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物品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6377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流转物品管理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联网相关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流转物品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企业、政府或其他机构中,有流转特性的物品,其管理模式一般遵从入库、存放、出库的管理流程。传统的管理方式,需要在物品入库存放前事先登记其属性,并指定其存放位置后再由工作人员将该物品实物放入指定位置。当物品需要出库或者盘点时,需要工作人员查询该物品登记的位置,并前往指定位置进行相应操作。

传统的管理模式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对于待存放的物品必须事先登记位置后再做实物存放的模式不够灵活,工作人员往往需要事先检查并确认有存储空间的位置后,才可做位置指定,效率较低。第二,工作人员在将实物存放到指定位置的过程中,如产生放错位置等差错,后期查找该物品较为困难。第三,对于实物存储过程中的定期检查或者盘点工作,工作人员只能人工逐个物品检查、计数,工作量大,且易产生错误。第四,对于物品实物出库,工作人员只能事先查找该物品登记位置后,前往特定位置取出该物品。第五,物品在库存期间,如发生非正常操作流程导致的异常时,如存放位置与登记位置不符、未登记出库等情况,传统管理模式无法解决问题,只能进行人工排查,耗时费力。

以上这些问题,即使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范约束操作流程,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亟需技术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即实现入库物品无事先指定位置的任意摆放及自动定位、批量自动盘点、以及异常纠错。

对于入库物品无事先指定位置的任意摆放及自动定位,目前所知无技术实现方式。只存在事先指定位置的定位引导方式,比如某些带有声光指示功能的货架,其根据指定位置信息触发某一存储位置的声光指示功能,引导工作人员进行相应操作。

对于存储物品的自动盘点功能,目前可利用的技术有条码、二维码、RFID技术。其中,条码及二维码技术通过一次单个物品的自动识别方式实现盘点功能。RFID技术通过在待管理物品上安装RFID电子标签,由RFID识别装置进行批量自动识别的方式工作,可实现批量自动盘点功能,RFID有多种技术标准,如低频、高频、超高频、有源、无源等。但现有技术中,无论以哪种方式管理物品存储,均不能在无序的状态下自动批量盘点。

目前所知,不存在一揽子解决物品无事先指定位置的任意摆放及自动定位、批量自动盘点、异常纠错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实现对位置不定的大量小型流转物品的物联网化。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流转物品管理系统,包括:收纳架、收纳容器、物品盒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收纳架包括一层或多层支架,每层支架上可放置一个收纳容器;

所述收纳容器包括一个或多个挡板,所述一个或多个挡板围成一个带有开口的立体空间,所述物品盒通过所述开口放置于所述收纳容器中;

所述物品盒包括地址标识,所述物品盒中存有一个或多个流转物品;

所述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收纳架上,当所述物品盒放置于所述收纳容器中时,所述控制单元与任意多个所述地址标识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系统中:

所述收纳容器中设置有总线导轨;

所述物品盒包括总线接入端口,所述地址标识与所述总线接入端口耦接,当所述物品置于所述收纳容器中时,所述地址标识通过所述总线接入端口耦接所述总线导轨;

所述总线导轨与所述控制单元之间连接有总线。

可选地,所述总线导轨设置在所述收纳容器的侧面挡板上,所述物品盒包括挂架,所述地址标识与所述总线接入端口设置在所述挂架上,所述物品盒可通过所述挂架搭置于所述侧面挡板上。

可选地,所述总线接入端口设置在所述物品盒的顶部或底部边角,所述总线导轨设置在所述收纳容器的上部或下部的内表面。

可选地,所述总线导轨及所述总线为双向总线。

可选地,所述双向总线包括直流线、地线、时钟信号线和双向信道线。

可选地,所述系统中: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无线收发单元;

所述物品盒上的地址标识包括第二无线收发单元,所述第一无线收发单元与所述第二无线收发单元之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地址标识还包括供电单元。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通信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与用户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地址标识还包括第一提示单元,在响应所述控制单元的广播信号的同时发出提示信号。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提示单元,在收到任一地址标识发来的响应信号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二提示单元发出提示信号;所述第二提示单元设置在所述收纳容器和/或所述收纳架上。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与任意多个所述地址标识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包括:所述控制单元发出广播信号以接收任意多个所述地址标识反馈的任意多个标识ID。

(三)有益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流转物品管理系统,通过构建标准的流转物品管理系统来管理任意数量的有流转性需求的小物品,利用可实时定位的标识来收纳、存取和盘点物品,实现了流转物品的自动定位和自动批量盘点等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流转物品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总线方式的流转物品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内容、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物联网的理想状态是万物皆可互联,但在实际情况中,对于易损毁、价值不明、生产成本有限且数量庞大的物品,逐一为其增加互联通信的硬件可能是种不太合理也不太经济的做法。然而在另一方面,这些物品可能又同时存在着流转管理的需求,单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管理又是一种效率低下且同样不太经济的做法。

为缓解上述矛盾,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构建标准的流转物品管理系统来管理数量庞大的有流转性需求的小物品,利用可实时定位的标识来收纳、存取和盘点物品,实现了流转物品的自动定位和自动批量盘点等功能。

实施例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流转物品管理系统,包括:收纳架1、收纳容器2、物品盒3和控制单元4(见图2,图1中未示出);其中,

所述收纳架1包括一层或多层支架,每层支架上可放置一个收纳容器2;

所述收纳容器2包括一个或多个挡板,所述一个或多个挡板围成一个带有开口的立体空间,所述物品盒3通过所述开口放置于所述收纳容器2中;

所述物品盒3包括地址标识,所述物品盒3中存有一个或多个流转物品;

所述控制单元4设置在所述收纳架上,当所述物品盒3放置于所述收纳容器2中时,所述控制单元4与任意多个所述地址标识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与任意多个所述地址标识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包括:所述控制单元发出广播信号以接收任意多个所述地址标识反馈的任意多个标识ID。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带有地址标识的物品盒来管理流转物品,使得成本较高的硬件可多次重复使用;此外,地址标识和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连接使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可以在任意位置和任意顺序接入任意数量的物品盒,同时使得快速自动定位大量流转物品成为可能,大幅提升了物品出入库的效率,实现了通用物品的物联网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收纳架为柜体,所述收纳容器为托盘和/或盒体,所述流转物品管理系统整体类似于机柜或文件柜的形式。进一步地,所述收纳容器可在所述收纳架上滑动推拉,比如,所述收纳架上设置有导轨和/或凹槽,所述收纳容器上设置有滚珠和/或滚轮;或者所述收纳架上设置有滚珠和/或滚轮,所述收纳容器上设置有导轨和/或凹槽等等。可选地,所述物品盒为文件夹,所述流转物品为文件,所述流转物品管理系统为抽屉式文件柜。当然,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抽屉式文件柜仅仅是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更便于理解而具现化的一个实施例,事实上,任何通用的仓储设施均可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流转物品管理系统,因此,上述实施例不应视作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单元4与所述地址标识之间通过总线建立通信连接。具体地,在图2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纳容器2包括至少一个侧面挡板(如图1所示),所述侧面挡板上设置有总线导轨51;所述物品盒3包括一个挂架31,所述挂架31包括总线接入端口32,所述地址标识33设置在所述挂架31上,当所述物品盒3通过所述挂架31搭置于所述侧面挡板上时(如图1所示),所述地址标识33通过所述总线接入端口32耦接所述总线导轨51,所述总线导轨51与所述控制单元4之间连接有总线52。

当然,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设置在侧面挡板上的总线导轨及挂架仅仅是抽屉式文件柜实施方式的示例,事实上,在采用总线方式连接时,只要所述物品盒包括总线接入端口,同时所述收纳容器在相应位置设置有总线导轨可保证有效的总线连接即可。比如,在采用类似于书架/多宝阁的开放式收纳架时,可在所述物品盒顶部或底部边角设置总线接入端口,同时相应地,在所述收纳容器上部或下部内表面设置总线导轨,使所述地址标识通过所述总线接入端口耦接所述总线导轨。因此,图1、图2所示实施例不应视作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采用图2的方式,地址标识的通信及供电介质为总线,当物品盒放入收纳容器,地址标识耦接总线导轨,即由总线供电并驱动工作。其中,每个地址标识带有唯一的标识ID。入库时,在流转物品放入物品盒3时,所述标识ID与所述流转物品绑定。绑定后,所述地址标识被设置为已注册,所述物品盒可以采用任意顺序、任意数量及任意位置放入所述收纳容器中,则物品的入库完成。

当进行批量自动盘点时,所述控制单元向总线上发出带有盘点指令的盘点广播信号;所有与总线导轨耦接的地址标识在收到盘点广播信号后,发出带有自身标识ID的响应信号;所述控制单元在接收到各个响应信号后,即可确定其收纳范围内所有的地址标识所对应的物品盒内的物品。进一步地,还可根据响应信号列出含有全部物品信息及位置的清单,以通过通信单元向用户终端输出全部物品清单。通过该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高效而准确地实现自动盘点。

进一步地,对于盘点时发出响应所有地址标识,可能会存在未注册和/或丢失的地址标识,即可能存在标识ID未与物品绑定却放置于收纳容器内的物品盒,也可能是未将登记注册后的物品盒放入收纳容器、或是在取出物品盒时未做出库处理。对于此类异常情况,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一方面通过通信单元通知用户存在异常,另一方面再以类似出库定位的方式来获取未注册的地址标识的位置(即广播未注册的标识ID,使其进行响应),使未注册的地址标识以明确的提示向用户指示其自身位置,以方便用户快速完成异常排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式可实现对事先未登记地址的小物品的任意摆放、并进行准确的定位和统计盘点。由于控制单元无需预先知道物品地址,因此控制单元所对应的物品数量可以动态且随机地增加,只要物理容纳空间足够,控制单元所能连接的地址标识数量不受地址列表和/或通信方式的限制。

在出库时,用户通过输入物品信息来进行定位(异常处理时则是自动或由用户输入未注册的标识ID,其他定位过程相似)。优选地,所述控制单元4包括通信单元,所述控制单元4通过所述通信单元与用户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接收用户出库时输入的物品信息。根据物品信息确定与物品绑定的标识ID;所述控制单元4通过总线发出广播信号,所述广播信号中带有所述与物品绑定的标识ID;所有与总线导轨耦接的地址标识在收到广播信号后,将广播信号中的标识ID与自身标识ID进行比较,相匹配的地址标识发出确认的提示信号,从而明确提示用户出库物品的位置,完成物品的出库。

进一步地,物品在出库后即时进行信息的注销,即将物品标记为已出库,将标识ID与物品解绑定,将相关地址标识设置为未注册,以便后续可实现硬件设施(即物品盒)的再使用。

可选地,所述地址标识还包括第一提示单元,在确认的同时还通过第一提示单元发出提示信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提示单元优选为声/光提示单元,比如,所述第一提示单元包括LED灯和/或蜂鸣器,通过较为明显的声光提示来向用户指示物品盒所在位置。

可选地,所述控制单元还包括第二提示单元,在收到某一地址标识发来的确认的提示信号的同时还通过第二提示单元发出提示信号,同时还可通过通信单元向用户反馈出库物品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第二提示单元设置在收纳容器2的外侧挡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提示单元优选为声/光提示单元,比如,所述第二提示单元包括LED灯和/或蜂鸣器,通过较为明显的声光提示来向用户指示物品盒位于哪一个收纳容器中。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方式,可自动定位用户查询的物品,从而使得用户可迅速发现并获取该物品,高效而可靠地完成物品的出库操作。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实现对任意位置放置的物品的快读而准确的定位,入库和出库操作均不需要用户人工来管理物品的存放方式、位置及数量,因而大幅提升了系统效率。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硬件设施可重复使用,在实现大量的小型流转物品的物联网化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时间、人力和物料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总线导轨及所述总线为双向总线,即通过单根双向总线可完成控制单元到地址标识以及从地址标识到控制单元的双向交互。可选地,所述双向总线中包括直流线、地线、时钟信号线和双向信道线等;其中,所述直流线和所述地线为所述地址标识供电,所述时钟信号线为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地址标识提供所述总线的控制逻辑,所述双向信道线用于在所述控制单元和所述地址标识之间传输通信信号。

实施例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地址标识之间通过无线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射频收发单元,所述物品盒上的地址标识为有源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标签。

可选地,所述有源RFID标签包括第二射频收发单元和供电单元;供电单元优选采用电池供电。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有源RFID标签由自身的供电单元独立供电并驱动工作。但同样地,每个地址标识带有唯一的标识ID,在流转物品放入物品盒时,所述标识ID与所述流转物品绑定。绑定后,所述地址标识被设置为已注册,所述物品盒可以采用任意顺序、任意数量及任意位置放入所述收纳容器中,则物品的入库完成。

而出库与盘点的方式也基本与总线方式相同,同样是控制单元发出广播信号,相应的地址标识在收到广播信号后进行响应,以此来获取对应物品的位置、全部物品清单和/或未注册地址标识位置等。不同之处仅在于控制单元与地址标识之间的通信方式为无线射频通信,无需建立有线连接,也无需设置总线、总线导轨及挂架等硬件设施。

此外,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射频通信方式仅仅是一个示例性的无线通信方式,事实上,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包括蓝牙、ZigBee、NFC、WIFI等无线通信方式均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相应地,第一射频收发单元和第二射频收发单元也采用对应的第一无线收发单元和第二无线收发单元,在此射频通信方式及相关硬件不应视作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流转物品管理系统,通过构建标准的流转物品管理系统来管理数量庞大的有流转性需求的小物品,利用可实时定位的标识来收纳、存取和盘点物品,实现了流转物品的自动定位和自动批量盘点等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