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包裹包装的循环利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256534阅读:6833来源:国知局

商品邮递,特别是快递包裹包装的循环利用。



背景技术: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快递业务量为140亿件;2015年达到206.7亿件。按照每个包装箱0.2公斤估算,200亿个包裹就会产生包装垃圾400多万吨。快递包装拆解后的处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课题。怎样减少由此产生的垃圾,目前无论是采取加大利用力度,还是建立源头的垃圾分类机制,或是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让居民从家中就开始做到垃圾分类,并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以及国家以立法的形式,规范快递行业使用统一包装材料,实现快递外包装的环保、可回收利用等举措,都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外包装塑料袋、纸箱、填充物、商品自带包装……通常,一件网购商品送到顾客手上都被包得里三层外三层,有时包装物重量甚至远超商品本身。虽然这样的包装费钱、费力,但不少电商为了运输安全,都是选择“宁多勿少”。数百亿个快递包裹落入千家万户,但面对拆封剩下的包装垃圾,消费者却不知怎样处理是好,最终大多是作为垃圾丢掉。

不少人认为,快递包装大部分用的是纸箱,这些纸箱被回收以后依然可以捣碎、回炉、再利用,但其实这背后仍然是巨大的资源浪费。据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估算,每1吨废纸回炉化浆能生产0.8吨的再生好纸。也就是说,1吨可重复利用多次的纸箱如果用一次就扔掉,即使能100%回收纸浆,最后也只能得到0.8吨的新纸盒纸箱,剩余0.2吨的缺口,仍要靠砍树伐木来解决。而生产过程中还会消耗煤、电等能源,对水、大气等环境造成新污染。来自国家邮政局的预测显示,2016年中国将产生300亿个快递包裹,到2018年将达500亿个包裹。快递“爆仓”的背后,是数以百万吨记的“天量”垃圾,绿色快递的发展已迫在眉睫。此前,国家邮政局出台了《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要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十三五”期间,力争在重点企业、重点地区的快递业包装绿色发展上取得突破。

目前,中国的快递包装再次开发利用能力偏弱、包装专业人才欠缺等问题突出。解决快递垃圾问题是巨大的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物流业、快递业主管部门下发规范性文件,更需要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包装材料研发与回收,鼓励快递企业回收包装等举措。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快递包裹包装的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是:以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各种公共场所,如:各种商业店铺、物业管理中心、群众活动中心、展览中心等作为快递包裹的收发站;将快递包裹的收发作为其附加业务;在上述收发站内,完成快递包裹包装的就地回收和再利用;寄件人或收件人均在上述收发站内、在视频监控下完成包裹的装包或拆包验收,并将拆后的包装由收发站收纳,以备有人寄件时再次使用;其整个物流过程,由互联网物流快递管理监控信息平台统一管理和操控。

上述回收的包装,其所有权归收发站,或由收发站与寄件人分享,并可出售给其他寄件人使用。

上述回收的包装中,凡可再次利用的,收发站不得作为废品丢弃或出售。

上述包装,用塑料、纸板等材料按照周转包装的质量和功能要求,制成周转箱或周转袋等。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物流快递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减轻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为应对快递包裹数量的飞速增长作好准备。

具体实施方式

建立一种互联网+全民大物流体系以及物流快递新模式。这种互联网+全民大物流体系由互联网物流快递管理监控信息平台①、具有互联网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并可顺路携带快递包裹出行的社会人员及交通工具(也可以是物流公司的专业人员及交通工具)即预投递人②、实际投递人③、作为快递包裹收发站并遍布各地大街小巷的商业门市④,以及收件人⑤和发件人⑥组成;并在互联网物流快递管理监控信息平台①组织管理下完成整个物流快递过程;从而将由物流公司承担的物流快递业务,分散给全社会来配合完成;使物流快递成为一种全民参与、既具有商业性质具又公益性质的社会日常活动;其物流快递具体方法和流程是:第一步,发件人⑥将快递物品拿到所在地附近某个作为快递包裹收发站的商业门市④,并在其中完成身份及快递物品的信息和投递要求的登记确认,并上传至互联网物流快递管理监控信息平台①、确认并缴纳由互联网物流管理监控信息平台①给出的需缴邮资、在视频监控下完成物品包装并将带有收发件信息和可读信息源(条形码、二维码、芯片等)的单据附着在快递包裹上。第二步,互联网物流快递管理监控信息平台①将快递包裹信息录入信息库,并向全社会即时发布。第三步,互联网物流快递管理监控信息平台①与各预投递人②实现信息即时互通;即各预投递人②随时将其行程和自身具备的投递条件(步行、骑车、乘公交工具或驾车及车型等)通知互联网物流快递管理监控信息平台①;互联网物流快递管理监控信息平台①随时将与各预投递人②所在位置周围相匹配的包裹信息通知各预投递人②;各预投递人②确认想要投递的包裹订单后予以确认,并成为唯一的实际投递人③。第四步,实际投递人③到某个作为快递包裹收发站的商业门市④处登记身份上传至互联网物流快递管理监控信息平台①并在视频监控下取件;然后将快递包裹直接或以接力方式,运至收件人⑤地址附近的某个作为快递包裹收发站的商业门市④,并在视频监控下完成快递包裹中转或终点的交接。第五步,互联网物流快递管理监控信息平台①将快递包裹到达消息通知收件人⑤。第六步,收件人⑤按照通知,到其地址附近的某个作为快递包裹收发站的商业门市④领取快递包裹。在视频监控下,将邮递物品从外包装内取出确认,并将可周转使用的包装留在收发站,以备下次寄件使用。第七步,互联网物流快递管理监控信息平台①按照协议将报酬和其它利益分配给相关实际投递人③和作为快递包裹收发站的商业门市④。

上述互联网+全民大物流体系以及物流快递新模式,具有快递包裹随时发送、不停流动、快速高效和安全送达的特点。这与专业物流公司的传统快递流程(需完成收件~集中在储运仓库分拣~积累数量~分路发运~中转仓库再次集中分拣~再次积累数量~再次分路送达),从商业运营模式上具有本质不同。

作为快递包裹收发站的商业门市④,其附加的快递包裹收发业务纳入其经营范围,并接受工商管理部门监管。

上述实际投递人③和作为快递包裹收发站的商业门市④,需向互联网物流快递管理监控信息平台①交纳一定数额的快递包裹收发投递保证金。

上述报酬由发件人⑥出资,并交由互联网物流快递管理监控信息平台①临时代收,当快递包裹由收件人⑤签收后,分配给相关实际投递人③和作为快递包裹收发站的商业门市④。

设立公益积分制度;将公益积分作为上述其它利益之一,分配给上述实际投递人③和作为快递包裹收发站的商业门市④;以包裹收发量和收发效率、投递量和投送效率为指标,积累公益积分;这些公益积分不仅作为一种社会荣誉的尺度,也可作为其上学、就医、找工作、升职涨薪、各种公交门票折扣以及各种社会表彰奖励等的衡量依据之一。人们喜欢做善事,如果在提供一个产品或一项服务的同时,可以美化顾客的心灵,那么其销售量一定会快速增长。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快递包裹包装的循环利用方法,其特征是:以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各种公共场所,如:各种商业店铺、物业管理中心、群众活动中心、展览中心等作为快递包裹的收发站;将快递包裹的收发作为其附加业务;在上述收发站内,完成快递包裹包装的就地回收和再利用;寄件人或收件人均在上述收发站内、在视频监控下完成包裹的装包或拆包验收,并将拆后的包装由收发站收纳,以备有人寄件时再次使用;其整个物流过程,由互联网物流快递管理监控信息平台统一管理和操控。

技术研发人员:徐林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林波
技术研发日:2017.12.13
技术公布日:2018.04.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