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9036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测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测试用例(testcase)是为某个特殊目标而编制的一组测试输入、执行条件以及预期结果,以便测试某个程序路径或核实是否满足某个特定需求,是将软件测试的行为活动做一个科学化的组织归纳,目的是能够将软件测试的行为转化成可管理的模式。一般情况下,软件需求与测试用例之间借助研发管理工具可以完成基本的溯源与关联。测试用例设计质量的保证主要是依靠组织专家对测试设计方案进行评审。

由于测试用例的设计质量需要专家进行评定,在随着软件需求的频繁变更导致测试用例变更时,无法追溯测试用例的设计思维,导致测试用例较难及时适应软件需求的变化,测试用例设计质量下降,影响测试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测试用例较难及时适应软件需求的变化,测试用例设计质量下降,影响测试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上述方法包括:

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所述测试点对应的所述测试用例模型;

获取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类型;

根据所述模型参数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确定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得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所述测试点对应的所述测试用例模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建立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测试需求;对所述测需求进行分析得到所述测试点;对所述测试点进行循环检测,判断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当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存在对应关系时,保存所述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的对应关系;当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例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时,修正所述测试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生成测试用例视图,所述用例视图包括所述测试需求与所述测试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与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与测试用例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建立所述测试用例模板,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包括测试编号、测试标题、重要级别、测试输入、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型参数类型包括边界值模型参数类型、等价类模型参数类型、路径分析模型参数类型、判定表模型参数类型和正交分解模型参数类型。

一种测试用例生成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模型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所述测试点对应的所述测试用例模型;

模型参数类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类型;

目标测试用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模型参数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确定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得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

用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所述模型建立模块包括:

需求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测试需求;

测试点获取单元,用于对所述测需求进行分析得到所述测试点;

检测单元,用于对所述测试点进行循环检测,判断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

模型建立单元,用于当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存在对应关系时,保存所述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的对应关系;

测试点修正单元:用于当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例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时,修正所述测试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测试用例视图生成模块,用于生成测试用例视图,所述用例视图包括所述测试需求与所述测试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与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与测试用例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所述测试点对应的所述测试用例模型;

获取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类型;

根据所述模型参数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确定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得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所述测试点对应的所述测试用例模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建立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测试需求;对所述测需求进行分析得到所述测试点;对所述测试点进行循环检测,判断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当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存在对应关系时,保存所述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的对应关系;当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例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时,修正所述测试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生成测试用例视图,所述用例视图包括所述测试需求与所述测试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与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与测试用例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建立所述测试用例模板,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包括测试编号、测试标题、重要级别、测试输入、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型参数类型主要包括边界值模型参数类型、等价类模型参数类型、路径分析模型参数类型、判定表模型参数类型和正交分解模型参数类型。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

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所述测试点对应的所述测试用例模型;

获取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类型;

根据所述模型参数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确定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得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

根据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所述测试点对应的所述测试用例模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建立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测试需求;对所述测需求进行分析得到所述测试点;对所述测试点进行循环检测,判断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当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存在对应关系时,保存所述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的对应关系;当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例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时,修正所述测试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生成测试用例视图,所述用例视图包括所述测试需求与所述测试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与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与测试用例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建立所述测试用例模板,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包括测试编号、测试标题、重要级别、测试输入、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型参数类型主要包括边界值模型参数类型、等价类模型参数类型、路径分析模型参数类型、判定表模型参数类型和正交分解模型参数类型。

上述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通过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所述测试点对应的所述测试用例模型;获取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类型;根据所述模型参数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确定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得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根据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上述测试用例生成方法通过将测试需求、测试点、测试用例模板、模板参数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之间的关系相对应,将测试用例的设计思维保存下来,在软件需求进行变更时能够有效保证测试用例的设计质量,提升测试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另一个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建立测试用例模板与测试点对应关系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视图生成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测试用例生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模块建立模块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测试用例生成方法,上述方法包括:

步骤s120,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

其中,测试点来源于项目需求,是从需求里提取出来的测试要点,即在测试分析中,把对被测对象按照测试方法进行思考的结果,测试用例模型是测试用例的基本模型框架。具体地,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项目需求分析得到的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一个测试点对应一个确定的测试模型。

步骤s140,获取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类型。

具体地,根据不同的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获取对应的模型参数类型,其中,模型参数类型是指软件测试中测试分类方法,其中主要包括边界值模型、等价类模型、路径分析模型、判定表模型和正交分解法模型等。例如,根据需求分析出来的测试点需要测试边界值,根据测试点对应的用例模型获取边界值模型。

步骤s160,根据模型参数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确定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得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

其中,模型参数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是指模型参数类型包括的内容,例如边界值模型参数包括上点、内点、离点和参数值类型等,等价类模型参数包括有效类等价和无效等价类等。模型参数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决定了测试点之间的差异,不存在任何差异的测试点是重复的测试点。例如,等价类模型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包括:每一个等价类规定一个唯一的编号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尽可能多地覆盖尚未被覆盖地有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有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设计一个新的测试用例,使其仅覆盖一个尚未被覆盖的无效等价类,重复这一步,直到所有的无效等价类都被覆盖为止。

具体地,将不同模型参数类型的设计规则添加到测试用例模型中生成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例如,将边界值模型参数的上点、内点、离点和参数值类型添加到测试用例模型生成目标测试用例模型。其中目标测试用例模型包括测试点编号和/或描述、测试用例模型的模型参数、模型参数类型。

步骤s180,根据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

具体地,将模型参数对应的设计规则添加到测试用例模型之后生成目标测试用例模型,根据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所需的测试用例。其中,测试用例是指将软件测试的行为活动做一个科学化的组织归纳,目的是能将软件测试的行为转化成可管理的模式。

上述测试用例生成方法通过将测试需求、测试点、测试用例模型、模板参数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之间的关系相对应,将测试用例的设计思维保存下来,在软件需求进行变更时能够有效保证测试用例的设计质量,提升测试效果。将测试用例设计的结果从用例文本转化为软件需求、测试点、测试用例模型、模板参数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能较好适应的需求的不断变化;利用上述方法,可以建立测试用例模型资源库,有助于测试用例设计能力持续积累,最终变为企业资产。

如图2和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110,建立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根据项目需求分析得到的测试需求得到测试点,根据测试点的类型建立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根据测试点查找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

步骤s112,获取测试需求。

测试需求(testrequirement)是指组件或系统中能被一个或多个测试用例验证的条目或事件,例如,功能、事务、特性、质量属性或者结构化元素。具体地,从测试角度进行综合的分析,并整合形成测试需求。

步骤s114,对测需求进行分析得到测试点。

其中,对测试需求进行分析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软件需求,确定测试中需要使用的技能、环境、工具以及可能遇到的风险等等。通过对测试需求进行分析能够对被测软件有更全面、清晰、准确的认识。测试需求做得越详细、精准,表明对被测软件的了解越深,对将要进行的测试任务内容越清晰,更能准确无误对测试对象进行量化,进而对测试工作进行量化。具体地,根据软件需求分析测试需求,根据软件的要求提炼出测试点,测试需求做的越详细、精准得到的测试点就越精准。

步骤s116,对测试点进行循环检测,判断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

具体地,对测试点进行循环检测,就是对经过测试需求进行分析得到所有测试点进行检测,看是能否得到匹配的测试用例模型。建立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的对应关系是为了将两则关联起来,同一类型的测试点可以采用相同的测试模板。

步骤s118,当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存在对应关系时,保存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的对应关系。

具体地,在测试用例模板库中查找与测试点相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若能够查找到相关的测试用例模型,将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的对应关系保存到对应的关系库中。

步骤s119,当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时,修正测试点。

具体地,如果匹配不到合适的测试用例模型,说明测试分析得到的测试点存在问题,需要重新返回到测试需求分析阶段,对测试需求进行再次分析得到合适的测试点。例。

如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步骤s190,生成测试用例视图,所述用例视图包括所述测试需求与所述测试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与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与测试用例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测试用例视图是将测试需求、测试点、测试用例模型、测试用例关联起来的一个视图。整个视图的流程是从测试需求开始直到输出测试用例具体过程包括:首先对测试需求进行分析得到对应的测试点,其次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的对应关系查找出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再将模型参数类型对的设计规则添加到测试用例模型中得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最后得到测试用例。

例如,根据需求得到一个测试点“输入幼儿的年龄可以得到标准的体重和身高参考值”,那么可以将这个测试点编号为001,根据其“数值”特征匹配结果应该使用边界值模型,模型参数的上点1、3,内点2,离点4、0,参数类型为整数。上述信息即为测试点001的全部关联信息。其中测试点关联的参数模型类型为边界值模型,对应的设计规则包括是上点、内点、离点和参数类型,添加完规则得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规则对应的参数为上点1、3,内点2,离点4、0,参数类型为整数,添加完模型参数得到测试用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的步骤之前还包括:

步骤s108,建立所述测试用例模板,所述测试用例模型包括测试编号、测试标题、重要级别、测试输入、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

其中,例编号是便于查找测试用例,便于测试用例的跟踪;测试标题是对测试用例的描述,测试用例标题应该清楚表达测试用例的用途;重要级别是反映软件需求的优先级;测试输入是提供测试执行中的各种输入条件;操作步骤是提供测试执行过程的步骤;预期结果是提供测试执行的预期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模型参数类型主要包括边界值模型参数类型、等价类模型参数类型、路径分析模型参数类型、判定表模型参数类型和正交分解模型参数类型。

其中,边界值模型是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其就是解决如何选择适当的数据子集来代表整个数据集的问题,通过降低测试的数目去实现合理的覆盖,以此来发现更多的软件缺陷;路径分析模型用于在程序控制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控制构造的环行复杂性,导出基本可执行路径集合,设计出测试用例,设计出的测试用例要保证在测试中程序的每一个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判定表模型是指一个表格,用于显示条件和条件导致动作的集合在一些数据处理问题当中,某些操作的实施依赖于多个逻辑条件的组合,针对不同逻辑条件的组合值,分别执行不同的操作;正交分解模型适用于变量较多。

如图5所示,一种测试用例生成装置,上述装置包括:

模型获取模块120,用于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

模型参数类型获取模块140,用于获取与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类型。

目标测试用例生成模块160,用于根据模型参数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确定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得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

用例生成模块180,用于根据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

如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模型建立模块110,用于建立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

模型建立模块包括以下单元:

需求获取单元112,用于获取测试需求。

测试点获取单元114,用于对测需求进行分析得到测试点。

检测单元116,用于对测试点进行循环检测,判断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

模型建立单元118,用于当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存在对应关系时,保存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的对应关系。

测试点修正单元119,用于当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例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时,修正测试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

测试用例视图生成模块190,用于生生成测试用例视图,所述用例视图包括所述测试需求与所述测试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与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与测试用例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一种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获取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类型;根据模型参数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确定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得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根据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的步骤之前,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步骤:建立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测试需求;对测需求进行分析得到测试点;对测试点进行循环检测,判断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当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存在对应关系时,保存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的对应关系;当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例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时,修正测试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的步骤之后,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步骤:生成测试用例视图,所述用例视图包括所述测试需求与所述测试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与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与测试用例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的步骤之前,上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还用于实现以下步骤:建立测试用例模板,测试用例模型包括测试编号、测试标题、重要级别、测试输入、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下步骤: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获取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类型;根据模型参数类型对应的设计规则确定测试用例模型对应的模型参数得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根据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与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的步骤之前,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执行以下步骤:建立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取测试需求;对测需求进行分析得到测试点;对测试点进行循环检测,判断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之间是否存在对应关系;当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存在对应关系时,保存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的对应关系;当测试点与测试用例模型例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时,修正测试点。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目标测试用例模型生成测试用例的步骤之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执行以下步骤:生成测试用例视图,所述用例视图包括所述测试需求与所述测试点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点与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测试用例模型与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目标测试用例模型与测试用例质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获取测试点对应的测试用例模型的步骤之前,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执行以下步骤:建立测试用例模板,测试用例模型包括测试编号、测试标题、重要级别、测试输入、操作步骤和预期结果。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如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程序可存储于计算机系统的存储介质中,并被该计算机系统中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memory,ram)等。

据此,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各实施例中的任意一个实施例的方法。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