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动-脑电混合人机接口系统架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9049发布日期:2018-07-06 12:41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人机交互领域,涉及一种应用在飞机座舱环境中的脑机-眼动混合人机交互接口系统架构和工作流程。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载人机接口(按键、旋钮、开关、摇杆、触敏控制、语音控制等)在面临未来新一代飞机多任务以及多通道人机交互需求时,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操控指令形成过程复杂,飞行员的认知决策需要先映射至相应的控制通道和人机界面,才能翻译成可被机载系统接受的操控指令。其次,它们的操控界面繁琐,由于增加了指令转换的中间环节,飞行员需要在不同的操控界面之间来回切换,才能完成某一操控任务。再次,它们的操控反应速度较慢,飞行员操控动作的响应时间一般都在秒级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提出的眼动-脑电混合人机接口系统架构旨在通过眼动-脑电多模态信号同步采集、眼动-脑电信号在线分析、人机协作接口控制模式及应用策略分配等关键技术,形成可应用于机载座舱环境内的眼动-脑电人机交互接口,提供高效的飞行任务执行能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的眼动-脑电混合人机接口系统架构包括3个功能单元,1是眼动-脑电多模态信号同步采集单元,2是眼动-脑电信号在线分析单元,3是人机协作接口控制模式及应用策略分配单元;整个系统架构的处理流程是从单元1至单元3,其中单元1负责眼动及脑电信号的采集,即数据获取;单元2负责眼动及脑电信号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单元3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混合人机接口协议转换为飞机控制指令。

所述混合人机接口协议包括眼动以及脑电信号的组合指令集,飞行员常用操纵方式以及指令的编码库,指令集与编码库之间的映射关系。

所述功能单元1眼动-脑电多模态信号同步采集过程主要涉及如何利用高精度时钟同步眼动、脑电信号的采集和修正,从而实现数据同步的高精度;

所述功能单元2眼动-脑电信号在线分析包括眼动、脑电信号的预处理以及相关信号分析过程,具体包括带通滤波、低通滤波、典型相关分析(cca)、支撑向量机(svm)等信号处理方法;

所述功能单元3人机协作接口控制模式及应用策略分配包括人机协作策略、任务规划与协调控制等过程,用于保证眼动、脑电信号能够更加高效的映射成飞行员的控制指令。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眼动-脑电混合人机接口系统架构旨在通过眼动-脑电多模态信号同步采集、眼动-脑电信号在线分析、人机协作接口控制模式及应用策略分配等关键技术,形成可应用于机载座舱环境内的眼动-脑电人机交互接口。该接口可以弥补传统座舱与飞行员人机接口的不足,同时在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融合的发展趋势下,将脑机接口的决策输出与新一代飞机的自主决策输出进行融合,依据当前脑机接口的输出和飞机所处的状态,来决定最终的控制指令。这也能够极大的提升未来飞行器的智能控制水平。

附图说明

图1眼动-脑电混合人机接口系统架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的混合脑机接口,其不仅需要采集脑电信号,还需要采集眼动信号。通过脑电和眼动的结合,弥补单一脑机接口信息输出不足的缺陷,提高脑电控制意图的识别率。同时,为降低飞行员的脑力负荷,系统设计时,脑机交互任务应尽可能简单,类别应尽可能少,且无需时刻关注控制对象的控制细节。

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眼动仪采集得到的原始眼动数据,经分析后得到眼睛视觉关注信息,然后通过布置于人头皮上的电极采集得到的原始脑电数据,经解码后归类为特定的脑电信号特征,再由混合脑机接口协议映射为特定的指令信息(如飞机平台选择指令、飞机运动控制指令等),按照人机协作策略生成操控指令。混合脑机接口中的信息生成与眼动、脑电的解码需遵从严格的时序,受预先设定的时钟进行控制。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人机交互领域,涉及一种应用在飞机座舱使用环境下的眼动‑脑电混合人机接口系统架构。由3个功能单元组成,眼动‑脑电多模态信号同步采集,2是眼动‑脑电信号在线分析,3是人机协作接口控制模式及应用策略分配;整个系统架构的处理流程是从单元1至单元3,其中单元1负责眼动及脑电信号的采集,即数据获取;单元2负责眼动及脑电信号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单元3负责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混合人机接口协议转换为飞机控制指令。本发明极大的提升未来飞行器的智能控制水平。

技术研发人员:谢建春;文鹏程;白林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12.07
技术公布日:2018.07.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