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9475发布日期:2019-05-31 19:57阅读:87来源:国知局
服务器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机架服务器,特别是指一种便于维修更换的服务器系统。



背景技术:

于机架式服务器的服务器系统中,常需要安装一定数量个数的硬盘储存装置。通常为了方便快速安装,会利用多个硬盘盒(hddcage)容置所述硬盘储存装置而整合成多组硬盘储存单元,再依实际需求将所述硬盘储存单元依序安装于机架内。

一般而言,机架的容置空间会先区分出主机板区、风扇区,及硬盘储存单元区,而所述硬盘储存单元会依序被安装入该硬盘储存单元区的所需位置,不过通常来说,该硬盘储存单元区只会被设计出略大于可容置所述硬盘储存单元所需的空间,而达成有效利用机架内的容置空间的目的。所以所述硬盘储存单元彼此间隔距离很近,因此使用者无法用手伸入所述硬盘储存单元彼此的间隔距离内,而造成后续如需维修或更换靠近风扇区的硬盘储存单元时,使用者需费时费力地依序将远离风扇区的硬盘储存单元逐一拆离的方式,才能更换靠近风扇区的所需维修的硬盘储存单元,且更换完成后,使用者仍要繁琐地依序将硬盘储存单元逐一装回,造成使用者的困扰与麻烦,存在不便利性且非常浪费时间,极需进一步探讨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修更换的服务器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服务器系统,包含一机架、一主机板单元、一风扇单元,及一资料储存单元。

该主机板单元、该风扇单元与该资料储存单元皆设置于该机架内,且该风扇单元位于该主机板单元与该资料储存单元之间。

该资料储存单元包括一设置于该机架内且可往远离该风扇单元的方向移动的第一硬盘模块、一设置于该机架内且位于该第一硬盘模块与该风扇单元之间的框架模块、一可拆离的设置于该框架模块内的第二硬盘模块,及多个可抽离的结合于该第二硬盘模块内的硬盘。该框架模块可相对于该机架上下移动,并包括二分别设置于该机架之两反侧且位于该机架内的支撑装置。每一支撑装置具有一固设于该机架上的第一支架、一枢设于该第一支架上的伸缩单元,及一连结该伸缩单元且可由该伸缩单元带动而相对于该第一支架上下移动的第二支架。该第二硬盘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架上。

所述第二支架相配合可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在一收合位置与一更换位置间移动。于该收合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架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一支架且使该第二硬盘模块位于该机架内;于该更换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架分别远离对应的第一支架且使该第二硬盘模块位于该机架外,此时,该第二硬盘模块内的所述硬盘可被抽取更换。当所述伸缩单元受展开的外力而往远离该第一支架的方向移动,而连动所述第二支架往远离该第一支架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移动至该更换位置。当所述伸缩单元受压缩的外力而往该第一支架的方向移动,而连动所述第二支架往该第一支架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移动至该收合位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服务器系统,藉由所述第二支架可由所述伸缩单元带动而相对于所述的第一支架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于该收合位置与该更换位置间移动的设计,当需要更换或维修该第二硬盘模块,只要将所述伸缩单元施展开的外力且连动所述第二支架往远离该第一支架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移动至该更换位置,而达成能方便快速地将二硬盘模块内的硬盘抽取更换且进行后续维修的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

图2为一立体示意图,辅助说明图1。

图3为一侧视示意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中,一框架模块的一第一支架、一伸缩单元,及一第二支架的连结关系。

图4为一侧视示意图,辅助说明图3。

图5为一立体示意图,说明该第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支架、该伸缩单元、该第二支架与二弹性枢接件的连结关系。

图6为一立体图,说明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第二实施例。

图7为一立体示意图,辅助说明图6。

图8为一侧视示意图,说明该第二实施例中,一框架模块的一第一支架、一伸缩单元,及一第二支架的连结关系。

图9为一侧视示意图,辅助说明图8。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与图4所示,本发明服务器系统的第一实施例,包含一机架1、一主机板单元2、一风扇单元3,及一资料储存单元4。

该主机板单元2、该风扇单元3与该资料储存单元4皆设置于该机架1内,且该风扇单元3位于该主机板单元2与该资料储存单元4之间。

该资料储存单元4包括一可拆离地设置于该机架1的第一硬盘模块5、一设置于该机架1内且位于该第一硬盘模块5与该风扇单元3之间的框架模块6、一可拆离地设置于该框架模块6内的第二硬盘模块7,及多个可抽离地结合于该第二硬盘模块7内的硬盘71。该框架模块6可相对于该机架1上下移动,并包括二分别设置于该机架1之两相反侧且位于该机架1内的支撑装置61,及二分别用以卡制所述支撑装置61的卡合装置66。

每一支撑装置61具有一固设于该机架1上的第一支架62、一枢设于该第一支架62上且可相对于该第一支架62上下移动的伸缩单元63,及一连结该伸缩单元63且可由该伸缩单元63带动而相对于该第一支架62上下移动的第二支架64。该第二硬盘模块7锁设于所述第二支架64上。所述第二支架64可由所述伸缩单元63连动而相对于所述的第一支架62上下移动,进而配合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7在一收合位置与一更换位置间移动。于该收合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架64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一支架62且使该第二硬盘模块7位于该机架1内;于该更换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架64分别远离对应的第一支架62且使该第二硬盘模块7位于该机架1外,此时,该第二硬盘模块7内的所述硬盘71可被抽取更换。

在此要说明的是,每一第一支架62具有一第一滑槽621。每一第一滑槽621具有一第一收合端622,及一第一展开端623(见图3)。每一第二支架64具有一第二滑槽641,及一往该第一硬盘模块5的方向延伸的卡制部647。每一第二滑槽641具有一第二收合端642,及一第二展开端643。

每一伸缩单元63具有一枢接于该第一支架62上的第一杆体631,及一枢接于该第二支架64上的第二杆体633。每一第一杆体631与对应的第二杆体633彼此交叉枢接相连,每一第一杆体631具有一可滑移地穿设对应的第二滑槽641的第一限位凸柱632,每一第二杆体633具有一可滑移地穿设对应的第一滑槽621的第二限位凸柱634。

详细来说,请参阅图2、图3与图4所示,当所述伸缩单元63的所述第一杆体631与所述第二杆体633同时往所述第一支架62的方向靠近时,会同步使所述第一限位凸柱632分别往对应的第二收合端642的方向移动与所述第二限位凸柱634分别往对应的第一收合端622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二支架64分别往对应的第一支架62的方向靠近,而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7往该收合位置移动。于该收合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凸柱632分别抵靠对应的第二收合端642,且所述第二限位凸柱634分别抵靠对应的第一收合端622,并使所述第二支架64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一支架62而该第二硬盘模块7位于该机架1内。当所述伸缩单元63的所述第一杆体631往远离所述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时,会同步连动所述第二杆体633(请参阅图4所示,想当然地,所述第一杆体631远离所述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是指每一第一杆体631以枢接于对应的第一支架62的枢接点为轴心且使每一第一杆体631往远离对应的第一支架62的方向枢动,并同步连动对应的第二杆体633如图4所示地远离对应的第一支架62),且会同步使所述第一限位凸柱632分别往对应的第二展开端643的方向移动与所述第二限位凸柱634分别往对应的第一展开端623的方向移动,并使所述第二支架64分别往远离对应的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而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7往该更换位置移动。于该更换位置时,所述第一限位凸柱632分别抵靠对应的第二展开端643,且所述第二限位凸柱634分别抵靠对应的第一展开端623,并使该第二硬盘模块7位于该机架1外,此时,该第二硬盘模块7内的所述硬盘71可被抽取更换。

另外,于本实施例中,每一卡合装置66具有一枢设于对应的支撑装置61的第一支架62外侧上的按压件67,及一弹性枢接于该按压件67上且可卡合于对应的第二支架64的卡制部647的卡扣件68。该机架1包括一基板11、二由该基板11的两相反侧往远离该基板11的方向延伸的侧板12,及二分别开设于所述侧板12上且对应所述按压件67的孔洞13。使用者经所述孔洞13而可直接按压所述按压件67。当于该收合位置时,所述第二支架64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一支架62而该第二硬盘模块7位于该机架1内,此时所述卡扣件68卡合于对应的卡制部647上,而可将所述支撑装置61卡固于该机架1内。

另外,要特别说明的是,每一支撑装置61还具有二个弹性枢接件65(见图5),所述弹性枢接件65分别将对应的第一杆体631、第二杆体633枢接于对应的第一支架62、第二支架64上。使用时,首先按压所述按压件67而使所述卡扣件68脱离对应的卡制部647(按压所述按压件67且蓄积弹性偏移力并带动所述卡扣件68移动,当按压力消失所述卡扣件68会因弹性偏移力回复到先前的位置,为常见应用技术,在此不另赘述),由于所述第一杆体631、第二杆体633是枢接于对应的第一支架61、第二支架64上,而当所述卡制部647不受所述卡扣件68的卡合力限制时,所述弹性枢接件65会产生一展开的弹性偏移力而使所述第一杆体631与所述第二杆体633同时先往远离所述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一上升距离至一施力位置,于本实施例中,该上升距离为20毫米(mm),而让使用者可伸入该机架1内的空间,以利后续方便施力并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7移动至该更换位置,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依实际考量,直接设计所述弹性枢接件65所产生展开的弹性偏移力足以使所述第一杆体631与所述第二杆体633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7移动至该更换位置,也就是说施力位置与该更换位置为相同的位置。

接着,将所述伸缩单元63施一展开的外力而使所述第一杆体631、第二杆体633往远离该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例如:用手将所述第二支架64或是所述第一杆体631与所述第二杆体633往上移动,而连动所述第二支架64往远离该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7移动至该更换位置,但不以此为限,也可以直接用手将该第二硬盘模块7往上抬起也可使所述所述第一杆体631、第二杆体633往上移动且同时配合连动所述第二支架64往远离该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进而将该第二硬盘模块7移动至该更换位置即可。当该第二硬盘模块7于该更换位置时,使用者可直接将该第二硬盘模块7中所需维修的硬盘71抽取更换,不需依序将该第一硬盘模块5拆离后才能将该第二硬盘模块7进行更换,减少维修拆解的繁琐动作,有效节省时间与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当该第二硬盘模块7更换完成后,只要将所述伸缩单元63施压缩的外力而连动的使第二支架64往该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例如:用手将所述第二支架64或是所述第一杆体631与所述第二杆体633往下移动,而连动所述第二支架64往该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7移动至该收合位置,或是直接用手将该第二硬盘模块7往下压也可使所述所述第一杆体631、第二杆体633往下移动且同时配合连动所述第二支架64往该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进而将该第二硬盘模块7移动至该收合位置后且所述弹性枢接件65已蓄积弹性偏移力,另外,在所述第二支架64往该收合位置的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卡制部647的凸缘(图未示)会先抵推对应的卡扣件68且使所述卡扣件68略微往外枢动而不阻挡对应的卡制部647往该下移动,而可让所述第二支架64往下移动,此时,所述卡扣件68已蓄积弹性偏移力,当所述第二支架64移动至该收合位置时,所述卡扣件68因其弹性偏移力释放而往内枢动并卡制对应的卡制部647,进而使所述支撑装置61卡固于该机架1内即可。

藉由所述第二支架64可由所述伸缩单元63带动而相对于所述的第一支架6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7于该收合位置与该更换位置间移动的设计,当需要更换或维修该第二硬盘模块7时,只要将所述伸缩单元63施展开的外力且连动所述第二支架64往远离该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7移动至该更换位置,而能达成便于将该第二硬盘模块7抽取更换且进行后续维修的作业。

请参阅图6、图7与图9所示,本发明服务器系统之第二实施例,大致与该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的地方在于:该框架模块6的每一支撑装置61的第一支架62具有一第三滑槽624。每一第三滑槽624具有一第三收合端625,及一第三展开端626。每一第二支架64具有一第四滑槽644。每一第四滑槽644具有一第四收合端645,及一第四展开端646。每一第一杆体631的两相反端分别枢设于对应的第一支架62、第二支架64上。每一第二杆体633具有一可滑移地穿设对应的第三滑槽624的第三限位凸柱635,及一可滑移地穿设对应的第四滑槽644的第四限位凸柱636。每一第一杆体631与对应的第二杆体633彼此交叉枢接相连。

详细而言,请参阅图7、图8与图9所示,当所述伸缩单元63的所述第一杆体631往所述第一支架62的方向靠近时,会同步使所述第二杆体633的第三限位凸柱635分别往对应的第三收合端625的方向靠近与所述第二杆体633的第四限位凸柱636分别往对应的第四收合端645的方向移动靠近,并同时带动所述第二支架64朝远离该第一硬盘模块5且往对应的第一支架62的方向靠近,进而使该第二硬盘模块7往该收合位置移动。当于该收合位置时,所述第三限位凸柱635分别抵靠对应的第三收合端625,且所述第四限位凸柱636分别抵靠对应的第四收合端645,并使所述第二支架64分别靠近对应的第二支架64且使该第二硬盘模块7位于该机架1内。

当所述伸缩单元63的所述第一杆体631往远离所述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时(请参阅图7所示,想当然地,所述第一杆体631远离所述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是指每一第一杆体631以枢接于对应的第一支架62的枢接点为轴心且使每一第一杆体631往远离对应之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并同步连动对应的第二杆体633如图7所示地远离对应的第一支架62),会同步使所述第二杆体633之第三限位凸柱635分别往对应的第三展开端626的方向靠近与所述第二杆体633之第四限位凸柱636分别往对应的第四展开端646的方向移动靠近,并同时带动所述第二支架64朝靠近该第一硬盘模块5且往远离对应的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进而使该第二硬盘模块7往该更换位置移动。并于该更换位置时,所述第三限位凸柱635分别抵靠对应的第三展开端626,且所述第二限位凸柱634分别抵靠对应的第四展开端646,并使该第二硬盘模块7位于该机架1外,此时,该第二硬盘模块7内的所述硬盘71可被抽取更换。

另外,要特别说明的是,每一支撑装置61还具有二个弹性枢接件65,所述弹性枢接件65分别将对应的第一杆体631枢的两相反端枢接于对应的第一支架62、第二支架64上。使用时,首先按压所述按压件67而使所述卡扣件68脱离对应的卡制部647,由于每一第一杆体631之两相反端是枢接于对应的第一支架62、第二支架64上,而当所述卡制部647不受所述卡扣件68的卡合力限制时,所述弹性枢接件65会产生一展开的弹性偏移力而使所述第一杆体631往远离所述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一上升距离,且同步使所述第二杆体633之第三限位凸柱635分别往对应的第三展开端626的方向靠近与所述第二杆体633之第四限位凸柱636分别往对应的第四展开端646的方向移动靠近,而增加使用者可伸入该机架1内的空间。

接着,将所述伸缩单元63施一展开的外力而往远离该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例如:用手将所述第一杆体631往上移动且同步使所述第二杆体633之第三限位凸柱635分别往对应的第三展开端626的方向靠近与所述第二杆体633之第四限位凸柱636分别往对应的第四展开端646的方向移动靠近,而连动所述第二支架64朝靠近该第一硬盘模块5且往远离对应的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7移动至该更换位置,或是也可以直接用手将该第二硬盘模块7往上抬起也可使所述所述第一杆体631往上移动且同步使所述第二杆体633之第三限位凸柱635分别往对应的第三展开端626的方向靠近与所述第二杆体633之第四限位凸柱636分别往对应的第四展开端646的方向移动靠近,并同时连动所述第二支架64朝靠近该第一硬盘模块5且往远离对应的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进而将该第二硬盘模块7移动至该更换位置即可。当该第二硬盘模块7于该更换位置时,使用者可直接将该第二硬盘模块7中所需维修的硬盘71抽取更换,不需依序将该第一硬盘模块5拆离后才能将该第二硬盘模块7进行更换,减少维修拆解的繁琐动作,有效节省时间与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当该第二硬盘模块7更换完成后,只要将所述伸缩单元63施压缩的外力而往该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例如:用手将所述第一杆体631往下移动且同步使所述第二杆体633之第三限位凸柱635分别往对应的第三收合端625的方向靠近与所述第二杆体633之第四限位凸柱636分别往对应的第四收合端645的方向移动靠近,而连动所述第二支架64往远离该第一硬盘模块5且朝对应的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7移动至该收合位置,或是直接用手将该第二硬盘模块7往下压也可使所述所述第一杆体631往下移动且且同步使所述第二杆体633之第三限位凸柱635分别往对应的第三展开端626的方向靠近与所述第二杆体633之第四限位凸柱636分别往对应的第四展开端646的方向移动靠近,并同时连动所述第二支架64往远离该第一硬盘模块5且朝对应的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进而将该第二硬盘模块7移动至该收合位置后且所述弹性枢接件65此时已蓄积弹性偏移力,最后所述卡扣件68卡制对应的卡制部647,并使所述支撑装置61卡固于该机架1内即可。

综上所述,本发明服务器系统,藉由所述第二支架64可由所述伸缩单元63带动而相对于所述的第一支架62上下移动,进而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7于该收合位置与该更换位置间移动的设计,当需要更换或维修该第二硬盘模块7,只要透过所述伸缩单元63连动所述第二支架64往远离该第一支架62的方向移动,并带动该第二硬盘模块7移动至该更换位置,而能便于使用者快速地进行该第二硬盘模块7中的硬盘71抽取更换作业,有效省时与提高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