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明码与密码相结合的个体识别标识的生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5782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明码与密码相结合的个体识别标识的生成方法及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明码与密码相结合的个体识别标识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社会高速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均极为发达,在以上过程中,便捷有效的进行个体识别是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基础。采用明码标识个体,将导致隐私信息泄露。尤其是严重缺乏对个人信息进行有效保护的措施,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员或机构非法盗用、恶意使用。而采用密码标识个体将导致过程中出现便捷性损失,特别是参与其中的个人,如无专业设备的帮助将无法进行识别。因此,急需有便于实施的新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

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是:

第一,随着二维码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在确保识别效率的前提下其所能容纳的信息量开始变得越来越捉襟见肘。尤其是在作为个体识别标识时,这个现象更为凸显。

第二,现有物流、快递运单上,寄件人、收件人的姓名、电话、住址等敏感的隐私信息均采用明码,直接标注在运单上。信息的暴露,是对个人安全的严重威胁,轻则容易对个人造成不必要的骚扰,重则产生重大人身或经济损失,这样的事件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急需进行解决。

第三,如果利用现有技术对个人信息进行加密,快递员和收货人将无法直接识别,导致快递分拣过程和收货人取货过程非常的不便捷。因此,不论是商家还是个人,包括物流领域只能放任个人信息的泄露,也不对隐私信息进行加密。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明码与密码相结合的个体识别标识的生成方法,其容量大、标识性强,能够满足当前其他技术所不能实现的功能;

本发明提出的第一个技术方案:

一种明码与密码相结合的个体识别标识的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101):按照输入指令选择标识版式;所述标识版式,包括:图像区域和密码区域,所述图像区域与密码区域存在不同位置、尺寸、形状或样式的排列组合;

步骤(102):接收个人基本信息和个人标识图像;

步骤(103):将输入的个人标识图像填充到标识版式的图像区域;

步骤(104):将输入的个人基本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值,生成最终填充内容;将最终填充内容填充到标识版式的密码区域;

步骤(105):依据步骤(103)得到的图像区域、步骤(104)得到的密码区域和步骤(101)选择的标识版式,生成最终的标识,将最终的标识进行存储。

上述步骤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图像区域与密码区域存在不同位置、尺寸、形状或样式的排列组合,解决了标识容量的问题,而且将输入的个人基本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值,生成最终填充内容;将最终填充内容填充到标识版式的密码区域,也实现了对个人基本信息的保护,快递员只需要扫码就可以完成数据读取,无需手动输入,收货人只需要看图像就得知是否是自己的快递,无需挨个翻找。既保护大家的隐私,又能够提高分拣的速度。

所述版式,包括但不仅限于:左部分为图且右部分为码、左部分为码且右部分为图、上部分为图且下部分为码、上部分为码且下部分为图、内部为图且外部为码、内部为码且外部为图、上下为图且左右为码、上下为码且左右为图、左下角和右上角为图其余部分为码、左下角和右上角为码其余部分为图、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码且左上角和右下角为图、左上角和右下角为图且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码、四个角为码且其余部分为图、四个角为图且其余部分为码的图与码的布局;

上述版式的有益效果是:提高了标识的容量。

在图样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图的位置的变化,个人信息的码的内容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的标识;

在图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图的样式的变化,个人信息的码的内容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的标识;

在图的形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图的位置的变化,个人信息的码的内容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的标识;

在图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图的形状的变化,个人信息的码的内容的变化,会出现不同的标识;上述示例已经给出了多种标识的形式,通过这种排列组合,能够满足标识的大容量的需求。

所述步骤(102)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或手机号;

个人基本信息,包含姓名和手机号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满足快递员对码扫描后,通过手机号对快递的收货人进行呼叫;

个人基本信息,包含身份证号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满足国家对快递行业实名制的要求。

所述步骤(102)个人标识图像,包括:风景图像、人脸图像、动物图像或自定义图像。

个人标识图像,包括自定义图像的有益效果是:能够满足消费者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能够通过不同图像与码的组合,实现标识容量的扩充。

所述步骤(102)在接收到个人基本信息后,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个人基本信息是否已经被注册,若已经被注册,则提示已经被注册,同时返回步骤(102);否则,进入步骤(103)。

上述步骤的有益效果是:避免重复注册给服务器带来的压力,也避免重复注册的账号影响标识的唯一性。

所述步骤(102)在接收到个人基本信息后,还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个人基本信息是否符合个人基本信息的预设格式要求,若不符合,则提示格式有误,同时返回步骤(102);否则,进入步骤(103)。

上述步骤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格式化的个人基本信息,可以得到归一化的数据,避免后期对个人基本信息编码带来的错误。比如,身份证号中的x和x,本步骤会将其统一为大写字母x。这样就避免了转换成二进制数值后,不一致的现象。

所述步骤(102)在接收到个人标识图像后,还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个人标识图像是否符合个人标识图像的预设格式要求,若不符合,则提示格式有误,同时返回步骤(102);否则,进入步骤(103)。

上述步骤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预设格式要求的图像,一方面避免了用户使用违法或违反道德的图像,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图像的归一化处理,方便后续步骤的进行。

所述步骤(104)将输入的个人基本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值之后,在生成最终填充内容之前执行的步骤是:

将转换后的数值进行移位加密;将移位加密后的数值进行运算加密;将运算加密后的信息、方向信息、标识版式信息和冗余校验码通过二维码生成器生成最终填充内容。

上述步骤的有益效果是:对个人基本信息进行移位加密和运算加密,可以对个人基本信息进行有效加密,避免被个人或机构非法盗用,对用户造成损失。另外一方面,方向信息填充到最终填充内容中,是为了后续识别标识的时候,能够快速识别标识的方向,冗余校验码填充到最终填充内容中,是为了后续识别标识的时候,遇到部分撕毁、污染或遮挡时仍能够进行正确的识读。

所述方向信息设置的效果是:方便读取标识的过程中,迅速对标识的位置进行旋转摆正,方便快速识别。

所述标识版式信息设置的效果是:在标识位置摆正后,能够快速分辨出图像区域和密码区域,加快标识识别的速度和精确度。

所述最终填充内容为点阵二维码。

所述步骤(105)的个人标识图像的预设格式要求,包括:图像尺寸、图像内容、图像容量及图像格式。

图像格式的要求的效果是:通过图像内容的唯一性要求,保证了图像的相对唯一性,避免用户都用一个图像带来的识别自己快递时的误识别困扰。通过预设格式要求的图像,一方面避免了用户使用违法或违反道德的图像,另外一方面也是对图像的归一化处理,方便后续步骤的进行。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个技术方案:

一种明码与密码相结合的个体识别标识的解码方法,包括:

步骤(201):扫描设备对最终的标识进行扫描;

步骤(202):扫描设备将扫描结果上传给中心服务器;

步骤(203):扫描设备接收中心服务器反馈的当前扫描的标识是否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若是,则扫描设备接收中心服务器发送的预存储的验证问题;若不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则反馈扫描失败信息;

步骤(204):扫描设备接收输入的验证答案,并将验证答案上传给中心服务器;

步骤(205):扫描设备接收中心服务器反馈的验证结果,若验证通过,则扫描设备接收到中心服务器解码后的结果,否则,收到验证失败指令。

第二个技术方案还包括:步骤(206):扫描设备根据解码得到的手机号,进行拨号或发送手机短信,扫描设备显示拨号状态:正在拨号、已经接通或已经挂断,手机号不会显示在扫描设备上。

上述步骤的有益效果是:从扫描设备的角度介绍了解码方法,所有数据校验来自于中心服务器,避免被本地破解泄露。增加验证过程,确保持有者的身份有效,避免冒领现象。验证问题随机且可以进行切换,方便代领者进行代领。也可接入各种生物识别技术,以提高个体验证的安全性。对必要的操作信息,如电话号码进行隐式操作是避免该环节中持有人个人敏感信息的泄露,同时方面使用者的操作。

本发明提出的第三个技术方案:

一种明码与密码相结合的个体识别标识的解码方法,包括:

步骤(301):中心服务器接收扫描设备对最终的标识扫描结果;

步骤(302):中心服务器向扫描设备反馈的当前扫描的标识是否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若是,则中心服务器向扫描设备发送的预存储的验证问题;若不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则反馈扫描失败信息;

步骤(303):中心服务器接收扫描设备上传的验证答案;

步骤(304):中心服务器向扫描设备反馈验证结果,若验证通过,则中心服务器将验证通过的指令发送给扫描设备,否则,发送验证失败指令。

所述解码:

中心服务器首先根据标识版式搜索到密码区域;

中心服务器根据方向信息调整密码区域的方向;

中心服务器对密码内容进行运算解密;

中心服务器对运算解密后的内容进行移位解密;

中心服务器将移位解密后的二进制数值转换成个人的基本信息;

中心服务器以个人基本信息为关键词,对个人标识数据库进行检索;

检索成功则进入验证步骤,检索不成功则反馈解码失败;

所述验证:

中心服务器将检索到的个人信息中的可用于验证个人唯一性的字段,如: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按照验证问题生成规则随机生成一个问题,如:身份证的第8到12位内容,发送给扫描设备;

中心服务器接收扫描设备发送来的问题答案;

中心服务器将扫描设备发送来的问题答案与题目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比对,正确则发送验证通过指令给扫描设备,不正确则发送验证失败给扫描设备。

所述验证问题,包括:文字问题或生物识别验证,生物识别验证包括指纹识别、指静脉识别或面部识别等其他验证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第四个技术方案:

扫描设备,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完成以下步骤:

步骤(201):对最终的标识进行扫描;

步骤(202):将扫描结果上传给中心服务器;

步骤(203):接收中心服务器反馈的当前扫描的标识是否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若是,则接收中心服务器发送的预存储的验证问题;若不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则反馈扫描失败信息;

步骤(204):接收输入的验证答案,并将验证答案上传给中心服务器;

步骤(205):接收中心服务器反馈的验证结果,若验证通过,则验证完成,否则,收到验证失败指令。

本发明提出的第五个技术方案:

中心服务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完成以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扫描设备对最终的标识扫描结果;

步骤(302):向扫描设备反馈的当前扫描的标识是否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若是,则向扫描设备发送的预存储的验证问题;若不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则反馈扫描失败信息;

步骤(303):接收扫描设备上传的验证答案;

步骤(304):向扫描设备反馈验证结果,若验证通过,则发送验证通过指令给扫描设备,否则,发送验证失败指令。

上述步骤的有益效果是:介绍了中心服务器,由于图像区域与密码区域存在不同位置、尺寸、形状或样式的排列组合,满足了标识容量的问题,而且将输入的个人基本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值,生成最终填充内容;将最终填充内容填充到标识版式的密码区域,也实现了对个人基本信息的保护,快递员只需要扫码就可以完成数据读取,无需手动输入,收货人只需要看图像就得知是否是自己的快递,无需挨个翻找。既保护大家的隐私,又能够提高分拣的速度,而且还满足了标识容量的需求。

本发明提出的第六个技术方案:

一种明码与密码相结合的个体识别标识的生成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完成以下步骤:

步骤(101):按照输入指令选择标识版式;所述标识版式,包括:图像区域和密码区域,所述图像区域与密码区域存在不同位置、尺寸、形状或样式的排列组合;

步骤(102):接收个人基本信息和个人标识图像;

步骤(103):将输入的个人标识图像填充到标识版式的图像区域;

步骤(104):将输入的个人基本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值,生成最终填充内容;将最终填充内容填充到标识版式的密码区域;

步骤(105):依据步骤(103)得到的图像区域、步骤(104)得到的密码区域和步骤(101)选择的标识版式,生成最终的标识,将最终的标识进行存储。

上述步骤的有益效果是:介绍了整个系统,由于图像区域与密码区域存在不同位置、尺寸、形状或样式的排列组合,满足了标识容量的问题,而且将输入的个人基本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值,生成最终填充内容;将最终填充内容填充到标识版式的密码区域,也实现了对个人基本信息的保护,快递员只需要扫码就可以完成数据读取,无需手动输入,收货人只需要看图像就得知是否是自己的快递,无需挨个翻找。既保护大家的隐私,又能够提高分拣的速度,而且还满足了标识容量的需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的标识不仅仅是将图和码进行结合,更重要的是,对图和码的位置、尺寸、式样提供多种多样的搭配选择,而码的阵列也可以有多种变化,这样通过不同的图和不同的码的排列组合,形成的标识的信息量就可以满足在确保较高识别效率的前提下标识足够多的不同个体的需求;

2、本发明提出的标识中的图,由于其位置、尺寸、样式和形状都不一样,都可以自定义,这样,如果在自取快递的环节,快递数量非常多,取快递的人,可以不用逐一翻找所有的快递,不用逐一细看快递单子上的姓名,只需要看一眼图像是不是自己设定的图像就可以一眼就找到自己的快递。

3、本发明提出的标识,作为持有者,可以直观的辨识标识从而获知该物件是否为个人物品。作为使用方,通过标识可以非常便利的完成所有环节的操作而不增加处理的复杂性。因此,采用本标识方法既保障了个人隐私信息不泄露,同时又确保了使用的便捷性;本发明提出的标识,将有效遏制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情况,根据推广、认知和使用的规模不断扩大,保护力度也将同步扩大。在物流、快递行业有望解决80%以上的个人信息泄露问题。

4、在公共环境下个人隐私信息得到有效保护;标识传递者可以通过专用设备对标识中的信息进行授权识读;标识持有人可以用肉眼直接进行识别;

5、将明码与密码进行有机的结合,明码方便持有人直接进行自然识读,密码保护持有人的私密信息,形成具有隐私保护功能且方便实用的个体识别标识;标识生成方法可以采用多种版式的组合,提高了在单位面积下标识不同个体的数量,满足标识13亿人口的大规模应用的要求;可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尤其是在公共环境下进行个人隐私保护的个体识别用途。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a)-图2(h)为本发明个体识别标识的实施例;

图3为本发明的标识的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的标识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发明提出的第一个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明码与密码相结合的个体识别标识的生成方法,包括:

步骤(101):按照输入指令选择标识版式;所述标识版式,包括:图像区域和密码区域,所述图像区域与密码区域存在不同位置、尺寸、形状或样式的排列组合;

如图2(a)-图2(h)所示,所述标识为正方形。

所述版式,包括但不仅限于:左部分为图且右部分为码、左部分为码且右部分为图、上部分为图且下部分为码、上部分为码且下部分为图、内部为图且外部为码、内部为码且外部为图、上下为图且左右为码、上下为码且左右为图、左下角和右上角为图其余部分为码、左下角和右上角为码其余部分为图、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码且左上角和右下角为图、左上角和右下角为图且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码、四个角为码且其余部分为图、四个角为图且其余部分为码的图与码的布局;

步骤(102):接收个人基本信息和个人标识图像;

所述步骤(102)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或手机号;

所述步骤(102)个人标识图像,包括:风景图像、人脸图像、动物图像或自定义图像;所述自定义图像,例如是通过照相设备拍摄的照片或者通过绘图软件自行绘制的图像,满足用户diy的需求。

所述步骤(102)在接收到个人基本信息后,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个人基本信息是否已经被注册,若已经被注册,则提示已经被注册,同时返回步骤(102);否则,进入步骤(103)。

所述步骤(102)在接收到个人基本信息后,还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个人基本信息是否符合个人基本信息的预设格式要求,若不符合,则提示格式有误,同时返回步骤(102);否则,进入步骤(103)。个人基本信息的预设格式要求,例如:姓名必须是汉语或拼音,不允许使用繁体字;身份证号必须是18位,含字母的必须是大写字母;手机号必须是11位,必须是数字;等。

所述步骤(102)在接收到个人标识图像后,还执行以下步骤:

判断个人标识图像是否符合个人标识图像的预设格式要求,若不符合,则提示格式有误,同时返回步骤(102);否则,进入步骤(103)。

图像预设格式,例如:图像的分辨率、图像的尺寸大小、图像的内容是否违法等等。

步骤(103):将输入的个人标识图像填充到标识版式的图像区域;

步骤(104):将输入的个人基本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值,生成最终填充内容;将最终填充内容填充到标识版式的密码区域;

所述步骤(104)将输入的个人基本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值之后,在生成最终填充内容之前执行的步骤是:

将转换后的数值进行移位加密;将移位加密后的数值进行运算加密;将运算加密后的信息、方向信息、标识版式信息和冗余校验码通过二维码生成器生成最终填充内容。

所述最终填充内容为点阵码。

步骤(105):依据步骤(103)得到的图像区域、步骤(104)得到的密码区域和步骤(101)选择的标识版式,生成最终的标识,将最终的标识进行存储。

所述步骤(105)的个人标识图像的预设格式要求,包括:图像尺寸、图像内容、图像容量及图像格式。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个实施例:

一种明码与密码相结合的个体识别标识的解码方法,包括:

步骤(201):扫描设备对最终的标识进行扫描;

步骤(202):扫描设备将扫描结果上传给中心服务器;

步骤(203):扫描设备接收中心服务器反馈的当前扫描的标识是否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若是,则扫描设备接收中心服务器发送的预存储的验证问题;若不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则反馈扫描失败信息;

步骤(204):扫描设备接收输入的验证答案,并将验证答案上传给中心服务器;

步骤(205):扫描设备接收中心服务器反馈的验证结果,若验证通过,则扫描设备接收到中心服务器解码后的结果,否则,收到验证失败指令。

第二个实施例还包括:步骤(206):扫描设备根据解码得到的手机号,进行拨号或发送手机短信,扫描设备显示拨号状态:正在拨号、已经接通或已经挂断,手机号不会显示在扫描设备上。

本发明提出的第三个实施例:

一种明码与密码相结合的个体识别标识的解码方法,包括:

步骤(301):中心服务器接收扫描设备对最终的标识扫描结果;

步骤(302):中心服务器向扫描设备反馈的当前扫描的标识是否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若是,则中心服务器向扫描设备发送的预存储的验证问题;若不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则反馈扫描失败信息;

步骤(303):中心服务器接收扫描设备上传的验证答案;

步骤(304):中心服务器向扫描设备反馈验证结果,若验证通过,则中心服务器将验证通过的指令发送给扫描设备,否则,发送验证失败指令。

所述中心服务器,例如可以是云服务器。

所述解码:

中心服务器首先根据标识版式搜索到密码区域;

中心服务器根据方向信息调整密码区域的方向;

中心服务器对密码内容进行运算解密;

中心服务器对运算解密后的内容进行移位解密;

中心服务器将移位解密后的二进制数值转换成个人的基本信息;

中心服务器以个人基本信息为关键词,对个人标识数据库进行检索;

检索成功则进入验证步骤,检索不成功则反馈解码失败;

所述验证:

中心服务器将检索到的个人信息中的可用于验证个人唯一性的字段,如: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按照验证问题生成规则随机生成一个问题,如:身份证的第8到12位内容,发送给扫描设备;

中心服务器接收扫描设备发送来的问题答案;

中心服务器将扫描设备发送来的问题答案与题目涉及到的内容进行比对,正确则发送验证通过指令给扫描设备,不正确则发送验证失败给扫描设备。

所述验证问题,包括:文字问题或生物识别验证,生物识别验证包括指纹识别、指静脉识别或面部识别等其他验证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第四个实施例:

扫描设备,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完成以下步骤:

步骤(201):对最终的标识进行扫描;

步骤(202):将扫描结果上传给中心服务器;

步骤(203):接收中心服务器反馈的当前扫描的标识是否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若是,则接收中心服务器发送的预存储的验证问题;若不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则反馈扫描失败信息;

步骤(204):接收输入的验证答案,并将验证答案上传给中心服务器;

步骤(205):接收中心服务器反馈的验证结果,若验证通过,则验证完成,否则,收到验证失败指令。

所述扫描设备,例如:扫描头、扫描枪或带扫描功能的移动终端;

本发明提出的第五个实施例:

中心服务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完成以下步骤:

步骤(301):接收扫描设备对最终的标识扫描结果;

步骤(302):向扫描设备反馈的当前扫描的标识是否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若是,则向扫描设备发送的预存储的验证问题;若不是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标识,则反馈扫描失败信息;

步骤(303):接收扫描设备上传的验证答案;

步骤(304):向扫描设备反馈验证结果,若验证通过,则发送验证通过指令给扫描设备,否则,发送验证失败指令。

本发明提出的第六个实施例:

一种明码与密码相结合的个体识别标识的生成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运行时,完成以下步骤:

步骤(101):按照输入指令选择标识版式;所述标识版式,包括:图像区域和密码区域,所述图像区域与密码区域存在不同位置、尺寸、形状或样式的排列组合;

步骤(102):接收个人基本信息和个人标识图像;

步骤(103):将输入的个人标识图像填充到标识版式的图像区域;

步骤(104):将输入的个人基本信息转换成二进制数值,生成最终填充内容;将最终填充内容填充到标识版式的密码区域;

步骤(105):依据步骤(103)得到的图像区域、步骤(104)得到的密码区域和步骤(101)选择的标识版式,生成最终的标识,将最终的标识进行存储。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具体的实施例:图3展示了左码右图的示例,图4展示了上码下图的示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机装置来实现,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