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949249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发票对用户而言一般多用于对公消费时报销使用,或购买商品后产品的生产厂家提供免费维修时的凭证,在一般的个人消费场合发票对用户而言没有实际有益的用途,因此用户在商家消费时一般不愿意开发票,这易导致商家偷税漏税。而当前积分的消费形式在人们的日常消费中司空见惯了,商家通过用户在消费时赠送积分来促进用户再次消费的积极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积分还有其他的名称可以替代,如以点数的替代积分,点数的值多少即为积分值的多少,用户下一次再商家消费时可以使用之前商家赠送的点数进行消费金额的折扣,由于点数对用户而言有实际的利益,因此用户乐于使用商家的点数,但是用户在商家消费时产生的点数只能日后再消费时用在此商家上,无法做到像货币一样通用,这给用户的消费带来不便。

目前还没有出现将消费点数与发票相结合的方案。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和存储介质,旨在将消费点数和发票相结合以解决用户消费时不愿意开具发票的问题以及商家点数不具备通用性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点数处理平台,所述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和发票识别信息;

判断所述发票识别信息确认是否关联标准点数信息;

当所述发票识别信息没有关联所述标准点数信息时,根据所述发票识别信息生成对应的所述标准点数信息,并对所述发票识别信息关联所述标准点数信息;

将所述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账户信息关联。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发票识别信息生成对应的所述标准点数信息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发票识别信息判断发票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所述发票满足预设条件时,生成对应的所述标准点数信息。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账户信息关联后还包括:

将所述标准点数信息累加到与用户账户信息关联的在先标准点数信息。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账户信息关联后还包括:

将所述标准点数信息发送至交易处理平台。

优选的,所述将所述标准点数信息发送至交易处理平台还包括:

将关联所述标准点数信息的账户信息与所述标准点数信息一起发送至所述交易处理平台。

优选的,所述获取用户的发票识别信息包括:

扫描发票的二维码,并通过二维码信息获取发票识别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交易处理平台,所述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

从支付终端接收包含第一交易金额的支付请求;

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

根据所述用户的账户信息从点数处理平台获得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

根据所述支付请求和所述标准点数信息生成包含第二交易金额的支付信息并发送到所述支付终端。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支付请求和所述标准点数信息生成包含第二交易金额的支付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标准点数信息调整所述第一交易金额以得到所述第二交易金额。

优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支付请求和所述标准点数信息生成包含第二交易金额的支付信息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二交易金额调整所述标准点数信息中的点数值,

将所述调整后的标准点数信息与所述用户账户信息重新关联;

将所述重新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发送至点数管理平台。

优选的,所述从支付终端接收包含第一交易金额的支付请求之前,所述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还包括:

点数处理平台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和发票识别信息;

点数处理平台判断所述发票识别信息确认是否关联所述标准点数信息;

当所述发票识别信息没有关联所述标准点数信息时,点数处理平台根据所述发票识别信息生成对应的所述标准点数信息,并对所述发票识别信息关联所述标准点数信息;

点数处理平台将所述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账户信息关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点数数据处理系统,所述点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

点数处理平台;

交易处理平台;以及

点数数据处理系统中应用于点数处理平台和交易处理平台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程序,其中所述应用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程序实现所述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存储有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程序,所述应用程序实现所述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提供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点数处理平台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和用户开具发票的发票识别信息,并判断发票识别信息确认是否关联标准点数信息,如果发票识别信息没有关联所述标准点数信息,则根据发票识别信息生成对应的标准点数信息,并将发票识别信息关联标准点数信息,最后将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的账户信息关联,实现了用户根据发票兑换对应的标准点数以实现发票识别信息、标准点数信息和用户的账户信息三者关联,用户根据发票兑换对应的标准点数。而且交易处理平台从支付终端接收包含第一交易金额的支付请求,并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根据用户的账户信息从点数处理平台获得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最后根据支付请求和标准点数信息生成包含第二交易金额的支付信息并发送到支付终端。实现了交易过程中用户在支付交易时将标准点数抵扣交易金额和对抵扣交易金额后的标准点数进行调整。本发明提供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用标准点数取代了商家自己单独的积分,消费者在商家消费开具发票后即可通过点数处理平台兑换对应的标准点数,依此实现了点数的通用性,用户以后可以利用此标准点数在各个商家消费使用。而点数处理平台的合作商家也共同认可点数的购物属性,进一步起到了吸引消费者通过标准点数进行消费,因此起到了帮助商家对顾客的引流作用,同时能打破点数的封闭性、地域性、实现点数的统一性和流通性,。同时,由于标准点数可通过用户开具的发票进行兑换,因此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在消费时开具发票,这有利于国家增加税收,而商家也因为能给消费者提供发票兑换成标准点数,因此也吸引更多消费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点数处理平台和交易处理平台进行交互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点数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图1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本实施例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点数处理平台,这里的点数处理平台为公共处理平台,具有可访问的远程服务器,不同的商家都可以登录并使用,类似目前的公共电商平台如京东或淘宝等购物平台,商家和消费者都可以通过注册后登录使用。如图1所示,该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1,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和发票识别信息;

用户在商家开具发票后,点数处理平台通过其终端设备可获取用户的发票识别信息,这里发票的识别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发票代码、购销双方税号、开票日期、金额、税额、购买方企业名称、销售方企业名称、货物名称、单位和数量等信息,其中优选为发票代码、金额、开票日期、货物名称。用户可通过访问点数处理平台app糸统,输入相关联发票上述识别信息,此时点数处理平台获取用户开具发票的发票识别信息,目前很多发票如增值税发票都带有二维码或者电子发票上也有二维码信息,二维码中包含了上述信息,但经过加密处理,通过专用的软件如国税认证的终端软件经摄像头扫描二维码后可以解密得到上述识别信息,例如可以用当前通用的智能手机经安装上述专用软件后通过自带的摄像头扫描上述二维码得到发票识别信息。用户的账户信息是识别用户身份的标识信息,用户可通过在点数处理平台进行注册,或者利用用户已有的账户如微信、qq等账户信息授权在点数处理平台进行登录,此时用户的微信或qq账户信息就为点数处理平台中用户的账户信息。

步骤s102,判断发票识别信息确认是否关联标准点数信息;

步骤s103,当发票识别信息没有关联点数信息时,对发票信息关联点数信息,并根据发票识别信息生成对应的标准点数信息;

步骤s104,将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账户信息关联。

点数处理平台获取了发票的识别信息后,根据其识别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操作即可判断其发票是否关联点数信息。如通过利用发票识别信息中的发票代码做为发票的标识信息,通过简单的查找功能即可确认此发票是否与标准点数信息关联。这里的标准点数是用户在开具了发票后可以获得的对应点数,此点数通用性广,能在被各个商家认可,用户以此可以在各个商家利用此点数进行消费。

如果点数处理平台判断当前的发票没有关联标准点数信息时,根据发票识别信息生成标准点数信息,例如可以根据发票识别信息中的金额进行换算成点数信息中的点数值,如以发票金额一元兑换一点数的方式进行换算。在根据发票识别信息生成标准点数信息,可以结合发票识别信息中的好几项进行综合换算成对应的点数值,如还根据货物名称判断出开具发票对应的货物类别,不同的类别的货物兑换点数的公式可设置不一样,从而使得兑换标准点数的计算更全面和准确。

在根据发票识别信息生成标准点数信息前,还可以根据发票识别信息判断发票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发票满足预设条件时,生成对应的所述标准点数信息。因为用户在时间消费过程中,开具的发票类型有多种多样,例如有的是定额发票,有的是增值税发票和普通发票,或者开具发票的物品名称也各有不同,因为不是所有的发票都具有兑换点数的价值,因此可增设判断发票是否满足一定的条件,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才可以兑换点数,例如可以限制只有增值税发票才可以兑换点数,或者判断发票的物品名称为某一类别如购车发票则不能兑换点数。这样实现了根据发票兑换点数时更加准确,避免了不必要的点数浪费。

接着点数处理平台再对生成的标准点数信息与发票识别信息进行关联。并最后将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的账户信息关联,即最后实现了发票识别信息、标准点数信息和用户的账户信息相关联,这个种信息关联存在点数处理平台服务器中,通过其中任何一个信息就能查询到其他两个信息。

如果点数处理平台判断当前的发票已经关联标准点数信息时,则通过终端设备输出提示信息,以提示用户此发票已经输出过点数信息,不能再生成点数。

由于对用户而言,会存在多次消费开具多次发票的情况,因此点数处理平台根据发票识别信息生成点数时对用户而言存在多次兑换点数情况,在点数处理平台将本次标准点数与用户账户关联后,还进一步根据用户的账户信息获取到用户已经关联的标准点数值,将本次标准点数值累加,得到新的标准点数值,实现了用户账户点数的累加。

用户有了标准点数后,当在商家消费时,可以用此点数进行消费,因此此时用户进行支付的交易处理平台需要与点数处理平台进行通讯,此时点数处理平台就用户账户信息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发送至交易处理平台。点数处理平台还可以同时将用户的账户信息与标准点数信息一起发送,交易处理平台收到后可对点数处理平台发送的用户的账户信息与用户在交易处理平台登录的用户账户信息进行核对,以增加用户的账户与本次收到的标准点数值关联性的确认准确性。

值得说明的是,在实际用户消费时,标准点数的名称可以变化,如以标准积分的名称代替标准点数的名称,点数的值多少即为积分值的多少,由于标准点数可以在消费者消费时用于抵扣交易金额,因此标准点数实质是一种数字货币,在实际应用中,只要将商家通过标准点数平台实现对消费者的发票信息转换成统一的标准点数的方案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点数处理平台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和用户开具发票的发票识别信息,并判断发票识别信息确认是否关联标准点数信息,如果发票识别信息没有关联所述标准点数信息,则根据发票识别信息生成对应的标准点数信息,并将发票识别信息关联标准点数信息,最后将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的账户信息关联,以实现发票识别信息、标准点数信息和用户的账户信息三者关联。本发明实施例用标准点数取代了商家自己单独的点数,消费者在商家消费开具发票后即可通过点数处理平台兑换对应的标准点数,依此实现了点数的通用性,用户以后可以利用此标准点数在各个商家消费使用,大大方便用户对点数的消费。

图2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应用于交易处理平台,这里交易平台为用户进行支付的后台管理平台,可以与银行系统进行通讯,以通过银行系统进行支付。如图2所示,该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1,从支付终端接收包含第一交易金额的支付请求;

当用户在商家消费时,交易平台从支付终端接收包含第一交易金额的支付请求。这里的支付终端可以是pos终端设备,或者网络支付终端如通过网络支付的平台如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平台进行支付的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

步骤s202,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

交易处理平台从支付终端设备可以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如用户进行支付时关联的手机号码,网络交易平台的账户信息如支付宝、微信账户等。

步骤s203,根据用户的账户信息从点数处理平台获得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

交易处理平台可以与点数处理平台通讯以查询用户的标准点数信息,并发送用户的账户信息给点数处理平台,点数处理平台根据用户的账户信息查询其数据库既可以获得与之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并发送至交易处理平台。

步骤s204,根据支付请求和标准点数信息生成包含第二交易金额的支付信息并发送到支付终端。

交易处理平台接收包含第一交易金额的支付请求后,获取其中的第一交易金额信息,并根据获取的与用户的账户信息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调整第一交易金额以得到第二交易金额。这里调整的规则可以是根据预设的规则将标准点数信息中的点数值换算成金额,并根据此金额值调整第一金额值为第二金额值,具体包括:

如果点数值对应的金额值小于等于第一交易金额值,则可以直接将第一交易金额值减去点数值对应的金额值得到剩余的金额值,此剩余的金额值即为第二金额值。

如果点数值对应的金额值大于第一交易金额值,则可以直接将第一交易金额值转换成零金额值即得到第二金额值。

通过上述的调整规则,实现了交易过程中的利用用户的标准点数值兑换交易的金额值,并以此实现了用户交易金额的抵扣得到第二交易金额。最后交易处理平台将此第二交易金额发送至支付终端供用户进行支付,最终实现了用户利用标准点数值进行交易金额抵扣的支付。

进一步的,在根据支付请求和标准点数信息生成包含第二交易金额的支付信息还包括:

步骤s205,根据第二交易金额调整标准点数信息中的点数值,并将调整后的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账户信息重新关联;

步骤s206,将重新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发送至点数管理平台。

在上述根据获取的与用户的账户信息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调整第一交易金额以得到第二交易金额时,还同时调整用户的标准点数信息,具体包括:

如果点数值对应的金额值小于等于第一交易金额值,说明用户的点数值不够或刚够抵扣第一交易金额值,则可以在将第一交易金额值减去点数值对应的金额值得到剩余的金额值即为第二金额值后,直接将标准点数值调整为零值。

如果点数值对应的金额值大于第一交易金额值,说明用户的点数值足够抵扣第一交易金额值,则可将点数值对应的金额值减去第一交易金额值后得到剩余的金额值,并根据上述预设的规则将剩余的金额值再换算成新的标准点数值,此新的标准点数值即为调整后的标准点数值。接着将此调整后的标准点数值与用户的账户信息重新关联做为用户账户信息对应的新的标准点数值,最后将此重新关联的标准点数值发送至点数管理平台,点数管理平台对应将用户账户信息中的点数值调整为上述重新关联的标准点数值,以此实现了用户使用标准点数值进行支付时不仅实现了交易金额抵扣,还实现了交易后标准点数值的调整,方便了用户利用标准点数值进行交易时标准点数值的及时更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交易处理平台从支付终端接收包含第一交易金额的支付请求,并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根据用户的账户信息从点数处理平台获得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最后根据支付请求和标准点数信息生成包含第二交易金额的支付信息并发送到支付终端。实现了交易过程中的利用用户的标准点数值兑换交易的金额值,并以此实现了用户交易金额的抵扣。而且还进一步在根据支付请求和标准点数信息生成包含第二交易金额的支付信息后,根据第二交易金额调整标准点数信息中的点数值,并将调整后的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账户信息重新关联,最后将重新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发送至点数管理平台。进一步实现了用户利用标准点数进行支付时抵扣交易金额后还同时实现了对抵扣交易金额后对标准点数的对应调整,方便了用户利用标准点数值进行交易时标准点数值的及时更新。

图3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点数处理平台和交易处理平台进行交互的流程示意图,这里的点数处理平台和交易处理平台同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功能描述。如图3所述,该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301,点数处理平台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和发票识别信息;

步骤s302,点数处理平台判断发票识别信息确认是否关联标准点数信息;

步骤s303,当发票识别信息没有关联点数信息时,点数处理平台对发票信息关联点数信息,并根据发票识别信息生成对应的标准点数信息;

步骤s304,点数处理平台将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账户信息关联;

步骤s305,交易处理平台从支付终端接收包含第一交易金额的支付请求;

步骤s306,交易处理平台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

步骤s307:交易处理平台根据用户的账户信息从点数处理平台获得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

步骤s308:交易处理平台根据支付请求和标准点数信息生成包含第二交易金额的支付信息并发送到支付终端;

步骤s309,交易处理平台根据第二交易金额调整标准点数信息中的点数值,并将调整后的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账户信息重新关联;

步骤s310,交易处理平台将重新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发送至点数管理平台。

上述步骤点数处理平台处理的相关步骤s301-s304同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步骤s101-s104并与之一一对应,且交易处理平台处理的相关步骤s305-s310与同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步骤s201-s206并与之一一对应。以此实现了用户根据发票兑换对应的标准点数,并在支付交易时将标准点数抵扣交易金额和对抵扣交易金额后的标准点数进行调整更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点数数据处理系统100,如图4所示,点数数据处理系统100包括:点数处理平台10和交易处理平台20。

其中点数处理平台10包括对应的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包括控制器11和存储器12,存储器12中存储有可在控制器11上运行应用程序13。交易处理平台20对应的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包括控制器21存储器22存储器2中存储有可在控制器21用程序23。

控制器11执行程序13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1和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

例如,应用程序13于执行以下步骤中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的指令:

步骤s101,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和发票识别信息;

步骤s102,判断发票识别信息确认是否关联标准点数信息;

步骤s103,当发票识别信息没有关联点数信息时,对发票信息关联点数信息,并根据发票识别信息生成对应的标准点数信息;

步骤s104,将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账户信息关联。

控制器21执行程序23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2和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

例如,应用程序23于执行以下步骤中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的指令:

步骤s201,从支付终端接收包含第一交易金额的支付请求;

步骤s202,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

步骤s203,根据用户的账户信息从点数处理平台获得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

步骤s204,根据支付请求和标准点数信息生成包含第二交易金额的支付信息并发送到支付终端;

步骤s205,根据第二交易金额调整标准点数信息中的点数值,并将调整后的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账户信息重新关联;

步骤s206,将重新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发送至点数管理平台。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如图4所示,包括在点数处理平台10使用的应用程序13和在交易处理平台10使用的应用程序23,应用程序13可被控制器11执行完成本发明上述实施例1和实施例3中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应用程序23可被控制器21执行完成本发明上述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

例如,应用程序13于执行以下步骤中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的指令:

步骤s101,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和发票识别信息;

步骤s102,判断发票识别信息确认是否关联标准点数信息;

步骤s103,当发票识别信息没有关联点数信息时,对发票信息关联点数信息,并根据发票识别信息生成对应的标准点数信息;

步骤s104,将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账户信息关联。

控制器21执行程序23现上述本发明实施例2和本发明实施例3中的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

例如,应用程序23于执行以下步骤中发票兑换消费点数数据处理方法的指令:

步骤s201,从支付终端接收包含第一交易金额的支付请求;

步骤s202,获取用户的账户信息;

步骤s203,根据用户的账户信息从点数处理平台获得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

步骤s204,根据支付请求和标准点数信息生成包含第二交易金额的支付信息并发送到支付终端;

步骤s205,根据第二交易金额调整标准点数信息中的点数值,并将调整后的标准点数信息与用户账户信息重新关联;

步骤s206,将重新关联的标准点数信息发送至点数管理平台。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模块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取取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取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