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37900阅读:693来源:国知局
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方法及其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银行抵押方法,更具体地说是指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借贷业务中,房产、车辆、土地等抵押品在不同银行、小贷公司之间会有被重复抵押的现象;银行等金融机构如果要去检验,需要人工到房管局等政府部门,整个流程费时费力,此外,抵押品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如查封、贬值等,难以被及时了解,而传统的中心化模式下,很难把这些金融机构联合起来,相关数据无论放在哪一方都有顾虑,无法建立信任关系,存在放贷风险,且整个贷款的流程繁琐,贷款周期长。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方法,实现极大地降低放贷风险,简化贷款流程,缩短贷款周期,且保证贷款人信息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方法及其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区块链底层平台,建立借贷联盟链;

将资产的登记信息写入区块链中;

获取借贷需求;

根据借贷需求以及资产登记信息进行借贷处理。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根据区块链底层平台,建立借贷联盟链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针对每个借贷机构建立区块链节点;

将区块链节点共同组成区块链网络;

将每个借贷机构的数字证书写入区块链网络的创始区块中,形成借贷联盟链。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将资产的登记信息写入区块链中的步骤,所述登记信息包括资产编号、资产名称、评估价值、评估机构以及抵押机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根据借贷需求以及资产登记信息进行借贷处理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判断所述借贷需求是否是抵押资产;

若借贷需求是抵押资产,则利用资产编码在区块链上查询资产当前是否已抵押;

若资产当前已抵押,则输出无法抵押的通知;

若资产当前未抵押,则进行抵押登记,获取登记信息,并将登记信息更新至区块链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判断所述借贷需求是否是抵押资产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借贷需求不是抵押资产,则判断所述借贷需求是否是清还抵押款项;

若借贷需求是清还抵押款项,则解除对应资产的抵押,并将解除抵押信息和相应的清还文件写入区块链。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判断所述借贷需求是否是清还抵押款项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借贷需求不是清还抵押款项,则进行资产价值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更改区块链内对应资产的登记信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根据借贷需求以及资产登记信息进行借贷处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监控区块链内资产的合法性,实时更新区块链内资产登记信息。

本发明还提供了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系统,包括联盟链建立单元、信息写入单元、需求获取单元以及借贷处理单元;

所述联盟链建立单元,用于根据区块链底层平台,建立借贷联盟链;

所述信息写入单元,用于将资产的登记信息写入区块链中;

所述需求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借贷需求;

所述借贷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借贷需求以及资产登记信息进行借贷处理。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借贷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判断模块、编号判断模块、通知模块以及更新模块;

所述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借贷需求是否是抵押资产;

所述编号判断模块,用于若借贷需求是抵押资产,则利用资产编码在区块链上查询资产当前是否已抵押;

所述通知模块,用于若资产当前已抵押,则输出无法抵押的通知;

所述更新模块,用于若资产当前未抵押,则进行抵押登记,获取登记信息,并将登记信息更新至区块链内。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借贷处理单元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以及解除模块;

所述第二判断模块,用于若所述借贷需求不是抵押资产,则判断所述借贷需求是否是清还抵押款项;

所述解除模块,用于若借贷需求是清还抵押款项,则解除对应资产的抵押,并将解除抵押信息和相应的清还文件写入区块链。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方法,通过利用区块链底层平台,建立借贷机构组成的联盟链,将资产的登记信息存入到区块链内的区块中,实现数据共享,在根据借贷需求进行借贷处理的过程中,先根据区块链内的登记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校验情况进行处理,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不可纂改以及不可抵赖特性,共同维护一致性账本,建立基于数据的信任关系,实现极大地降低放贷风险,简化贷款流程,缩短贷款周期,且保证贷款人信息安全。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建立借贷联盟链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根据借贷需求以及资产登记信息进行借贷处理的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联盟链建立单元的结构框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借贷处理单元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方法,可以运用在资产抵押过程中,实现极大地降低放贷风险,简化贷款流程,缩短贷款周期,且保证贷款人信息安全。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方法,该方法包括:

s1、根据区块链底层平台,建立借贷联盟链;

s2、将资产的登记信息写入区块链中;

s3、获取借贷需求;

s4、根据借贷需求以及资产登记信息进行借贷处理。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s1步骤,根据区块链底层平台,建立借贷联盟链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11、针对每个借贷机构建立区块链节点;

s12、将区块链节点共同组成区块链网络;

s13、将每个借贷机构的数字证书写入区块链网络的创始区块中,形成借贷联盟链。

上述的借贷机构包括银行、小贷公司、车管所、国土局等机构,介于区块链具有分布式、不可纂改、不可抵赖特性,将银行、小贷公司、车管所、国土局等机构组成一个联盟链,保证同一业务的相关方全部参与,将相关抵押数据实时同步,所有的商业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都在区块链上共享自己的数据,可实时查看是否已经抵押过。每个借贷机构建立一个或多个区块链节点,将这些区块链节点共同组成区块链网络,以使每个借贷机构通过区块链建立连接,通过p2p协议维护区块链中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共识,保证各个节点的数据一致,数据不可抵赖以及不可纂改。建立联盟链的时候,将各个银行、小贷公司、车管所、国土局等借贷机构的数字证书写入创始区块中,也就是区块链的第一个区块,只有将证书写入区块链的节点才能成为联盟链的成员,若后续如果有新成员加入该区块链网络中,通过智能合约控制,只有超过1/3的联盟链中现有成员同意,才可以将新成员的证书写入区块链,加入区块链网络,成为联盟链中的一员。基于共同的记账系统,极大地提高放贷效率以及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

对于上述的s2步骤,将资产的登记信息写入区块链中的步骤,登记信息包括资产编号、资产名称、评估价值、评估机构以及抵押机构,此步骤是可用于数据的导入,对原先的放贷信息进行导入有助于全面得知所有放贷情况。

对于上述的s3步骤,具体是通过人工获取或者移动终端获取。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的s4步骤,根据借贷需求以及资产登记信息进行借贷处理的步骤,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s41、判断所述借贷需求是否是抵押资产;

若借贷需求是抵押资产,则s42、利用资产编码在区块链上查询资产当前是否已抵押;

s43、若资产当前已抵押,则输出无法抵押的通知;

s44、若资产当前未抵押,则进行抵押登记,获取登记信息,并将登记信息更新至区块链内。

当用户去抵押资产时,抵押机构对将抵押的资产的编号在区块链中查询是否抵押,从而对资产进行抵押与否的校验,若编号在区块链的区块链内存在,则表明该资产已经抵押了,如果已经抵押将不能再次抵押,反之,如果没有被抵押则进行抵押登记,然后将登记信息写入区块链,此时该资产已经被抵押,防止资产第二次抵押,降低了放贷风险,缩短了贷款流程,在数据脱敏后上链也没有泄漏的后顾之忧。

如果抵押过的且后来还清了的资产,也视为当前未抵押状态,是容许继续抵押的,该资产之前抵押过,资产编号是在区块链能找到的,根据查找的信息判断该资产的状态如:抵押,解除抵押,解封,查封。若否抵押的资产的编号不存在区块链内或者已解封的资产,则进行抵押登记,获取登记信息,并将登记信息更新至区块链。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s41步骤,判断所述借贷需求是否是抵押资产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45、若所述借贷需求不是抵押资产,则判断所述借贷需求是否是清还抵押款项;

s46、若借贷需求是清还抵押款项,则解除对应资产的抵押,并将解除抵押信息和相应的清还文件写入区块链。

若是进行清还抵押款项时,抵押机构则对该资产进行解除抵押操作,同时将解除抵押信息(如该笔资产抵押登记的状态修改)和相应的清还文件写入区块链,此时该资产解除抵押,实时更新区块链内登记信息。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s45步骤,判断所述借贷需求是否是清还抵押款项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47、若所述借贷需求不是清还抵押款项,则进行资产价值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更改区块链内对应资产的登记信息。

个人/企业/抵押机构可以根据评估机构的评估文件,对该笔资产进行修改并把其写入区块链中。

另外,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s4步骤,根据借贷需求以及资产登记信息进行借贷处理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s5、监控区块链内资产的合法性,实时更新区块链内资产登记信息。

当该资产对应的拥有者存在违法情况,抵押机构则必须对该笔资产进行查封,同时将相应的法院名称,案件编号,法律文件等信息一并写入区块链,当案件审理清楚时,如果没有违法,同样提交相应的法院名称,案件编号,法律文件等信息和撤销查封信息一起写入区块链。

整个借贷过程都将资产对应的情况写入到区块链的区块链内,实现数据共享,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降低了放贷风险,缩短了贷款流程,在数据脱敏后上链也没有泄漏的后顾之忧,对于政府而言,数据脱敏后把状态公开至区块链,可实现政务透明化,也有利于大数据建设;对于贷款人而言,由于放贷放和政府方的效率提高,缩短了贷款人的贷款周期,同时保证贷款人信息的安全。

上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方法,通过利用区块链底层平台,建立借贷机构组成的联盟链,将资产的登记信息存入到区块链内的区块中,实现数据共享,在根据借贷需求进行借贷处理的过程中,先根据区块链内的登记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校验情况进行处理,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不可纂改以及不可抵赖特性,共同维护一致性账本,建立基于数据的信任关系,实现极大地降低放贷风险,简化贷款流程,缩短贷款周期,且保证贷款人信息安全。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系统,其包括联盟链建立单元1、信息写入单元2、需求获取单元3以及借贷处理单元4。

联盟链建立单元1,用于根据区块链底层平台,建立借贷联盟链。

信息写入单元2,用于将资产的登记信息写入区块链中。

需求获取单元3,用于获取借贷需求。

所述借贷处理单元4,用于根据借贷需求以及资产登记信息进行借贷处理。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联盟链建立单元1包括节点建立模块11、网络组成模块12以及写入模块13。

节点建立模块11,用于针对每个借贷机构建立区块链节点。

网络组成模块12,用于将区块链节点共同组成区块链网络。

写入模块13,用于将每个借贷机构的数字证书写入区块链网络的创始区块中,形成借贷联盟链。

上述的借贷机构包括银行、小贷公司、车管所、国土局等机构,介于区块链具有分布式、不可纂改、不可抵赖特性,将银行、小贷公司、车管所、国土局等机构组成一个联盟链,保证同一业务的相关方全部参与,将相关抵押数据实时同步,所有的商业银行与小额贷款公司都在区块链上共享自己的数据,可实时查看是否已经抵押过。每个借贷机构建立一个或多个区块链节点,将这些区块链节点共同组成区块链网络,以使每个借贷机构通过区块链建立连接,通过p2p协议维护区块链中的数据,对数据进行共识,保证各个节点的数据一致,数据不可抵赖以及不可纂改。建立联盟链的时候,将各个银行、小贷公司、车管所、国土局等借贷机构的数字证书写入创始区块中,也就是区块链的第一个区块,只有将证书写入区块链的节点才能成为联盟链的成员,若后续如果有新成员加入该区块链网络中,通过智能合约控制,只有超过1/3的联盟链中现有成员同意,才可以将新成员的证书写入区块链,加入区块链网络,成为联盟链中的一员。基于共同的记账系统,极大地提高放贷效率以及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

对于上述的信息写入单元2而言,等级信息包括资产编号、资产名称、评估价值、评估机构以及抵押机构,此步骤是可用于数据的导入,对原先的放贷信息进行导入有助于全面得知所有放贷情况。

上述的需求获取单元3具体是通过人工获取或者移动终端获取。

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借贷处理单元4包括第一判断模块41、编号判断模块42、通知模块43以及更新模块44。

第一判断模块41,用于判断所述借贷需求是否是抵押资产。

编号判断模块42,用于若借贷需求是抵押资产,则利用资产编码在区块链上查询资产当前是否已抵押。

通知模块43,用于若资产当前已抵押,则输出无法抵押的通知。

更新模块44,用于若资产当前未抵押,则进行抵押登记,获取登记信息,并将登记信息更新至区块链内。

当用户去抵押资产时,抵押机构对将抵押的资产的编号在区块链中查询是否抵押,从而对资产进行抵押与否的校验,若编号在区块链的区块链内存在,则表明该资产已经抵押了,如果已经抵押将不能再次抵押,反之,如果没有被抵押则进行抵押登记,然后将登记信息写入区块链,此时该资产已经被抵押,防止资产第二次抵押,降低了放贷风险,缩短了贷款流程,在数据脱敏后上链也没有泄漏的后顾之忧。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借贷处理单元4还包括第二判断模块45以及解除模块46。

第二判断模块45,用于若所述借贷需求不是抵押资产,则判断所述借贷需求是否是清还抵押款项。

解除模块46,用于若借贷需求是清还抵押款项,则解除对应资产的抵押,并将解除抵押信息和相应的清还文件写入区块链。

若是进行清还抵押款项时,抵押机构则对该资产进行解除抵押操作,同时将解除抵押信息(如该笔资产抵押登记的状态修改)和相应的清还文件写入区块链,此时该资产解除抵押,实时更新区块链内登记信息。

更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借贷处理单元4还包括评估模块47,用于若所述借贷需求不是清还抵押款项,则进行资产价值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更改区块链内对应资产的登记信息。

个人/企业/抵押机构可以根据评估机构的评估文件,对该笔资产进行修改并把其写入区块链中。

另外,在某些实施例中,上述的系统还包括评估单元5,用于监控区块链内资产的合法性,实时更新区块链内资产登记信息。

当该资产对应的拥有者存在违法情况,抵押机构则必须对该笔资产进行查封,同时将相应的法院名称,案件编号,法律文件等信息一并写入区块链,当案件审理清楚时,如果没有违法,同样提交相应的法院名称,案件编号,法律文件等信息和撤销查封信息一起写入区块链。

整个借贷过程都将资产对应的情况写入到区块链的区块链内,实现数据共享,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降低了放贷风险,缩短了贷款流程,在数据脱敏后上链也没有泄漏的后顾之忧,对于政府而言,数据脱敏后把状态公开至区块链,可实现政务透明化,也有利于大数据建设;对于贷款人而言,由于放贷放和政府方的效率提高,缩短了贷款人的贷款周期,同时保证贷款人信息的安全。

上述的基于区块链的资产抵押系统,通过利用区块链底层平台,建立借贷机构组成的联盟链,将资产的登记信息存入到区块链内的区块中,实现数据共享,在根据借贷需求进行借贷处理的过程中,先根据区块链内的登记信息进行校验,根据校验情况进行处理,利用区块链的分布式、不可纂改以及不可抵赖特性,共同维护一致性账本,建立基于数据的信任关系,实现极大地降低放贷风险,简化贷款流程,缩短贷款周期,且保证贷款人信息安全。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