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慧托盘数据的供应链优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176107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智慧托盘数据的供应链优化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供应链管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慧托盘数据的供应链优化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可以提升企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大大缩短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时间,从而使企业在这个快速变化的世界里获得无法复制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实施供应链管理所带来的巨大好处,供应商的选择是供应链合作关系运行的基础。对于生产型企业而言,供应商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成本、质量和交货期及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因此,科学、合理、客观地评价并选择供应商是供应链上核心企业的重要工作之一。而供应链的优化问题大量集中在原材料采购时间、地点和产品交付客户时间、数量等,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以达到利润最大或成本最低的目标将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智慧托盘数据的供应链优化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智慧托盘数据的供应链优化方法,所述托盘包括托盘本体、智慧物流终端、智能网关、托盘管理后台和订单管理系统,所述智慧物流终端安装在托盘本体中;所述智慧物流终端通过智能网关与托盘管理后台通讯连接,所述托盘管理后台与物流管理系统通讯连接;所述智慧物流终端内设有rfid标签和定位装置;

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托盘管理后台同企业的订单管理系统对接,获取企业的订单数据信息;

s20.企业采用所述托盘运输订单货物,并将订单信息与rfid标签绑定,所述定位装置通过智能网关实时上传托盘位置至托盘管理后台,托盘管理后台将托盘位置与rfid标签绑定;

s30.托盘管理后台根据托盘位置对订单货物流向进行实时跟踪,建立起企业供应能力评价体系;

s40.托盘管理后台根据企业供应能力评价体系对企业供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推荐优化物流方案。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10中,所述订单数据信息包括下单时间、供货时间、供货数量信息、生产时间和生产数量信息。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30中的供应能力评价体系为原材料供应能力评价体系;

所述原材料供应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单次最大供货量、周期内最大供货能力、平均供货时间以及单体供货时间。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30中的供应能力评价体系为原材料运输能力评价体系;

所述原材料运输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单次最大运力、周期内最大运力、平均运输时间以及单体运输成本。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30中的供应能力评价体系为产品生产能力评价体系;

所述产品生产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单次最大供货量、周期内最大供货能力、平均供货时间以及单体供货时间。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步骤s30中的供应能力评价体系为成品运输能力评价体系;

所述成品运输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单次最大运力、周期内最大运力、平均运输时间以及单体运输成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托盘的智慧物流终端的监控功能实现对托盘所装载的货物流向进行实时跟踪并建立起企业供应能力评价体系,根据企业供应能力评价体系对企业供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推荐优化物流方案,以达到获取利润最大或成本最低的目标。评价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即可获得产品企业从原材料采购下单至成品交付的所有环节优化依据,并根据优化依据,选择交付能力较强、材料成本较低的原材料供应商,选择整体运输成本低、运输速度快的原材料运输企业;生产能力强、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生产企业;选择产品运输能力强、单体运输成本低的成品运输企业;并根据供应商供货能力及配送能力调整原材料下单时间、地点供货数量以及产品生产时间和生产数量,以获取供应链成本降低和生命周期最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工作流程图。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智慧托盘数据的供应链优化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托盘包括托盘本体、智慧物流终端、智能网关、托盘管理后台和订单管理系统,智慧物流终端安装在托盘本体中;智慧物流终端通过智能网关与托盘管理后台通讯连接,托盘管理后台与物流管理系统通讯连接;智慧物流终端内设有rfid标签和定位装置;

本发明的供应链优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托盘管理后台同企业的订单管理系统对接,获取企业的订单数据信息;其中,订单数据信息包括下单时间、供货时间、供货数量信息、生产时间和生产数量等信息。

s20.企业采用托盘运输订单货物,并将订单信息与rfid标签绑定,定位装置通过智能网关实时上传托盘位置至托盘管理后台,托盘管理后台将托盘位置与rfid标签绑定。

s30.托盘管理后台根据托盘位置对订单货物流向进行实时跟踪,建立起企业供应能力评价体系;

s40.托盘管理后台根据企业供应能力评价体系对企业供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推荐优化物流方案。

本实施例中,所建立的企业供应能力评价体系为原材料供应能力评价体系,原材料运输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单次最大运力、周期内最大运力、平均运输时间以及单体运输成本。

具体实施过程为:托盘管理后台同企业的订单管理系统对接,获取企业的原材料订单信息,包括原材料下单的下单时间、供货时间、供货数量、生产时间和生产数量等信息;企业采用托盘运输原材料,并将订单信息与rfid标签绑定,定位装置同时通过智能网关实时上传托盘位置至托盘管理后台,托盘管理后台将托盘位置与rfid标签绑定;托盘管理后台根据托盘位置对原材料的流向进行实时跟踪,可以清楚地获得每批原材料的出库时间、出库地点和出库数量等供货数据,并根据连续若干次的原材料供货数据,建立起企业原材料供应能力评价体系;托盘管理后台根据企业原材料供应能力评价体系对企业原材料供应能力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推荐优化物流方案,评价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即可获得原材料采购环节的优化依据,并根据优化依据,选择交付能力较强、材料成本较低的原材料供应商;并根据供应商供货能力调整原材料下单时间、地点以及供货数量,以获取原材料采购成本降低和生命周期最低。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类似于实施例1,进一步的,所述供应能力评价体系为原材料运输能力评价体系。

本实施例中,所建立的企业供应能力评价体系为原材料运输能力评价体系,原材料运输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单次最大运力、周期内最大运力、平均运输时间以及单体运输成本。

具体实施过程为:托盘管理后台通过智慧物流终端的识别功能和定位功能,实时监控托盘所载原材料的运输过程,清楚地获得每批原材料的从出厂运输到生产仓库的实时运输数据,并根据连续若干次的原材料运输到生产车间的运输数据,建立起企业原材料运输能力评价体系;托盘管理后台根据企业原材料运输能力评价体系对企业原材料运输能力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推荐优化物流方案,评价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即可获得原材料运输环节的优化依据,并根据优化依据,选择整体运输成本低、运输速度快的原材料运输企业;并根据供应商运输能力调整原材料供货时间、供货地点以及供货数量,以获取原材料运输成本降低和运输时间最短。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类似于实施例1,进一步的,所述供应能力评价体系为产品生产能力评价体系。

本实施例中,所建立的企业供应能力评价体系为产品生产能力评价体系,产品生产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单次最大供货量、周期内最大供货能力、平均供货时间以及单体供货时间。

具体实施过程为:托盘管理后台同企业的订单管理系统对接,获取企业的产品订单信息,包括产品生产时间和生产数量等信息;企业采用托盘运输产品,并将订单信息与rfid标签绑定,定位装置同时通过智能网关实时上传托盘位置至托盘管理后台,托盘管理后台将托盘位置与rfid标签绑定;托盘管理后台根据托盘位置对产品的流向进行实时跟踪,可以清楚地获得每批产品的出库时间、出库地点和出库数量等供货数据,并根据连续若干次的产品供货数据,建立起企业产品生产能力评价体系;托盘管理后台根据企业产品生产能力评价体系对企业产品生产能力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推荐优化物流方案,评价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即可获得产品生产环节的优化依据,并根据优化依据,选择生产能力较强、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生产供应商;并根据供应商生产能力调整产品下单时间、地点以及供货数量,以获取产品生产成本降低和生产周期最短。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类似于实施例1,进一步的,所述供应能力评价体系为成品运输能力评价体系。

本实施例中,所建立的企业供应能力评价体系为成品运输能力评价体系,成品运输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单次最大运力、周期内最大运力、平均运输时间以及单体运输成本。

具体实施过程为:托盘管理后台通过智慧物流终端的识别功能和定位功能,实时监控托盘所载成品的运输过程,清楚地获得每批成品的从出库运输到中转仓库,再到交付点的实时运输数据,并根据连续若干次的成品运输数据,建立起企业成品运输能力评价体系;托盘管理后台根据企业成品运输能力评价体系对企业成品运输能力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推荐优化物流方案,评价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即可获得成品运输环节的优化依据,并根据优化依据,选择成品运输能力强、单体运输成本低的成品运输企业;并根据供应商运输能力调整成品供货时间、供货地点以及供货数量,以获取成品运输成本降低和运输时间最短。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托盘的智慧物流终端的监控功能实现对托盘所装载的货物流向进行实时跟踪并建立起企业供应能力评价体系,根据企业供应能力评价体系对企业供应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推荐优化物流方案,以达到获取利润最大或成本最低的目标。评价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即可获得产品企业从原材料采购下单至成品交付的所有环节优化依据,该优化依据可为物流行业提供中层级的优化方案,优化方案基于时间缓冲理念,对企业的多个供应链环节进行优化,并根据优化依据,选择交付能力较强、材料成本较低的原材料供应商,选择整体运输成本低、运输速度快的原材料运输企业;生产能力强、生产成本较低的产品生产企业;选择产品运输能力强、单体运输成本低的成品运输企业;并根据供应商供货能力及配送能力调整原材料下单时间、地点供货数量以及产品生产时间和生产数量,以获取供应链成本降低和生命周期最低。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