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FID芯片的无纸化刀具数据传输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15260发布日期:2018-06-16 01:13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具体说一种基于RFID芯片的无 纸化刀具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刀具管理主要依托于刀具跟踪卡,对刀数据的传递依赖于 技术人员手工在机床端输入数据。在制造自动化及智能化的今天,尤 其是像依赖于自动生产线的汽车产业,家电产业等,使用传统的刀具 管理方法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现场实时的刀具信息(可用刀具, 需修磨刀具,报废刀具,库存量等)无法及时传递到管理部门,造成 信息滞后,影响生产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RFID芯片的无纸 化刀具数据传输方法,该方法具备刀具参数无纸化传递、刀具流向无 纸化跟踪、对刀参数智能纠错、刀具参数与数控设备一键传输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芯片的无纸化刀 具数据传输方法,包括:

S1刀具初始化:

在刀具刀柄中嵌入RFID芯片,刀具出库时进行初始化操作,写 入刀柄唯一ID,从此该刀柄有了自己的身份牌,为后续的刀具管理 提供了标识。

S2刀具参数无纸化传递与智能纠错:

1)在刀具进行对刀时,分析当前对刀仪识别的刀具参数、编号数 据是否正确,防止使用了错误的对刀参数来对刀;对刀参数一般包含: 刀具长度,半径,理论使用寿命等。

2)完成对刀后,将刀具对刀参数一键写入RFID芯片,无需再依 靠人工填写刀具跟踪卡,或者打印对刀数据;

3)刀具上刀时,自动校验当前使用的刀具编号与RFID内存储的 刀具编号是否一致,防止上错刀。

4)刀具下刀时,将刀具已实际使用寿命写入RFID,无需技术人 员手工进行记录。

5)刀具拆解并更换易损件时,自动获取该刀具所需要的易损件, 并发送至库房,由库房准备好易损件,刀具调配人员可以随时至库房 领用。

S3刀具参数与数控设备一键传输:

在进行刀具上刀时,读取RFID内的刀具参数,然后将刀具参数 一键写入数控机床中,不仅节省了时间,更是避免了技术人员手工输 入参数可能带来的参数写错等风险。

S4刀具流向无纸化跟踪:

刀具每次在进行对刀操作时,会向RFID内写入一个唯一的刀具 跟踪码,根据该刀具跟踪码自动记录刀具的对刀,上刀,下刀,拆解 时间,安装时间,实现了刀具流向的全过程跟踪。

本发明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能够取得如下的技术效果:该方 法具备刀具参数无纸化传递,刀具流向无纸化跟踪,对刀参数智能纠 错,刀具参数与数控设备一键传输等特点,有效避免了传统的刀具管 理依赖于刀具跟踪卡片,刀具数据传输依赖于现场技术人员手工输入 等弊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具体 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系统,包括:

立体库,用于存储刀具;

刀具,在刀具的刀柄中嵌入RFID芯片;

RFID芯片,在刀具上机时RFID芯片写入刀具参数、编号数据; 在刀具下刀时写入刀具已实际使用寿命;

对刀仪,所述对刀仪上设有刀具检测模块,该刀具检测模块用来 验证刀具参数、RFID编号是否正确;

机床,所述机床上设有RFID扫描模块,该RFID扫描模块用来验 证当前使用的刀具编号与RFID内存储的刀具编号是否一致;

数控设备,通过RFID芯片获取刀补信息,在数控设备上设有写 入模块,该模块将刀具补正正确写入机床;

提醒模块,当检测到刀具寿命为0时,提醒机床操作人员更换刀 具。

本申请用于现代自动化、智能化加工生产线的刀具位置跟踪及刀 具数据传输,使用电子标签的形式替代传统的纸质标签,使用自动数 据传输替代传统的手工刀具参数输入,并通过网络通讯实现刀具位置 的智能跟踪,即提升了刀具管理的便捷性,也保障了对刀数据的准确 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 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 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