明;计算第三类物质os的总质量

时,第三类物质os的总质量取部件质量与第一、二类物质总质量的差即,第三类物质os的名义总含量取,每个物质的含量通过每个第三类物质os的含量与第三类物质os的总含量占比与第三类物质os的名义总含量的积获得即第三类物质os的名义含量,第一、二类物质的含量和部件质量就是供应商原始数据所取的含量,各类物质的质量通过其含量与部件的质量计算获得。

时,第三类物质os取最小值即mosi=min(mi*cosi),第三类物质os的总质量,此时部件的名义质量为三类物质质量之和即名义总质量,每种物质的名义含量就是每个物质的质量与名义总质量的商即,部件的质量就取部件的名义质量,各种物质的质量通过含量与部件质量计算获得。

综上所述,本发明仅对第一类物质进行了适量放大,并缩小了第二类物质的质量,一般来说第三类物质的总质量将大于零即第一、二类物质的含量之和小于100%,第三类物质含量按供应商提供含量平均值进行按比例重新分配即将每种第三类物质的平均含量除以所有第三类物质含量的平均值计算得出每种物质新的占比,用该占比与第三类物质质量总和的乘积计算得到每种第三类物质的质量,这样将第三类物质的质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缩小处理,然后将每种物质的质量与部件质量相除获得每种物质的含量。

当第一、二类物质的含量之和大于等于100%时,只是将产品的第一类物质做适量放大,而对其它物质进行缩小处理,一定不会影响产品的法规符合性判定,故第一、二类物质任采用上面的处理方法,第三类物质取供应商提供质量的最小值,并将所有物质的质量加和做为部件的质量,每种物质的质量与部件质量相除获得每种物质的含量。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发明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发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